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10656100000003

第3章 世事一梦若浮生(3)

一个个日出日落,一个个雨季花季。缘起缘散,缘深缘浅,纵然只是一梦,也要历尽才能心甘,尽管始终没有你的出现,而我,在心中已走过了万水千山。

恍然间,已过了十余个年头,无数次低眉信手,无数次浅笑嫣然,借着琴音,思绪飘远,为你守候了十几个花开,而你,何时才会出现?期待了很久,幸福却已然擦肩而过。缠绕在柳如是身边的,永远是痛苦。

谁在江南烟雨中,低吟呢喃,让我倾尽一生的想念,等待这场甜蜜花开。你说过,春风化雨,月下花前,总有一份属于我们的似水流年。

秋风轻抚,时光微凉,悠悠秦淮早已洗尽铅华,转瞬间,世事清绝明镜。流年无恙,岁月是否依然毫发无伤?

独倚幽窗,秦淮汤汤

寻寻觅觅,孤独地漂泊在秦淮河畔。只为结一段尘缘,能和自己所爱之人共度余生。她期许,那个命中注定,早日浮现,给自己人生带来幸福。柳如是如此执着,只为寻得一份简单的幸福。

恋爱,情殇,柳如是经历了痛彻心扉。可是,她心依旧,情亦在。她相信,世间真情常在,她定会在茫茫人海中寻得一处归宿,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柳如是与李代问分别之后,又开始日日寻找新的依靠。

不久,柳如是迎来了另一份幸福。他文质彬彬,英俊潇洒,不期然间,他敲开了柳如是的心扉,走进她的生活。他就是《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也许,他并不完美,但在她心中,却因他的出现而感到万般幸福。

张溥,当时颇具盛名,他的思想与时俱进,是当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中了进士,却不愿入朝做官。而是在民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复社”,短短时间之内,他的政治势力便遍布朝野,甚至常常可以左右朝政。

陈子龙的“几社”就归“复社”管理。除却政治,张溥的文章也是独具风采。他一生著作颇丰,涉猎文、史、经、诗词、散文等等各个方面。至于其水平,也绝对是大师级别的文坛巨匠。可见,在当时,张溥享有盛名。

那一年,张溥35岁,正直青春年华。柳如是和张溥相遇了,短短一见,让柳如是的心渐渐沉沦,心潮暗涌。张溥宛若一道阳光,照亮了柳如是的人生。她坚信,爱情在向自己招手,她将有一段难忘的爱情经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张溥对柳如是,却没有柳如是幻想中那般热忱。他把她当作人生的过客,匆匆一面,从此,不再交际。爱情,之于青年男女,如若不是两情相悦,便注定要以悲惨收尾。可惜,当时的柳如是,不懂这些。

那一场相遇后,柳如是万般感慨,她倾心于张溥的旷世才学,翩翩风度,将其视为知己,而此生,得一知己足矣。她渴望自己日后的人生中,能有他相伴。少女情怀,悄然降临,心向往之。

匆匆见面后,柳如是将张溥定义为梦中情人。她要嫁,就嫁给如此有才学之人。他,不必是高官,但一定是博学好古的旷代逸才。或许柳如是在心中有着这样强烈的自尊,只有像张溥这样真正的旷世逸才,才配得上她的绝世才情。

然而,此情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虽然神女有心,可惜襄王无梦。

张溥热衷于政治,他拨动了柳如是那颗芳心后,却再无了音信。在他心中,救国于危难比风花雪月重要得多。他没过多地将精力注入到爱情中,他满心的热忱,都奉献给了国家。满身热血,无关风月。

柳如是左等右等,芳心暗许,可是终究等来了一场空。她终于明白,张溥不是自己要等的那个人,他是自己人生的一朵浮萍,漂过之后,不留痕迹。这样一个男人,尽管没能给柳如是一个依靠的港湾,但还是让柳如是敬爱不已。

柳如是知道张溥之于自己,没有半分非分之想,直叹自己多情,却也不勉强。她相信,男子与女子之间,除却爱情,也能有其他的真挚感情。于是,她与他发展了友情之上爱情之下的感情——蓝颜知己。

情殇,蓝颜知己,柳如是一步步走来,她懂得了人世间很多情感。而这也使她明白,男人,若真的不属于你,再努力,也是惘然。纵然你有美貌,有才情,可是,不爱就是不爱,即使你历经千般辛苦,也无济于事。因为,男女之间,都是缘分使然。

彼时,柳如是明白,坚强是最最重要的,必须将心房彻底打扫,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人远远抛开。做回自己,努力站起来,继续前行。至于感情,这世间,最最重要的,就是忘却。忘却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缘分,直面未来。

雨丝零。又早明帘人静。轻轻分付,多个未曾经。画楼心,东风去也,无奈受他,一宵恩幸,愁甚病儿真。

甜甜美美、团团圆圆的完美结局,总是存在于小说之中。遍体鳞伤的情事,总于现实的羁绊中开出恶毒的花。由此看来,有多少爱情可以相依,又有多少真心值得相守?睡眼迷离中,会不会将眼前的绝色桃花看成是一场旧梦?旧梦终归是一场空,也正因如此,未来才值得期待。

春讯尽了,林花谢了,一切都散了,败了,落了。最完美的结局,就是当作从来不相知,从来不相逢。爱情,之于女子,是生命的主题,但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否则,将一生受尽折磨,显然,柳如是深知这一点。可古往今来,有几人的爱情不是千疮百孔?

讴歌爱情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尽显缠绵,可是人世间,多半是悲悲凄凄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而那些缱绻诗句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之类,不过是红尘中人对于爱情难偿的一种自我安慰。现实永远都是残酷的,将那些美梦打碎。柳如是久历红尘,已懂得了这些。

烟花不堪剪,烟花柳巷中女子的爱情,更是堪怜,不堪剪。

几番春信,遮得香魂无影。衔来好梦难凭,碎处轻红成阵。任教日暮还添,相思近了,莫被花吹醒。

春风送来花的香魂。那位弱柳女子走在浩渺的桃花林,红袖碧罗衫,纷溅起泪千点。桃花似被撕裂了经脉般,纷纷扬扬撒下细碎的落红点点,触目的红艳铺陈着离别的忧伤。

流年似水,是谁还沉浸在苍白的回忆里,用思念为花儿送别?往事如烟,是谁还在用疼痛的殇,盛满执迷不悔的守望?

这些,自是那位顾影自怜的姑娘又在思念中,感叹春花逝去,夏已成殇。

柳如是决定重新开始生活。

于是,几经考虑,柳如是把之前自己的“杨”改为“柳”姓。柳如是尽管不是博古通今,但是相信她一定读过唐朝小说《柳氏传》,因为里面的主人公章台柳就是一个妓女,却因美丽善良,而获得了一段美满佳缘。

因此,柳如是从“杨”改为“柳”,很可能,这才是她的真实用意。随后,她又根据辛弃疾的《贺新郎》里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为自己另起新名:柳如是。

更改姓名,是柳如是决定告别过去,开始新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她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一份新未来,能换得美满。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万般无奈,一声叹息。

说起柳如是,总会让人不禁想起“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的苏小小。同样的心高气傲,同样的绝世才情,同样的命途多舛。

苏小小初遇阮郎的时候,是那样的快活、多情,对人生和爱情充满了向往。想当初,他曾指青松为证,发誓与她永结同心。可爱情毕竟有时只是一时冲动的产物,面对同一对象,时间越久,感觉便愈寡淡,再久,那种牵肠挂肚,就没了踪影。于是,来自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古至今,妓女的身份从来都不光彩,纵然她才华横溢,纵然她恪守卖艺不卖身,一样会被看成世间最下贱的草芥。遭遇家庭的阻力后,说爱苏小小永不变的阮郎就变成了缩水的棉布,继而幻化成水蒸气,彻底在她的世界里消失,任凭她如何呼唤,也唤不回曾经的相依相守。

相较于前辈苏小小,柳如是的几段感情经历,同样也是备受低贱身份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爱情进程。将爱情进行到底,说白了,只是门当户对之人才能喊出来的口号,而发自内心的爱情,往往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柳如是此时常常独倚幽窗,看着浩浩荡荡的秦淮河,于心底发出无尽的感慨。

旧物仍在,旧人却无了影踪。睹物思人,那零落的梨花,恰似凋零的内心。没人知道,她的心,因这旧情旧景和思念着却看不到的旧人而在滴血。天边的星,瞬间坠落,心中那个幻影,也随之轻轻碎落。

寄我红笺人不见。看他罗幕秋千。血衣着地,未息飘飏,也似人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