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七古《秋风二首》读记
841300

杜甫七古《秋风二首》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8 13:14:260

杜甫七古《秋风二首》读记

(小河西)

秋风二首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中巴不得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晴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客居夔州西阁。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

淅(xī):形容雨雪声,落叶声,风声等。《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南朝宋-谢惠连):“团团满叶露,淅淅振条风。”

上牢:上牢关。宋神宗元丰年间夔州知府王延禧在夔州的“制胜楼”上有“近照东西瀼,遥分上下牢”的诗句,因是“遥分”,上牢关可能在巫峡。(瞿塘峡约8公里,巫峡约45公里,西陵峡约66公里。)《沙津连日风雨阻行…》(宋-程公许):“上牢下牢险入梦,东瀼西瀼诗有声。”《峡口》(明-雷思霈):“上牢下牢水声急,巴峡月峡山势长。”

下牢:下牢关。在今宜昌西北长江北岸,西陵峡东口。《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杜甫):“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下牢津》(宋-欧阳修):“依依下牢口,古戍郁嵯峨。入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

水关:水上关口。《峡口》(杜甫):“开辟当天险,防隅一水关。”《五月六日发石头城…》(唐-沉亚之):“水关开夜锁,雾櫂(zhào)起晨凉。”《赠休上人》(宋-员兴宗):“何须更下牢关铁,出没无心月在江。”

柁(duò):舵。吴樯楚柁:吴楚之船。《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宋-陆游):“纵有楚柁吴檣,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百丈:牵船缆绳。《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河南岸,牵百丈,河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辄为虏所杀略。”《那呵滩》(魏晋):“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十二月一日》(杜甫):“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濑船。”《入蜀记》卷5(宋-陆游):“盖上峡惟用橹及百丈,不复张帆矣。百丈以巨竹四破为之,大如人臂。予所乘千六百斛舟,凡用橹六枝,百丈两车。”

神都:京都。此指成都。《侍宴覆舟山》(南朝宋-鲍照):“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指南京。)《赠李八秘书别》(杜甫):“玄朔回天步,神都忆帝车。”(指长安。)

大意:巫山巫峡秋风淅淅,上牢下牢都在维护水关。夏天从吴楚开往成都的船,秋凉了还没有返还。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中巴不得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要路:《古诗十九首》(魏晋):“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寄司马山人》(杜甫):“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此或指蜀地出峡之路。对这条路,杜甫曾称为“长路”。《野老》(杜甫):“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长戟:指战乱。《过王浚墓》(唐-李隆基):“长戟今何在?孤坟此路傍。”《井泥四十韵》(唐-李商隐):“长戟乱中原,何妨起戎氐。”

青羌:西南地区羌族一支(服饰尚青)。《华阳国志-南中志》(晋-常璩):“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宋-苏舜钦):“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百蛮:泛指西南地区各部族。包括但不限于南诏各部。安史之乱起,南诏乘乱于肃宗至德元年(756)攻唐,曾控制大渡河以南,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广大地区。战乱持续多年。

中巴:指渝州(治巴县)。《华阳国志-巴志》卷1:“(赵)韪欲得巴旧名,故白益州牧刘璋: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河南庞羲为太守,治安汉;以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巴遂分矣。建安六年,鱼复蹇允白璋争巴名,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羲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方舆胜览》卷68巴州:“此居其中,为中巴。”

暝:黄昏。天黑。《宴东堂诗》(隋-杨广):“雨罢春光润,日落暝霞晖。”《葭川独泛》(唐-卢照邻):“山暝行人断。”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晚泊牛渚》(唐-刘禹锡):“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大意:交通要道何时才能结束战乱?战乱自青羌起连接西南百蛮。中巴没有得到好的消息,傍晚时边防驻军的战鼓仍然响彻云间。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晴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吹我衣:《悲愤》(汉-蔡琰):“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东晋-陶潜):“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东流:东去的流水;喻事物消逝不可复返。《庄子-徐无鬼》:“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金陵歌送别范宣》(唐-李白):“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微:衰微。《李舍人山园送庞邵》(唐-沈佺期):“握手凉风至,当歌秋日微。”《送舍弟之鄱阳居》(唐-刘长卿):“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捣练:捣洗丝练(家人为远行人赶制寒衣)。《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石古:《九日》(唐-李白):“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唐-白居易):“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

细路:狭窄的路径。《山寺》(杜甫):“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远归别墅》(唐-李昌符):“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

大意:秋风飒飒吹动俺的衣,俺感到时间像东流之水西日已衰微。晴朗的天空,小城里捣洗丝练声音急,铺着古旧石头的小路上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庭树:庭院中的树。《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徘徊庭树下。”《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池台:池苑楼台。《姚开府山池》(唐-孟浩然):“主人新邸(dǐ)第,相国旧池台。”《殿前曲》(唐-王昌龄):“仗引笙歌大宛马,白莲花发照池台。”

大意:不知今天月明是为谁,俺早晚都要乘着孤舟向北归。将来俺一定会倚着故乡庭院大树望明月,故乡的庭院楼台今天或许已面目全非!

先说首章。前二联托秋风起兴,写眼见事实。一、上牢下牢都在修水关。二、夏天驶向成都的船至今未还。后二联写“修水关”和船“寒未还”的原因。长江要道上还有战乱,战火“自青羌连百蛮”。渝州好像没有好消息,黄昏时又有戍鼓响彻云霄。寒未还是因为渝州以西的“要路”为战乱所阻。修水关是为防备战火沿江东下。

再说后章。前二联写秋风中所见所闻。看到的有东流之水,西下夕阳、古石细路、行人稀少、听到的有捣练之声、秋风之声。一副秋风中江边日暮山路的景色。似有凄冷落寞孤寂的感觉。多个意向(东流、西日、捣练、秋风)堆积一起,强化了作者暮年漂泊的心里感受。后二联设想归乡情景。一是想到月下孤舟北归。二是想到在故乡庭院望月。不知道俺的故乡历经战乱之后还是以前那个样子吗?

此组诗前章由秋风伤乱世,似乎在担心夔州能不能久留以及“要路”能不能通畅。后章由秋风而叹暮年叹飘零,表达急迫的归乡之情。似乎在说,无论如何也要回乡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