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和孩子一起成长:斯托夫人教子全集
10604000000035

第35章 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9)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除了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和讲述方法外,父母还应该注意做到:讲故事前要做些准备,如了解内容、熟悉情节等,以免讲述时结结巴巴,冲谈孩子对故事的总体印象,引不起兴趣;有实物的故事或有插图的儿童读物,可以一边指导孩子观察实物或插图,一边讲述;要注意发音正确,吐字清楚,速度适中,语调要抑扬顿挫,有一定的节奏;要努力做到绘声绘色,故事中人物的动作、思想感情,要通过手势、声调和面部表情表达出来;讲述人物对话时,要根据故事中人物特有的年龄、身份、性格来变换语气;观察孩子听故事时的反应,发现注意力不集中,要分析原因,或赶紧结束,或用疑问句暂停,或用音调的高低变化给孩子一个听觉上的刺激;等等。

用游戏教育孩子

对孩子各种能力的训练越早越好,而且训练的最好方法是游戏。

——斯托夫人

在对女儿维尼芙蕾特的早期教育中,斯托夫人几乎全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的。

斯托夫人在维尼芙蕾特的房间的一个角落专门开设了维尼芙蕾特运动场。那里有各种器具,有的可以用棒子敲打,有的可以悬垂,以促进她练就发达的肌肉。

为了发展女儿的模仿能力,斯托夫人经常带维尼芙蕾特去看好的儿童剧和电影。她们不光看,回去以后二人还模仿电影中的情景进行表演。角色不够时,就用玩偶和其他物品顶替。不仅对电影情节如此,对于读过的书中的故事,她们差不多也都表演过。

为了有效地发展女儿的触觉,斯托夫人常常和女儿做蒙眼睛的游戏。具体的玩法是:把孩子的眼睛蒙上,给她各种物品让她猜是什么东西。另一种玩法是蒙上眼睛,在屋子里摸索,碰到一件东西让她猜是什么。

为了发展女儿的视觉,增强女儿的记忆力,斯托夫人和维尼芙蕾特做一些数数儿的游戏。斯托夫人常把几颗棋子、豆等放在桌上,让维尼芙蕾特看一下就说出数字。她们利用一切机会做这类游戏。在饭后,见到盘子中的苹果,斯托夫人会马上问:“这是几个?”走路时,见到路旁的东西,斯托夫人会问:“那是几个?”在另一间屋的桌子上放上各种物品,斯托夫人让维尼芙蕾特看一眼就说出是些什么东西。这一游戏可以使孩子视觉灵敏,并发展记忆力。

为了让女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斯托夫人和维尼芙蕾特做模仿铜像的游戏。具体玩法是:某人摆出某种姿势,对方数数,如在规定的数字50、100不许动。

为了发展女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斯托夫人教维尼芙蕾特用纸做蝴蝶、船等,用剪好的布做娃娃,用卷烟盒做小马车和火车,用厚纸建造房屋、城市、桥梁和宝塔等,用花生做娃娃,用香蕉做马。

为了促进女儿智力的发展和身体健康,维尼芙蕾特刚会走路时,斯托夫人就马上给她买来铁锹和小铲等,让她在院子的一角开辟一个小园地,教她下种、栽花草、除杂草和浇水的方法。通过搞园艺,维尼芙蕾特还养成了忍耐精神。

就这样,斯托夫人为女儿设计着五花八门的游戏,使维尼芙蕾特快乐地成长着,并且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育启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游戏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游戏可以促进孩子感知、观察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孩子记忆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

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确实,游戏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犹如生命那么重要,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没有游戏,孩子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没有游戏,就谈不上孩子的幸福生活。游戏需要孩子,孩子渴求游戏,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游戏的世界,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延伸阅读

辛辛是个小学生。他非常害怕爸爸,因为爸爸工作压力大,整天板着脸,没有笑容。

有一天,辛辛放学回家后搭积木,可是把握不好重心,怎么也搭不上去。爸爸回家见了,便过来帮辛辛,告诉他如何掌握好积木的重心。爸爸一边说一边和辛辛一起搭积木,最后终于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城堡。这时,爸爸像孩子似的笑了,笑得很开心。辛辛第一次发现,爸爸原来也有一颗童心,并不可怕,心里也非常开心。

从此以后,辛辛就经常和爸爸一起玩游戏,有时还把妈妈也叫过来玩,家里到处充满着欢乐的笑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指出,每个父母应该每天抽出1~2小时和孩子游戏,力争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好玩伴。这样通过与孩子游戏,能极大地激发孩子认知事物的兴趣,使孩子情绪愉快,性格活泼,并与在父母游戏中学到更多的自然、社会知识,使判断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也得到加强。

而如今,有些父母不明白游戏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愿让孩子玩,更不爱同孩子一起做游戏,因而封闭了孩子丰富生活的大门。另外,由于家庭、生活及就业的压力加大,导致父母难有时间与孩子游戏,更有一些孩子出生后,由于家庭破裂,孩子缺乏父爱或缺乏母爱,父亲或母亲一方也难有好心情与孩子游戏,这对孩子身心与发育非常不利。所以,父母应深刻认识到游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要多给予孩子体贴,舍得拿出一定的宝贵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教育建议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在孩子眼里,游戏不仅是他们的物质世界,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所以,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游戏,努力为其营造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

1.尊重孩子的游戏权

儿童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儿童在游戏中表现怎么样,他长大以后在各方面表现也会怎么样。一个全神贯注、严肃、坚持游戏的儿童,长大后必然会成为一个有决心、有毅力、有责任感的人。正如福禄贝尔所说:“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而且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儿童早期的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孩子的成长与游戏密切相关,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孩子的游戏,关注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到欢乐、自由、满足、内部与外部世界的平静以及整个世界的安宁,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行为、习惯和品德。

2.积极为孩子创造游戏的条件

在物质方面,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具材料,为孩子创设足够宽敞的游戏场地。在精神方面,父母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形成愉快的精神氛围,让孩子乐于参加,急于参加,并能很快地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来。

3.尊重孩子对游戏的自由选择

孩子自己选择的游戏,父母不可以横加干涉,游戏如何进行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父母应对孩子这种行为给予肯定、鼓励和适当的指导,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4.允许孩子适度出格

孩子天真、活泼,玩起来无拘无束,这就难免发生一些出格的事情。做了出格的事情,孩子是敏感的,心里也会七上八下、战战兢兢,内心也会开始自责。倘若父母这时一味埋怨孩子,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更大的创伤,以后做事情难免缩手缩脚、胆小怕事。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解释,并做出正确引导。例如:孩子因为童真童趣而抹花自己的脸,弄脏自己的衣服,家长首先应对孩子提出表扬,夸孩子有创意,然后引导孩子正确涂抹,如可多准备一些纸张、玩具娃娃等供孩子涂抹。如果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出格事情,父母只要提醒孩子注意就可以了。

5.学会对孩子放手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成人想象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大的孩子,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所以,在孩子独自游戏时,父母不要去打扰他,更不要把孩子强行拉进自己的游戏,强迫孩子干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6.选择适宜的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有些游戏,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玩,但他们玩的深度和广度是截然不同的。作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尽可能玩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才有助于发挥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

两岁以内的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器官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主要是通过看、听、摸、抓、握等感觉运动来认识事物,父母应多与他们进行一些活动性游戏、感官游戏等;3~4岁的幼儿,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独立性和运动能力也进一步发展,一些形象性和运动性较强的游戏更适合他们;5~6岁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运动机能也更加成熟,父母可以与其开展一些活动性强且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游戏。

7.及时而到位出手

父母与孩子开展亲子游戏时,应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先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只是在一边用心地观察。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与指导,使游戏深入开展下去。

8.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

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好处多多:可以使孩子从刚才游戏中的躁动回归生活的平静,心理上有一个缓冲适应的过程;可以锻炼他们的辨别能力,发展他们的分类能力;可以使孩子自己决定玩具的去留,从而避免孩子埋怨父母随意处理自己心爱玩具的事情发生;可以使孩子在整理完玩具后,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使孩子清楚了解自己的玩具,做到心中有数,以后再玩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玩具;等等。所以,当孩子做完游戏后,父母应该让孩子学着自己整理玩具。刚开始,父母可以帮他一起做,慢慢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以后游戏结束后,就让孩子自觉地整理玩具。

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

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固然重要,但如果对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这种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斯托夫人

维尼芙蕾特4岁时,有一段时间非常顽皮。她似乎每天都故意把房间里的各种东西扔到地上,并动不动就发脾气。有一天,斯托夫人见她又开始“犯病”了,就走过去问她:“维尼芙蕾特,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老是把房间弄得这么乱?”

听了斯托夫人的话,维尼芙蕾特并没有马上停下来,反而当着斯托夫人的面把桌上的一本书扫到了地上。

“你这是干什么?快捡起来。”斯托夫人指着地上的书说。

“偏不捡。”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就是不听话。”

听女儿这么说,斯托夫人没有再说什么,扭头就走了。斯托夫人走后,维尼芙蕾特更加肆无忌惮,一会在房间里尖叫,一会乱扔东西。斯托夫人极力控制自己的愤怒,告诉自己不要发火。过了一会儿,维尼芙蕾特的吵闹声停下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她伤心的哭泣。

这时,斯托夫人走进维尼芙蕾特的房间,温柔地对她说:“怎么啦,维尼芙蕾特,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

维尼芙蕾特没有回答,只顾伤心地哭着。看到女儿伤心的样子,斯托夫人忍不住心生怜爱,把她从地上抱了起来。

“我一直认为你是个乖孩子,所以你乱扔东西时我没有骂你,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告诉妈妈好吗?也许我还能帮你呢。”

斯托夫人说了这些话,维尼芙蕾特的心情似乎好了不少,但仍然在哭泣。

“好了,别哭了,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呢?你一直是个聪明的孩子,再加上妈妈帮你,我想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突然,维尼芙蕾特扑到斯托夫人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说着:“妈妈,我觉得自己好孤独啊?”

“怎么会呢?妈妈不是天天和你在一起吗?”

“可是,你总是不搭理我,整天就知道在书房里写字,你一点不在乎我……”

原来如此。由于那段时间斯托夫人工作比较忙,有很多稿子要写,所以没有像平时那样陪维尼芙蕾特。没想到竟然会让维尼芙蕾特感到如此痛苦。

“女儿,你可不要那么想。妈妈最在乎、最爱的就是你。等妈妈忙完这一段,一定要好好陪你玩,不过,你也要理解妈妈呀!我相信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妈妈必须工作,你一定会理解妈妈的。对吗?”

自从知道妈妈仍然爱自己后,维尼芙蕾特就再也没有故意捣乱过了。有时候,斯托夫人在工作间隙去她的房间看一看。她会对斯托夫人说:“妈妈,你去忙你的吧。没关系,我自己知道怎么玩。”

教育启示

斯托夫人才几天没有陪女儿,没想到竟然会让她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可见,孩子的心是多么敏感,内心世界又是多么复杂啊。

有些父母自以为了解孩子,其实并不真正地了解孩子,因为他们没有多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只是想当然地去判断孩子的行为。这些父母宁愿花时间去向朋友诉说,控诉孩子不听话、不诚实,却不愿耐心地和孩子谈一谈。这样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这样的父母是没有责任心的父母。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父母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理解他们。但是,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有的生性内向,有的则活泼开朗;有的胆小,有的则生来就无所谓;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成天不知疲倦地跑跑跳跳,有的则像一只温顺的猫,总是静静待着。作为父母,除了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外,还应该注意从细小的方面观察自己的孩子,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以便更好地培养孩子。

延伸阅读

天天是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女孩子,不高兴就摔东西,而且总是爱说“我不如死了算了、我想离开这个家”之类的话。这让妈妈心里很紧张,有点不知所措。妈妈看着像小公主一样的、才刚刚6岁的女儿,真是很难想象这么沉重的话是从她那稚嫩的小嘴里说出来的。

妈妈没办法,只好去请教教育专家。经过专家的询问,问题出来了。原来是妈妈的教育方式有些不对头。

一次,天天在玩玩具,并乐巅巅地去找正在电脑前的妈妈,高高兴兴地要求妈妈和她一起玩。可是,妈妈却大声呵斥她说:“去去去,我正忙呢!”天天不高兴了,就摔打着自己的玩具,妈妈一看就更生气,上去给了天天一巴掌。

就这样一次次的恶性循环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久而久之,妈妈没了办法,就把天天送到了一所全托的幼儿园。

专家告诉天天的妈妈说:“小孩子也是人啊,很多问题,你只要去跟他用心沟通,他就会明白了,你以前缺乏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啊!”

妈妈听了恍然大悟,以后特别注意和天天之间的沟通交流,倾听她的内心需求。结果没过多久,天天身上许多逆反的行为,都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