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10656100000012

第12章 人生恰是如初见(1)

情深不再,寻觅知音

丈夫会遇讵易能,长戈大戟非难为。一朝拔起若龙骧,身帅幽并扶风儿。

大羽插腰箭在手,功高跃马称精奇。偶然蠖落在榛莽,亦当结客长杨湄。

嗟哉凤凰今满野,有时不识如山鸶。揽君萧壮徒扼腕,城头击鼓鸟夜呼。

伟人豪士不易得,伟人豪士不易得,得之何患非吾徒?

——《赠友人》

乱世女子,深明大义,豪气万丈,在一潭幽幽湖水中,激起阵阵涟漪;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中,留在属于自己的足迹。小小女子,万丈光芒,无人匹敌。如果那些关于爱情的繁华,是装饰她这一生的浮华,那么这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则是非凡不已。

在那些纷飞的爱情背后,她宛若乱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不可替代。卑微如她,身上却充满了游侠精神,颇有任侠之气。她的这份豪气,世间多少男子所不及。柳如是,这绝不仅仅一个女子的名字,她在明末历史上独树一帜。

晚明时期,大明朝风雨飘摇,众多爱国志士,结成了一股爱国力量。在那个腐朽的王朝,有志之士都希望能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年代,希望能救国救民。即使前路茫茫,无法预知,甚至可能牺牲自己的性命,但依旧坚持不懈。

在这股热忱的爱国之流下,复社和几社应运而生。这些复社社成员参政议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拯国救民力量。他们力挽狂澜,为那个如死水般的朝廷东奔西走,希冀令其能起死回生。是的,他们阻碍重重,但热忱依旧。

柳如是身为女子,爱国之心不减,她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她不顾世俗眼光,与复社、几社成员密切接触,参与他们的爱国活动,可谓其中一员。她超凡脱俗,不似一般女子,一向是大义凌然,无惧无畏。

明末,贪官污吏处处可见,百姓苦不堪言;战争连连,外敌虎视眈眈,妄想吞灭大明。彼时,大明王朝可谓是内患外侮,宛若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坍塌。官员们意识不到,只顾一味地奢侈度日。

柳如是内心万般澎湃,拥有和士子们一样的文学与政治关怀。即使身处烟花之地,她也有自己的远大志向。作为一位风尘女子,其爱国之心不亚于世间其他女子。她的豪迈与磊落之情,在众多作品中都得以体现。

如《剑术行》:

手无风云但悍疾,挟我双骑西南行。

未闻马上言龙骧,已见门前悬弓戟。

……

丈夫虎步兼学道,一朝或与神灵随。

柳如是身为一介女流,自知力量有限。毕竟,自己只是流落风尘的一个女子,根本不可能呼风唤雨。因以,她写下了一首这样气魄非凡的诗,以此诗来歌颂那些抗敌救国的英雄豪杰。同时,望此诗能唤起那些沉睡之人的爱国意识。

柳如是在词坛颇具名气,得到很多名人的肯定。她的诗词博采众长,独成一体。其作品风格之一是诗风清丽自然,尽洗铅华。文笔清新,神韵颇丰。如柳如是的代表作之一《西湖八绝句》: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崇祯十二年,柳如是已然二十一岁,在当时,已不是妙龄少女。那些美好的年华,已然在岁月中消逝。纵然白发未现,可是,韶华确实不在了。此时,她常常感慨时光易逝,无法挽回。那些爱情,都随着岁月渐渐模糊。

于柳如是而言,幸福宛若手中的沙,随手流逝。爱情更是那遥远的梦,无法抵达。那些在流光中的美好爱情,浮浮沉沉,伤痕累累。如若爱,必深爱。因此,她的心,痛苦不堪。可是,再苦再痛,日子还在继续,生活还在前行。

在爱情河流中,她宛若一片浮萍,漂泊万千,无处靠岸。此时此刻,柳如是只想觅得一份安稳,给自己孤苦的一生寻得一丝安慰。如果爱情带来的都是伤害,那么她愿意放弃爱情,愿意寻求另一条出路。

松江,虽美丽,却是柳如是万般伤心之地。那一汪汪江水,在她面前缓缓流过,仿佛预示着那些流逝的爱情。每每思及此,她必是万般伤心。有些美丽,纵然赏心悦目,可是,触景伤情,伤痛自是无法逃脱。

初恋,是人这一生中最最美好的曾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净土,属于初恋。柳如是的初恋,并非荡气回肠,但必然刻骨铭心。越是刻骨铭心,越是难以忘怀。初恋结束后,已然在她心中留下伤痕。

热恋,爱得必然生生死死,非君不嫁。每个热恋中的女子,都以为眼前之人是自己的良人,希望嫁之为妻。柳如是曾经心心念念,一心想要嫁给陈子龙。可是,桃花依旧,昔日恋人已然不在。显然,这段热恋,让她伤上加伤。

初恋、热恋都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面对那一江春水,柳如是的脑海中满满的都是宋徵舆和陈子龙的身影,触景必然生情。如若居住在宋江河畔,她必然时时刻刻伤心不已。离开,是必然,也是唯一。

世间女子,多半多愁善感。爱情,更是她们心中所恋,是她们的依靠。失去爱情,像是物是人非,无所依靠。心空,泪满,绝望。柳如是的心,无法承载,她需要缓缓放弃,放开那些斑驳的爱情,重新开始。

松江,承载了柳如是太多太多的回忆,那些纷繁的曾经,有的倒头甜蜜,却也万般锥心。所谓,痛并快乐着。忆起那一段段美好,心,不禁疼痛。每每月色皎洁,就开始迷茫。她选择离开这份伤心之地,远离那些爱恨情愁。

怕,难以忘怀,怕,思念更深更重。望,有一份新的人生,有一份美好的未来。

那一年,柳如是离开了盛泽,前往杭州,投奔汪然明。离开是最好的选择,是她人生的又一个开始。至少,她可以暂时的少些伤悲,少些疼痛。是的,未来还是未知数,可是,走出第一步,就是最好,也是最美。

杭州,人杰地灵,声名远播。这里名士云集,曾是柳如是的另一段开始。在这里,柳如是认识了汪然明,寻到了另一种人生。也许,这一步她走对了。至少,她有了一段新的人生,新的生活。

汪然明,号松溪道人,他是富甲一方的商贾,却没有半分流气。他大方风雅,素有黄衫豪客之名。有画舫若干,这些画舫只免费借给四类人:名流、高僧、美人、知己。足见此人虽身份高贵,却义气非凡。

他是徽州巨商,她是江南名妓,他是她的蓝颜知已。有些友情,无关风月,无关身份。当她困顿不堪时,可以毫无顾忌地投奔他。在他那里,她可以找到安慰,至少,可以让自己凄苦的人生找到一份安稳。

这世间,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友情。身为名妓的柳如是,身边很多有纯粹的友谊,可汪然明是个例外。他给了柳如是一份世间最最宝贵的友情,让柳如是这片浮萍有了一个栖身之地。诚然,因为他,她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远离伤心,重拾幸福,蓝天白云,岁岁美满。

西湖垂柳,身着素装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

有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人走走停停,来来往往。有些人,注定是过客,而有些人,却注定是港湾。柳如是的一生中,出现过众多男子,爱过,也恨过,爱恨缠绵,都是曾经。之后,也会有一个男子出现在生命里,相伴相随。

是的,那个相伴相依之人,就是钱谦益。南辕北辙的两个人,因缘巧合,一步步走到了一起。生生死死,她与他一起海角天涯,游荡在山水间。钱谦益,给了柳如是一份安稳,一份她想要的未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世间,有些人,徘徘徊徊,兜兜转转,终究会聚集在一起。即使天涯海角,也会相遇。有些美好,不需要勾勒,已然在生命中存在。一起游玩,一起相爱,一起生生死死。

可是,对柳如是来说,这份相遇是幸福的吗?是的,他为她遮风挡雨,他为她众叛亲离,可是,他终归无法理解她。他可以为她做任何事,却不会与她一起为国殉葬。也许,这一点,是她心中的结,一辈子,都难以纾解。

然而,这些都是后话,这一刻,能述说的是那段美好的相遇:非惊天动地,却让她心心念念;非一见钟情,却可相靠相许。不是每一种爱情都源于心动,他们的爱情源于才华。是的,相识于才华,相恋于才识。

在这之前,汪然明是柳如是的一叶扁舟,给了她一份沉稳的生活,同时也给她创造了一份美好的爱情。也许,正是因为他,她才得以重获新生。从柳如是的诗作中不难看出他们之间关系匪浅:

禹台紫气郁相望,长者高名动四方。

白首云霄羊陟誉,黄金湖海尉佗装。

春风北地樽应满,夜月西京赋自长。

论到信陵还太息,中原龙卧有谁当。

——《赠汪然明》

游于天涯感塞鸿,故人相别又江枫。

潮声夜上吴城阔,海色晴连越嶂空。

壁垒烟销生日月,菰蒲日落起雄风。

谁怜把酒悲歌意,非复桃花潭水同。

——《出关外别汪然明》

崇祯十一年,柳如是曾到汪府找过汪然明,可惜世事难料,汪然明正巧不在家中。两人因此错过,可是友情却一直存在。书信,是他们联系的方式。尽管他们的沟通只是通过简单的书信,可是他们的友谊却坚若磐石。

柳如是的到来让汪然明万般欣喜,这种纯粹的友谊万般难得。柳如是一生,爱情无所依,友情犹在。也许,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定然会再开启一扇窗。这世间,有很多情感,无关风花雪月。

西溪横山别墅,是汪然明为柳如是安排的住所。她要的宁静,他懂得。因是朋友,所以,他明白她心中所想。西溪与西湖仅一山之隔,且风景秀丽,环境静谧。柳如是在这里既可以待客,也可以安静地休养,读书创作。

在这里,柳如是开始了另一段生活。那些前尘往事,也渐渐淡化在她的视野中。曾经,爱得轰轰烈烈,可那些爱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化。全然化作风中尘埃,随风消散。再刻骨铭心,都是曾经。

在杭州,在西溪,柳如是开始了闲居生活。也许,这里才正是柳如是的开始,也正是她的结束。每一段美满的爱情都有一段轰轰烈烈的曾经,斑驳之后,留下的伤痕会被另一段所谓的爱情取代。

柳如是并非无所事事之人,在这里,她也时常走动,四处交友。久而久之,自会有熟悉之人,草衣道人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是心心相惜,也许是才华释然,两段完全平行的人生有了交集。也因此,柳如是认识了钱谦益。

草衣道人,本名王修微,明末广陵诗妓。虽出身卑微,但她的一生,却充满神奇色彩。幼年时,因贫穷而被卖“北里”。稍长后,四处飘零,因才华横溢而结交了众多文人雅士。后来,又潜心向佛,泛舟江上,情系于山水间。

当时,柳如是是杭州享有盛名的风流名妓,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千金难买,知己难求。柳如是宛若遇上了知己良朋,两人常有聊不完的话题。谈诗论赋,探讨国事,如此这般,柳如是淡忘了情伤,有了散心游玩的闲情雅兴。

崇祯十一年,初冬,柳如是遇见了生命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男子——钱谦益。她迎来了另一份爱情,称不上轰轰烈烈,却也万般艰辛。日后,当她回想起这段感情时,是喜是悲,难以述说。

这个男子,悄然潜入了柳如是的生命,再次给她的生活,添上了种种色彩。那场轰动一时的婚礼,多年以来的痴缠相伴,是他给她的幸福。他的承诺,宛若磐石,坚固不破。为此,他也坚守了一辈子。

多少年后,当白发苍苍的柳如是忆起这一段爱情经历时,嘴角依然微笑着。不管这个男子对不对得起国家,至少,对得起她。他不管她的过往曾经,不顾世人的反对,不管她的身份,只当她是唯一。

那一年,江左才士钱谦益高居礼部侍郎,供职京师。可说是官场上一颗耀眼之星,本应意气风发,提升在即。不料,因贿赂之事暴露,受到朝廷责罚,甚至还被免去了官职。年近六旬的他,无奈被迫返回原籍常熟。

人生迟暮之年,本应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不巧遭此巨变,自是万般感伤。一路上,钱谦益精神不振。醉身于官场的他,一直之间,自是难以接受。那种一瞬间从天堂沦落地狱之感,确实万般难受。

途径杭州,在随从的介绍下,前往西湖荡舟闲游,以排遣心中愁怀。西湖,美景,以景抒情。西湖垂柳让钱谦益郁结的心绪有所缓解,那份打击似乎不再沉重,郁结也渐渐在心中消失。游览一阵后,钱谦益决定,访问草衣道人,并在其家中落脚。

那时的钱谦益并不知晓,此番前往,将有一份感情随之而来。他只是单纯地想要纾解心中的郁闷,可是爱情,无须精心布局,它总是在悄然间,降临身边。也许会措手不及,可是终归会万般甜蜜。

而此时的柳如是,依旧在西溪闲居,也许在闲暇之余正品茗论诗。她怎会聊到,自己期盼了许久的爱情已然来到。她不会知道,那个命中注定的爱人已然来到身边,正一步步向自己走来。缘分,就这样丰富了两个人的生活。

在草衣道人家中,钱谦益发现了一首游湖时即兴而作的小诗: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一首诗,一段爱情,伊始,花开花落几番晴。

彼岸幽篁,同室品茗

看桃花,妖娆成趣,

芳菲听得君步。

章台新柳能飞絮,

文满紫罗湘素。

华毂过,

有铁腕银钩,珠玉撒归路。

殷勤月老,恋半野重逢,

红颜白发,云雨楚天度。

南明事,准拟佳期又误,

清湖凉骨犹豫。

红粉抛泪虞山暮,

隐隐此情谁诉。

销魂处,

看碧草寒烟,三尺鲛绡舞。

佳人绝代,纵运蹇穷途,

风流谢幕,赢得古今赋。

——《摸鱼儿》

一首诗,将他的心渐渐向她拉拢。一首诗,是两人爱情的伊始。初冬,西子湖上,寒风瑟瑟,摇曳在湖面上。一艘精致的画舫,惬意地漂在湖面上。船内,二十三岁的柳如是,迎风立在钱谦益面前。

精美的诗笺,清丽的诗句,让钱谦益不由得击节称赞。钱谦益本是文坛泰斗,对诗作颇有研究。见如此精美诗句,自然想会一会其作者。善解人意如草衣道人,自是心神领回,当即决定,翌日邀柳如是前来游玩。

只消一眼,钱谦益的心便沉沦。他万万没有料到,这般小巧的人儿,腹内竟会藏着锦绣诗情,着实令人感叹。转念一想,如此精巧诗句,自是出自精巧之人。此情此景,此诗此人,让他倍感震惊。

初见钱谦益,柳如是挥洒自如,没有一丝拘谨。她才艺双绝,当时松江之地,甚至于天下闻名的文人雅士,都争相与之交往,众多才子更是想一睹她的风采。她孤傲冷峻,才华横溢,并非所有人都有幸见到。这种孤傲、坚强,让钱谦益印象深刻。

此时的柳如是也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文坛泰斗,会是自己一生追求的幸福。幸福就是这般出其不意,来去匆匆。浮生晓梦,一年一轮,沧桑万般,都是过眼云烟。可是,属于自己的幸福,却需要亲身营造。

相见时间很短,交流却很融洽,柳如是与钱谦益谈诗论景,随心所欲。钱谦益忘却心中抑郁,一时兴起,吟了十余首绝句赠与柳如是。才子佳人,彼此欣赏,也许爱情在此时已然降落,只是彼此并不知道罢了。

自此之后,钱谦益和柳如是经常诗文往来,都深深佩服彼此的才华与学识。钱谦益人老心少,对柳如是的诗词、文章、书法,都大为赞赏。柳如是则怀揣着私心,日日与钱谦益神交。她希望,他是自己人生的港湾。但是,这份希冀,却是万般小心翼翼。

柳如是,虽年仅二十三岁,但已有过数次情伤,而且是一次比一次伤得重。那些伤痛虽已久远,可是记忆犹存,终究无法释怀。有些经历,即使沧海桑田,也会铭记于心。不是因为难忘,而是因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