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修身的清单
10403000000013

第13章 卷四-人生就是搏斗(1)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产物,谁也不能虚掷年华!你不断跟自己较量,你的人生价值就不断获得提升。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尤其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站在天地之间,你敢于投身战斗,就有成功的机遇。

1、路在脚下

古老的王国处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王国迁往美丽而富饶的平原。平原距大漠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越过很多的江河,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最后,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王子乘车走了六天六夜,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一问当地人,得知走过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就调转车马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一条宽阔的大河挡回。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多月后,三个王子陆续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禀告了国王,并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平原的路异常遥远。

又过了五天,小王子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平原只要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高兴地笑道:“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平原。”

王子们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点评: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追寻的双足抵达。人生也是如此,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著……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前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2、男儿当自强

国外曾经有这么一部报道蜘蛛的生物影片:

蜘蛛妈妈产了一团卵,每天绕来绕去地守护着,小蜘蛛孵化了,在母亲的四周跌跌撞撞地攀爬,仿佛刚学走路的孩子。

于是,蜘蛛妈妈更忙了,忙着把各种猎物咀嚼为碎末,喂养初生的孩子。孩子逐渐长大,突然一阵强风吹过,小蜘蛛都被吹了起来,居然牵着一根根丝,飘离母亲的网。

据说,国内一位年过七旬的年迈父亲看了这个片子后,将下岗呆在家里的唯一的儿子叫到身边。这位年迈父亲和儿子约法三章,强迫儿子出去找工作或者学一门技术。最终,儿子负气出走。

不过,几年后,儿子居然成了一名网络工程师,并组成了崭新的家庭。

点评:一个人总是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平稳的生活恋恋不舍,逐渐成为温室的花草,再也经受不了外面的风吹雨打。从依赖到自立,这是一个艰难历程,要想自己的人生有所转机,必须懂得不断砥励自己。

3、架起生命的辉煌

一个山民正在砍着竹子时,一位大学生悄悄地走到离他不远处,看着他干活。大学生意外的发现山民砍竹子的时候,把许多看来都是最大的竹子留下来,心里十分奇怪,就忍不住上前问道:

“哎,老乡你既然砍竹子,为什么却把这些最大的留下来,是不是把这些高的大的日后留作自家用呢”

这位山民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抹了一把汗水笑了笑说:“哪里,这留下的都是架子竹。”

这可是大学生第一次听说的新鲜词,就问道:“什么是架子竹?”

山民解释说:“架子竹就是架着新竹子成长的老竹子。到了该砍竹子的时候,园里的竹子是不能砍完的,要留下一些最大最好的竹子,等春天来了,新发的竹子是不愿生长在这些竹子之下的,它们将直冲着向上长,甚至会长得超过这些竹子,然后尽情地展开自己的枝叶,吸取阳光雨露和地下的营养。而在那些新发的竹子还很脆弱的时候,架子竹又为它们挡住了风雨,架着它们不至于倒下。一年后,这些新长起来的竹子中将有许多又成为园中的最高最大的竹子,它们又将成为新的架子竹。这样才能保证园里的竹子一代比一代好,一茬比一茬更充满活力和生机,也才能最终防止竹园的退化。”

说到这里,山民把大学生领到园外的一片毛毛细竹的旁边说:“你看,这片竹子就是因为没有架子竹,钻出地面来谁也不往高处长,并且还一棵棵都长得像牛毛般的透细,一点用处都没有。缺少了架子竹,竹林就等于缺少了灵魂,新生的竹子就缺少了负势向上的动力啊!”

点评:山民的话说得真好,哪里是在谈竹林,简直就是讲了一堂最生动、最形象的哲学课:“架子竹”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种襟怀,一种价值的取向,这与人生征程何其相似。

4、你为什么是穷人

一个人很穷,有一个富人非常可怜他,想帮助他致富。

于是,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叮嘱他好好开荒,春天撒下种子,秋天就可以收获后脱离贫穷。

这样,穷人满怀希望地开始奋斗。

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

穷人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长大可以卖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

可是,穷人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

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日子立刻能够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就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心想,致富是无望了,不如把鸡卖了,打壶酒,一醉解千愁。

春天来了,富人兴致勃勃地送来种子,却发现穷人醉卧在地上,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富人只好转身走了,穷人继续贫穷。

点评:富有富的理由,穷有穷的根源。穷和富,并不在于有没有资源,而是如何对待资源。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最终没能坚持到底依然滑进失败的深渊。

5、“打碎了”的聪明

谭盾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年轻人,不过,他刚到美国时,却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糊口。

十分幸运,他与一位认识的黑人琴手一起,抢到了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即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

过了一段时间,他挣到了一些卖艺的钱后,就和那位黑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进入大学进修,同琴艺高超的同学进行切磋,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音乐素养和琴技之中…….

十年后,有一次,谭盾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

当那个黑人琴手看见谭盾出现的时候,很高兴地说道:“兄弟啊,你现在到了哪里拉琴啊?”

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的名字,但是,那个黑人琴手却反问到:“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赚钱吗?”

黑人琴手哪里知道,十年后的谭盾,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在门口拉琴卖艺。

点评:在激流湍急的生活中,停滞就是走向灭亡。多少时候,不少人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不放,甚至还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却让才华、潜力、前程白白地断送得一干二净。

6、揭开的谜底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夺得了世界冠军,成为当年世界田径运动的“黑马”。

当记者问他靠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只回答了一句话:“靠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

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山田本一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次,记者没再在报纸上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底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将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来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他并不懂这样的道理,而是将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记得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被前面那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点评:在现实中,许多人做事之所以半途而废,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自己较远,确切地说,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恐惧而绝望。人生的旅途中,稍微具有一点智慧,往往化腐朽为神奇,将减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7、惊人的崛起

当代日本摩托车在世界上已叱咤风云,但在1968年以前,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摩托车工业,国内的摩托车市场上充斥着国外产品。

1969年,日本政府决定振兴自己的摩托车工业。当时日本的国力对购买技术已不成问题,有人提出求助于世界摩托车生产王国的法国,购买法国的专利技术,引进他们的生产线,按他们的型号进行生产。法国人自然很有兴趣,并许诺引进法国的流水线,可在4年内建成年产600万辆的摩托车厂。

此时,日本却另有打算。他们在全国招聘了200名具有丰富经验和研究能力的摩托车工程技术人员,编成12个小组,开始走访世界各国有名的摩托车生产厂家,每到一地就声称:日本决心发展自己的摩托车工业,一是买一部分,数量很大;二是请你们帮助我们设计一个工厂。他们参观生产现场,详细了解摩托车的性能、构造,并购置样机,说是带回国货比三家之后再签合同。这下可调动了外国老板们的积极性,唯恐失去订合同的机会,纷纷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产品。

一年以后,日本的12个小组满载而归,不仅得到了大批科技、专利资料,还带回了170多部样机。

回国后,考察小组搏采众家之长,经过4年努力设计出日本自己的新型摩托。

这样一来,日本从出国考察到建厂投产也只用了一样多的时间,但却生产出了正宗的日本国货,投入国际市场上销路很好,还造就了像本田这样的摩托车集团公司。

点评:企业和体育运动一样,不断地进行着强弱转化,只不过企业临场发挥好坏的影响不像体育运动那样直接、明显。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企业的强弱变化?具体原因很多,但在诸多因素中,战略性因素所起的作用最重要。

8、荒野与庄稼地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学生漫游世界后,坐在郊外一块荒地上说:“十年游历,你们已经是饱学之士了。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现在你们坐在什么地方?’”

学生们说:“坐在旷野上。”

哲学家又问:“旷野上长着什么?”

学生们说:“长满杂草。”

哲学家接着说:“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学生说:“只要有铲子就够了。”

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

哲学家微笑了一下。

第三个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第四个仔细想了想说:“斩草除根,只要把草根挖出来就是了。”

等学生讲完后,哲学家站起来说:“你们回去吧,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除掉的就不用再来了。”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学生们围坐在谷子地旁,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哲学家始终没来。学生们后来终于明白老师的用意。

几年后,哲学家去世,学生们在整理他的著作时,在最后私自补上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好庄稼;同样要想让人生不虚度,唯一的方法就是用事业去占据它。

点评:在旷野地,不种上庄稼,谁会专门为除草而去除草呢?只有种上庄稼,才会因收获的诱惑而乐此不疲、勤勤恳恳。事实上,人生没有奋斗,也将杂草丛生。

9、钻石在哪儿

几百年前,在印度河畔,住着一位波斯人,拥有妻子和孩子,拥有一望无际的农庄,拥有很多钱,拥有自己希望拥有的一切。

有一个晚上,一位佛教长老前来拜访,跟他坐在火边,给他解释世界是如何创造的,以及最初的几缕阳光是如何在地球表面凝结成钻石的。

这位长老告诉他,阳光凝结成一个拇指般大小的钻石,要比金银铜矿值钱得多,用一块钻石可以买下许多他现有的农庄,用一把钻石可以买下一个省,用一矿钻石可以买下一个王国。

波斯人静静地听着,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富人。

第二天一早,他叫醒了这位令自己不再幸福的长老,急切地说:“我要成为大富翁,可我到哪里才可以找到钻石矿?”

“当你看到一条河,流过崇山峻岭之间的白沙,在白沙中你就会找到钻石。”长老说。

波斯人迫不及待地将农庄和一家人托付给弟弟,带着钱出去寻找人人都想得到的宝藏。

他翻过阿拉伯的高山,经过巴勒斯坦和埃及,游荡了几年却一无所获。他的钱已花得精光,不得不忍饥挨饿。可怜的他对自己的愚蠢和狼狈相深感羞愧,最后纵身跳入大海,一死了之。

不过,住在农庄的弟弟十分知足,认为背井离乡去寻找钻石没有道理。

一天,正当骆驼在园中饮水时,弟弟发现到小溪的白沙中有一道光芒闪过。他捡起一块石子,特别喜爱那灿烂的光泽,就把它拿进屋内放在架子上之后,不久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后来,那位曾打破哥哥平静生活的长老来拜访农庄的主人。他一进屋,就被那石子发出的光芒吸引了。

“这是颗钻石!这是颗钻石!”长老异常兴奋地喊道。举世闻名的哥尔卡达钻石矿就这样被发现了,而可怜的哥哥却将自己的身躯与自己发迹的梦想永远地葬入了异地他乡。

点评:曾经或者现在放弃了身边的机会、到他处寻觅良机而失意的人们,把握好身边平凡的机会,你一样也可以变得不平凡,身边的机会同样能帮你获得一切。

10、做“失败”的头号敌人

罗尔夫·斯克尼迪尔是享誉全球的制表集团公司的总裁。当人们咨询他从事制造高精密度手表多年中最依赖的理念是什么时,他回答到:“永不低头,做‘失败’的头号敌人。”

20岁时,他告别家乡父老,只身漂洋过海到美国去谋职,经过一番奋斗,他终于走到了成功的峰巅。

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激励自己:“当时背井离乡都不怕,今天纵使面对千军万马,又何惧之有?”

一般地说,成功的背后,总是不能自主的挫折,这些对于他也是一样的。不过,由于他永远踩着比别人更不屈不挠的步伐,所以失败、跌倒对他来说只是寻常小事。因此,罗尔夫·斯克尼迪尔说:“我是‘失败’的头号敌人,因为我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件事情与机会,所以也绝不会被失败打倒。”

点评:万事可求不可遇,但所有的努力都必有收获!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懈怠,面对冷遇不屈服,百折不挠,愈挫愈坚,失败将落荒而逃。

11、生活的鹅卵石

暴风雨就要来临了,一群人聚集在海滩。他们正在等待神的旨意,所以不能逃走。

很快,神的旨意下来了:在逃离之前,每个人必须拾取一定数量的鹅卵石装在袋子里,到安全地才可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