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幽兰虽香不禁风:董小宛
10655800000021

第21章 零丁洋里叹零丁(3)

夜深人静的时候,老夫妇早已睡下,享受难得的清静,大夫人带着两个孩子也进入了梦想,暂时忘记了失去家园的悲凉。唯独董小宛在这无声无息的夜里,守着丈夫独坐到天明。亲手煎药,端到丈夫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服下。即使粪秽之物,也会仔细查看,辨别丈夫的病情喜忧。

为照顾丈夫,缓解病痛的折磨,她夜以继日地侍奉左右,从未有半点倦怠。每日仅腾出一点时间吃顿粗粝维持体力,其余时间皆相伴在丈夫身边。患病之人难免脾气暴躁,稍有不顺意时便暴跳如雷。每每此时,小宛仍和颜悦色,温柔以待,从未有过半点不悦。更是绞尽脑汁只为博丈夫一笑,舒展一下他的心情。

行善一日容易,难得是长久维持下去。而在冒辟疆患病的这一百五十天里,她百十日如一天,从始至终没有一次违例。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冒辟疆的病情由重转轻,竟一天天好了起来,直至康复痊愈。冒辟疆的面色逐渐红润,而董小宛却面如土色,早已骨瘦如柴。

与丈夫相关的大事小情,皆亲力亲为,从未假手于人。古语云,患难见真情,诚然如此。多少个不成眠的夜晚,伴其左右,供其差遣。此生此世,为了一个人的喜乐宁肯透支自己的生命,也要为他谋取半分安逸。

就是这样的董小宛,从水墨画中走出来的美人,精通琴棋书画,懂茶经,善烹饪,曾被众多人仰慕追捧着的秦淮名妓,放下了耀眼的光环,做起了居家的妇人。可也正是这寻常人家的妇人,留给枕边人的是炙热持久的爱,留给历史的是无可磨灭的印迹。

本不强健的苏氏照看着几个孩子,着实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照看冒辟疆。冒老夫人见小宛蜡黄的脸色,很是心疼,又见她对冒辟疆的所作所为,更是心生感激,曾多次提议代替小宛照看冒辟疆几日,皆被她婉言谢绝。老夫人年事已高,刚刚经历的颠沛流离也使老人家的体质大不如从前,怎还能经得起照顾病人的重荷?

此生此世,既然已委身于他,定当竭尽全力护他周全。哪怕以此性命换彼性命,也在所不惜。今生今世,她的全部将与他息息相关,密切相连,荣辱与共。但凡他有些许不测,独留她在此人世又有何意义?如若有一天,他先行而去,那她此生将身与何处依托?

冒辟疆病情加剧之时,正值盐官城中暴动频发,更有甚者,一日截杀上百人,每时每刻都会有人命丧黄泉,大街小巷不得安宁,道路之上尸体累累,血流成河。长夜漫漫,莽风飘瓦。冲天的火光将盐官城的上空照亮,犹如白昼。多少人躲在角落难以入眠,多少人在心中默默祈祷。夜半鬼声啾啸,在自家窗前,如蛩如箭。

冒辟疆此次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大病痊愈后,全家人自是喜气洋洋,在这担惊受怕的日日夜夜里,终是有了可喜可贺的事情。董小宛虽不敢居功,可这体贴周到的看护,大家都看在眼里。丈夫的健康就是小宛最大的心愿。丈夫所承受的每一丝折磨,小宛都感同身受,甚至难过百倍。

颠沛流离,患难与共

也许是在这艰难的岁月里,能有一人真心相待,也可以缓解些许艰难之意吧!只是强悍的终是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冒辟疆的病还未彻底痊愈,又逢战乱四起,不得已之下,拖着苟延残喘的身体,强打起精神带着一家人乘坐一破损小舟,穿过血腥风雨冒险渡江。可有家不能回,只好暂居海陵,伺机而动。

本以为世间的苦难至此已经悉数尝尽,终有些看破红尘、不再计较的想法,可命运的奇妙就在于它的布局谋篇不会以任何个人的想法为准。它的擅作主张,它的横行霸道,作为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只有承受的份儿。你逃脱不开,挣脱不掉,只好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受苦受难。

顺治四年正月,如皋赵五、刘七等举兵自称都督,更是推举李之椿为盟主。拥众数千人,计划进攻通州、泰州等地。清凤阳巡抚陈之龙奏请朝廷派兵来如皋,袭击起义军营寨,袭击成功,义军牺牲一千六百余人,起义宣告失败。

而这次起义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闻名全国的通海九案之一的湖城大案,牵连甚广。主谋李之椿、李旦等一百余人被押至南京,延至顺治十六年三月才最终结案定罪。李旦、沈荣等四十八人被斩于南京西市,轰动一时。而最让董小宛揪心的,便是这起通海案也牵连到她的丈夫冒辟疆。

这等大罪岂能轻易脱了干系?冒辟疆生怕难逃一死,每天早晚都会焚纸向关帝君祷告祈福,祈求远离这祸端,保全性命,更不要连累全家。董小宛对其中的原委不甚了解,却看得出丈夫的心神不宁,他的恐慌和担忧。为了宽慰丈夫,她也每日向上苍祷告,如若有罪不可赦,她愿代替丈夫接受惩罚,只求丈夫平安无事。

熬过了悲秋的瑟瑟,寒冬的严寒,暖春的干燥,来到酷暑时分,阳光明媚得有些灼人。正值冒辟疆大病初愈还未多久,新的考验便马不停歇地赶来了。一次是胃病下血,以至水米不进,没有营养的补充,整个人愈发消瘦。深陷的眼窝,蜡黄的皮肤,苍白的嘴唇,潦草的胡须,总让人联想起无家可归的乞丐。

可冒辟疆比起无依无靠的乞丐,他简直是幸运儿,有着暂且可以遮风避雨、阻挡阳光的旧宅,有着为他殚精竭虑的妻子。董小宛忍着酷热,守着热汤罐为丈夫熬药煎汤,类似的事情早已得心应手,并不觉得烦闷,似乎有事可做也是另类的幸福。

胃病下血使身体骤寒骤热,冒辟疆完全陷入了神志不清的状态。有时絮絮叨叨能言千语,却杂乱无章,字不成句;有时昏睡数昼夜,不见清醒。又遇上庸医不明病症胡乱用药,病情未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期间竟有二十余天滴水未进。也许冒辟疆心里明白,自己已是病入膏肓,恐怕是再难痊愈了。希望渺茫时,人们总是先行放弃。

可挚爱他的人,怎会轻言放弃?但凡还有喘息,就决不会任由他的生命在无声无息中悄悄流逝。正是艳阳天,硕大的太阳无所顾忌地散发着光和热。汗水顺着脸颊缓缓向下淌,落在轻衫上,留下斑驳的印迹。夏天恼人的还有嗡嗡作响的蚊子,似乎不填饱肚子誓不罢休,围着董小宛打转。

冒辟疆正是病情严重的时候,董小宛的心思全部倾注在丈夫身上,酷暑也好,疲惫也罢,都干扰不了她照顾丈夫的心意。在她日复一日的坚持下,经过六十个日夜衣不解带的照顾,冒辟疆终是熬了过来,这一次是她给了他重生的希望。

冒辟疆一病不起,董小宛日夜守护在身旁,随时留意他的一举一动。毕竟不是铁打的身体,加上原本就虚弱瘦小,怎能承受得了这不分昼夜的劳累?冒老夫人和苏氏一再劝说董小宛稍作休息,暂时由她俩来照看冒辟疆。倔强的董小宛却坚决不从,势必竭尽全力将夫君服侍得周到舒适,不为全家添忧。纵使为了丈夫的痊愈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虽死犹生,心甘情愿付出生命。

因为为了心爱的他而死,为了自己的爱情而死,便是她生命的价值所在,纵使灰飞烟灭,也觉得温暖。这是她此生的寄托,生命的延续依赖着这份感情。纵使他的不冷不热,他的粗枝大叶,甚至是他的漠不关心,都不能让她泄气,也不会使她动摇。她的根基扎在心里,生命供给着爱,爱滋养着生命,并与这生命同期。

第二次染病,是因外感风湿火毒,使湿热火毒内蕴,造成内脏积热,气血凝滞,营卫不和而使邪阻肌肤而发的背疽。疽发于背,疼痛难忍,而且不能仰卧。小宛体谅丈夫的辛苦,为了让丈夫睡个好觉,她便每晚抱着他,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而她则只能坐着稍微休息一下,而这一病就是整整一百天。这一百天中,小宛自是担起了照顾冒辟疆的全部重任。

冒辟疆五年来患病三次,次次皆是致命的大病。而次次死里逃生的缘由,定不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之类的托词。而是身边这个只有妾之名分的董小宛尽心尽力,未曾有半点松懈,才得以保全丈夫的性命。若说身体发肤受于父母,那冒辟疆这三次重生定该归功于小宛的日夜操劳。

她拼尽全力和无怨无悔,换来了冒辟疆三次生还的希望,而她想要的不过是他的周全,如若有更大的心愿,那便是得到这个男人更多的爱与瞩目。也许事到如今总归可以大声地宣布,对他的爱一直未曾改变。不管是她有意于他,还是他对她不管不顾,还是如今颠沛流离,她都爱着他,始终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