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总有一种方式让你培养出英才
10402900000058

第58章 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哪怕做错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诲对引导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以及健康成长也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们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既要管孩子吃、穿、玩、学,又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要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避免出现教育方法成人化,拒绝简单粗暴。

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父母们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避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考试拿回成绩单,偶尔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应帮他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不要因为考试失利而产生畏惧感,勉励今后加强学习,鼓励下次取得好成绩,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挖掘孩子智力潜能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机会很多,其方法也各有不同。首先要让孩子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情时,父母应当教导他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并说出特征,从而不断扩大他的思维范围。

有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逐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先尽量不要告诉他怎么解决,让他自己思考,找出准确快捷、省时省力的方法。当他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时,便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其次,动手操作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源泉。动手是孩子智慧的体现,多让孩子动手操作,会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孩子通过亲身操作会发现很多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来解决了;最后,父母要营造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孩子提出所谓“怪论”或做“怪事”时,家长不要轻易否定,而要让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自己的“才干”。要相信:孩子潜藏的智慧非常之大,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引导,他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基于此,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不可以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四、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父母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许诺应尽量履行,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了作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教育了孩子对谁都不能随便说话和承诺,说了就要负责。

五、培养孩子的意志,适度的挫折教育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的痛苦,也都是挫折的种种表现。家长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对于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让孩子承受适度的挫折,可以使孩子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使其认知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对孩子溺爱,不怕让孩子受委屈,不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经常带孩子参加劳动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同时也要注重孩子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将孩子培养成人是父母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要很清晰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

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父母们也要对他多鼓励少批评。

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从而培养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