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丧葬习俗
848264

丧葬习俗

ZGGDWWZSZGGDWWZS2024-03-12 13:06:360

丧葬习俗

人由生而死,犹物之由盛而衰,乃自然规律,无可抗拒,更不能逃避。人为万物之灵,既要体面地生存,也要有尊严地离开,怎样离开,全在于子女。而为人之子(女),对于父母,理当养之以敬,葬之以礼。对于葬礼,自古及今,从家庭到家族,都非常重视,长期以来,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程式规范,共同遵行,遂成习俗。

兹将高新区内带有普遍性的丧葬习俗如实记录于此。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难以周遍,难以详备。至于有奢华处,有繁琐处,有迷信处,有过分处,只作客观记录。时移世异,俗随世迁,人们会选择,时间会淘洗。

棺材和寿衣】除年轻暴死者之外,人到老年,自己以及子女往往会虑及身后之事,早备棺木和寿衣。这绝不是什么不敬,也非什么不祥。人们并不讳言,预为之谋,早为之备,反倒成为未雨绸缪之举,为人称道。这样免得事到临头着急和尴尬,特别是赶上暑热天气时。

打制棺材,农村称为“扶盒”,意为棺材的每面都由几块木料拼成,且呈微弧形,加工时,必须用手扶正,根据所需形制仔细拼合;而棺材之形,像个盒子,故名。棺材用料,纵使殷实之家亦用本地松柏。按照木身的粗细大小,棺材分为“四子”、“五子”、“六子”较讲究的三种(四、五、六指木板的厚度的木尺寸数),不够此尺寸者统称“薄盒”。松柏是本地最好的制棺木料,而山岭薄地,干旱缺水地方出产的松柏尤好,质地细密,更坚实,埋入地下更耐腐蚀,其次可用香椿木或楸木。棺材的顶、底、两帮、前后堵头之用料数目皆为单数(三、五、七),并且前后两面堵头,木材必须横用。这样,看起来更协调美观。

打制棺材,一般需用两个木工,两天即可完成。棺材的顶、底、两帮完工之后,最后将棺材口朝下反扣过来,把四块木板立着钉在棺底周围,称为站帮,两边站帮的两端凿上四个穿绳用的圆孔,之后,木工休息。这时,出嫁的女儿会按照惯例送上点心和钱币,此称翻棺礼,作为对木工师傅的礼敬和酬谢。再后,木工会把棺材翻过来,并就手将棺材抬到主人指定的位置。

如果因家贫无力预备后事,家有丧事,只好临时不管什么木材,勉强拼凑,甚或分文无有,只好芦席一领,跪恳邻里,抬至坟地,草草而葬。这种情况,旧时所在多有,绝不罕见。语云 “穷儿不可富葬”,也算是合乎礼法。

同预制棺材一样,寿衣、寿帽、寿鞋也以及早准备为好。制作寿衣也很讲究。据说甲子年是制作寿衣的最佳年份,是何道理,不得而知。但六十年始逢一个甲子,往往难逢。如果不能,只好由出嫁的女儿在有闰月的年份给老人做寿衣,如果此年有两个“春”也被视为上上之吉。男式寿衣有内衣、大衣、马褂、长裤、鞋、帽,若为土布,则染成深蓝色,此色稳重而不灰暗,若用购买的现成衣料,则更好。女用寿衣则用宝蓝色,有棉袄和绣有云朵的彩色云肩,帽子为四合观音帽,鞋为蓝帮白底,帮绣荷花,底绣云朵。女寿衣色调略显轻快活泼,恰合女性特色。

病危和移床

老人病重而危,进食极少,吞咽困难,甚至不知吞咽,呼吸微弱,时或清醒,时或昏迷,这时,应做好如下事宜:

一、及时尽快通知病人未到子女、兄弟姐妹、男之舅门、女之娘门,告以病情,火速前来,与亲人见上最后一面,免生遗憾。

二、与此同时,应将病人从里间卧室移至正对堂屋门的明间,一般让病人头东足西。一为明间光线充足,便于观察病情起伏变化,二免一旦咽气,免过屋梁。因迷信说法,魂不过梁,非过不可,魂将被梁挂住,一旦挂住,得费时耗钱做法事。

三、请理发师给病人剃头、刮脸,若是女性,则为洗脸窝纂。子女给病人洗脚、擦身、洗脸。人干干净净降生,也要清清白白离世。

四、安排人扎灵床、拿倒头轿、烙打狗饼子。

子女应时刻注意观察病人状态,甚至日夜守候,白天可请有经验的长者到家指导,一般要不时将手背靠近病人口鼻以试其呼吸,或者拿撕开的新棉絮靠近其口鼻验看絮丝飘动幅度。以棉絮验看病危者呼吸,这在古代称为属纩。先祖极其聪明。

扎灵床】扎灵床,本地称勒灵床。扎制灵床十分简单,三根一米多长的木棍平行摆开,相距各五六十公分,用䔛将五把秫秸平铺在木棍上勒紧,然后放在两条短腿木凳上,即谓灵床。秫秸之根梢不可混搭。灵床置于正对堂屋门的地方。梢南根北,不可反放。上面铺上白布褥子。

着人至扎彩铺拿轿,放于大门口旁。此轿人亡后焚烧,故称倒头轿。

打狗饼子】把面和得较硬,擀成较厚的面皮,用妇女做针线活常用的顶针儿或类似的器具,将面皮切成铜钱大小的圆饼儿,再把高粱秸或芦苇的篾子截得很短,按入圆饼,呈十字状,圆饼数目与死者岁数相等,放在鏊子上加热使硬,用线穿起,打结成环,按照男左女右之成规挂于死者手脖。据说,人死之后赴阴曹地府,一路之上险恶异常,其中必经恶狗山。此山之上恶狗挡道,逝者可将此饼扔下几个,恶狗争食,饼中有刺,吞咽困难,逝者便可赢得时间,有惊无险地轻松过山。

穿寿衣】病人确系病危,生命已不可挽回,就应抓紧时间给病人穿寿衣,以免生命结束,肢体僵硬,穿衣困难。将早已准备好的寿衣取出,为节省时间,也为减少病人痛苦,往往将寿衣从内到外一件一件让病人子、侄穿在身上,整理平顺,然后慢慢穿在病人身上,一次完成,再给戴上寿帽、穿上寿鞋。

穿衣完毕,由子、侄、亲友等将病人轻轻抬上灵床,头南足北,仰面向上,家人和亲友静观病变,有的甚至能存活几天,极个别者竟会“死而复生”,有的甚至又活了一年以上。奇迹出现,寿衣当然脱下。

一旦发现病人呼吸、脉搏渐渐停止,面上皱纹展开,眼已散瞳,已无生命迹象,即可判定生命已经结束。多数情况逝者面容不会十分正常,或张口,或睁眼,或皱眉,这时必须由子女或有经验的人,趁体尚温软,为其整容,直至如酣然入睡,最后给逝者脸上盖上一刀黄表纸。这纸俗称“蒙脸纸”,雅称“蒙面纸”。此即传统所谓的“寿终正寝”,意为寿命在自家正堂屋结束,这可算得生者尽礼,逝者无憾。

逝者已经安睡,执事人即令其子女拿几件父(母)生前常穿的衣服到放于大门口的纸轿前,连同纸(币)及轿一起焚化,并叩头拜送头魂西去,这一环节,俗称“烧倒头轿”。烧倒头轿时,家人嚎啕大哭,此前不准哭。

至此,逝者儿子便会到有经验的执事家中拜恳到家中总理丧事。执事客与丧主商量后,随即安排人员办理如下事宜:尽快通知舅门(女方娘门)之兄弟、(娘门之兄弟姐妹),着人购买汤罐、老盆、下尸罐、䔛麻、孝布、笔墨纸张,五谷——栗子、红枣、花生、银杏、核桃,黄表纸;着人砍柳木(或杨木)哀杖,白席、锅饼(盖斗饼)等治丧用品。

汤罐买来之后,将水中放上小米,即所谓“汤”。执客命令子女到土地庙倒头汤。泼头顿汤时,旧时曾流行过泼倒头汤,不管风雪雨露,无论春夏秋冬,孝子必须赤足。沿路至街口,拐弯处,孝子跪地,执事人焚纸浇奠,至土地庙亦是如此,儿女来回必须哀哭。此举是告诉土地老爷亡人灵魂已至此报到,请多加看顾。赤足之俗,人们认为父母丧亡,人子哀痛,情在理中,而毁伤身肤,有悖人道,早已废弃。

此段时间,亲戚邻里朋友往往要到灵前哀悼吊慰。凡有人来,孝子必须磕头,直至葬后三天,只磕一个,见外姓晚辈亦当如此,所谓死了老的小三辈。此俗虽已简化,但外人还是比较在意,作为孝子,不可马虎。

议事】人生旅程的结束安葬,在近族中是一件大事,在农村尤其不能草率。它牵动近族,还要恳请邻里协助完成,所以必须请治丧主管及有关近族共议诸项事宜。此事应在出殡前两天共同议定。如选初六日安葬,当于初四日议定如下事项,并于次日完成:搭灵棚、安祭桌、订扎彩、租赁餐具桌凳、制孝、榜示、送信、宴席、孝服范围等。

搭灵棚】灵棚是灵堂前边以横竖木棒作支撑,东、西、上三面以芦箔搭建,灵堂门上悬挂竹帘以分内外,帘前安放供桌以摆列供品、酒器等。供桌两端有纸扎像生金童玉女相向立,桌前铺以宽大芦席,桌前下方置一枕形厚垫,以作吊客跪拜之用,灵棚前方两边柱上悬挂挽联。农村灵棚之设,实际上是灵堂的延伸和扩大,与灵堂一起构成一个朴素的享堂,显得庄重严肃、典雅,这是对死者的尊重和礼敬,也充分表现了淳朴农民的聪明才智。

披头、封门、举纸】逝者儿子剃光头发之后,必须披头:孝男在灵棚内面向父(母)双膝跪正,执事主管将尺余方形白布对角折起,双边向前至额,将三个布角总捋至脑后,以麻披儿窝成疙瘩。孝女及儿媳亦跪地如男,由女执事将头发觧开,摘去头饰和彩绳,把头发拢向脑后用麻扎起,勒上白首布。披头完毕,穿孝衣孝鞋,白带扎腿。

封门】即是死者及儿子住宅门上贴以焚化用黄表纸,男亡贴左扇门及左边门框,门楣则靠左横贴,女亡则恰相反。男女双亡,则两门两框双封,门楣横封于正中。

披头、封门完毕,则进行举纸仪式。执事人员按亡者一岁一根的定规将长纸条一端一总围扎在一长木条上端,使纸条松散下垂,另一纸条上写“××县××乡××村××公(太君)金银宝树”,置于灵棚供桌前,执事客领孝子至金银宝树前,叩头,然后怀抱宝树依男左女右成规慢慢竖放门外,然后焚纸叩头,因上写亡者名讳。也有执事人员将每纸裁宽,或两剪,或三剪,将其剪成M型,然后拉开,这样攒聚一起更显粗壮,也颇具观赏性,此谓之举纸。

入殓】就是把逝者的遗体从灵床之上移入棺中。入殓之前先把灵床向左(东)移动,腾出足够的空间放置棺材,然后把棺材抬至灵床原在位置,与房门对正,大头向外,以前后能够走人为宜。入殓前,将棺盖立于棺旁,由儿媳用新苕帚把棺内木屑灰尘扫入新簸箕,并在棺底把七枚铜钱摆成北斗七星形状,喻义先人之灵与北斗七星一样光耀天国,然后移尸。抬遗体时,当由四名体壮男子,一手抓紧死者身下的褥角,一手抓抬褥边,长子捧头,次子(或别人)捧脚,慢慢放入棺中。死者头枕填满松枝的两头略翘的元宝枕头,脚边放上以黄表纸包括的砖块。意为愿逝者之灵如松柏金石之永。民间则曰:头枕元宝,脚踏金砖,生者发财,死者升天。儿媳再仔细整理衣冠,务使端正平整。至脚时,用剪子将亡者扎腿带的穗子剪下放下自己的贴身内衣兜内,边剪边说:爹(娘)呀!你的在天之灵保祐儿孙平安,给您多留后代。此乃取“带子”之多义性,也算得一种智慧和期盼。而后,儿女会根据死者生前志趣爱好,将烟袋、酒具、笔砚、乐器、算盘之类放入棺中,最后,偏斜着盖上棺盖,此时化纸焚香,儿女大哭,众人唏嘘。今已实行火化,将骨灰放入棺中,衣物放置照旧。

麦穰搭铺】执事主管宣布:灵堂之内不留壁画装饰、不留桌椅板凳,用麦穰铺满全屋,供男女直系亲属或跪或卧,或趴,并在灵堂睡觉,陪伴父母在阳间度过最后的时光。此种作法,盖出于古代礼仪规定的居亲丧时的“寝苫枕块”——居亲丧时,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此礼之设,据民间理解,应该是子女为回报父母养育下代之艰辛苦涩,很有道理。子女确实应该深深体念人生之初,以至渐渐成人,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三年始见婴儿嚬笑,昼夜呵护,移干就湿,艰苦备尝。而父亲为了生计,触风雨,犯寒暑,甚至不避水火。作为子女,确实应当亲身体念父母劬劳之苦,短时卧于薪柴之中,也不为过。而认真推详,对于父母,父母在世,敬养兼尽,则更胜于此类哀毁。自古如此,今人不必苛责。

哀杖】哀杖就是一米多长的柳木(或杨木)树枝,中间裹以二指宽半尺长的黄表纸条。死者子、女、儿媳用者必须粗于他人,个别村庄,逝者儿子所持哀杖尤短,得弯腰拄杖前行。据说,父母丧亡,子女悲摧哀伤,岂可昂扬而行!此话不无道理。今有人父母过世,浑然无觉,直立正步,甚至叼着烟卷,谈笑自若,确也背理而有失大雅。

腰绳】腰绳由执事主管派人制作,以两股䔛拧劲搓成,一头以细䔛绳儿穿过两股中间,以供束于腰间,而另一端,子、女、儿媳所用者必打结。其他则将一股缠扎另一股,不致松开即可。子、女、儿媳腰绳明显粗于他人,父母丧一、戴孝者只束一根,若夫妻俱亡,皆束两根。

制孝】孝服(帽、衣、鞋、带)男女有别,尊卑有别。本族孝服与亲戚孝服有别:如孝服穿着合制,内行人从服式上即可判定服孝者与逝者是何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认为没有必要将服制弄得过于繁复,故而渐趋简化,实是一种进步。

缝制孝服由女执事客根据预计人数及性别缝制。男孝有孝帽、孝褂、孝鞋。男孝除亡者儿子外,全是两角孝帽、孝褂,所特别者是曾孙孝帽左角钉蓝绫儿,玄孙钉黄绫、来孙钉红绫。鞋则若单亲亡故则后边留口儿,若双亲皆亡,则全鞔。至于本族侄孙,则越远留口越大,女孝则一律为搭头,只是亲女、儿媳同亲子一样,头有麻披,女子以白布扎腿。家有未过门的儿媳,称为新亲,必须由送信人一并捎去白布两丈,红布三尺,红布叠成带状,束在白布中间。送殡之日,新媳戴搭头,穿孝褂,束在腰间的红布必须有一截外露以示身份。

执事榜】农村死人是件大事,购物、扶孝、招待来宾、收点礼金供品、抬棺、做饭……用人甚多,大家族往往动用五六十人。为使丧事办得忙而不乱,必须用公示形式榜列人名,使各司其职。此榜横幅,人名从右至左竖写,内容为:某人去世,某日送殡,恳请枉驾执役,某人干某事,一一注明。因谁家都会死人,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邻里相助,已成良俗。谁家有事,人们总会自觉前来看榜,若有急事,主动说明。执事榜按男左女右定规张贴门外。

送信】某家有丧,必须通知丧主及近族的亲戚于殡葬日头午前来吊唁。亲戚一般指:舅门、姑门、岳门、姐妹门、儿女亲家门、仁兄弟……。外门可酌情减少,丧主今送连襟,外门不送。送信范围于议事会上议定。送信往往由数人分别完成,每人持一根一米多长的细棍,上系白布条儿以标明身份。每人持路行单一份,上写住址、姓名,送信必须知道接信人与丧主家关系,以防重名。信必须送给本人,送信回后,将路行单交回执事,说明完成情况。旧时送信,都是步行,若路程较远,赶上饭时,受信人家,必须留饭,这是成规,也是送信人的权利。

长明灯、倒头饭、老盆】长明灯是点在死者头前的一种自制油灯。即将花生油、或豆油、棉籽油等类油脂倒入碗中,用棉花捻芯放在碗里,芯头搭在碗边,点着即成。此灯自移床后烧倒头轿时点亮,直至上“五七”坟一直不灭,故曰长明灯。长明灯意在表明父母虽逝,灵魂犹依恋家园,而对儿女也是一种昭示和提醒:父教母爱当铭记于心,终生体念。

倒头饭则是把小米放在水中略泡,然后捞出装满一尖碗,正中竖插筷子一双,放在逝者头前,这是供养死者,请其享用。

老盆是一陶制泥盆,亦放在亡人头前,供儿女、亲朋瞻仰吊唁时焚化冥币(黄表纸)之用。它算是一种储钱器、是死者所有财富的象征,出殡棺材离家前,孝子跪拜,抬棺人听到头领一声“起棺”号令,将棺抬离地面时,执事主管将老盆在亡者儿子头顶上部一停(有几个儿子比划几下),然后立即摔得粉碎。这个仪式,从亡人儿子一方来说,称之为“顶老盆”。在民间老盆是死者财富的象征,谁顶老盆,谁就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它在公开场合的众目睽睽之下完成,具有无可争辩的不形诸文字的法律效力。亡者无子,女儿也可顶老盆,如过继侄辈为嗣子,也可顶老盆,也可继承财产。

扶孝】扶孝就是请来的男女执事人员扶持亡者子女举行各种丧礼仪式,俗称“架孝子”。扶孝人员必须对丧礼比较熟悉,身体健康。扶孝有两个作用,承孝子女,父母丧亡,哀伤嚎哭,甚者呼天抢地,饮食骤减,睡眠不足,百事丛集,苦思焦虑,更兼吊客众多,必须跪拜,又复连续数日,体劳神疲,甚至不能支撑,也得勉力而为,所以必得请人扶持。有些年长孝子,跪地之后,扶孝人必须将其拉起,此其一;作为承孝之人,各种场合的礼规并不一定十分明了,扶孝人可及时提示,甚至纠正动作,此其二。扶孝绝非虚设。

泼汤】泼汤就是孝眷在逝者入土之前,每天为暂住土地庙的亲人送饭,这饭只是米汤,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这是一种全体孝眷参加的较隆重的仪式。哀乐队在前为先导,执事客端盛冥币(黄表纸)的木制纸盘率领孝眷从家里出发,逝者长子在队伍最前,旁有二人抬汤罐,后面依亲疏关系,男队在前,女队在后,一字形摆开,全体戴孝,右手拉哀杖,前往土地庙。所有孝眷必须按自己对亡者的称呼喊痛哭,所有孝眷必低头,忌旁视或说笑。昂首阔步则被视为无礼。送汤队伍每至路口,拐弯处,一律跪地,执事客以汤泼地并烧纸,以亦对各处亡魂孤鬼的同情和周济。到土地庙后,浇汤、焚纸、跪拜,后列队如前,回家。送汤之举,旧时一般五次——殡前一天早、中、晚各一次,殡日早、午两次,现多简化为三次。次数应为单数。

谢菜】谢菜就是孝子或孝媳对前来吊唁就餐的亲朋及执事人员,在用餐时大礼叩谢。出殡之日,有关亲朋都来吊唁,丧主必定留客用餐。这时,饭场人员集中,满座之后,执事客指挥并率领孝子、孝媳,有的地方连同子孙,到餐处站立,执事客面对全体亲朋高喊:×家孝子孝孙叩头通谢各位宾朋。宾朋中往有年高德劭、且懂礼貌的长者站起高声喊道:免谢!有地方则喊:“辞!”这时,宾朋应全体起立,以表礼貌,若充耳不闻,端坐不动,则被视为失礼。而孝子一干人,则双手横举哀杖,高过头顶,缓举慢放,跪地叩头,叩头毕,宾朋方可落座。孝媳亦专谢女席,礼拜则同。整个过程当有哀乐伴奏,以表郑重。吊客中若有孝子之亲甥,亲甥则出位向前叩头还礼,以表外甥当不得舅父重礼。

破土】出殡之日早晨,接到信的风水师(俗称二宅先生,即为人推断阳宅阴宅吉凶的人),早已来到,执事主管即率领孝子一人或数人到埋棺之地勘定位置,若是踩新林,风水师则细致慎重地观察地势高低,水流方向,是否藏风聚气,是否后有龙阜,前有地步,最后确定墓穴中心,用罗盘定位。定桩之后,用锨挖三锨土,然后焚纸,孝子叩头。若埋棺于祖茔,孝子则指示各坟是何先人,风水师则可较快确定埋棺吉地,并征得孝子同意,挖土焚拜如仪。此过程从来到叩拜必有哀乐相伴,回家则不奏乐,此谓之破土。

承孝男居丧礼仪】承孝男即逝者之子,若父丧,则称孤子,若母丧,则称哀子,父母双亡,则称孤哀子。父母丧亡,除泼汤、破土、谢菜、送盘缠、路祭、下葬之外,必须始终在灵堂陪伴父(母)亲,不时焚纸、祝告,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出屋,吃饭也在屋内。因为老人亡故,来此哀悼逝者安慰生者的宾客很多,必须叩首拜谢,邻里的晚辈好友来此吊唁,也应叩谢,俗话说 “死了老的小三辈”,即指此。若不在灵屋,则让吊者怅然,在孝子一方来说,则为失礼。客来客走都要叩头,以示谢意。举行辞灵,送盘缠,路祭礼时,吊客行礼毕,孝子叩谢。女客致吊进灵堂,孝媳孝女亦然。凡进灵堂之男女吊客必哀哭,孝男孝女同哭。

引客与司祭】丧礼设引客执事一人,设司祭二人,引客执事的职责是拿吊礼单,若有祭馔(俗称祭桌)则抱祭馔引领吊客至灵棚前,将礼单压在祭桌上,使下垂,然后请客人行礼。司祭则将酒、筷等祭品一一递送客手,使尽礼,礼毕,司祭向孝子喊“还礼”,孝子在帘内叩头致谢。司祭人都由年长懂礼有威仪,衣着整洁,彬彬有礼者担任。

跪棚】客人行礼,两边有丧家近门子孙跪侍,以表礼敬。东边上首为侄辈,西边下首为孙辈。跪棚规范为:客肃然走至供桌站立,跪棚者亦肃立两边,然后吊客向亡人作揖,跪棚人向客人作揖,随吊客跪下,身子挺直,客人礼毕站起,跪棚者可同时站起,若有吊客接着行礼,跪棚人则必须一直跪侍。

回谢客】回谢客是一种礼仪。充任回谢客人之礼者,为丧者本族与逝者同辈兄弟。他们在客行礼时,列队面北立于灵棚对面,吊客礼毕转身回去时,他们郑重一揖,客人亦回一揖。此礼表示丧主对客人的谢意,如此,才显得礼仪完整,犹如平日客人来访,临行挥别一样。若任由客人自行离开,则视为失敬,其理则一。

外柜内柜职责】丧事人多事繁,财物管理必须有条有理,使各司其职。内柜即总会计,总管收支,皆凭单据。

外柜职责主要有:收奠礼(钱)、祭馔(俗称“桌子”)、祭幛、花圈、纸(有些外地亲戚则为“香、蜡、纸、锞”,称“四事”),打礼单、记录、发孝服。凡吊唁者带来的钱物都记入吊唁簿,最后交予丧主,以供保存查验。礼单则为七八公分宽、半米多长的白纸条,上写村庄、姓名及礼金、祭馔数量,当用毛笔书写。礼单在客人行礼前,压于供桌之边,使之下垂,供客人验视,亦让外人知晓。

外柜执事人员应依丧主意见发孝,一般将孝帽等放在托盘中,由逝者之年轻孙辈双手端盘,至收信人面前,左腿向前,双腿微弓,两手自然托举,献给客人。动作要自然优雅,态度要恭敬,方称合式。

吊唁礼仪】吊唁者作为逝者的亲朋,心情必定沉重悲痛,前往吊唁须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行,这是对逝者的礼敬,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所以,衣着要整洁,颜色忌鲜艳,女装不可轻佻,举止要稳重端庄,言笑要有度。甥婿侄辈至亲应先行哀哭、奔丧(到灵堂),出来后与本族同来吊唁者依序行礼。

不论亲疏,行礼时进退揖拜要稳重规范,拱手作揖,下不过膝,上不过眉,方为合度。跪当直身,臀忌坐跟(脚后跟)。叩头则不必至地,但不可敷衍,叩头后,仍须直身,略作停顿,该揖该跪该起如仪。否则有失礼貌,也不雅观。

行礼规程如下:司祭人喊“客至”,一行人长辈在前,晚辈随后,若皆为同辈则年长者在前;进到供桌前,立定站直,全体一揖,然后跪地,领祭人象征性敬香浇奠,然后全体起身,郑重地一揖四叩首,最后一揖。司祭人向灵堂内孝子喊“还礼”,孝子叩头后,行吊者向右略转,对孝子一揖致谢。吊者回身意离开,回谢人一揖表敬,吊唁者回揖,礼拜结束。

吊唁女客进丧主大门即哭,到灵棚供桌前一叩首,从门右进入灵堂,然后由女孝眷劝住。亡者女儿进村即哭,直至灵堂,送殡之后回家,哭着出庄。

扎彩】 扎彩即是内有秫秸或芦苇作骨架,外糊各类彩纸的象生冥器,农村人家不可能像王公贵族那样以各种器物殉葬,送葬队伍也不会浩大繁华,只能以这种形式尽心焉而已。主要有:金童玉女——俗称站棚人,一男一女,因吊客及孝眷行礼在灵棚以下,金童玉女则侍立供桌两边,故有此称。此二人供亡人在冥界使唤,最后在坟前烧掉。

倒头轿及轿夫】此轿为人已气绝,正寝着衣之后,在大门外烧掉,此轿供亡人魂灵赴冥府报到所乘。

马及马童、牛和牧童】男丧用马,女丧用牛。至于女丧用牛,据说女至冥界,炒菜办饭,刷锅之水,弃之可惜,用来饮牛,也算得勤俭美德,皆于送盘缠时于土地庙前烧掉。

吃食挑子及挑夫】死后奔赴冥府,跋高山,涉深水,路途遥远,餐饮不可或缺,故有吃食挑子之设。

金银宝库】是一种楼状扎彩,高约两米,有门有檐,颇为壮观,拿来后置于供桌之后,辞灵后由儿媳、女儿、儿子边哭边将早已折叠好的纸币、元宝一一填入,金银宝库乃亡人在阴间贮钱藏宝之处。

孝子孝眷礼仪】孝子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专指亡者之子,广义则指所有辈份小于死者的本族戴孝男女。孝眷则往往指所有本族小辈戴孝者。此处用狭义。

父母丧亡,纵是一般家族,也用人甚多,而作为执事榜上所列示助忙人员,若无重大事情,必定应允。而所有吊唁客人,全是亲戚,因此,作为孝子,居丧期间,尤其是治丧期间,对于亲戚的情谊,对于庄邻的高义,应表示最真诚的感谢,礼节宁繁勿简,宁多勿少,如此则可免物议。

孝子居丧期间,主要是治丧的三五天内,因身戴重孝,给人以不祥之感,一般不出灵堂,若出灵堂见外姓人必须叩头,且不管辈份。凡外人进灵堂,孝子磕头,父母平辈及以下亲朋参灵,除甥婿外,一律叩头致敬。

除谢菜外,孝子对亡父母祭拜,必行大礼,横平高举哀杖为揖,八揖八拜,最后伏地哀哭,辞灵、送盘缠、路祭皆如此。

辞灵时,孝女亦行八叩大礼。

辞灵】辞灵即死者弟兄及子女孙辈、至亲、挚友向死者灵魂告别,这是死者遗体及其灵魂在阳间最后的一天,因此,辞灵是整个治丧期间最隆重的礼仪,场面也较盛大。哀乐队阵容最大,观礼人员也极多,辞灵礼在送殡前一天晚上举行。

辞灵礼仪】多是至亲好友亡者子女好友参加。参加者必须带纸、供品及奠礼,此三项均交执事人员登记。辞灵礼之进行,当按亲疏关系依次进行,不能随意。若为男丧,则按死者舅门、孝子岳门、孝子姑门、孝女婆门,往后依次行礼可较随意,其余可较随便。若最主要至亲未到,必须等待。女丧,则按死者娘门、舅门、婿门依次拜祭,余则随便。至于四叩、八叩,可据亲疏而定,甥婿行八叩礼时,边哭边拜,最后哭进灵堂,出后礼仪如式。最后孝子孝眷行八叩大礼,边哭边拜。

拜祭完毕,则进行填库,即将纸折之金银财宝一件件填入宝库中。填库由子、女、媳、侄等人完成。顺序为亡者幼子铺底,然后由媳侄等依次进行,最后由长子封顶。每人必须边填边哭,女子往往缕述父母平生所受之苦,对子女之爱、子女尽孝不够,并祝愿父母地下享福,如此等等。

填库完毕,辞灵仪式结束。

之后便是哀乐队伍大显身手的时段,或奏乐、或唱歌,唱戏,或边舞边唱,甚至有杂技魔术表演,以吸引观众。民间往往认为此类节目越精越好,人越多越好,这样才显得门庭风光。甚至有表演演唱低级节目者,则陷恶俗,与死亡、悲伤气氛太不协调。若人们将丧事娱乐化,而众人再习焉不察,以至麻木则甚为可笑可鄙丨可怕。

送殡】殡日是所有孝眷、亲友以至乡邻祭拜逝者为之送行的日子。吊客全来,执事齐忙,场面宏大。而作为儿女,念及父母给自己生命,又把一生献给全家,殡日已过,尸埋地下,魂归冥府,将永远阴阳异路,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情在理中。此日主要事项一般按如下顺序进行:厨房备饭菜、茶水等,外柜人员将桌凳吊唁等准备就绪,司祭将供桌祭器理好,一切齐备,以应酬接待亲友。泼早汤,亲友祭拜,就餐、请牌位、送盘缠、出棺、路祭、下葬。

泼汤】头天已泼过,一切如仪。

开吊】吊唁客人来到,到外柜登记吊唁者姓名、纸、礼金、供品、祭幛一一交柜登记,执事人员根据丧主所备将孝帽、孝服或孝带按辈份、亲疏发给吊唁人。其间本村或外村友好也往往前来吊纸一刀,记录在册,一般不行礼。

所有吊唁人员不按亲疏,只依先后顺序依次到灵前行礼,吊唁者、孝子、跪棚者,回谢者,各依身份,礼敬如仪。

如有花圈、祭幛,执事人员必须摆放整齐,祭幛按亲疏顺次悬挂,以供瞻检。

请牌位】在送盘缠过程中,执事人已将牌位叠好,上写死者名讳,字向下面压住(字向上是对死者的不敬),总管率领孝男至牌位前,总管将牌位竖放入传盘,以黑纱半蒙,字向前,递至跪地孝子手中,捧回家中,等待出殡。

牌位有二,一个供送盘缠时焚烧,一个放在家中灵堂中供奉,直至五·七坟。

送盘缠】盘缠即旅费。古人使用方孔圆郭铜币,外出若花费较多,不便携带,就将圆形铜币装入小径口袋,盘束腰间,故称盘缠。此之送盘缠即是给亡人送路费以供花用。送盘缠之制,一般是乐队前导,长孙干执魂幡(俗称迎风旗)走在最前,后边孝子手端放有上写父(母)名讳的牌位,由扶孝者搀扶痛哭前行,而后边则单行往土地庙行进。到达土地庙后,跪拜,执事拿纸钱贴墙壁滑动,纸钱停贴不动,据说亡魂在此。即将附有灵魂的纸钱放到牌位上,然后在土地庙附近,让吊唁亲朋依亲疏先后行礼,孝子、孝眷最后行礼,最后将马(男用)或牛(女用)烧掉,一路哀哭回家。

本地习俗,送盘缠的拜祭仪式,场面最大,又在村外举行,所以观众最多,原因有三:看孝子孝女的哀痛程度、看吊唁祭拜客人行何种拜礼,进退揖拜是否合制合规,说是观礼,也是学习,并欣赏音乐,因为这是乐队最卖力的时候,大小唢呐、管笛笙琴,尽行出彩,似乎在献上一席音乐盛宴,尽管与哀伤场面不调谐,可家家如此,观众丧主也就甘之如饴了。

出棺,路祭】执事主管把孝子、孝女、儿媳及孙辈等叫到棺旁,助丧人员将棺盖移开,命孝子等人近前见亲人最近一面,若有不周之处,细加整理,然后把棺盖盖正,木工迅速用四个“银锭”或四根大钉将棺盖固定。随着锤声响处,亲人想到这是真正的永别,再也不能相见,顿时哭声大作。执事主管一声“起棺”,助忙壮汉将棺材抬出大门外,小心地放在早已扎好的棺架之上,用大绳勒紧。这时孝子孝眷已按制列队等待路祭。诸事就绪,执事手执老盆,抬棺主事站在棺前架上,示意抬棺者作好准备,大喊一声“起”,棺材抬起,随即执事主管将老盆在孝子头上一比划,用力摔在早已备好的石头上,顿时孝子孝眷齐声大哭,送葬大队出发。棺材抬至村头通往墓地的路口,停在早已安好的祭桌后面,即进行路祭。从家里出发,有执事人一路撒剪好的纸钱,算是对路边孤魂野鬼的布施。孝眷亲戚路祭之仪式与辞灵顺序相同,只是如朋友或庄邻欲结伴表示拜别,或摆祭桌(供品)或同备奠仪(钱),则将供品、奠仪摆上供桌,最先行礼,如有数伙,一伙礼毕,司祭将供桌前移一点。路祭完毕,女眷回家。

下葬】路祭之后,一般亲友自行回家。孝子、孝孙、孝侄乃至亲则随棺同到墓地。抬棺人员将棺材下至早已挖好的圹坑之内,调正方向,盖上芦席,铲三锨土,分上、中、下,压在席的中线上,并把所有哀杖放进墓穴。孝眷等必须跪拜以示郑重。然后,孝男及侄孙辈跪于坟前,把孝褂前襟张开,葬礼主事把盛有五谷的“升斗”从死者女婿手中接过,命孝眷闭眼,主事撒五谷,据说接的多者福多。然后,主事将“盖斗饼”掰成两半,孝子一半,婿一半。孝眷叩首。礼毕,填土聚坟。最后。在坟尖插一秫秸以示中心。众人皆回。

女眷回家后,争吃早已备好的压棺豆腐。吃压棺豆腐,要讲规矩,只准用手掰,不准用刀割。如父母双亡,可以分发不剩,如有一健在,当留下一半请其享用。据说是让他(她)坐享清福。吃压棺豆腐,应先掰边儿,中心留给逝者之子,其实,孝子只是在中心象征性地挖一点儿食用。

关于吃压棺豆腐之俗,细揣其义,或许是民间利用“腐”、“福”二字虽不同声,但却同音,以“腐”代“福”,表明父母虽逝,却给子女留下无限之福,这倒给丧事涂了一点福庆色彩。

上三天坟】上三天坟,亦称圆坟,即下葬后第三天午后,子女及近支子侄乃至亲备祭品,到坟前祭拜,女眷则以褂兜土正反各转三圈。男眷用锨铲土对坟略加修理,使之圆整。

烧五七纸】在家里焚“五七”纸也是丧葬大事的延续。从人亡之日算起,七天为一周期,五个“七”,一般说来,从第二十九日至三十五日,哪天皆可。但一般习惯,不超过三十三天。烧“七”纸在晚间进行。灵堂之内,牌位、长明灯仍在,表示亡人犹在。儿女、本族近支侄辈子孙焚香烧纸哭拜。亡者只有一子不烧头“七”纸,有二子,不烧二“七”纸……,有五子、不烧五“七”纸。

上五七坟】五七之日,本族近支子侄到灵堂内烧纸叩拜后,剪一小纸钱,在室内墙壁上贴墙滑动,纸钱停住,据说逝者灵魂在此。领魂人口中说道:爹(娘)啊,别再恋家啦,你到那边享福去吧!然后小心翼翼将纸钱贴放在牌位上,此牌位由儿媳兜在怀里,到坟前连同其他冥纸与象生冥器一并焚化。撕开孝帽,然后回家,并把灵堂清扫一空。至此,逝者的三魂皆赴冥府。

百日坟】仪式同上。

周年坟、三年坟、十年坟祭拜仪式大致相同,只是排场略大,扎彩更多,多少皆随家境而定。

死者坟墓,三年之内不添新土,不安坟头,意在不多打扰,以后则可为之修缮。

细细品味此礼,似呈渐疏之势:下葬→三天坟→烧七纸,上五七坟→百日坟→一年坟→三年坟→十年坟。人之思念、悲伤渐弱渐淡,终归于正常。

朱守成 朱茂峰撰文

附:赘语

高新区地近邹鲁,受儒家文化熏染,极重婚育丧葬礼法 。且典则森严,如有违规,则被讥为不伦。以至相互效仿,竞相矜尚,渐趋奢靡。其实,婚育丧葬礼仪繁复乃至奢华,是有钱人的游戏。在

农村,特别是旧社会的农村,一般贫苦农民只有远远观望的份儿。豪门大户娶媳嫁女,场面盛大,车轿鼓吹,锦衣玉食;而父母丧亡,喇叭号筒,炮火连天,甚至聘请僧道,钟磬铙鈸,设坛斋醮,超度亡灵,花费无算,以此炫富,矜夸于世。而贫苦农民遇此大事只能随分而治。穷人结婚,新娘穿上一身自染的粗布红色衣裤,挎个包袱,伯舅领着

送至男方,给公婆叩个头就算进了婆家们;而父母丧亡,无力殓葬,请人做个“薄盒”(杂木劣质棺材),通知至亲共同举行简单仪式,本家乡邻帮忙挖坑草葬了事。此类事情极为普遍。然而,一旦富足,人们便不甘落后,“学比赶超”成为普遍心理。人心似火,总是向上,也算得一种好的品性。生、婚、死乃人生三部曲、三个节点,把这三件事办得风光体面,表现了对生命的期望,对新家庭的祝福,即使生命结束,也应表示对人的尊重,也借以表明自身的能力,总比不思进取、自甘堕落好得多。然而,凡事有度。若一味铺张浪费,又从另一极端形

成了对人的价值的践踏,因为一切物质财富都是人的劳动换来的,纵使是自己花钱买的,也是对人的不尊重。这也是有的饭店处罚剩饭菜过多的顾客的正义所在。至于在婚丧习俗中,掺杂了封建、庸俗乃至低级的糟粕,更是对神圣庄严礼仪的渎亵,不言自明。

这里记录的只是原先以至今日的历史形态,我们无权变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