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也是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也是培养孩子的重要环境因素。家长应明白,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道德启蒙教育需深入浅出地进行。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在平常的生活中,要以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举止,形成良好的家风。
有一例:有一个孩子的父亲酗酒成瘾,导致家庭破裂,和妻子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可是他却没有因为妻子的离开而悔改,而是愈演愈烈,常常对儿子不闻不问,态度也十分的冷淡。所以,这样支离破碎的家庭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儿子的性格也变得很内向、孤僻,并开始学会了抽烟、逃课,和一些社会青年在一起“混日子”。后来儿子因为一起打架事件进了监狱……因此大人的言行举止和一个家庭的风气好坏,会给子女造成极大影响。
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更替速度的加快。两个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和对事情的看法,必然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代沟和没有必要的误会。所以这时候,父母应该坐下来好好地和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应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孩子谈心。在沟通的同时也要保留孩子自己的意见。有的时候,孩子的意见未必是错的。不要总是持着“我是家长,见识比他多,我说的都是对的,他一个小屁孩懂什么?”的想法。毕竟“圣人千虑,总有一失;愚人千虑,总有一得。”不要强行把自己的观点给予孩子,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孩子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所以在沟通的时候,不一定总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不然!这样有可能会起反作用,甚至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其实与孩子沟通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过程,期间还要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当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地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善于发现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感兴趣做的事。父母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提前给孩子指出将来的去向,让孩子有一个奋斗目标,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些都会对孩子有一定帮助。于此同时,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因为孩子是对这方面感兴趣、喜欢才愿意做的。而当你不断的给他施加压力,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过分关注,扼杀了他内心原本的兴趣。在对他的兴趣进行栽培的时候,也要常带他参加一些他所喜爱的活动,这样他就不会感到乏味了。
孩子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前提下,掌握了一技之长,是用自己的勤奋换来的一技之长。当然,也要多多鼓励他朝其他方向发展。因为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还要让他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痛苦”可以换取将来的幸福。
要使“现在少玩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多玩”这种意识能够正确形成,家长是要起到一定作用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以物质旋转为飞速发展前提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环境变得优越,大多数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伺候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事事都顺着孩子,孩子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这也无形中让孩子产生了优越感。
根据这些现象分析,当今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娱乐项目多了,对学习不感兴趣;生活条件好了,不愿多吃苦。
……因此,教育与培养子女是一件令家长相当头疼的事。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都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
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多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所以要学会把握好分寸,该赞扬的还是要赞扬,但绝不过分。
可能在很多家长看来,都觉得这样太放纵了,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其实不然,关键时该严厉的还得严厉。切记棍棒下不一定出天才,尽量控制自己的脾气,心平气和地向他问清楚原因。
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发雷霆。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已经习以为常了,会觉得你发火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二、因为胆小而惧怕你,使其对你望而却步。如果经常发火,他就会只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变被动。
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慢慢来。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问题依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