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0565800000035

第35章 汉文(1)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

【导读】

高帝即汉高祖刘邦。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本文是他发布的一道求贤诏令。文中清楚地说明了诏令求贤的原因、目的,征召的标准和办法。文章清楚地指出”创业需要人才,守业更需要人才。“反映了高祖求贤若渴的诚意和急迫。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1],皆待贤人而成名[2]。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3],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4],相国酂侯下诸侯王[5],御史中执法下郡守[6],其有意称明德者[7],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8]。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8],勿遣。

【注释】

[1]伯:同”霸“。[2]待:通”恃“,依靠。[3]游;交游。[4]御史大夫:官名,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察、执法。昌:指周昌。据前人考证,时周昌己任赵相,赵尧任御史大夫。[5]相国酆侯:指肖何,封酂(cuó)侯,时任相国。[6]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的初名,位次于御史大夫。[7]意:同”懿“,美。[8]义:同”仪“。[9]癃:疲病。

【译文】

据我所知历来成就帝业的没有超过周文王的,称霸的没有超过齐桓公的,而他们都是依靠贤人的帮助而成就了功名。现在,天下就有贤人和有智慧才能的人,难道仅仅在古代才有贤人吗?问题就在于人主不同他们交接,他们哪能有机会为朝廷效力呢?我靠上天的灵佑,贤士大夫跟我一起平定了天下,使天下成为一家,并想要天下长治久安,世世代代奉祀宗庙,永不断绝。贤士大夫既然已经跟我一道平定了天下,而不跟我一道治理天下,享受国泰民安的利益,这怎么能行呢?贤士大夫中有肯跟我一起治理国家的,我一定要重用他,使他官高名扬。兹布告天下,让大家清楚地了解我的意思。

此诏由御史大夫周昌下达给相国,相国酂侯下达给诸侯王,御史中丞下达给郡守。对那些名声好而又确有完美德行的人,郡守应该亲自劝勉他们,为他们准备好车马,并负责送到相国府,写明他的履历、仪容、年龄。如果有这样的贤士而官吏不向上级报告,一旦发觉,就要受免职的处分。年老病残者,不要选送。

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

【导读】

汉文帝即刘恒,是刘邦之子,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期间,继续高祖时的稳定社会秩序的政策。本文就是他要求百官共同出谋献策,以解决人们粮食缺乏的问题所颁布的诏书。诏书从各个方面探讨了当时粮食缺乏的各种可能,并再三强调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反映了他对农业的重视,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间者,数年比不登[1],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2],为酒醪以靡谷者多[3],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4],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注释】

[1]间者:近年来。比:频,屡屡。[2]末,古代以农为本业,工商为末业。蕃:多。[3]醪(láo):浊酒、米酒。靡:浪费。[4]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统称。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习惯上因有此称。博士:官名,掌管书籍文献,通古今史事,出谋划策。

【译文】

近几年来,粮食屡次欠收,又有水旱灾害和疾病瘟疫流行,为此我甚感忧虑。我愚鲁而不明智,尚未觉察到自己的错误。想必是政令有失误,行动有过错吧?也或许是天时不顺,不得地利,人情事理多有乖迁之处,鬼神废弃祭品而不享用吧?为什么竟弄到这个地步呢!也或许是百官的奉养太费,无效用的事办得太多了吧?为什么老百姓的口粮这样缺乏呢!再说,计算一下田亩,并不是太少;计算一下人口,也并没有越来越多。按人口来计算,每个人占有土地的数量比古代还要多,而粮食却远远不足,这弊病究竟在哪里呢?莫非是百姓中因从事商业活动而妨害农业生产的人太多,酿酒耗费谷物的情况多了。牲畜吃掉的谷物也太多吧?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我尚未找出它的轻重主次。务请丞相、列侯、郡守、博士一同商酌,如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你们尽管深入地考虑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有什么隐瞒。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西汉文

【导读】

汉景帝即刘启,前156-前141年在位。在他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本文是他在粮食欠收时颁布的诏令。他认识到粮食不足,衣物不足,人们做坏事的就会多,从而指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并着重整顿吏治,以利于政令的推行。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锈纂组[1],害女红者也[2]。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3]、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4],减太官[5],省繇赋[6],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7],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8],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9],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10],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注释】

[1]纂组:丝带。[2]女红(gōng):指妇女的纺织刺绣。[3]粢盛:祭器中所盛的谷物。[4]献:汉朝的一种赋税。[5]太官:掌管宫廷膳食的官员。[6]繇:同”徭“。[7]耆:古时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这里泛指老人。[8]县丞:县令的佐吏,掌文书仓狱。[9]二千石:汉代以此称郡守。[10]耗:同”吒“,昏乱。

【译文】

彩绘装饰,刻木镂金,是要荒废农事的;编织花色繁多的丝带,是要妨害妇女劳作的。农事荒废,是挨饿的根本原因;妇女劳作受妨害,是少衣受冻的根本原因。而饥寒交迫却不违法犯罪的人是很少的。现在,我亲自耕田种地,皇后亲自养蚕种桑,用来供给祭祀所用的祭品和祭服,给天下人做个表率,不接受贡品,削减皇宫的膳食费用,减轻摇役,减少赋税,以求天下的百姓致力于农桑,平时能有粮食储备,以防备灾害的发生。强的不要侵夺弱的,人数多的不要欺侮少数人,老年人终其天年,年幼的能以长大成人。今年收成又不好,老百姓粮食缺乏,这问题到底在哪里?或许是因为任用了奸诈虚伪的人做官吏,他们贪图钱财、行同商贾,掠夺百姓,侵掠万民。县丞是一县吏员之长,如果假借法律违法犯纪,或者包庇恶吏,助盗为盗,那就失去了设置官吏的本意。令郡守各自负起督察的职责;对于玩忽职守,昏乱不明的郡守,丞相要据实上奏,请求追究他的罪责。兹布告天下,使天下人明白我的意思。

求茂才异等诏刘彻

【导读】

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汉武帝,汉景帝的儿子,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本文选自《汉书·武帝,纪》,是征召人才的命令。它说明了惟才是举之意,表现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惟我独尊的气概,也隐隐流露出向外开拓、穷兵好武的思想。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1],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2],跅弛驰之士[3],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4]。

【注释】

[1]奔踶(dì):乘则疾奔,立则踢人,指勇烈难驯之马。踞:踢、蹋。[2]泛驾:马有逸气而不受驾驭。泛,通”覆“。[3]跅(tuò)弛:不受礼俗约束而放纵。[4]茂才:即秀才,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而改。茂,有”秀“之意。绝国:极远之地,指本国疆土之外的国家。

【译文】

大凡要成就非凡的功业,必定要依靠非凡的人才。所以,马中狂奔猛踢、难以驯服的,往往能日行千里;士大夫中受到世俗讥论的,往往能成就功名。那些不驯服的烈马,无视礼俗的狂士,也不过在于驾驭、控制他们是否方法得当。命令各州郡官长,仔细考察举荐属吏百姓中可任将相和可出使远方国家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过秦论(上)贾谊

【导读】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一生抑郁不得志,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过秦即指责秦的过失。《过秦论》全文相承为上、中、下三篇,本文是第一篇。分析了秦国强大及至统一灭亡的史实,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根本教训,目的是告诫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避免重蹈覆辙。文章采用了铺陈排比的笔法,气势磅礴,以史实为依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1],拥雍州之地[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3]。当是时也,商君佐之[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5]。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6]。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7],因遗策,南取汉中[8],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9]。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10],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兄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馀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B11],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B12],吞二周而亡诸侯[B13],履至尊而制六合[B14],执敲扑以鞭笞天下[B15],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B16],以为桂林、象郡[B17]。百越之君,侥首系颈[B18],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B19],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B20],以愚黔首[B21]。隳名城[B22],杀豪俊,收天下之兵[B23],聚之咸阳,销锋鍉[B24],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25]。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B26],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B27]。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B28]。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29],陶朱、猗顿之富[B30],蹑足行伍之间[B31],俛起阡陌之中[B32],率罢弊之卒[B33],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B34],山东豪俊[B35],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B36],不铦于钩戟长铩也[B37];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B38],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B39],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B40],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

[1]秦孝公:名渠梁,前361-前338年在位。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兴盛起来。[2]雍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陕西、甘肃、青海一带。[3]荒:远方。[4]商君:即商鞅。[5]连衡:指秦分别与东方各国联合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策略。[6]西河:魏国在黄河以西的领土。[7]惠文、武、昭:指秦孝公之后的惠文王驷、武王荡、昭襄王则。[3]汉中:在今陕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9]”齐有孟尝“四句:孟尝:孟尝君田文。平原:平原君赵胜。春申:春申君黄歇。信陵:信陵君魏无忌。[10]约从离横:相约合纵以抗击连衡。[B11]施(yì):延续。孝文王:秦昭王之子,即位三日而死。庄襄王前249-前247年在位。[B12]策:马鞭。[B13]二周:周赧(nǎn)王时周朝分裂为东、西周。西周灭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东周灭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其实均与秦始皇无关。[B14]至尊:帝王之位。六合:天地与四方。指整个中国。[B15]敲扑:用刑的杖,短曰敲,长曰扑。[B16]百越:亦作”百粤“,散居南方的越族总称。[B17]桂林、象郡:均为郡名,在今广西境。[B18]侥:同”俯“。[B19]蒙恬:秦名将。[B20]燔(fán):烧。[B21]黔首:古代称老百姓。黔,黑色。[B22]隳(huī):毁坏。[B23]兵:兵器。[B24]鍉(dí):通”镝“,箭头。[B25]谁何:指塞卒盘问出入关卡者身份。[B26]金城:坚固的都城。[B27]殊俗:指边远地区的民族。[B28]”然而“四句;陈涉:即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瓮牖(yǒu)绳枢:用瓦盆当窗,用绳子系门枢。喻极贫穷。牖,窗户。迁徙之徒:罚罪到边远地区服役的人。[4]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墨翟(dí):墨子名翟。[B30]陶朱:春秋越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经商致富,称陶朱公。猗顿:春秋的富商。[B31]蹑:践,履。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B32]悦:同”勉“。[B33]罢(pí):同”疲“。[B34]景:同”影“。[B35]山东:崤山以东,此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B36]稷:碎土的木棒。棘矜:棘木做的杖。[B37]铦(xiān):锋利。铩:长矛。[B38]絜(xié):量物体的粗细。[B39]八州;指雍州以外的冀、豫、荆、扬、兖、徐、幽、营八州。[B40]七庙:古代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

【译文】

秦孝公凭借殽山、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牢把守本土,暗中探察东周王朝的政权,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壮志,并吞八方的雄心。这一时期,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规制度,鼓励农业生产,修造用于攻守的战斗器械;对外实行连衡政策使诸侯互相争斗。于是秦人轻而易举地获取了西河以外大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