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培养优秀孩子的超级实用技巧全攻略
10545400000005

第5章 对照法——科学使用比较法,给孩子十足的勇气(1)

在当代,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份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应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和自我服务的机会,同时善于利用生活身边的人或事物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人总是善于攀比的。当你的孩子看到其他的人做出了一番成绩的时候,他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激起他的自尊与自信,引发他心底的潜能。

自尊、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标志,培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培养孩子健康个性的关键。那么,培养孩子自我价值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一步一步的来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挖掘。但孩子成长是一个相当的过程,需要不断给予鼓舞和自我激励,发掘一项优势潜能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运用比较法时,我们应该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相反地还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刺激他们的自尊心,从拒绝接受进步。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你大可不必要求你的孩子在每个方面都与别人比较,那样只会对你和你的孩子同时造成伤害。

选好比较的对象,榜样的力量是无止境的,通过榜样的作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美国着名的心理卫生专家J?E?瓦邻,曾经研究并介绍许多伟人的成长过程。这些伟人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小时候都有缺点,所以总是被老师认为资质低劣,不可造就。例如,因发表进化论而成名的达尔文、发现地心引力的牛顿、英国浪漫诗人代表拜伦、及开启近代哲学之风的黑格尔……,不胜枚举。他们在小时候,都被认为是愚昧不堪的笨孩子。

但是,他们并受到别人看法的影响,并自我肯定,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结果事实证明,他们不仅不愚笨,反而个个功成名就,对人类有着伟大的贡献。

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人与事都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鼓舞。作为父母,多用积极的人与事给孩子作为参照物对他们的成长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尤其是那些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都会在他人身上发现共同的缺点。这乃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连带意识”——并非只有自己有烦恼,别人同样也有类似的痛苦,所以不必自怨自艾或自卑难过。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每一个人,都有他本身的缺点和挫折。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不要为了一己的缺点,就自叹苦命、倒霉,而自暴自弃、逃避现实。

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所有的挫折和困难,都是为了要磨练他们的心智,使他们更成熟壮硕。所以,父母应当教育他们当身体或性格上有缺点时,不要退缩害怕或自卑。应该更坚强地克服障碍,使自己活得更积极、更有意义。

另外,父母还应该教育他们发现别人的优点时,更要虚心求教、向他看齐。借着吸收他人的长处,能帮助自我成长得更快、更稳,而且也能得到很大的激励效果。

事实上,天生有缺点的人,比毫无缺点和挫折的人更幸运。因为,有缺点和困难的人,通常都会被磨练得较有韧性,所以通常都会成为社会上很有成就的人。因此,母亲应该让有自卑感的孩子多阅读伟人传记。

孩子的天性一般来说是弃恶向善的,他们通常向往美好、崇尚正义,但这种天性也要加以引导。父母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优势,用典型的人物等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如带孩子看些英雄人物和革命家的故事影片,给孩子讲历史名人的传记故事。另外,带孩子走亲访友时,遇到有作为的人士可给孩子随时介绍。带孩子外出游览名胜古迹时,可以引用名人事迹和诗词典故来进行教育。总之,时机处处有,方式可多种多样,日子久了,孩子自然会从中受益,得到心灵的陶冶。

不要将梦想强加给孩子

有的时候,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但也许你的孩子并不喜欢,甚至满怀怒气和不平地参与你指定好的活动。家长会让孩子连续背诵单词,拉提琴等,有时候简直是在强迫孩子,所以,你的孩子不断强迫自己要做得更好,但是他的心里表现得很不快乐的样子。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找出他最感兴趣的活动,可以让他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事物,以及你将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为了了解这两者的差别,要仔细注意你自己本身的兴趣,以及你对孩子参与的情绪反应。定期的问你自己这些问题:“我是不是比他更喜欢?”“孩子不感兴趣为什么让你这么沮丧?”“他表现好的时候我为什么这么投入?”而且,可能最重要的是“这是我想要的呢,还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确实地检查你的反应。

不论你的儿子玩足球或是下棋;你女儿玩足球或是弹钢琴,假如孩子的反应缺乏热诚,表现得不好,你就会很沮丧,甚至过度的干预,那么很有可能,这个活动对你的意义大过于他。

有时候家长希望孩子喜欢他自己所追求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他是为他自己做。假如这是你的梦想,而他是为你而做的,那就会有许多事情发生。你们之间会产生高度的紧张情绪,他可能会为了要讨好你而把自己逼得太紧。他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不好。焦虑会支配一切,假如他做得很好,他会认为这就是你爱他的原因;假如他做得不好,他会觉得你认为他不够好。

家长和自己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孩子并不是家长的翻版,他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去实现家长的梦想,让你感动,或是做些特别让你骄傲的事。他也不需要顾虑你的感受,你有你自己的生活,参与让你兴奋和给你自我价值感的活动。你不需要他为你而做,你只希望他也能有同样的感受。

尊重孩子的意愿,为了让你的孩子喜欢自己和他所做的事,这就必须尊重孩子的意愿。你可以鼓励,但是鼓励和驱策是不相同的。要想清楚地知道你在做什么,就要诚实地评估你自己的情绪反应。

假如你的女儿游泳很棒,但是很讨厌参加游泳会,你认为她今年应该可以结束,然后明年选另一项运动,你不能逼迫。假如她不肯参加任何比赛,让你觉得很伤心难过,这可能只是你的梦想,不是她的。

你必须时时聆听你的孩子和观察你的反应,了解你的孩子有权利被他觉得最舒服、最能满足他的活动所吸引,不论你对他的期望是什么,“你想要做什么?”这句话对你和你孩子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父母过度逼迫孩子,期待孩子成功,是由于他们受挫的野心,当你试着想要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同时让你思考一下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这对你来讲也是个好主意。假如你可以有属于你自己的成功经验,那么让你的孩子去发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会容易得多。

介绍孩子参与活动,家长可以这么说:“你看,来试试这个,我希望你多开阔视野,尝试一下,假如你不喜欢这个,你可以试试别的。”这样的说法远胜于这样说:“这是很好的活动,让我看看你真的会做,假如你继续下去,我知道你会喜欢的。”

前者的说法意味着你的孩子不会对你生气,他会觉得受到尊重,以及参与活动的快乐体验,他知道假如那不是他喜欢的活动,也没有关系。他会取悦他自己,更有自信地去尝试新活动,并且他不会担心他保有你的爱的能力。

2.告诉他“你也能行”

所有的成功者都有这样一条共同的体验,就是不害怕失败。因为越害怕失败,就越是裹足不前。可是,在不少家庭里,当孩子想作新尝试时,大人往往会不自觉地说出:“不能失败,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这种话非但不能鼓励孩子,反而会使孩子畏缩不前。因为这番话,就如同向孩子暗示,这么做可能会失败。结果孩子就是害怕遭受失败的打击而放弃任何尝试。

不要浇灭孩子的勇气,家长经常会不自觉的在行动上或说话的语气上,表现出对孩子的能力及技巧的不肯定或不信任。例如当年仅两岁的宝宝想帮我们整理餐桌时,我们通常会立刻从他的手上抢过盘子,然后说:“不用了,宝宝,你会打破的。”我们为了惋惜一个盘子可能就会使孩子心中刚萌芽的兴趣扑灭,也可能阻碍了孩子尝试发掘自我力量和能力的意愿。我们等于剥夺了他聪明才智的发展和潜在能力的发挥。孩子穿鞋时,我们会说:“你穿错脚了。”宝宝第一次自己吃东西时弄得全身脏兮兮,我们就会大叫:“你看你弄得一团糟!”然后把汤匙抢过来,干脆自己来喂他吃饭。这样,只会让他感觉到自己很笨。最糟的是,孩子索性以无言来抗议我们的盛怒。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浇灭孩子的勇气。

我们打断孩子勇敢尝试的念头都是在无意间造成的。首先因我们无法忍受他们表现得比别的孩子差,这种态度自然使他产生不敢尝试的心理。此外,我们没有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总是认为他长大一点就会了,既然小时候没有学习和尝试,长大怎么可能会呢。

如果孩子犯错,或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在行动上或言语上应该尽量避免表现出我们认为他是个失败者,例如:“你怎么弄得这么糟”或“你实在叫我难过”。相反的,我们必须了解“去做”和“做成功”是两回事,而且必须认定“失败”只是表示技巧不够熟练而不应该改变个人的价值。真正勇敢的人能够忍受失败的打击,而不会因为失败而觉得自尊受损。这种“不完美的勇气”是大人和小孩都必须培养的态度,否则随时都会产生挫折感。

鼓励孩子,一方面要避免使他们因受辱或被过度保护而产生挫折,另一方面则必须懂得鼓励的方法。鼓励的方法就是随时表现肯定并相信孩子的自我意识。当然家长虚心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怎么做才能达到尊重孩子的自我意义呢?”

其实,只要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便不难了解他对自我的判断。

通常,不能肯定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孩子在行为上必然暴露出这些缺点:他不再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是变得退缩、观念偏激。而且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不成熟和不长进,所以他便决定轰轰烈烈的做些事,好引人注目,但是,不同的是他以当“坏孩子”出名。

不要进行无谓的比较,鼓励便是不断的灌输孩子自重和自主的观念,而且从襁褓开始就已有有这样的意识。

兄妹俩拿着成绩单回家,妹妹悄悄地走进房间,兴高采烈的走到妈妈身边说:“妈妈,你看,我全部科目都得优等。”妈妈看看成绩单,很高兴,然后问:“你哥哥呢?我要看他的成绩单。”妹妹耸耸肩得意的说:“他没有得及格。”

妈妈看到儿子便问他:“你的成绩单呢?”他慢吞吞的回答:“在我的房间里。”“你的成绩怎么样?”儿子没有回答,只是看看地板。“你大概又是劣等吧?你真丢脸,妹妹都得优等,你怎么不学学妹妹呢?你总是偷懒、不专心。以后不许到外面去了以后,到房间去。”

儿子因成绩不好而产生挫折感。他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妈妈要求的标准,也无法赶上妹妹,而妈妈的责备使他更沮丧。首先,妈妈还没看到成绩单就预料他的成绩不好,既然妈妈对他没有信心,他就索性放弃并自甘为失败者。接着,妈妈的羞辱,又使他自觉自卑。而且妈妈赞美妹妹的好成绩之余,还要求他向妹妹学习,这样就否定了他的自我价值。他已经觉得自己无法赶上妹妹,而且又比妹妹大两岁,所以他更觉得落后是情理不容的。可是妈妈还说他偷懒,因此使他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最后妈妈的惩罚是不准她到外面去玩。

激励互相竞争并不总是一种正确的鼓励。为了鼓励哥哥,妈妈不应该以妹妹为模范。无谓的比较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儿子有他自己的自我价值——他没必要成为妹妹的翻版。如果妈妈真的想帮助他,就必须对他有信心,帮助他恢复信心后,他的能力才会完全发挥。所以妈妈应该尽可能指出并赞美他的成就,即使是小小的成就,这对儿子而言总是一个开始,而不应该以指责和批评的方式,打击他的自信心。

如果作为妈妈这时要是这么做,情况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