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10365400000057

第57章 云南民族团结考察报告(3)

驻守在西双版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发扬了军民警民团结一致的光荣传统,积极开展民族工作,和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边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西双版纳军分区及驻区部队针对防区毗邻境外、民族众多、经济落后、情况复杂等特点,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及两级军区的有关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繁荣与稳定这个中心,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努力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发展和部队全面建设作出贡献。该区部队曾先后被国家民政部、总政治部、成都军区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先进单位”。部队驻军所在地勐腊县被评为“全国双优模范县”。景洪市被评为“云南省双优模范市”、勐海县被评为“云南省双优模范先进工作县”。

在加强军民军政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方面,部队具体做法: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做好边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前提。随着边境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民关系、民族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趁我改革开放之机,利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手段对我进行渗透,给边疆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各民族间经济利益纠纷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突出出来,对民族团结和军政军民团结都带来了一些影响。如何才能做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工作,这是摆在军分区党委和驻区官兵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围绕这一课题,驻区部队官兵反复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的一系列指示,联系实际,对军政军民团结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找到了新的思路,形成了新的共识:要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政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工作,必须把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上;注意克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稳定、边防稳定、部队稳定上。为此,部队始终把这一新的工作思路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对军政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工作做到:认识上有位置,组织上有人抓,日程上有安排,行动上有检查,制度上有奖惩。为了确保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工作的健康发展,部队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包括走访制度、官兵学习民族语言制度、定期支农制度、军警民团结协作联防制度等,使军民军政团结、民族团结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搞好教育,统一思想是密切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为了做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工作,西双版纳军分区和驻区部队,结合自身实际,始终抓住思想教育不放松,努力提高官兵的政策水平,增强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工作的意识,在全体官兵中叫响一个口号:“视各族人民为父母,把西双版纳当故乡”。每逢新兵入伍,外单位调入人员,部队举办各种集训时,都要进行军民团结、民族团结教育,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做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民团结、民族团结,边防巩固才有坚实的基础,部队还下大力抓“三个尊重”教育,即尊重地方党委、政府,尊重驻地各族群众,尊重公安、武警战友,要求全区官兵必须做到“三个一样”,即对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要像对待部队首长一样;对待各族群众要像对待父母亲人一样;对待公安、武警要像对待战友一样。要克服“三种情绪”,即克服相互交往中老大自居的傲慢情绪;克服需要解决问题不如意时的抱怨情绪;克服处理矛盾纠纷时的以错对错情绪。树立好“四个形象”,即树立好国门卫士的威武形象;树立好走在前列的文明形象;树立好严守法纪的清正形象;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三是扶贫帮困,帮助群众发展经济是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关键。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局限,虽然西双版纳作为旅游开发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广大山区经济发展仍然较慢,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西双版纳军分区和驻军部队根据两级军区指示精神和州、县(市)党委、政府的扶贫工作计划安排,狠抓了扶贫帮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具体抓了信息引导,为驻地群众提供了大量信息,其中许多被当地政府和少数民族群众采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抓科技推广,大力帮助驻地各族群众扫盲,普及科学知识,使科技知识进入农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抓“瓶颈”工程。部队根据自己的财力、人力、物力帮助驻地各族群众修路、架桥、通电等基础建设,大大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从1987年开始,部队采取了“连帮村、排帮户、机关包扶贫点”的方法,从人员、资金、科技等方面对贫困村寨、贫困户给予大力支持,先后使20多个贫困村寨360多户群众摆脱了贫困。通过扶贫帮困,帮助群众发展经济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加强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四是开展军民共建、树好军队形象是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举措。在边疆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情况下,西双版纳军分区和驻军部队在总结过去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开展军民共建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共建质量、增强共建效果上。每共建点均成立了由军地领导参加的“共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开展共建活动的措施,采取相互组织人员到对方参观座谈,重大节日共同组织教育,开展军地联欢或各种文体活动,共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扎扎实实地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经过军地长期精心培育,现已建立共建点36个,其中有20多个共建点被省、州、县命名为“双拥”或“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通过共建活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促进了驻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

驻西双版纳的武警部队官兵,紧紧围绕警政警民团结这一主题,把加强警政警民团结作为部队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具体做法是:

一是突出民族团结这个主题,时时把拥政爱民工作作为部队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武警部队官兵认识到,要做好边疆少数民族的拥政爱民工作,关键在于加强警民团结和民族团结。近年来,部队针对西双版纳毗邻老挝、缅甸,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敌我情况复杂等特点,以维护警民团结、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重点,把拥政爱民工作作为加强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并纳入部队的全面建设规划,贯穿于整体工作的始终。健全并完善了群众工作组织,制定了定点挂钩有落实,定期有走访,检查群众纪律经常化,分析形势和表彰奖励制度化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部队经常组织官兵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强化“各族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离不开各族人民”的思想。广大官兵视各族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有效地保障了警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二是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努力为各族群众办实事。武警西双版纳支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针对驻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有的村寨至今比较贫困的特点,他们把帮助驻地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努力为各族群众办实事。支队自组建以来,累计支援地方工程项目24项,参加劳动日18300个,支援社会公益事业项目31个,参加劳动日13000多个,为群众看病4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0人次,免收医药费25000元;支援民族教育,派校外辅导员,开办扫盲夜校,建立青年民兵之家,救助失学儿童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增强了警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三是弘扬奉献精神,全力投入本地区的抢险救灾工作。武警西双版纳州支队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奋勇抢险救灾,哪里最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圆满完成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赋予的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四是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武警西双版纳州支队始终把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项大事来抓,在开展共建活动中,严格按照“部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规定和要求,使共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此外,支队还积极开展“三学习一尊重活动”,即向解放军学习,向公安干警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使警政警民关系进一步得到增强。

五是做人民忠诚卫士,保边疆一方平安。西双版纳州是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村与村、寨与寨之间民族纠纷常有发生,作为担负着处置突出事件任务的武警西双版纳州支队,在处理民族之间的纠纷问题上,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疏散斗殴双方群众,控制事态发展,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在各族群众传统节日中,支队均派执勤小分队,有力地确保各民族度过愉快、平安的节日。与此同时,支队经常参与驻地发生的各类刑事案件侦破工作,抓获大批犯罪分子,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不断改善场群关系,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西双版纳垦区是云南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最大的垦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拥有10个国有农场,68个乡科级农林分场,832个股所级农林生产队,41个工业企业,27个建筑单位,45个运输队,11个商业公司,6个分局直属企业,一个省农垦第一职工医院,一所省农垦管理中专学校;有总人口15万多人,有土地126万亩,是一个集农、工、商、运、建、旅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垦区固定资产原值16.99亿元,净值11.69亿元,累计实现利润4.76亿元,累计上缴税金8.31亿元,占全州年均的40%左右。

全省农垦战线领导和职工清醒认识到,农垦能有今天的生产规模和逐年上升的经济效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双版纳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为此,长期以来农垦领导和广大职工十分重视场群关系,自觉服从州、市、县领导,把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当作农垦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具体讲:

第一,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民族工作队伍

建场初期,为做好民族工作,搞好场群关系,农垦各级组织就设专人分管民族工作。之后相继设立了民族工作科,配备了专兼职民族干事,选拔懂民族政策、热爱民族工作的同志担任此项工作。到目前为止有专兼职干部82人,其中:民族干部37人,建立起了一支强有力的民族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热心民族工作,政策观念强,通晓民族语言,熟悉民族风俗,懂生产、会经营、为当地民族群众尽快富裕而尽心尽力。

第二,狠抓民族政策再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做好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为做好民族工作,搞好群众关系,农垦各级组织派出工作组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介绍民族风俗习惯,要求广大农垦职工发扬我军既是生产队,又是工作队、战斗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和当地群众结下了兄弟之情。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干扰,场群关系一度受到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垦区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农垦事业要发展,离开了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不行的。为此,垦区各级组织努力做好民族工作,加强场群团结。具体做到:一是全垦区抽调217人组成66个工作组,来解决场地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工作组在经过大力艰苦细致的核实调查工作后,把问题分类排队,会同地方领导、征得群众同意,逐件加以解决,直到群众满意为止。二是根据新时期对场群关系的要求,制定了搞好场群关系的准则,明确提出“六要”,即要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发展生产要兼顾当地群众的利益;处理问题要主动、办事要公道、态度要谦和;给群众治病要热情认真;放露天电影要给群众留出坐的地方;损坏东西要赔偿。“九不准”:不准进入群众室内;不准将垃圾、瓶罐、玻璃丢入群众的稻田和水沟;不准污染水源;不准伤害群众牲畜;不准砍伐群众的竹木;不准拆除和堵塞群众过往的桥梁道路;不准到村寨购买国家统购物资;不准到群众水库、池塘捕鱼。通过上述这些点滴细致的工作,使场群关系普遍出现了良好局面。

第三,尊重和依靠当地党政领导,使民族工作制度化

西双版纳垦区各级组织都自觉置于当地党政领导之下,配合地方的中心工作开展民族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场政、场群关系。农垦定期与地方政府联合表彰场群团结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开表彰会352次,表彰先进集体400个,其中地方209个;先进个人1500余人,其中地方700余人,通过大张旗鼓宣传学习先进典型,使场群团结、民族友爱的气氛更为浓厚。

第四,开展场群共建两个文明活动,是新时期搞好场群关系,实现场群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