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换新律 梅柳待阳春——咏大寒古诗赏析
明朝换新律 梅柳待阳春
——咏大寒古诗赏析
川
雪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到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日—22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道:“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说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的确是在大寒,但北方地区大寒是没有小寒冷的。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年轮回。
古时将大寒的物候归纳为三:“初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寒:初候,鸡乳。鸡,木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是说大寒节气到了,母鸡开始孵小鸡,因为鸡蛋得到阳气而开始发育。鹰隼之类的猛禽活跃,忙于捕食。水泽连中央都冻得结了坚固的冰,因为阳气还未深入,温暖的东风还未到来。
在中国民间,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活动,如除旧布新、置办年货、制作腊味、采集冰块,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写出了大寒时节的养生之道,抒发了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大寒在十二月中,是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是一年新的节气的开始。
在这样寒冷的季节,诗人元稹认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呼朋唤友,共聚一室,温腊月酒,围炉取暖,叙谈欢言。
首联“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腊酒”点出了年味,这时已经到了腊月,腊肉、腊鱼、腊肠、腊八粥等美味,纷纷登场,向人们宣告新年即将到来。腊月里,正是因为寒冷,人们才制作了腊酒,借以消除寒冷。将腊酒斟满,炉炭点燃,剩下的就是静静享受这安谧的冬日时光。诗人的知己好友白居易的名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同是说的这个意思。
颔联“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道出了大寒天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讲: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就是说大寒时节,要去寒就温,多晒太阳,不让阳气外漏。同时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
大寒天是关爱自己的季节。天气极致寒冷,就是给人们一个深藏自己、调节自己的时期,为春生、夏长储存足够的精气、能力。所以,大寒季节,不宜剧烈运动,要像动物一样蛰伏起来,保持安静的状态。下联“无事莫开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没事别总往外跑,让虚邪寒风吹了,落下病根。
颈联“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是说大寒到来也就意味着春天快到了,一年即将结束,星宿也在交换一个新的周期。大家在家烤烤火,吃吃羊肉,准备过年迎新春。
大寒虽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
尾联“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是说过不了几天,就要新符换旧符,国家也会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一年四季,万事万物,都仿佛在轮回更新。梅花和柳树也期待着阳春而蓄势待发,一切都蕴藏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大自然一定要在沉寂中萌发,我们也在新年到来之际,走向更为明媚温馨的前方。
北宋诗人邵雍的《大寒吟》,写大寒时节的寒冷景象,形象生动,感受深刻: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这是北宋代诗人邵雍的一首大寒诗。邵雍又称安乐先生,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
整首诗围绕一个“寒”字展开。
首联“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写“雪寒”。旧的积雪尚未来得及消融,新的大雪又纷纷飘落拥积在庭院中。大雪纷飞的日子,连着一下就是好几天,甚至连积雪都来不及融化,可见真是天寒地冻了。
颔联“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写“景寒”。台阶之前,井栏上的辘轳架早已冰冻;檐头之上,雪水冻成了一条条冰凌,像钟乳石一样。 “银床”已被“冻”,钟乳似的“冰凌”已成“冰”。“冰”“冻”二字很好地概括了户外的景色。
“阶前冻银床”,此处化用了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露井冻银床”之诗境。关于“银床”二字,仇兆鳌注:“朱注:旧以银床为井栏”。但《名义考》却持否定观点:“银床乃轆轤架,非井栏也。”井栏上多设有辘轳架,是汲水木具。
颈联“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写“风寒”。清朗的日子,没有夺目的光芒;猛烈的北风,正疾厉怒号。即便是清朗的日子,也感觉不到太阳的一丝暖意。猛烈的北风,让人更是觉得凛冽寒冷。
尾联“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写“人寒”。人们口中各自都有舌头,想说话却因天冷风大一句也说不出来。天地间都处于一片“冰冻”之中,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就连说一句话,都那么费劲。
大寒,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什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北宋诗人文同的《和仲蒙夜坐》,描绘了大寒时节的寒冷天气,抒发了自己冬夜闲居、悠然自得的心境: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尤其擅长画竹,有“胸有成竹”的典故。
此诗是文同为酬和好友仲蒙的《夜坐》诗而写的一首大寒诗。
首联“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描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诗人倦于尘劳,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只有冬夜闲居,才能感到悠然自得,获得内心的宁静。
颔联“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对仗工整,精巧地描绘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的景象,也反衬诗人内心宁静的心情。
颈联“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夜深之时,诗人饮茶失眠;寒冷夜晚,诗人遣酒争豪。这也体现了诗人的性格豪迈,安贫乐道,洒脱不羁。
尾联“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诗人“对群书”、“拥敝袍”,乐享宁静,珍视友情。他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同时也酬和友人仲蒙之诗,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酬和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在表现诗人自身性格特点的同时,也体现了和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南宋诗人陆游的《大寒出江陵西门》,写诗人在大寒日出城门游览,感受到大寒时节的寒冷萧瑟,抒发思乡之情: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每到岁末,总会勾起乡愁。大寒节气,除夕与春节等重要节日亦在其中,生发思乡之情,乃人之常情。
1171年十二月,诗人在夔州呆了一年多,正好有闲情,也有机会顺道江陵,探亲访友,好近一点遥望故乡。
1171年十二月,大寒节气的早晨,诗人骑着瘦马,缓缓地走出了江陵西门。向天空张望,淡淡的太阳,寒冬的云朵,山水在其下,显出争雄之势。
江陵,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抗击金国和后来蒙古的主战场(陆游死后20多年,襄阳沦陷,江陵成为抗蒙最重要的屏障)。其城墙高大结实,是国内现存较为完整且有气势的古城墙之一。
首联“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写天刚刚亮,诗人就骑着瘦马出了江陵城西门;淡淡的太阳,寒冬的云朵,山水在其下,显出争雄之势。
诗人在这高大的城墙下,不可能不想起不久前的抗金硝烟。只是采石之战后,金国无力南侵,南宋偏安一偶,大家相安无事。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这让陆游的统一之梦渐行渐远。
颔联“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喝点酒取暖,反倒成了一件乐事。因诗人此时身上的劣质皮衣,令诗人冻得瑟瑟发抖,连拉住缰绳的手,都缩到皮衣里去了。寒风一吹,坐在马上打盹的诗人,突然被冻醒,酒都醒了一大半。
颈联“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用“纷纷”对“点点”,表现大自然的小动物们对于节气的应变能力。离西城门越来越远,只见狐兔们接二连三地都跑向深密草丛取暖;牛羊们零星地散落在远处的乡村。这是一幅多么有诗意的山水田园画风啊。
尾联“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诗人笔锋一转,写道:不要只顾着为了名山大川生出如此多感叹;狐兔牛羊们自有回家的路,我自己为官他乡却是有家难回啊。
又到一年岁末,穷困、旅居他乡的诗人,自然会感到极度的悲愁。谁不想回家过年呢?虽然诗人人在旅途,心却更加思念着故乡。
值得一提的是,诗人之所以抽空从夔州跑到江陵来过大寒节,是江陵乃陆游的母亲唐氏祖籍所在,其曾外祖父是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
这样说来,江陵也算诗人的半个家乡啦。云寒风冷,辞别亲戚,驾马归去,见狐兔归巢,牛羊点点,岁末游子,才会生出怅惘,心怀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