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一个老饕的美食笔记
10658000000038

第38章 安徽大救驾PK云南大救驾

皇帝也有倒霉的时候,需要人搭救,“救驾”一词就是专门为他们造的。古往今来,多数救驾是皇帝被困,大军援救,让他脱离刀山火海得到安全。但解除皇帝饿肚子之苦,也算是一种救驾,因此被某些食品冠名,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安徽大救驾产自寿县,那是救开国之君,是面食,油炸而成。

云南大救驾产自腾冲,那是救亡国之君,是米食,煎炒而成。

共同之处,都是事关皇帝,解决了他们的腹中之饥,于是成为千古佳话、一代名点。

安徽大救驾是是怎么回事?

那是956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进泰州城。城里早已经弹尽粮绝,涌来大队人马更闹饥荒,马无草料人无食,侍卫发现战马吃当地的一种植物,吃完茎叶还刨出土里的根吃。见那块根长长圆圆的,红皮肉白,侍卫也刨出一个洗净吃了,居然爽脆甘甜。他赶紧献给赵匡胤,让医官前来检验。觉得战马能吃人也能吃。赵匡胤便生吃了一个,甜甜的很好吃。后来赵匡胤发现其煮熟了烤熟了更好吃,于是称之为白玉,号令将士以此充饥。百姓喊走了音,后人就把白玉写成了白芋。

军队暂时得以度日,赵匡胤一日三餐更靠此物,几天后腹胀口酸,非常难受。医官诊断后发现是吃白玉过多导致消化不良,一边开药调理,一边要元帅吃点别的食物。手下人千方百计弄了些白面来,做成面食,但他没有胃口,依然吃不下去。眼看元帅水米不进,日渐萎靡,手下人赶紧找来当地厨师帮忙。

厨师绞尽脑汁,用了多种糖食做成馅料,制成一个个小小的面饼。他担心元帅吃了不易消化,想想又制成千层饼,在油锅里一炸之后,叠起层层花酥,带馅的圆形点心上面如金丝盘绕,这才献了上去。赵匡胤闻着香喷喷的、黄亮亮的千层饼,咬一口酥猫猫、甜滋滋、鲜香香的,一口气吃了好几只,精神振奋起来,连呼好吃好吃。吃了几天,赵匡胤越吃越有味,身体康复,重赏了厨师,还率领军队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

四年后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南唐一战令他难忘,更难忘的是生病的有人做了好吃的糕点。于是问起那糕点叫什么名字:“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手下谋臣灵机一动,说那是上天派人巧做面食治病,辅助大王成功,那糕点就叫大救驾。

从此,那里的人们就照此法做糕点:首先制皮,先将水、油、糖搅拌均匀加入面粉制成面团;其次,制酥,将油、面拌匀;其三,包酥,按皮、酥一定比例,擀折包后卷成长条;其四,制馅,将白糖、猪油拌匀,然后将青红丝、桔饼、糖桂花、核桃仁等各种果料切碎均匀;其五,再次包馅,将包酥后卷成的长条,切成两半,做成明酥,按扁后擀成圆片,包入馅心,拍成圆坯;其六,炸制,将生坯放进铁筛里,放入热油中,炸到外壳发硬、表面呈淡黄色起锅。

成品的大救驾是圆圆的、扁扁的,每个重一两左右,中间呈急流漩涡状,从内心到外皮层层叠起多层花酥,所以称为千层酥。外皮酥脆,咬一口香酥脆甜,馅细软香甜,重油不腻,果味浓郁,色彩艳丽,有如层层彩虹,真是既好看又好吃。

今日的寿县,街头巷尾弥漫着大救驾的香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救驾已经成为当地名点、百姓美食,吃几块就会联想到宋太祖征讨时的金戈铁马。小小糕点,也会有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

云南大救驾是怎么回事?

明朝后期的皇帝们命途多舛:李自成的农民军攻进了北京城后,大明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接着清军入关,大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被乘胜而来的清军击败处死;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不久也战死了;在绍兴的明朝宗室鲁王朱以海称帝,清兵一到,只有往海上逃亡了;最后是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登基,他就是大明的永历皇帝。

永历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清军追得他走投无路,只好在肇庆、梧州、桂林、南宁四处逃难。明朝忠贞之士来归附,号召联闯抗清,派人把永历一班人接到贵州的安笼住了四年,整个抗清形势大有好转。

但是,永历帝左右争权内讧,奸臣孙可望领兵要挟永历帝交出玉玺,农民起义军大西军领袖李定国只好奉永历等西走云南。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明朝永历皇帝逃往滇西,清军紧追不舍。大将靳统武护送永历皇帝到腾冲时,暮色已经降临了。

朱由榔尽管是个流浪皇帝,但也是养尊处优惯了的。山路全靠步行,走了一天不见人烟,好不容易到了歇脚的地方,一个个疲惫不堪。永历皇帝饿瘫了,大将也饥饿难忍,便赶紧给他找吃的。闯进一户人家,要主人赶紧做饭吃,要不然皇帝饿死了。听说给皇帝做饭,那家主妇慌了,又要快,又要好,吃的东西哪里找?幸亏家中有白天做成的饵块,马上把家里找得到的好吃的食品都找出来:咸肉、蔬菜、鸡蛋等,与饵块合起来一锅炒熟,让他们端了上去。

闻见香味,皇帝从昏睡中醒过来,这一钵子食品可好看了:红是红、绿是绿、黄是黄、白是白,喷香扑鼻。皇帝马上狼吞虎咽地吃下去,有了精神,这才赞不绝口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了!”

从此,腾冲炒饵块改名为大救驾了,但其实救不了驾——小吃哪里能挽救没落的南明王朝?随后永历帝逃入缅甸避难,千余随从都被杀光。在吴三桂的威逼下,永历帝父子被押回昆明。吴三桂于1662年4月的一天,将他们全部杀害于昆明北金蝉寺前,然后焚尸扬灰。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但是,君轻民重,山河依旧,朱皇帝死了,老百姓还活着,只要没有天灾人祸,他们还要世世代代生活下去。大救驾也不是皇帝发明的,云南人民早有大米精加工为饵丝、饵块的经验,在昆明过年这是一道必备的吃食,据说是彝族的支系“子间”人带来的,原来是少数民族的真传!

饵块,颜师古注释为“溲米面蒸之则为饵”,与将米先磨粉后榨出的米线、蒸成的卷粉不同。现在的做法大都是把米泡了蒸熟,再上碓舂透就是饵,有点“煮熟了饭炒着吃”的多此一举,但一次可以多做些,吃的时候可炒、可蒸、可烤、可煮,方便自由,加上调料,更加好吃。

腾冲地区生产的饵块更细糯、有筋骨,久煮不糊,稍烫可食。他们一般将饵块切成菱形片,加上鲜猪肉片、火腿片、酸菜、菠菜、西红柿、糟辣子、鸡蛋等炒过以后,再加入少量肉汤焖软,最后放入精盐、酱油、味精等调味,同时上桌的还有酸菜与肉煮成的汤。你看看,盘里的炒饵块红、绿、白、黄相间,五彩斑斓,吃起来软、糯、鲜、烫,满口流香,滑嫩不腻。边吃边喝上几口酸菜汤,使你食欲大增,胃口顿开。饵块色、香、味、形四美并存,独有的品质倾倒了食客。

所以,腾冲的饵块不是沾了皇帝的光,只是借用皇帝的名气进一步做了宣传,难怪成为云南十八怪小吃之一。不仅在云南久负盛名,而且走出了高黎贡山,进入京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