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10656100000014

第14章 人生恰是如初见(3)

钱谦益自不是贪恋柳如是的美色与青春,倘使单是追逐青春貌美,更年轻美貌之女子数不胜数。众人皆知,他虽与无数青楼女子相交,但皆有分寸,止步朋友。甚至他曾散尽千金为董小宛赎身,成全了董小宛和冒辟疆,促成了一对人间佳偶。他对柳如是,是爱,是纯洁的。

一直以来,柳如是皆是我行我素,不顾世俗。在经历了宋徵舆陈子龙几段情殇后,她更加确信,女人之一生,最最重要的,是寻觅一个庇护之人。钱谦益作为文坛大家,才华自不必说,对她又是极为关照。

安稳恬静,有滋有味,是他所给,亦是她心中所愿。年龄悬殊,世俗眼光,何足挂齿。柳如是认定的人,自不会轻言放弃。为了那份幸福,她愿与他面对一切风霜,一起走过岁月沧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份爱情,让钱谦益如获至宝,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此后,已落寞两年之久的半野堂恢复了往日风采。一老一少,惺惺相惜,笑声长存。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相处愉快,丝毫不将世俗之理放在眼中。

人生,无论是否如意,总会让人感觉长的是寂寞,短的是欢愉。在这样现实短暂、容颜易老的浮华中,有几分执拗可以修成正果?为人坚强,多情多义,是柳如是一生的写照。古往今来,名妓众多,无疑,柳如是的才华最最出众。

曾经,她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甘愿在湖上独自漂泊。她发誓绝对不会让自己陷入不尴不尬的地位,她说她永不会做别人的妾室。她需要真心爱她的人给她平等的爱,为了这个她一直等待。柳如是,如一株迎风而舞的桃花,风情万种,娇媚无限,却又坚贞无比。

如今,柳如是等到了,等到了那份坚持,等到了心中所愿。是钱谦益,给了她尊重,给了她新生。初留半野堂,幸福便如汩汩清泉,流入她的心间。那是一种历尽沧桑之后的幸福,万般值得珍惜。

一份温暖,一份安心,悄然流入柳如是心中。她认定,身畔这个年过半百的人,即是她要托付终身之人。恍惚间,她仿佛能看见自己的未来,幸福美满,安宁祥和。而这些正是她所寻,是她所愿,是她所想。

幸福宛若在柳如是心间,过往沧桑已然远去,留下的伤痕会被岁月抚平。她拿起信笺,将自己与钱谦益的幸福快乐镌刻成一首七律诗。字字珠玑,饱含幸福,才华横溢,字里行间洋溢着满足之感:

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一室茶香开淡黯,千行墨妙破溟濛。

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庚辰仲冬,访牧斋于半野堂,奉赠长句》

柳如是做事向来如男子,果敢干脆,爱憎分明。她可为所爱的人牺牲所有,亦能让伤害她的人无地自容。面对钱谦益的关怀疼爱,她更是毫不吝啬,景仰之情溢于言表。虽然无关风月,却也真心实意。

不可否认,对于陈子龙,柳如是终究无法忘怀。可她更明白,有些幸福,强求不来,只能放弃。她不愿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草率地交给任何人,她始终在等一个合适之人,她要等一个明媒正娶的到来,从此安稳一生。柳如是知道,钱谦益就是那个人。

一抹相思,一世眷恋。此生红尘,无你何欢!

相思不见,一夜梨花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

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

门外柳相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

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

梦里自欢娱。

人去也,人已去,何必再思量!

爱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也是一个人孤独行走的江湖。柳如是或许是应了这句话所说的,去寻了她一个人的江湖。也许这些年,她寻寻觅觅,为爱情心碎不已,早已经习惯,习惯勇敢,习惯孤单,习惯受伤。

宋徵舆世族子弟,乳臭未干,尚未独立,他无法与身后那股强大的势力相抗衡。无法为自己做主,只能依附家族。母亲的一句话,足以摧残他的人生。尽管他真心爱柳如是,想要与她共此余生,可面对母亲,只能畏畏缩缩,说出“姑避其锋”四个字,了断爱情。

陈子龙更是真心爱着柳如是,他为她挽马,他为她逗留松江,他为她耽误考试。他们彼此引为知己,无话不谈,诗词歌赋更是心灵相通。他们是彼此之依靠,更是彼此心中之寄托。为了这份爱,柳如是甘愿背弃自己的诺言,委身做了他的外室。

可这样的眷恋,终究难逃劳燕分飞。这份爱情,终究不能长久,皆因陈子龙有家室,最大的阻力来自陈子龙的母亲。母亲的阻挠,让陈子龙放弃了柳如是。他注定是英雄,注定要为国家出力,不应被情感羁绊。

前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皆止于家庭阻力。世间的人情冷暖,柳如是自是懂得甚多,她明白,可以依靠之人不一定有爱,但必须有能力爱她。爱情不足以维持一生,它会因为外界因素而变质。相爱之人未必会在一起,有些幸福,与爱情无关。

此时,柳如是心静如水,她只望找到一个有能力实现诺言之人。显然,钱谦益是这份幸福的源头,是她一生幸福所系。她也曾在爱与被爱之间徘徊,不过,此时,她已然选择被爱。因为,那些爱过的伤,她无法再次经历。

即使钱谦益也有家室,但她知道,他之于宋徵舆和陈子龙截然不同。他可以左右自己的人生,可以为所爱之人尽自己的力气。只要他心中所爱,定会为柳如是争取幸福。钱谦益的家中,无阻力因素,这个家中,钱谦益不必听人差遣。

十多年来,钱谦益尽管官居高位,但时常怀才不遇。他常以“山中宰相”谢安自比,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可是,终究不果,常常不能随心所欲,最后还落得门可罗雀。不免暗暗伤心,抑郁不已。

多年来的沧桑经历,让柳如是更加懂得人情世故。她能读懂钱谦益的心,“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归更不同”,是她写给他的。如此诗句,自然暖了钱谦益的心田。钱谦益自然觉得她是自己此生向往已久的知音。

此时,他的心里渐渐都装满了这个美美的女子。她的一颦一笑,都铭刻在他的心中,时时不灭。柳如是宛若一盏明灯,闯入了钱谦益的生活,带给他又一个春天。为表明心迹,他提笔唱酬,一首诗随之而来:

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眉间讶许同。枉自梦刀思燕婉,还将抟士问鸿蒙。

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从。

此时,柳如是的才华横溢,谦谦性格,已然收服了钱谦益。他肯定了她的才华和美丽,更是钟情于她。在他心灰意冷、心境暗淡悲凉之时,柳如是给了他一份曙光,一份未来。是她,让这个年过半百的落魄老人,得到了莫大宽慰。

爱情,在这个季节开花,点缀了他和她的生活,看似平淡,实然惊天动地。这段爱情,凄凄婉婉,宛若乱世的一颗浮尘,飘荡依旧。当其落到枝头,在两人心中开花结果之时,点点滴滴,幸福犹在心间。

冬夏交替,转眼间,柳如是在半野堂度过了小半个冬季。可以说,这段时间,两人寸步不离,相依相守。冰雪消融,春风又绿江南岸。桃红柳绿中,钱谦益带着柳如是徜徉于江南山水之间,湖上泛舟,山间赏月,以诗酒为伴,日子过得如神仙一般。

钱谦益,柳如是,两个人心心相依,终于走到了一起。无论未来怎样,此刻,她的心是安逸的,他的心是幸福的。彼此在一起,有所希冀,就是相知。那段时间,在回忆里,写满了美满。

这期间,柳如是几次露出以身相许之意,希望钱谦益能给她一个诺言。反观钱谦益,总是悄悄避开这个话题,不予可否。对于此事,钱谦益确有他的顾虑,作为一个高才名士,他不会不明白社会伦常。

的确,他不在乎身份地位,可是,年龄的差距却不得不在乎。三十六岁的年龄差距,是横亘在他与她之间的鸿沟,伦理纲常,很难违背。即使不顾世人之看法,此时,钱谦益是罪臣之身,前途无望,纳了柳如是,岂不白白耽搁了她的前程!

一个女子,追随在一个男子身边,无疑,要的是一份未来。可是,钱谦益不知,他是否给得起。不在乎,是不在乎,但,能不能给却是他一直所忧。他怕自己会害得她背负一生骂名,怕她因此怨恨他。

有此顾虑,钱谦益迟迟不敢接纳柳如是,而在心中却又一刻也放不下她。他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想爱却不敢爱,内心万般煎熬。他不敢向前迈出一步,他怕辜负了柳如是的一番深情;他不想退后一步,怕远离这份得之不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