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0565800000036

第36章 汉文(2)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祖上的基业,沿袭传统的策略,向南攻取了汉中,向西占领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攻占了形势险要的州郡。各国诸侯因此而恐惧,他们集合结盟图谋削弱秦国,不惜用珍奇器具、贵重宝物和富饶土地来招纳天下的贤才,以合纵策略结成同盟,相互配合联成一体。在这一时期,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都明智、忠贞而讲信用,宽厚爱护百姓,尊敬重用贤能人才,相约以合纵之策瓦解连衡策略,联合了韩、魏、燕、赵、宋、卫、中山等九国的军事力量。于是,六国的人才,其中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他们联络互通信息;吴起、孙膑、带佗、免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诸侯们曾经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为后盾,发百万大军,进逼函谷关攻打秦国。秦人开关迎战,九国的军队立即四处逃散不敢进兵。秦国没耗费一枝箭杆,天下诸侯就已陷入困境了。于是合纵离散,盟约解除,争着割让土地贿赂秦国。秦国更是有充足的力量,抓住各诸侯国的弱点,追逐败逃的敌人,杀得积尸遍地,流的血把盾牌都漂浮起来了。秦国乘着胜利的条件和时机,割取诸侯土地,使诸侯国山河破碎。强国只能请求臣服于秦,弱国则直接进入秦国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因为他们在位时间很短,没有重大事件可记。到了秦始皇时,他继承发扬了先辈六世的功业,真像挥动长鞭赶马似的驾驭天下,吞并东西二周,消灭了诸侯六国,登上至高无上的天子宝座,统治了全国,以严刑峻法役使人民,威震四海。向南攻取百越领土,划为桂林郡、象郡。百越的君主低头受缚,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秦朝的下级官吏。于是秦始皇派蒙恬到北方修筑长城,将匈奴击退七百余里,以致匈奴人不敢再南下放牧马群,各国的百姓也不敢挑起报复的战争。

于是秦始皇抛弃古代先王的仁爱治国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便使百姓愚昧无知。毁坏各诸侯国的名城大都,杀害六国的杰出人物,收缴全国的兵器,集中到咸阳,销熔刀箭,铸成十二个铜人,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然后足踏华山,把它当做城墙;依托黄河,把它当做护城河。凭借着亿丈的高大城墙,下临深不可测的河流,以此作为防守的工事自以为固若金汤。优秀的将领手持硬弓,守卫着险要之地;用忠实的大臣率领精锐兵卒,手持锋利兵刃盘问出入关卡的行人。天下已经平定,按照秦始皇的想法,自以为关中地位的巩固,犹如千里铜墙铁壁,成为子孙、后代称帝称王的万世基业。

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风俗不同的边远地区。然而,陈涉这个穷苦人家的子弟,家里穷得用破瓮当窗户,用绳子闩门轴,给人家当雇工,后来又成为罚罪到边境的役卒,才能及不上一般人,并非有孔子、墨子的贤能,范蠡、猗顿的财富,只是置身于军队的低层,奋起于村野之间,率领疲困的兵卒,带着数百人的队伍,掉转矛头转而攻打秦朝。他们砍下树木当武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百姓像云一样聚拢在一起,像回声一般响应,背着粮食如影随行一样地跟着他,殽山以东的豪杰,就一起行动把秦朝推翻了。

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肥沃土地,殽函的险要地势,还和以前一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种田的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守边的士卒,并不比九国诸侯军队的战斗力更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又比不上过去那些能人。然而成败结果却大不相同,功业成就和所具备的智谋实力恰恰相反。如果让般山以东诸侯国和陈涉比较优长短缺、权力大小,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秦国凭借小小雍州作根据地,取得了皇帝的权柄,招来八州的尊奉,使原来和秦国同样的地位的诸侯入朝称臣,已经一百余年了。然后统一四海成一家天下,函谷关之内成为内宫。不料陈涉一人发难,秦王朝的宗庙被毁掉,国君死在别人手里,成为天下笑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不施行仁义,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治安策(一)贾谊

【导读】

本文又称《陈政事疏》,是从原文节录了其中的一部分。贾谊针对文帝时同姓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直至威胁到了中央政权的情况,提出了削弱诸侯国的力量,以巩固中央集权的主张。文章正反论证,以古证今,写得辞锋犀利,感情充沛,大胆直言,气势磅礴,是极出色的政论文。

夫树国固[1],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2],亲兄之子[3],西乡而击[4],今吴又见告矣[5]。天子春秋鼎盛[6],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7],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8]。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9],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黄帝曰:”日中必熭[10],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B11]?

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无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散乱[B12],高皇帝与诸公并起[B13],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B14]。诸公幸者乃为中涓[B15],其次厪得舍人[B16],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B17]。然其后七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B18],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B19],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B20],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B21],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B22]。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B23],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B24]。同姓袭是迹而动[B25],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年[B26],而芒刃不顿者[B27],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B28],至于髋髀之所[B29],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爷之用,而欲婴以芒刃[B30],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B31],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B32],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B33],今虽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B34],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葅醢[B35],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B36],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B37],柴奇、开章之计不萌[B38],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B39],植遗腹,朝委裘[B40],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一动而五业附[B41],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B42]。一胫之大几如要[B43],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B44],一二指搐,身虑无亡聊[B45]。失今不治,必为锢疾[B46]。后虽有扁鹊[B47],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跖戾[B48]。元王之子[B49],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B50],从弟之子也。惠王之子[B51],亲兄子也;今之王者[B52],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症也,又苦跖戾。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注释】

[1]树国:建立诸侯国。固:强大。[2]亲弟:指淮南厉王刘长,文帝之弟。[3]亲兄之子:指济北王刘兴居,文帝兄刘肥(齐悼惠王)之子。文帝三年(前177)谋反,兵败被杀。[4]乡:通”向“。[5]吴:指吴王刘濞。[6]春秋鼎盛:年龄正轻。[7]莫大:最大。[8]傅相:朝廷派往诸侯国的辅佐官员。[9]丞尉:各级文武官员的副职。此泛指诸侯国官吏。[10]熭(huì):晒干。[B11]季世:末世。[B12]淆:杂。[B13]高皇帝:汉高祖刘邦。[B14]仄室:侧室,此指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文帝是高祖薄姬所生。席:凭借。[B15]中涓:皇帝身边亲近之臣。[B16]厪:同”仅“。舍人:此指门客。[B17]渥:厚。[B18]角材:比较、衡量才能。[B19]布衣昆弟:指诸王认为与刘邦只是兄弟关系,而不认为有君臣之分。[B20]爵人:封给人以爵位。[B21]黄屋:天子专用的黄缯车盖。[B22]圜:同”圆“,睁圆眼睛。[B23]冯敬:汉初御史大夫,曾奏刘长谋反,后为刺客所杀。[B24]所以然:指分封制度。[B25]同姓:即同姓王,刘氏宗族中封王者。此指淮南王刘长、济北王刘兴居。[B26]屠牛坦:春秋时屠夫,名坦。[B27]顿:同”钝“。[B28]理解:关节处。[B29]髋髀(bì):大骨。髋,组成骨盆的大骨。髀,股骨。[B30]婴:触。[B31]韩信倚胡:指韩王信投降匈奴。倚,依靠。[B32]长沙:指长沙王吴芮。[B33]樊:汉初名将樊哙。郦:郦商,曾任右丞相。绛:绛侯周勃,汉初名将。灌;灌婴,汉初名将。[B34]彻侯:侯爵中最高的一等,只享受封地的租税而无兵权。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通侯。[B35]葅醢(zūhuì):一种刑罚,把人剁为肉酱。[B36]倍畔:同”背叛“。[B37]利畿:项羽部将,降汉封颍川侯,后反叛被杀。[B38]柴奇、开章:两人皆参与淮南王刘长谋反。[B39]赤子:婴儿。指幼小君主。[B40]委裘:把亡君的常服放在宝座上。[B41]五业:指上文所说明、廉、仁、义、圣。[B42]瘇(zhǒng):足肿病。[B43]胫:小腿。要:通”腰“。[B44]信:同”伸“。[B45]聊:依靠。[B46]锢疾:久治不愈的顽症。[B47]扁鹊:战国时名医。[B48]跖戾:同”职戾“,足掌反扭不能行走。[B49]元王之子:楚元王刘交的儿子刘郢。[B50]今之王者:指楚王刘戊。[B51]惠王之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刘襄。[B52]今之王者:指齐文王刘则。

【译文】

封立的诸侯国力量强大,必然形成与朝廷相互对立疑忌的局面。在下的诸侯国会屡次遭殃,在上的朝廷也会经常为此担心;这实在不是使皇上放心、保全诸侯的妥当办法。如今有皇上的胞弟图谋自立为”东帝“,亲侄子发兵向西攻击朝廷,眼下吴王抗拒朝廷法令的事又被告发上来了。天子正处在年富力强时期,品行道义没什么过失,恩德遍施于天下,而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最大的诸侯国权力比上述各国要超过十倍呢?然而天下目前还比较安定,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大国的诸侯王年龄小还未长大成人,朝廷安插的傅相正掌握政事。几年之后,这些诸侯王大都成年了,血气方刚,朝廷派去的傅相则上了年纪,不得不称病请求免职。国中丞尉以上的职位,诸侯王会安排上自己的亲信。这样,和淮南王、济北王的情况有什么两样呢?这时想要国泰民安,即使尧舜再世也无法办到。黄帝说:”日上中天,一定要抓紧晒物件;持刀在乎,一定要赶快宰割牲畜。“如依此道理行事会推行得顺利又稳妥,下安上全很容易做到。如果不肯及早行动,等到毁弃骨肉亲情而还要拿刀割他们的脖子,这难道和秦末的局势有什么两样吗?

凭着身居天子的权位,乘着现在有利的时机,靠着上天的帮助,尚且担心错把危机当做安定,混乱当做清平。假使陛下处于齐桓公的境地,能不会集合诸侯匡正天下的混乱吗?我知道陛下是一定不能的。假使天下像从前一样,淮阴侯韩信仍做楚王,黥布做淮南王,彭越做梁王,韩信做韩王,张敖做赵王,贯高担任赵国的相,卢绾做燕王,陈稀还在代国,如果上面六七位王公还在世,那时陛下登上帝位,能觉得安全吗?我有理由认为陛下是不能的。秦末天下混乱的时候,高皇帝和诸位英雄一同起义,他并没有像陛下一样有皇帝侧室之子的亲属作为依靠。和他一同起义的诸位,幸运的才能成为贴身倚重的大臣,其次的只能做舍人,是因为才能相差很远。高皇帝凭着圣明威武登上帝位,划出肥沃的土地,封一同起义的诸位为王,封地多的有百余城,少的也有三四十县,恩德十分优厚。然而其后七年间,竟发生了九次反叛事件。陛下和如今的群臣关系,并非您亲自较量过才能而使他们甘心为臣,也不是亲自分封他们为王的。连高皇帝都不能因此而得到一年的安宁,所以我知道陛下也做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