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机遇的把握
10712900000013

第13章 机遇的发现(2)

很多机遇是在想不到的情况下出现的。有些机遇的来临,就是因为关键人物看上了你这难得的个人素质。法国银行大王拉裴萨托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法国银行大王贾库·拉裴萨托年轻时,有一段时期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有一天,他独自到一家银行去找董事长,要求被雇用,然而一见面就被拒于千里之外。这种经历对他而言,已是第52次了。当他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在银行门口的地面上有一根大头针。他觉得如果有人为了它而受伤多不好,于是他就把大头针拾起来了。

就是在他蹲下来拾起大头针的时候,被董事长看见,董事长认为如此小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的职员,所以改变主意雇用了他。他是个对一根针也不会放过的人,因此他才得以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日本山一证券公司的创业者小池国三年轻时也是靠诚实获得成功的机遇的。

小池13岁时就背井离乡,在若尾商店做小店员;20多岁时他开了一个小池商店,同时替一家机器制造公司当推销员。有一个时期,他推销机器非常顺利,在半个月内就跟33位顾客顺利地做成了生意。后来,他发现他所卖的机器比其他公司出品的同样性能的机器要来得贵。他认为,跟他订约的客户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感到难受。被人看成冤大头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于是大感不安的小池就立即带着订约书和定金,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逐家逐户去找客户。然后老老实实地向他们说明,他所卖的机器价钱比别人的机器昂贵,为此请他们废弃契约。这种诚实的做法使每一个订户都深受感动,结果33人之中没有一个跟小池废约。相反,却加深了对小池的信赖和敬佩之心。

诚实真是具有惊人的魔力,它像强力的磁石一般具有无比强大的吸引力。后来人们就像小铁片被磁石吸引似的,纷纷前来他的店购买东西或是向他订购机器。这样不多久他就成为钞票满天飞的人,不久就创立了山一证券公司。

这位出身贫寒的小池成为大企业家之后说,“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诚实,诚实像是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就别想要有生命了。”他还常对员工们说:“你们应该记住,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为顾客着想的正确观念,这要比玩弄花招重要得多了。”

机遇必定存在风险

在很多情况下,机遇与风险共存。在风险中隐含着机遇;机遇中也会充满风险。只要在观察准确、目标正确的情况下,风险很快会化作机遇,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在风险中抓住机遇的。

南北战争前,时局动荡不安,各种令人不安的消息不断传来,战争的阴影笼罩着美国的大地。人人都在忙着安排自己身边的事,忙着安排家庭、财产。而约翰·洛克菲勒却在运用他的全部智慧思考怎样利用这场战争。战争会使食品和资源缺乏,还会使交通中断,使市场价格急剧波动。洛克菲勒为自己的发现惊呆了,这不是一道金光灿烂的黄金屋吗?走进去,洛克菲勒将会满载而归。那时的洛克菲勒仅有一个资金4000元的经纪公司,而且其中一半的资金属于英国人克拉克。洛克菲勒对这个问题着了迷,甚至和女友的父亲谈话时,也禁不住发问:“要是发生战争,北方的工业家和南方的大地主,哪个更赚钱?”这句唐突的问话使未来的岳父无言以对,并对他投以轻蔑的目光。洛克菲勒匆忙回到他的办公室,对伙伴克拉克说:“南北战争就要爆发了,美国就要分成南北两边打起来了。”“打起来,打起来又怎么样呢?”克拉克一副迷迷糊糊没有睡醒的样子。洛克菲勒胸有成竹地决定,我们要向银行借很多的钱,要购进南方的棉花、密西根的铁矿石、宾州的煤,还有盐、火腿、谷物……克拉克惊诧无比,摊出双手:“你疯了,现在这么不景气!可你……”洛克菲勒嘲笑克拉克的无知,他说:“明年我们的目标是取得3倍的利润”。他昂着头,冷静而又自信。在没有任何抵押品的情况下,洛克菲勒用他的设想打动了一家银行总裁汉迪先生,筹到一笔资金。一切都如洛克菲勒预料的那样,第四年他们小小的经纪公司利润已高达1.7万美元,是预付资金的4倍。在第一笔生意结账后仅仅两周,南北战争爆发了,紧接着,农产品的价格又上升了好几倍。洛克菲勒所有的贮备都带来了巨额利润,财富就像滚动的雪球跟随着战争的车轮。等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洛克菲勒已不再是个小小的谷物经纪人,而是腰缠万贯的富翁,并开始染指石油工业。洛克菲勒在风险中的决策是他事业的一个转折点,他在后来的经营中,始终记住了这一要诀:机遇存在于动荡之中。

动荡越大,风险越大,机遇给予的成功指数也就愈大,有的人由于怕承担风险,而任凭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有的人则以超人的胆略捕捉了它,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没有冒险,何来成功

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没有机遇就很难成功。人生就是一场搏击,就是一连串的冒险。没有冒险,我们就不会长大。

人生的勇士们都有一种征服的欲望、冒险的愿望,甚至是渴望。

卡尔·冯·莫尔特克说:“在战争中,没有伟大的冒险就没有伟大的成功。”

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要为自己多创造一个机遇,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因为在一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前提下,我们不可能有100%的把握做成某事或改变某事。马克思说过:“当有10%的利润的时候,资本就活跃起来;而有了50%的利润的时候,它就敢于铤而走险。”抛开剥削的因素,资本就是在冒险中这样发家的。”

这样说,并非是宣扬不择手段地攫取利益。有一个事实必须摆明:每个人在发现、创造和把握机遇的过程中,都必须有冒险精神。否则,机遇很可能与你失之交臂。

不论是在军事上,在商业竞争上,还是在人生中,一个成功者的魄力往往就表现在他背水一战或孤注一掷地开拓新市场的冒险精神上。创业之初的联想集团,如果没有柳传志总裁的深刻预见和孤注一掷,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在战场上,如果当年的陈毅将军没有宏伟的气魄和胆量,他就一不可能在孟良崮战役中将号称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整编74师打败。在谈判桌上,也同样是如此。所以正如毛泽东所说:“转机往往出现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这是一种韧性的战斗,这是一种精神的冒险。在这一场冒险战中,机遇将属于坚韧者和付出代价者。

巴甫洛夫说:“应该冒险,这是思想的权利”。不敢冒险才是人生的最大风险。苹果电脑公司的成功是创业者冒着巨大的风险获得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

人们清楚地知道:直到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它体积庞大,结构复杂,需要专门知识才能操作。因此,它的用途只局限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的公司。1974年,出现了阿尔塔微型计算机,但它还仅供娱乐之用。因此,当“苹果”微电脑于1976年问世时,才真正掀起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革命。它的设计者和制造者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被人称为“永远改变了人们工作习惯的人。”他们两人在硅谷土生土长,从小对电子计算机爱得入迷。1974年,阿尔塔微电脑上市时,他们弄到了一些零部件,就在乔布斯家的一间破旧车库里开始制造由沃兹尼亚克设计微型读者计算机。“车库里的新产品”具有多种功能,比“阿尔塔”优越得多,乔布斯把他们组装的、尚缺外壳的计算机带到附近一家计算机批发商店,店主喜出望外,感到此产品大有前途,一下子就订了50台,乔布斯非常激动,他意识到他们干番事业的时候到了!于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合办了自己的公司。他们的新品,犹如呱呱坠地的婴儿,貌不出众,虽然不能吸引那些根底深、家业大的大资本家来投资,但却引起了风险资本家的高度重视。38岁的百万富翁马库看了新产品后,认为冒险挣大钱的机遇来了,就决心帮助这两个大胆的新手,投资9.1万美元,还给他们借来60万美元,并推荐一位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能人——33岁的迈克·斯各特出任总理。新公司取名为“苹果微电脑公司”,开张不久即推出了新商品苹果Ⅱ型。这是一种操作简便、外型美观、功能良好的家用电脑。苹果公司的创办者从此青云直上,财运亨通。

要想成功,必须要敢冒风险。搞学问、办公司、做生意也是如此。在新技术革命的滚滚浪潮中,大批风险企业在发达国家崛起。在滚滚红尘之中,大批杰出人士在巨大的冒险中成功。

创造人生奇迹的人,都是肯动脑筋的敢冒风险的人,他们愿意迎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挑战。他们以迎接挑战为乐趣,但绝不意味着赌博。他们对于风险不大的事情不屑一顾,因为它不是挑战,也不去冒太大的风险,因为这会得不偿失。

冒风险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我们的愿望是要获得成功。运用自己的技能克服困难,通过努力获得实际的成就,这是莫大的快事。冒风险不可胡来,因为风险高或低都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总之,创造人生的人总是乐于接受困难又能获得成功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机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任何人生事业的成功,需要敢于决策和甘担风险。大多数人怕冒风险,因为他们求保平安畏惧失败。不过,人生那能离开风险?敢冒风险是成功者必不可少的素质。你需要顶住压力和风险去创造,应当认识到失败是随时会出现的。

冒险离不开创造与革新,它是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一个重要部分。

冒险与自信密切不可分。你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对希望的前景更有信心。也是更愿意去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

冒险并不等于玩命。人生中的冒险是建立在科学预测,认真论证和斗智用谋的基础上的勇敢行为。

多一次冒险,就会使你的生命多一点亮丽。冒险的人生轰轰烈烈,色彩斑斓。

风险越大,机遇越高

我们既然有成功的欲望,就要敢于承担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伟大的目标。

“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一位成功者如是说。

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

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得敢冒风险。

在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件发人深思的事:

1498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凯旋时,西班牙女王为他举行了庆祝大会。

在宴会上有人满不在乎地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大陆本来就在那里,不过正好被他碰上了。

哥伦布听后,没有直接回答别人的挑衅,而是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个鸡蛋竖立起来吗?”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无能为力。

只见哥伦布拿起鸡蛋,将它往桌子上轻轻一磕,鸡蛋矗然而立。

人们为之愕然,但仍有人不以为然地说:“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熟鸡蛋本来就可以立起来的。”

这时哥伦布以极其平静的语调说:“是的,许多事物本来都在那里,可是有人将它发现,有人却没有发现,差别就这么一点。”正是这么“一点差别”,使哥伦布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横渡大西洋,遇上机遇“碰上了”新大陆。

1847年,英国的辛普逊和他的同事,为了寻找最佳麻醉药物,解决手术中病人的疼痛问题,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对数量众多的化学药品一样一样亲自进行试验的。

当辛普逊的助手关门的时候,偶然发现在门后有一瓶药品。拿起来一看,是法国化学家杜马寄来的。

辛普逊决定也来试试。晚饭后,他们各自喝了少许,很快几个人都睡过去了。

当他们醒来时,几个人像孩子似的大喊大叫地互相拥抱,欢呼试验成功,凭着他们的无畏精神,终于发现了理想的麻醉药。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虽然有成功的欲望,却不敢冒险,那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时代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人生之旅中自由遨游,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里,人的冒险精神是最稀有的资源。

曾有管理学理论认为:克服不确定、不完善性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组织内拥有一位具有冒险性的战略家。

在成功者的眼中,人生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想战胜别人赢得胜利的挑战。

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因为风险总是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遇就有多大。

由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是平等地铺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道。

具有过于求稳心理的人常常会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遇,那是过度的谨慎束缚住了他们的大脑和手脚,令机遇稍纵即逝。

不尝试而失败,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竞赛时的弃权,是一种令人极端愤慨的行为。

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拼着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

当然,冒风险也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必须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

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胆有识。

冒险与成功常常是孪生姊妹。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成功,就得去冒超人的风险。

不愿冒险=不愿成功

成功本身就隐含着风险,如果不愿冒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愿成功。

如果你不愿意冒险,只会失去更多,更为严重的是,你可能全盘皆输。

就算你不肯冒风险,风险终究会找上门来,这是无法避免、终将碰上的事。

就算逃得了一时,总有一天,你会被迫面临一个你不愿去面对的局面,要么就勉强接受,否则就得铤而走险,结果可能更坏。因为冒险与成长是一为二、二为一的事。如果一直逃避冒险,那么你一辈子都长不大,永远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敢信任任何事。只要人活着,就随时有机遇成长,然而如果你避开一切压力,你就受限于越来越少的经验,你的世界会过于萎缩,生活也终将僵化。当你碰到任何可能的威胁时,动辄便觉沮丧。你的生活没有目标,只是等着对外界的动态反应而已。糟糕的是,所有外界的动态在你眼里都是一种威胁,于是你都本能地想要回避,想要退缩。

如果你不能为自己冒险,你就不是你自己。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问题。

如果你不冒险,你就无法成长;如果你无法成长,就不能进步;如果你不能进步,你就不会快乐;如果你不会快乐,活着何益呢?

其实人生中的每一次冒险都等于多一次成功的机遇。

敢于冒险也许不是人们所赞赏的性格,但冒险对于把握机遇却是最为有效的,冒险和谨慎是人们性格的两极,谨慎的人在观望和犹疑中,机遇已经像水一样从我们的指缝中溜走了,我们常说的贻误战机,都是这样的人所为。敢于冒险的人不会贻误战机,而且能抓住战机,一举而获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