首页资讯读书心得庄子启示录063:庄子所谓的真人到底真在哪里呢
847817

庄子启示录063:庄子所谓的真人到底真在哪里呢

新用户17779036新用户177790362024-02-28 17:07:040

导读庄子说的有真知的真人,到底有哪八个与我们不同的地方?他们为什么不会做梦?为什么呼吸能够到脚跟?人为什么嗜欲越深,天机越浅?真人为什么可以平静地面对生死、得失和荣辱?为什么说庄子讲的真人和佛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大菩萨是一回事?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今天我们继续一起精读《庄子》的大宗师篇。01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而且,是有了真人之后才能有真而无为的认知。那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不会以多欺少,去反对去拒绝少数人,不会自视成功而凌驾于他人,也不会去图谋事情。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样,就算是错过了时机也不会后悔。赶上了机会,做事顺利得当,也不会自鸣得意。像这样的人登到高处,不会害怕得发抖。下到水里也不会沾湿,浸到火里也不会觉得灼热。这是达到完全体道、悟道,智慧与天道结合的境界以后才能够做到的。02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时候的真人,睡觉的时候根本不会做梦,醒着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忧愁。在饮食上从来也不追求甘美,呼吸的时候气息特别深沉,特别舒缓。真人的呼吸可以深达脚跟,也就是能够用脚跟运气,而普通人的呼吸只能凭借其咽喉,气息也只能到咽喉。与人辩论,被人屈服时,话就像堵在喉咙处想要呕吐一样。人只要是嗜好和欲望太深,他天然的灵性智慧就会变浅了。03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古时候的真人,既不会对活在世上而喜悦,也不会像普通人一样讨厌死亡。他们出生到这个世界上,不会感到欣喜。离开这个世界时,面对死亡也不会有心理抗拒。他们只是无拘无束,自然而然地离去,再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来而已。他们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能够守住生命的根源,也不刻意追求自己的归属,完全顺应自然。无论遇见什么,承受什么,都能够欣然接受,而没有心理上的抗拒,连生死都已经忘掉,完全回到生命的本来状态。这就叫做不用自己分别、取舍的心智去损伤大道,不用人为的方式去辅助干涉自然,这样的话就是真人了。我们今天就读到这里。04庄子他老人家先是告诉我们“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然后又告诉我们,自己以为的天意和人为并不可靠。然后又抛给我们一个关键:且有真人后有真知!言外之意,我们这些修行不到家的,都只能算是只有假知的假人。咱们今天就一起来归纳和总结一下,庄子所谓的真人,到底真在何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跟我们这些大路货相比,到底哪里不同?05第一,庄子说真人,不像我们普通人喜欢疯狂的占有,不会像我们一样非要与别人争,总想要多得一些,总要去计较个公平和不公平。无论自己得到的是多还是少,在普通人看来有多可怜,他都不在乎,都能够平静而心安理得接受,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言外之意,只要还是在争,只要还在计较,那人就达不到真的状态,就还是伪的状态。06第二,庄子说的真人,不会有我们普通人心里有的那个强烈的我执。就算是自己比别人强,自己做得比别人好,他也不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更不会去恃强和逞强,不会自高自大,不会目中无人,更不会恃强凌弱。他们有我们普通人最缺乏的也是最可贵的平等心。07第三,庄子说的真人,从来不会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喜欢耍小聪明,去使用心机。从来不会刻意非要怎么样,一切都随缘,顺其自然而已。做事的时候不强加主观意志给别人。08第四,庄子所说的真人,能够平静地面对和接受生与死、得与失、荣与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既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时时担忧和憧憬未来,也不会为错过的一切而懊悔。无论什么样的人事物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内心都能够保持极致的静定,不为所动。连生死都能置之于度外,更不要谈什么水和火,还有登高,颤不颤栗,害不害怕了。把一切都看得非常自然,拥有了我们普通人可能一生都不敢想象的平常心。09第五,也是我最向往的特点,睡觉的时候不会做梦,醒的时候内心没有杂念和妄想。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状态,内心都是极度的宁静,没有妄动。我自己偶尔有那么一两次,整个一晚上都不做梦,直接睡到自然醒,感觉起来以后神清气爽。可惜这种状态几年也碰不上一回。人在清醒的时候能够定住心,不生妄念,睡眠的时候也就应该不会再做梦了吧?现在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做梦,原因肯定是白天的时候妄想太多。10第六,真人的呼吸与我们普通人差别很大。庄子讲“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一点普通人不太容易理解。喘气不就是喘气儿吗,肯定不是用鼻孔就是用嘴巴,然后经过气管再到肺里。初中的生理卫生课本中就讲得明明白白了,这叫人体的呼吸系统。但是,我个人在读高中的时候,因为比较焦虑,在一本杂志上学会了一个睡前观呼吸放松的方法,慢慢就养成了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练习二十年后,突然有一次,清清楚楚地感到呼吸慢到了极致。食指的指尖,两只脚的十个脚趾都有了气感,似乎也都在呼吸。鼻子和嘴巴的呼吸仿佛就不在了,停住了那绝对不是幻觉。人沉浸在其中,感觉很舒服。可是啊,稍微一动念头,那个境界状态马上就没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样的状态基本上也不再有了。但一两分钟之后就能入静,入静之后全身都会感知到气的流动,能够传到脚底,更是小菜一碟。只不过现在气到足底时,有时会因为不通而有痛感,那是因为我近十年的抄书和写作,消耗得太狠所造成的。所以如果有条件的人,我特别建议找个明白人学会静坐观呼吸。我是不敢教别人的,很害怕把人搞得走火入魔。11第七,真人一定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大辩若讷”,不会花言巧语,不会口若悬河,不会能言善辩。外表可能看起来傻傻的、笨笨的,还有些木讷。那些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会见风使舵的人肯定不是真人,百分之百是伪人假人。12第八,也是最难理解的,“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这句话不同的学者解读是不同的。表面上的意思是,不会忘记自己此生来自何方,也不计较和追求死后非要到哪里去。而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体道、悟道、与道合一以后已经洞察生死本是假象,生命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继而也放下了对生与死的分别与执着。只有洞察了生死的本质,做到了生死一如,才能够做到轻松自然出生,再轻松自然离去。这是洞察生死本质,明白无生无死之后,面对生死的淡然和平静。13我们一起把庄子描述的真人境界归结为八个特征,但是如果我们读过,并且读懂过佛家的《心经》与《金刚经》便会发现,和佛家讲的是一回事。本质上都是心中不再分别,不再有好恶和取舍,更没有了执着。庄子笔下的真人和佛陀口中的菩萨,都是已经没有了人与我、生与死、得与失、爱与恨、荣与辱这些分别了。都不再计较了,都不再贪取了,都做到了《金刚经》中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有了离一切相之后的平等心和平常心。都能够做到佛陀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能够做到《心经》中讲的那样“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都能够做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真人的境界就是佛家讲的如如不动的境界,就是“离一切相,则名诸佛”的境界。14现在我们应该明白,别说咱们天天想着升官发财,就是满脑子想得道、想成仙、想开悟、想成佛,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实际上也是分别心、好恶心、取舍心在作怪,那也没有做到离相,那也是在谟士,是在雄成,也是庄子讲的是耆欲深和天机浅的伪人、假人。庄子说: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人。只要是还在向外攀缘和求取,那就是假人,就是佛家讲的凡夫。15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如果我们的心智模式和普通人相反,是不是就更加容易去伪存真?开悟得道呢?要不然老子也不会说“众人察察,我独昏昏”。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分别心是我们修行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我们最好每天都能够学会反省,每天都能够修掉那么一点点的分别心。直到彻底修掉分别,修成平等心。我们也就可能像道家的真人一样,像佛家的菩萨一样,不仅能够大彻大悟,身心轻松自在,还能够宠辱不惊地去普度众生了。不过这条路可实在是不好走,如果走不动了,我们只好停下来,默念几遍庄子的话“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也许就可以恢复前行的能量了。

点击下面#庄子可以阅读收听全部庄子启示录内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