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浩前不久辞了职,找了一份新的工作。这是一家贸易公司,在同行之中名气很大,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地方。郁浩为自己能够进入这家贸易公司而万分高兴,他似乎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就要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因为在这家贸易公司工作,他每天都能学到很多新的东西,而这对于他而言是最重要的。
郁浩被分到了策划部。他听说这个部门很久以来一直在公司拥有很高的地位,在这个部门工作的员工,都是公司的精英。他们不仅拥有很高的学历和很强的能力,而且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让郁浩更加兴奋,因为这不仅证明了他的实力,而且整天跟精英们在一起工作,他的成长一定会更快。
第一天上班,为了不迟到,郁浩提前15分钟就到了公司。此时公司的门还没有打开,他就在外面等着,还不时地跑到洗手间去照一下镜子,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头发。
就在郁浩照镜子时,一个同事走了进来,看他的样子十分干练,却又不失亲和力。这个同事看见郁浩后,便知道他是新来的,于是就与他交谈了几句,很巧的是两个人竟然在同一个部门。这个同事名叫李然,已经来公司两年了。两个人聊得很投机,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由于郁浩刚来公司,对公司的一切都不熟悉,李然也就对他多了些照顾。对此,郁浩除了感激之外,更是觉得李然是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而且,两个人年龄相仿,又有很多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于是,郁浩很快就把李然当成了哥们儿。关于自己的很多事情,他也毫无顾忌地和盘托出。每当这时,李然总是扮演一个倾听者。
一次,两个人说到了以前的生活,郁浩不禁感慨万千,话语之间突然变得沉重起来。原来郁浩的家庭情况十分糟糕,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只留下了母亲和3个尚未成年的孩子。由于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母亲不得不四处借钱供他读书。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郁浩不禁潸然泪下。他说:“从那时起,我立志要好好读书,把家里的债务还清,让我的家人过上好日子。所以,我便努力地工作。为了多挣一份钱,我就开始利用下班的时间搞些兼职。我做过财务管理、市场策划等很多工作。”说到这里,李然突然打断了他的话,问道:“原来你一直都在外面做兼职,现在也在做吗?”郁浩说:“是啊!要不我怎么养活我的家人呢?”
后来,这家贸易公司每年都会选派一名优秀的员工到国外一家著名的商学院接受培训。根据选派的条件,郁浩和李然都成为了候选人。几天后,结果公布了,李然是最终的人选。郁浩失望极了,因为一直以来他都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凭借自己的实力一定会脱颖而出。他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通,于是就去找老板问个究竟。
刚一进门,老板看见是他,便冷冷地说了句:“大忙人,找我有事吗?”郁浩便跟老板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老板一脸冷漠地说:“听说你一直很忙,所以出国培训的事就算了吧!”
郁浩急忙说:“我手头上的工作我会尽快完成的,这一点请您放心。”
老板盯着郁浩问:“你在给别的公司做兼职,哪里还有时间出国培训?”
郁浩愣住了,他想不明白老板是如何知道自己在外面做兼职的。于是,他便打算问清楚,可是此时老板已经十分不耐烦了,他只好起身离开。
就在关上门的那一刹那,郁浩突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这件事情除了李然之外,他从来没和任何人说过。所以,把这件事情说出去的只有李然一个人。他没想到一个整天和自己称兄道弟的人竟然会在关键时刻陷害自己,他后悔自己太轻易相信别人了。
【陷阱解读】
职场中,没有真正的友谊,同事与同事之间永远都是隔着心的。所以,你不要妄想自己可以在办公室里找到一个可以无话不谈的知己,因为你们之间的同事关系已然决定了你们不可能成为单纯的朋友。
实际上,你与同事之间应该“君子之交淡如水”,就算是关系再好,也只能是普通朋友,切不可真情投入。很多时候,也许正是那些被你认为是知己的同事在背后捅你一刀,或者是在你没有任何防备的时候挖一个陷阱等你跳下去。所以,在职场中,你要切记一点:不要与同事走得太近。
把同事当成朋友
叶佳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做销售工作。销售部经理是个40多岁的大姐,人看起来慈祥善良,销售团队大概有10多个人,相处起来也还不错。当时叶佳的感觉就是到了另一个校园,同事都是自己的同学,而部门经理则是自己的老师。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叶佳以优秀的业绩不仅成为了一个销售小组的主管,而且是公司销售团队中最年轻的管理人员。当时的叶佳不仅自信而且自负,自以为凭借优秀的业绩能在公司里畅行无阻,能与每位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不,他的竞争对手——另一个销售团队的主管,也成为了他在公司里最好的朋友。
一年后,叶佳很荣幸地晋升为这家公司最年轻的销售部经理。而此时,危机却在不知不觉中向他逼近。先是同事中流传他自认为年轻有为,不把公司的老员工放在眼里。而后又有传言称他狂妄自大,认为公司总经理水平一般。后来在一次公司的部门经理例会中,总经理因为有事来迟了,有人敲桌子以示抗议,正巧此时总经理进来,尽管他听到了,但未表示什么。会后总经理询问是谁敲的桌子,居然有人说是叶佳敲的,而让叶佳伤心的是这个告状的人竟然是他在公司里最好的朋友。心灰意冷的叶佳在半个月后申请辞职,在总经理的再三挽留之下,他才同意调到行政部门任职。浑浑噩噩地干了半年后,他便离开了这家公司。
叶佳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汽车4S店做大客户经理。他不仅和这家汽车4S店的每一位销售人员都很谈得来,而且交到了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王育才。
一年后,由于追求事业发展,王育才离开了这家汽车4S店,而叶佳也跳槽到一家销售德国高档汽车的4S店。在一次小聚时,王育才很委婉地表示自己手头比较紧张,叶佳就爽快地借给了他2000元钱应急。半年时间过去了,王育才再也没有主动找过叶佳,即使叶佳找他,他不仅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推掉,而且从没有跟叶佳提过还钱的事。当然叶佳也没有主动去找他要,因为2000元钱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如果能够用2000元钱来买透人心,叶佳认为也值得了。
如今,叶佳在这家销售德国高档汽车的4S店工作也将近一年了,虽然还是拥有好人缘,但对于每个同事他都不再去深交,而是点到为止。因为经验告诉他,同事不同于朋友,而且同事也永远不可能成为朋友。
【陷阱解读】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共同语言还是比较多的,朝夕相处中,也容易成为互相安抚和共同面对挫折的“朋友”。
但是,同事关系并不等于朋友关系。真正知心的朋友,即使彼此不常见面或者很久没有联络,也不会因此而忘记对方的存在。而职场中的朋友,掺杂着很多利益,而掺杂着利益的朋友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关系。
另外,由于你与同事之间彼此存在着竞争关系,如果走得太近,有时候这种掺杂着利益的朋友关系反而容易成为一把双刃剑。因为平时没有竞争的时候,你与同事之间可能会一团和气,而一旦遇到利益之争,无法实现双赢时,你与同事就可能会彼此拆台,相互踩踏。所以,你与同事就好像挤在一起取暖的刺猬,离得太远会冷得受不了,但靠得太近又容易被对方扎到,最好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办公室里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朋友?如果要把朋友和利益这两个概念截然分开的话,那么你最好不要在办公室里交那种完全互信的、无话不谈的、关系平等的朋友。而且,领导也会限制这种朋友关系的存在。
在工作当中,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经常会发生变化——今天是不同部门里没有竞争关系的同事,明天就可能是在同一个部门里相互较劲的竞争对手;今天的平级关系,明天就可能变成上下级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办公室里,要想保持没有利益冲突的单纯朋友关系,确实有非常大的难度。
在办公室里,你与同事之间的合作、竞争,归根结底是与利益博弈相关的,如果你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打破原来的人际平衡。前康柏中国总裁李金水曾经讲过,单位就像是一艘在汪洋中航行的船,很多人都从船下往上挤,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靠近中心位置的驾驶舱,但想要挤过去,就必须一路把别人挤掉,甚至挤到海里去。这就是职场的现实。如果你不会保护自己,就不可能在职场中取得成功。
同时,从领导的立场来看,如果你与某些同事的关系过于亲密,那就容易形成“小圈子”,不利于团结协作。“小圈子”的适度存在,对于办公室内部人际关系的平衡、多条信息渠道的建立、局部的合作有一定的好处,但你与某些同事之间这种关系过于紧密的“小圈子”,往往会对单位的利益和领导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柳传志曾经说,联想集团在招大学生的时候,同班同学不能超过5个人。
被误导蒙骗
林妙民和张思杰同在一家公司做业务员,两个人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工作积极。领导觉得他们俩可以担当重任,话里话外总是不乏赞赏之意。
不久,公司领导召开了一个会议,打算从林妙民和张思杰当中选出一个人来担任销售部经理。知道这个消息后,两个人都兴奋不已。
林妙民和张思杰都是上进心十足的人,他们都渴望有一天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闯出一番天地,就眼前来说,就是要爬到公司的中层岗位。所以,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两个人都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自己争取到。于是,他们之间的暗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公司规定这次竞选以公开的方式进行,而且销售业绩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这让张思杰不免有一丝的紧张。因为一直以来虽然他在很多方面都和林妙民不相上下,可是唯独在销售业绩方面略逊一筹。面对林妙民的威胁,张思杰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
就这样,张思杰开始昏天暗地地忙了起来,他就像是一个无法停止的陀螺,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同事们看着他玩命的样子,都不得不佩服他。而此时的林妙民,他的表现跟张思杰比起来可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在张思杰忙得找不到东南西北时,林妙民却整天优哉游哉地喝咖啡、侃大山,好像跟竞选销售部经理的事没有任何关系一样。这让本已焦头烂额的张思杰感觉轻松了很多,他以为林妙民对销售部经理的职位并不感兴趣,否则林妙民也不会如此怠慢。
可是没过几天,张思杰就听说林妙民正和公司的各个领导打得火热,而且公司的各个领导都十分看好他。这让张思杰感到一阵慌乱,因为他十分了解公司的内幕,以前公司竞选职位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是以业绩为指标,但是实际上还是取决于候选人和领导的关系处得怎么样,谁要是和领导的关系处得好,谁就一定是那个最后的胜出者。张思杰越想越后悔,越想越害怕。他后悔的是,自己竟然忽视了和领导拉关系这一关键环节;他害怕的是,领导的心思实在是难以揣测。
为了尽量给自己增加一些砝码,张思杰决定也跟领导拉拉关系,就当是临时抱佛脚吧。可是,让他倍感失望的是,公司的各个领导似乎都对他的热情冷若冰霜,好像他是个局外人一样。他心里想,也许公司的各个领导已经默认林妙民是销售部经理,就算是自己再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挽回败局,与其这样无头苍蝇似的穷折腾,还不如就此放弃。从那以后,张思杰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那个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的张思杰不见了,此时的他不仅成天都是一副委靡不振的样子,而且工作上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一转眼,竞选的结果出来了,林妙民毫无悬念地成为了销售部经理。而且,为了表示本次竞选的公平、公正、公开,公司还特意把林妙民的销售业绩张贴了出来。
看着林妙民的销售业绩,公司的每一个员工不仅心服口服,而且对他也多了一分敬重。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林妙民虽然在办公室里一副散漫悠闲的样子,其实每天下班之后他都会拜访很多客户,有时候甚至会陪客户消遣到凌晨两三点。
想一想,林妙民也确实是够“阴”的。他不仅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而且误导了竞争对手张思杰,让张思杰在与领导拉关系的过程中方寸大乱、信心尽失。
对于张思杰来说,如果他凭借自己的实力是可以和林妙民一争高下的,可是他却被林妙民的把戏耍得团团转,那么失败就一定是不可避免的了。
【陷阱解读】
职场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地方,大多数职场人士都会对眼前的利益趋之若鹜,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会不惜设下一个又一个陷阱去陷害竞争对手。所以,如果你想保住自己,就要加倍留意身边的同事。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对同事的误导,你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让自己被蒙蔽和欺骗。
把场面话当真马景在本单位一干就是十几年,一直没有机会升迁。于是,托朋友牵线,拜访一位管调动的单位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事先,他已经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条件。
那位主管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保证说:“没问题!”
回家后,马景感觉到这次机会真来了。谁知,3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问,那个主管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后来,那个位子终于给别人了。他很生气也很不解,问朋友:“不是说没问题吗?”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陷阱解读】
场面话是人性丛林里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在人性丛林里进出过一段时日的人都懂得说,也习惯说。这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撇开道德的标准,谎言就是一种“智慧”。所以,有时,说说一些无碍于原则与是非标准的场面话,也是一个人在纷纭复杂的社交场所立足的一种本能。
人一踏入职场,应酬的机会自然就多了,这些应酬包括做客、赴宴及其他聚会等。不管你对某一次应酬满不满意,“场面话”一定要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别人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特定的际遇下对你说了一些场面话,作为听众的你千万不可把这些场面话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