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降本增效要懂的234条锦囊妙计
10431400000067

第67章 忧患意识--警惕临危乏术,内忧外患一冲即垮(1)

企业不应该只是在身处逆境时才想到创新、突破、改变,当处在优势、顺境中时,更应该时时保持创新意识,不能沉溺于眼前的优越环境,要具有危机意识,勇于突破,敢于挑战。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当今社会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企业要在经济大潮中不被淘汰,就必须要有危机感和应付各类危机的足够能力。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错误寻根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以后,就开始不思进取,这样的话,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迎头赶上的对手打败。

解决措施不论企业发展状况如何,都要有忧患意识。

秦朝几百年的基业,在其最鼎盛时却在人民的反抗中不堪一击。秦始皇,这个秦朝最伟大的,甚至对中国的历史都作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让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付之东流,这使人们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秦始皇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许多人依然对吉利、奇瑞等汽车企业投以怀疑的目光。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这些靠自主创新起家的车企正在以超常的速度缩小与跨国公司的差距。

对于我国汽车工业,国内老牌车企最有发言权,但代表主流意见的他们却一度悲观:面对美日欧的巨型企业,我国汽车工业只有打着别人的旗号去自保和发展。但初趟汽车产业"浑水"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说:"扛着别人的旗帜登上珠穆朗玛峰是愚蠢的。"

正是凭借这股勇气,吉利控股集团杀入了硝烟弥漫的汽车业。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吉利控投集团面临着抉择:是购买别人的核心技术,还是完全自主研发,实打实地自主创新?吉利控投集团也有过走前一条路的想法,其最早的发动机就来自丰田公司。但丰田公司卡住了吉利控投集团的脖子,后来不再供应其发动机。事实上,在丰田公司停供吉利公司发动机之前,吉利公司就已经在悄悄研制自己的发动机了。

吉利控投集团决定不再购买别人的核心技术和部件,而是自力更生,开拓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目前,吉利控投集团的发动机和变速器完全自给,主要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手心里。

有一个问题无疑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跨国公司"大兵压境"的时候,许多业内人士过多地强调了对方的实力,而没有看到迅速扩大的国内外汽车市场。吉利、奇瑞等公司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渐强,正是广阔的市场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自主创新的动力。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汽车自主创新并非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100年的基础上,在全球化采购的浪潮中,企业没必要对每一个小零部件都搞技术创新,而是应该在关键性的核心技术上下苦功、下大气力。

自主创新,没有越不过的门槛。许多国内老牌车企之所以缺乏自主创新的勇气,就是因为合资的暖风把它们熏醉了,现实的利益把它们喂饱了、养懒了,它们满足于现状而不愿脚踏实地奋起直追。因此,自主创新必须基于一种清醒的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前,泰山玻纤目前面临着美国玻纤巨头减产、中东市场空间巨大、中国3G手机普及、家电下乡等有利形势,发展空间依然非常广阔,发展前景依然非常美好。但它也同时面临着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税率下调、银行紧缩银根等减利因素,影响着企业利润的增长,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步伐。所以泰山玻纤的全体职工尤其是公司老板一定要居安思危,倍感压力,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树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以满腔的热情迎接更新的挑战。

法国让-马贺·杜瑞的《颠覆广告》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颠覆"两字。颠覆不是指瓦解、混乱和不安,而是囊括了决裂、跳跃、非线性的含义。其实在这里更多的就是指创新。创新对于广告创意、主张非常重要,对企业发展更是必不可少的利器,通过颠覆和创新焕发企业的活力和激情,使品牌再度光芒四射。颠覆不是盲目地推翻和丢弃,而是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来获得至关重要的消费者情报"以及对传统的把握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改变和创新。对生活和传统的深刻洞察和把握是颠覆和创新的思想源泉。一个不求创新、缺乏颠覆意识的企业和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存在不了多久的。真正的颠覆和创新不是发生在企业和品牌走投无路的时候,在现代社会这样激烈竞争的环境里,企业应该时时具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克服对于危机的恐惧,甘冒风险,勇于不断改变和创新。这是企业生命力永驻的要诀。

企业不应该只是在身处逆境时才想到创新、突破、改变,当处在优势、顺境中时,更应该时时保持创新意识,不能沉溺于眼前的优越环境,要具有危机意识,勇于突破,敢于挑战。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

早在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的"青蛙试验"表明: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若被冷不防地投入沸腾的油锅内,能在千钧一发之际跳出逃生。而若被放入逐渐加温的油锅中,却会在微温的锅内作惬意的泅游,待感到危机时,却再也无力跳出,只能葬身锅底了。青蛙的悲剧在于错把危险当安逸,消磨了意志,松散了筋骨,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典型说明,值得企业借鉴。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忧患"意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忧患"不是诚惶诚恐,而是一种对待发展、对待前景和未来的态度,是在现实的基础和条件下,对企业的潜力、前途和道路、方向的关怀和关注。有忧患意识的企业,才能够积极思变,踌躇满志,挑战传统,大胆进取,敢于颠覆。

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必将会被变革的洪流无情地淘汰。正如孟子的千古箴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感!只有心怀紧迫感和危机感并努力追求进步,才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面对企业前进道路中的波折,企业领导和员工要坚决与企业共荣辱;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正确认识个人眼前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实事求是、从严治厂、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来塑造自己的团队精神,为企业创效益,为自己争成绩。

不合理引导,小纷争变成大争端

在一个企业里,经常会有员工愿意制造分歧,而不愿意看到问题顺利解决,因为他们从纷争中得到了权利和影响力。这种不和谐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创造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工作环境:员工士气低落,工作中的员工则效率低下。

错误寻根任何一个企业,不论员工怎样团结,都会有一些矛盾,关键的是引导者怎样引导,使这些矛盾消失或是弱化,尽量不要对企业利益产生影响。

解决措施解决企业内部矛盾,弱化是关键,不要一定要争个是非曲直,很多时候,企业内部的矛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烟消云散,做好疏导工作是重点。

如何有效解决团队中的纷争,是最关键的问题。通过与许多成功人士的讨论结果证明,沟通技巧对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聆听的技巧常常在非常成功的人士与不如他们成功的人士之间有显著的区别。有效沟通实际上多始于积极聆听。积极聆听不仅确保正确的信息收集,而且有助于个人发展。因此,有效聆听要求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很好的组织与吸收,并不断地对其内容进行评价和解释。口头或用目光致意让他人知道,你在积极地聆听。

当发生火灾,只有找到致火因素,才能有效来灭火,是电路着火还是油路着火,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灭火措施;当发生漏水事故,仅仅用密封胶去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找到泄漏点,找到泄漏的根源,才能彻底防漏。

攻击敌人,攻心为上。打击其信心,哀莫大于心死,其心既死,则战斗力就没有了。断粮草断水源,切断供应,自然后继无力,难以为继。一方攻城,另一方死守,攻城的一方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守城的一方,全是老弱病残,难以支撑,唯一的指望就是援军友军的到来。这时攻城的一方就会另派伏兵,将援军堵在外围或消灭在半路,守军立刻就会失去斗志,束手就擒。

例如,某员工被炒鱿鱼,老板提前1个月时间通知他,此后该员工天天上班没事,上网聊天看黄片,或者四处闲逛,搬是弄非,在员工之间产生很坏影响,于是老板下令搬走他的电脑,注销他的账号,收回他的门禁,他也就不能上网,也不能随意走动,乖乖地办完手续,灰溜溜地走了。

当员工发生骚乱事件,老板一定不要立刻卷入其中,千万不要跟着火冒三丈,火上浇油,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情形变得更为糟糕。而应沉着冷静,查明原因,对症下药,问题必然迎刃而解。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头脑清醒,认真寻找"薪"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企业兴衰,关键在人。人,是引领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兴衰的核心因素。但是,有人的地方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纷争出现,于是怎样处理企业内部员工的纷争就显得至关重要。

员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员工之间产生各种纠纷的情况不可避免。企业可以通过增强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来有效地防止各种纠纷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谐发展是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老板就要用这种理念去指导工作,善于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矛盾,用创新的思维分析矛盾,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矛盾,用建设性的方法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沟通是一个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并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不善于沟通引起的。加强沟通的有效性,对企业管理至关重要。公司应该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沟通渠道,以提高沟通有效度。其中特别要注重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更能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完善公司的沟通制度和系统,来了解公司员工乃至公司各个阶层的不同意见。管理出现问题,沟通是很重要的因素,"控制"与"协调"到底需要在什么地方取得平衡,需要针对不同的企业而确定。

恶性竞争,你与竞争者两败俱伤

竞争也需要管理,因为竞争过度,势必引发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将带给企业、行业和消费者更高的成本,其后果比垄断更为糟糕和可怕,它一定是一个多输的结局。因此,企业老板要时刻关注业内恶性竞争的苗头,通过完善制度和法律,遏制和消除它。

错误寻根恶性竞争的结局都不会很好,往往一方失败另一方重伤。

解决措施通过法律来制止同行和自己的恶行竞争,这才是正确方式。

中国制药业早已出现恶性竞争倾向。究其原因,一是行业准入门槛不够高,导致中国制药企业至今仍有6000多家,大都是中小企业。而美国只有十几家制药企业。二是业内"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较为明显,主要缘于中小企业占多数。这类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资本规模较小,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其得到的资金收入有限,只能维持其"低水平重复生产",而根本无钱去提升药品质量及发明原创新药的能力。过剩而低水平的产品竞争,从激烈走向恶性,其表现则五花八门。包括:曾发生过的药品出口价格超低,以至于企业利润更加微薄,甚至亏本,竞争者两败俱伤。例如,数十甚至百余个维生素C生产厂家的维生素C出口低价竞争;为降低成本,提升价格优势,企业不惜在生产上偷工减料,让劣药流入市场,以至于发生用药者致死案;夸大其词、误导患者的药品广告至今难以消灭;药品批发商数以万计,多为中小型组织。经手的批发商越多,药品被中间加价的次数越多、幅度越大,到达终端时的药价可因此被提高30%以上。而且,这些中小型批发商缺乏较好的药品储存技术和运输技术,为药品质量和安全埋下不可测的隐患。

当下遏制药品行业恶性竞争已刻不容缓。政府已通过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管理标准,让许多不能达标的中小企业因此销声匿迹,但尚存的6000家药厂还是太多,"低水平重复生产"及恶性竞争还会延续。政府对此还应进一步抬高行业门槛,以减少中小企业的数量。要鼓励大企业并购有价值的中小企业,对无价值的中小企业实施关停或转产。中国制药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走"规模效应"之路,以此实现"提高药品质量和性价比、多产原创新药"的梦想。

同时,新医改的实施,对药品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以挤出药价水分的重大举措,将引发药厂和药品批发商重新洗牌、优胜劣汰,一些中小型药厂和批发商会因此倒闭,批发商从药品采购者变为药品储存者和运输者。因此,新医改非常利于消除药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某药品零售商进军江苏无锡,遭遇当地平价药店"拦截"。两者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人气争夺战":你敲锣,我鸣炮;你送食油,我送彩电;原价4元的金嗓子喉宝开出1.8元的跳楼价;21金维他狂降至16.8元/瓶。如果这些还算是正常竞争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较量"可真是令人瞠目结舌了,这边派出店员拦截对方尚在散发中的传单;那边却早已安排下数名"间谍"打至"敌军"内部故意制造混乱。

竞争本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带来更合理的药价和更规范的市场格局,实现"优胜劣汰"。但竞争少不了"正当"两字,竞争者绝不能使用非正当竞争手段蓄意"搅局",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诸如"你截我的传单,我砸你的店"这样的竞争,只能让顾客觉得"面目可憎",徒增反感。试想,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企业,又怎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即使药价再便宜,"上帝"恐怕也要敬而远之。反之,堂堂正正地参与竞争,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在2009年一次网游行业高峰论坛上,网易和九城两家网游公司之间的火药味相当浓。网易CEO丁磊说:"现在的一些竞争已经是恶意竞争了。"丁磊所说的恶性竞争主要指"挖对手墙脚"、"散播谣言、误导消费者"等手段。随后登台的九城总裁陈晓薇更是不客气地说:"九城的确就网易与暴雪成立合资公司涉嫌违规一事向政府举报,这并不能说是暗算,因为九城进行的是公开署名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