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故事
10582500000004

第4章 开学了我好想回到学校去

徐泓

令人心酸的求助信

2007年3月6日下午,石嘴山日报社接到一封求助信。信是大武口建材厂一名叫于建华的下岗工人写来的--

……我的儿子于文斌今年15岁。他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勤快的孩子。他好学上进,开朗活泼,看上去和其他健康的小孩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有文斌,我们一家人生活得虽然不富裕,但很幸福,很知足。2002年11月的一天,文斌突发感冒,送到医院救治时,医生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们,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要赶快送到自治区的大医院进一步确诊。这个消息对我们一家来说,简直如同晴天霹雳,我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不相信文斌会得这个病。可是,在宁夏附属医院检查后,医生也告诉我们,孩子得了一种罕见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缺氧,全身供血不足导致呼吸困难。医生特别提醒我们,必须尽快给孩子做手术。手术难度非常大,只有在北京、上海等技术设备非常好、医疗水平非常高的医院才能完成这样高难度的手术。

随后,我们一边筹钱给孩子进行常规治疗,一边到北京等地打听能够治疗这个病的名医。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不仅花光了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还向亲戚、朋友、邻居借了6万多元的债务。孩子每天光吃药、输液、吸氧就是很大的一笔花费。可是钱花了,孩子的病情并不见好转,相反,情况越来越严重。2003年到2004年,孩子还能随我们一起四处寻医治病;从2005年起,情况时好时坏,病情严重时,孩子浑身青紫,呼吸困难,无法下床,疼痛难忍,不能入睡,整夜整夜坐在床上。看着孩子疼得不成样子,却缩在被子里不吭一声,我和他妈妈只能偷偷跑到外面抱头痛哭。在医院看病时,孩子胸腔积水,心包积水,情况非常严重,疼得夜里难以入睡,嘴唇常被自己咬得血淋淋却不喊一声。医生惊讶地说,这样巨大的疼痛连大人都承受不了,这个孩子却这样坚强,难以置信。

去年年底,给孩子看病的医生告诉我们一个消息,说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一名教授能够治疗这种病。我们马上电话联系了那名教授,并且将小孩的病历传真过去,医院答复,他们能够治疗这种病,而且一定要尽快治疗,现在孩子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好,再拖延下去就有生命危险。我们一打听,医院说手术难度非常大,需要几十万元的手术医疗费。天呀,对于我们这个家来说,几十万元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到哪儿筹借这笔巨款呢?每天,面对孩子那清澈的眼神,那平静的表情,我心如刀绞,他妈妈整天眼泪不断,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弱。我们恨不得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孩子的生命。这几天,孩子又出现了重度浮肿的状况,胸腔积水,面目青紫,心脏衰竭,医生建议一个月内进行手术。

这怎么办?不得已,我们只好向社会求助,希望好心人救救我们的孩子,救救我们的小文斌,只有大家的帮助,才能带给小文斌第二次生命……

这是一位父亲为身患绝症的儿子发出的凄恻的呼喊。从来信看,小文斌的情况显然已经很危险了。

时间就是生命。

必须尽快联系上于建华一家,想方设法帮助小文斌逃离疾病的魔掌!

多灾多难的一家人

2007年3月7日,星期三,连日气温骤降,寒冷异常。

设法联系到于建华,跟他通电话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我们立即赶到大武口建材厂家属区找到了于建华一家。

于建华一边把我们往屋里引,一边很为难地说:“实在不好意思,家里太冷了,屋子也小,你们就凑合坐在床上吧。”屋里果真冷得厉害,呼出的气都能看到。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放着两张单人床,一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小铁炉子。靠墙角的那张单人床上,一个小男孩蜷缩在厚厚的被子里。这应该就是于文斌。看到有人进来,文斌用被子包住了头,不想让人看到。文斌的妈妈顿时泪水不止,轻声说:“孩子原来在十一小上学,后来考上了九中,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可自从生病休学后,特别怕见外人,能下床时也不愿到外边去。他怕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也怕看到别的孩子背书包上学的样子。过年的时候,我说:‘儿子,妈妈给你买件新衣服吧。别人家小孩过年都有新衣服,妈妈几年都没给你买了。’我儿子说:‘不用了。咱家没钱就不买了,省下钱快给我治病,病好了我就能上学。等我高中毕业了就去打工挣钱,养活你和爸爸。’这么小的孩子能说出这么体贴大人的话,真是让我心痛死了。”说到这里,文斌的妈妈已经泣不成声。

今年42岁的于建华和41岁的张瑞珍原来都是大武口建材厂的职工,4年前一起下岗。下岗后,张瑞珍在附近街道办事处打扫卫生,一个月有400元的收入。于建华则在外面打些零工。两人每月的收入不多,可光是给孩子维持病情,就要花掉五六百元,一家人生活得非常艰难。为了省钱,他们只在孩子住的屋子里生了一个小炉子取暖、烧水,其他屋子冷如冰窖。每天吃饭时,就在院子里劈点柴凑合着做顿饭。

于建华一边给孩子翻身,一边说,往年自己这阵子应该在外边打工了,可是从今年元月份以来孩子频繁发病,情况非常糟糕,有时发病如果不能及时提供氧气孩子就会昏厥过去,他妈妈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自己只好留在家里,哪里也不敢去,生怕万一有个闪失。于建华含着眼泪告诉我们,这几年接连失去亲人的伤痛几乎让他心力交瘁,他都快撑不住了,他不能再失去儿子了。十几年前,于建华的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了母亲、姐姐还有他。2002年春天,母亲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得了肝硬化,而且是晚期。为了给母亲治病,于建华四处借钱,全家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母亲的病稍稍稳定。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11月,儿子文斌又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于建华只好又贷款,又借钱,一边忙着给母亲看病,一边四处打听,给儿子寻医问药。可是,自从知道孙儿得病后,母亲过度担心,情绪非常不好,病情加重。后来,老人干脆拒绝吃药治疗,执意要把给自己治病的钱省下来给孙儿治病。2006年春天,老人在病痛中带着对孙儿的牵挂去世了。去世前一刻,老人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把孙儿的病治好。然而,老人的离去并没有给于家减轻负担,相反,却将一家人带进了不尽的忧伤和歉疚中。

正在向于建华了解他家的情况时,一个电话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于建华接了电话,是询问小文斌病情的。于建华告诉我们,打电话的人是文斌的表姐,也就是自己姐姐的女儿。她现在上大学,每隔两天,就会打电话回来问问弟弟的情况。说起姐姐,于建华再次泪流满面。2003年年初,于建华的姐姐被查出患有肝硬化。而此前,于建华的姐夫去广州打工已经失踪多年,姐姐一个人带着女儿艰难维持生计,供养女儿上学。此时,姐姐已经没有一点经济能力治病。到国庆节前夕,姐姐带着对人生的美好期望与无限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亲人。临走之前,她把于建华叫到跟前,流着无助的眼泪,要弟弟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尽可能找到失踪的丈夫。于建华伤心欲绝地安排完姐姐的后事,把外甥女接到家中承担起抚养的责任。2006年秋天,外甥女考上宁夏大学。

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呀!这些年来,尽管家庭贫困,于建华夫妇还是挺着腰板,以坚韧的生命力,竭尽全力,照顾着患病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不离不弃,同命运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文斌的表姐去年考上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后,考虑再三并和舅舅、舅妈商量,不去上学,要到外面打工挣钱报答二老,给弟弟治病。于建华夫妇坚决不同意,他们说,哪怕砸锅卖铁,给人打一辈子工,也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出息的人。最后,他们跟亲戚借了点钱,又向银行贷了款把外甥女送进大学。现在,于建华夫妇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文斌能够治好病,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活着。

生命的呐喊

小文斌在妈妈的劝说下,盖着被子,靠墙坐在床上。他妈妈不停地给他掖被角。屋子太冷,盖上被子可以暖和一点。医生叮嘱,这个时候,文斌是千万不能感冒的。一旦感冒,发烧、咳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生命就更加危险。

看看蜷缩在被子里的小文斌,再摸摸他那被病痛折磨得严重变形的绛紫色的脸,记者心如刀绞。这个才刚满15岁的孩子这几年遭受了多么严重的病痛的折磨呀!这个时候,其他的孩子正在校园里欢蹦乱跳,而他却只能缩在这个寒冷的角落里默默地等待自己的病情能有所好转,等待校园新鲜的阳光能够重新照射在自己的脸庞上,等待那朗朗的读书声能在自己面前重新铺展一个童话般的童年……

“文斌,你好好休息,打起精神配合医生治疗,你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临走时,我们鼓励文斌。

没想到文斌使出全身力气一把抓住我的手,流着泪说:“阿姨,求求你了,帮帮我吧,我想治好病。开学了,我好想回到学校去。”

我顿时怔住了,怎么忍眼泪也止不住。

谁对生命没有渴望?谁对人生没有期待?谁对这世间美好的一切没有眷恋?这个孩子还是这样的年轻与鲜活呀!这是一天中,这个孩子鼓足勇气说的唯一一句话呀!

安慰完孩子,于建华把我们送出门外,一边抹眼泪一边说:“我这么个大男人,在这个生命攸关的时刻,但凡有一点办法,我都不会给社会添麻烦。求你们了,帮帮我们文斌吧!”

人不到十分危难的时候是不会向人轻易张口求救的。文斌,你一定要坚持住。相信社会,相信我们,大家一定会设法帮助你!

(后记:到2007年4月5日,全市各届为于文斌捐款9.5万元。4月6日,于建华夫妇带着儿子坐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到清华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