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降本增效要懂的234条锦囊妙计
10431400000036

第36章 定方向--没有清晰规划的企业如同雾中行军(2)

可惜一切悔悟都太晚了,这样的教训再一次警示世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盲目追求"速度",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事物的发展都有轻重缓急和主次之分,只有当快则快、当慢则慢,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相反,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盲目攀比、一窝蜂似地"大干快上",就很可能犯下严重的错误。

不盲目求快求全、不追求"形象工程"--上海企业近来在一系列国际投资动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调整投资和并购战略部署,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关注。上汽集团日前放弃了对罗孚的整体收购,在长达1年多的谈判中,罗孚始终没能提供让上汽信服的财务报表,上汽集团不愿以"救世主"形象来买下"漏洞百出"的罗孚,导致该公司走入破产程序。但在谈判过程,上汽先期签订6700万英镑的技术转让合同,购下罗孚25、75系列轿车和多款发动机的技术设计方案,为自主品牌研发注入了新鲜血液。没有"大投入整体并购",而更务实地购买关键技术,英国当地主流媒体称上汽集团"谈判技艺超群",而随着罗孚巨大的管理和财务漏洞浮出水面,国内同行更庆幸上汽没有掉入"窟窿"。

如今,新时达公司准备进入美国市场,公司采取了更为谨慎和务实的做法。公司董事长纪德法向记者透露,吸取上次的教训,新时达公司将可能采取与美国同行相互参股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投资的风险,也不会让对方有"你把我吃掉"的隔阂,更有利于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双赢。

贪大贪多,壮大快倒塌也快

商业终归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都将引发可怕的后果。

错误寻根商业终归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都将引发可怕的后果。

解决措施作为老板一定要分清楚梦想和实际,千万不能做超出实际的白日梦。

对于企业家来说,你很难分清楚"野心"与"梦想"到底有什么区别。拿破仑说过的那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被引用了无数遍,它似乎永远是适用的。这是一个不讲究出身与背景的竞技场,机会永远属于那种勇于追求的人。然而,商业终归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都将引发可怕的后果。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讲过这样一个贪多就会迷惑的小故事:有个地主娶了四个老婆;大老婆伶俐可爱,与他形影不离;二老婆是抢来的,非常美丽;三老婆为他打理好家里的一切,不让他担心;四老婆整天都在忙,却不知道她到底在忙什么。

有一天,地主去远方城市收债,旅途艰辛,于是他问四个老婆谁愿意跟他去。

大老婆说:"我不跟你去,你自己去吧!"

二老婆说:"我是你抢来的,我不跟你去!"

三老婆说:"路途太遥远,太艰辛,我顶多送你到城郊!"

四老婆说:"不论到哪儿,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

地主听了,感动地说:"关键时刻还是四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四老婆开始了艰辛的旅途。

释迦牟尼说道:"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啊!"其中,大老婆是肉体,到死就会与其分开;二老婆是金钱,死后并不能够带走,无非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三老婆就是自己的妻子,生前共历甘苦,但死后还是要分开的;四老婆则是自身的天性,即使不在乎他,她也永远在乎你,不会与你分开。

在商业中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如果孙宏斌满足于在天津城里当地产大王,如果戴国芳不去长江边建他的大钢厂,如果宋如华专心经营一个软件园,如果顾雏军买进科龙后再不从事其他收购,如果唐万新就只专注于他的"三驾马车",那么,也许所有的败局都不会发生。但是,这样的假设又是不成立的,因为,他们崛起于一个狂热的商业世纪,这个时代给予身处其中的人们太多的诱惑与想象空间,它让每个人都梦想自己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超越平凡的人。所以,最好的与最坏的结局往往一体两面。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悲剧都是必然会发生的;相反,如果说跨越式的成长是中国企业勇于选择的道路的话,那么,如何在这样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规避及消解所有的危机,则是一个十分迫切而必要的命题。

顺驰集团的孙宏斌还是犯了多数失败者的共同的错误--过度膨胀自己把自己胀死了;三九集团的赵新先也比较相似,盲目多元化失败,只不过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托普集团的宋如华令人想起了牟其中--吹牛能吹到这样那也算本事;在资本市场上,对德隆公司的唐万新有一种说法是:做得太多和做得太快;而且这种伎俩未来会以新的变种和更为诡异的方式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演;李经纬的健力宝、潘宁的科龙、仰融的华晨、戴国芳的铁本,在产权、地区利益和政府进行博弈中一败涂地,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牺牲品,很多环节已经远远超出市场的范围了,也不单单是一个企业可以完全决定的,这样的结论总是让人黯然神伤、一声叹息。

见异思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创业初期的创业者要明白:中国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是机会最多的地方,在中国,一个新模式和商机出来,会有上百个人冲进来,但是只有最沉得住气和准备最充分的人能获得成功,而这就需要你的专注。

错误寻根见异思迁,往往是结束自己事业的开始。

解决措施作为企业带头人,要学会沉淀,要学会在激烈的竞争里,看清楚自身弱点和长处。不要把转换当成解决困难的救命稻草。

有一个创业者,在10年中转换了4个行业,他原来是一个财经记者,后来和别人合办了一个杂志,结果不太理想,就结束了第一次创业。之后又投资了一个湖南菜馆,经营了不到1年,感觉又累又不赚钱,就又不做了。再后来又觉得竹碳类的产品比较火,就加盟了一个品牌,开了一个竹碳产品专卖店,结果做了1年多,也没赚到什么钱。最后一次是开一家专门为中小企业经营出谋划策的管理咨询……

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想一把抓,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但结果往往是鸡飞蛋打,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为不断转行,使其心态一直处于创业的"投机"状态,实际上没能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沉淀,没有构建相当的资源和人脉,更加没有累积丰富的经验和运作能力,这种做好做差完全靠运气的方式,一定没有任何竞争能力,自然不会成功。一个人想抓住太多的机会,反而失去最主要的机会。

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能否专心地一路走下去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你三心二意,请你放弃创业。选择创业,就要尽早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千万不要朝三暮四。只有专心致志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专心致志即把思想集中在现在正在进行的事件中,而不是过多地去幻想失败或成功、烦恼或可能。

有些企业虽然也考虑制定战略,但其战略不是建立在对企业外部机会、威胁和内部优势、弱点的全面、科学分析与论证基础之上,而是喜欢走"东施效颦"的"捷径"。看到别的行业、别的企业的战略获得成功,便盲目跟风。尤其是在企业进入新产业的问题上,缺乏独立判断,热衷于"跟紧大势人云亦云",致使许多同行业内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雷同。如我国家电行业便是一例。近年来,许多企业又不顾自身的资源状况,在战略上猛刮"高科技"之风,似乎企业只要与"高科技"沾边,就无往而不胜。殊不知,高科技同时也蕴含着高风险,高科技企业在具备一般企业应有的资源之外,必须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方能在市场上立足。这一问题不仅表现为仿效别的企业经营战略,而且还表现为仿效自己企业过去的经营战略。当环境的竞争要求企业战略发生变化时,企业却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

有这样一种现象,经营者在制定战略时思想坚定而专注,但没过多久他们就"见异思迁"了。企业往往禁不住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利润增长点"的诱惑,热衷于"哪里热闹就往哪里赶"。忽而房地产,忽而证券,忽而生物制药,忽而保健品,忽而环保,忽而网络,不能一如既往地执行既定的战略。原先的战略被抛至脑后,企业被短期利益所左右,企业经营变成"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结果企业却"在运动中消灭了自己"。

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固然需要调整和发展,但这并不等于可以"踢开战略闹革命"。企业战略一旦付诸实施,企业就必须立足长远,必须专注于焦点,把资源集中在既定的战略上,培养核心竞争力,开发核心产品。唯有如此,企业才能获得长期利益,真正做大做强。

企业的战略常常目光短浅、见异思迁,从猴王集团和康赛集团的破产看出,企业热衷于"利润增长点",而忽略"战略增长点",注定引发企业的战略危机。

群体跟风,"一窝蜂"赶着去失败

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必将引发全行业的重新洗牌。只有在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多下工夫,企业才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力拔头筹。

错误寻根不要盲目地追赶潮流,落入"羊群效应"的怪圈。因为潮流有起就一定会有回落。

解决措施对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有个比较正面的认识,坚决走自己看准的路,认真分析市场情况,不要盲目跟随市场,而要把握市场。

"羊群效应"本来是说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羊群效应"一般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一般而言,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自然就存在进一步重新扩大自己竞争实力的问题。瑞典有家公司号称"填空档"的公司,其经营方针就是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专"。该公司专门经营市场上的空缺商品,只做独家生意。例如,1984年,在童帽市场上,硬帽多,软帽少,这年气候又偏冷,可保护耳朵的软帽一时告紧,而这家公司奇迹般地将近50万顶软帽投放市场,结果被一抢而空,公司大赚了一笔。该公司的市场行情情报十分准确,市场预测很少失误,一旦发现空档,立即组织货源,及时介入,而等到其他投资者也纷至沓来时,该公司又转向其他空档了。所以,它从来没有与其他公司正面交锋过。瑞典的这家公司当然是一个打游击、填空档的特殊例子,但它的经营方针却能说明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花无百日红,任何市场都不可能长盛不衰,一个成功的老板,应当随时准备转向。什么时候考虑转向,应当从市场的症状来看问题。一般地,如果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平均利润明显下降,市场需求明显衰退,大家都感到,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就意味着市场已经饱和,应当考虑转向了。如果此时又出现了新的更好的替代产品,那么,转向问题就迫在眉睫了。是否转向?什么时候转向?对不同实力的商家,情况是很不一样的。如果商家的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都是中等水平,从来也没有做过市场老板,但凭实力又不至于被首先挤走,则可运用这样的策略,缩短战线,集中精力经营少数几个品种,以形成拳头。如果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较弱,在市场上本来就没有多大份额,也没有独特的优势,那么,此时应毫不犹豫地放弃老市场,而且是越快越好。尽早退出,尚可顺利地收回投资,将库存变成现金。稍有犹豫,就极有可能成为市场衰退的牺牲品。

中国服装企业的跟风现象,不仅表现在设计款式的跟风方面,还表现在广告宣传、聘请形象代言人甚至表现在促销等方面上。在广告宣传方面表现在,有的服装企业在贴牌加工阶段赚到了钱,开始转型向品牌化运作。它们看到有的企业做广告尽显品牌风光,于是在企业管理、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等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花巨资在各大电视台做广告,结果出现了观众看了广告后却买不到产品的怪现象。在国内服装业,请形象代言人是企业打造品牌的一个举措,但同样存在着跟风现象。有业内人士笑谈,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大小明星都被服装企业请得差不多了。在江苏常熟、福建石狮等地服装产业基地的马路两旁的广告牌几乎成为了明星们的宣传画。但是如果请形象代言人聘请的得当,对品牌的打造甚至产品的促销将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利郎聘请陈道明,罗蒙请刘德华,他们的气质与企业要打造的品牌有共性,对品牌的成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有的服装品牌请的形象代言人与服装的品位风格相差甚远,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石狮某服装品牌将其产品定位在20~45岁的年轻一族,风格轻松潇洒,但是该企业请的代言人的年龄却是50多岁的成熟型人士。最终的结果是,该品牌尽管做了大量的广告也无济于事。服装品牌促销活动都跟起风来。此时正逢换季,全国各地服装市场促销大风暴又开始掀起。记者走进服装市场,满眼都是醒目的促销横幅,"全场五折"、"换季跳楼价"等广告语令人心动。记者发现一些衣服的折扣非常低,有的打折已经达到一折。有服装店老板称自己本不想这么早就打折促销,但其他商家早已开始掀起换季风暴,自己不得不跟风。有的商家认为,别人打折,你不打的话就卖不动。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日益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同质化的无序竞争,必将引发全行业的重新洗牌。只有在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多下工夫,企业才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力拔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