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狂热的追捧?
在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当一阵流行风刮起的时候,你会被大家带动着好奇心去购买和热衷,就像崇拜偶像一样。你不认识它们,没见过它们,甚至不了解它们真实的样子,但是你能够义无反顾地追捧。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一种“情绪指标”。就像飓风的形成一样,有一个能够形成飓风的热点,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煽动你情绪上的共鸣,当所有人都被这场飓风席卷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就会被“引爆”,从而产生狂热的追捧。
用西方的分析观点来说,它是以“反市场心理”的立场为基础。我们从股票的角度来分析,比如:当众人一窝蜂去买股票,市场上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好消息,报章杂志纷纷报道经济增长率大幅上扬,刹那间,前途似乎一片光明,此时,你应该断然离开市场。相反地,当群众已经对行情失望,市场上充斥着一片看坏的声浪时,你应该毅然决然地进场,默默地承接。无论如何,这一条路是孤独的,你必须忍受寂寞,克服困难,走和别人相反的道路。
另一个概念叫作“潜在动能”。由于开盘价乃是股民经过一夜冷静思考后,形成的一个共同默契的合理价格,那么,从开盘价向上推升至当日最高价之间,每超越一个价位都会损耗一分能量。当潜在动能的数值升高至一定限度时,代表能量已经消耗殆尽,缺乏推升力道的股价,很快就会面临反转的危机。相反地,股价从开盘之后并未向上冲高,自然就减少能量的损耗,相对也就屯积保存了许多累积能量,这一股无形的潜能,随时都有可能在适当成熟的时机爆发出来。
从这方面来看,“心灵引爆”似乎更应该成为“心灵营销”。如果你能精通于如何引导群体能量,你就可以很轻易地成为运用心灵异能来影响大众的人。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书籍《引爆点》中指出,下列三种人导致了流行的发生。
联系员:就是那种“认识了很多人的人”。这类人把朋友当作邮票一样地搜集,随时与人保持联系。这个角色可以把信息快速地散布出去。
内行:就是那种“什么都懂的人”。他对某一种知识可以说是“达人”,不厌其烦地把相关的知识与朋友分享,但是没有很好的说服力。这个角色对某件事情的狂热,使他所发掘出来的事情成为有价值的。
推销员:就是那种“什么人都能够说服的人”。这种人没有很深的知识,但是有特殊的能力让见到面的人在短暂的时间就交付信任。这个角色能够把内行发现的东西与人们以简易的语言进行沟通。
也就是说,这三类人最懂得如何向人们的心灵推销各种产品。即使这个世界看上去坚不可摧,但是一旦找到了那个点,轻轻地加以碰触,整个世界都可以因他们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不得不对这些事实加以关注:为什么一位在新开张的餐馆得到满足服务和消费的顾客,能够为餐厅带来座无虚席的好生意?为什么一本悬疑小说能够掀起反犯罪浪潮?一位顶尖设计师的随便一句话就足以引起本季流行元素……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就是我们不曾引起注视的引爆点。
任何一件物品或者一个观念,只要拥有了适合发育的温床,就可以形成一个风潮。而能够准确迅捷掌握这个趋势的人,就可以让一个趋势引爆起来。说白了,大众能量的引爆点就是在发生质变之前的一个突然飞跃,会引发事物发生巨变,就像水达到100℃会沸腾,我们便把100℃称为沸点。
正如每一项新技术的引进和普及过程都有一个引爆点。比如,1984年,夏普公司第一次推出了低价传真机,卖出了8万台,这使得夏普迎来了一个销售高峰。
到了1987年,“拥有传真机”已经变成了如同“每个人都应该读书”一样的观念,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拥有一台传真机。所以,1987年就成为了传真机普及的引爆点。现代很多产品的销售都延续着这样的轨迹,比如广告词里不断重复“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双高跟鞋”,后来大街小巷每个女人都开始尝试高跟鞋。
我们的心灵能量即是如此,当不曾被发觉的时候,它就会永久地沉寂,你甚至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还有心灵能量这回事;而一旦被别人开始或者发掘了,就会发现自己竟然蕴藏着无限潜力。而当你散发出气场、领袖力等诸多人格魅力的时候,就会同时具有号召力,人们愿意跟随你的力量并听从你的指挥,受你的感染,追逐你的力量。你会发现,你也可以如同你所崇拜的人士一样,拥有导向的力量。
◎潜在的共振情绪指标
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振动频率,区别在于你能不能发现,或者与它们产生共振。你无法通过物质感官或仪器侦测到每一样东西的频率有多少,事实上也没这个必要。你无法觉察到,因为我们的物质感官不是被设计来侦测这种频率的,超高而细微的频率我们是侦测不来的。但是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内建了一个可以侦测到振动频率的导航系统,那就是我们的情绪、感觉。当你持续聚焦在一样东西上时,不管他是人、事还是物,以至于开始感受到情绪被牵动,就表示你与这个东西开始达到共振和共鸣了。
难道你不觉得诧异吗?一连串的巧合精准地瞄准了你,然后发生在了你的身上。到底是谁在策划与部署这一连串巧合的动力与轨迹?没有汽油的车无法行驶,不沿着一定路线前进的车无法到达目的地。任何事情要发生,首先都要解决动力与轨迹两大问题,这也是能量进行动态演化的两个基本特征。火箭的动力如果不强大到足以超越地心吸力,就不可能凌空而起;卫星的轨迹如果没有精准地经过计算,就不可能运行在其轨道。
可见,冥冥中有一股超强的动力,始终掌管着我们的人生和命运的秩序。当你学会了自然法则,就会发现到:任何你持续聚焦以至于产生情绪的,过不久就会见到、听到、体验到。任何你与之产生共振和鸣的,你都会跟其在某个时空点交会。你会被吸引向它,它会被吸引向你。你们双方会不知不觉地向对方移动,而这个过程是不自觉的。
两支频率一样的音叉,即使被拉开,敲击其中一支,也会引起另外一支的共振,发出嗡嗡的声音,和被敲击的音叉起共鸣。这种现象就叫作共振和鸣。我们是精神存在体,任何我们的意识所聚焦的,我们都会与之产生共振。只要你持续聚焦17秒而毫不自我推翻的话,在吸引定律的驱动之下,另外一个同频同质的念头会被吸引过来聚在一起。当你连续聚焦上68秒,你的意念就开始形成了具有创造力的振动,开始吸引同频同质的信息、想法、人事物时空,来到你的身边,进入你的经验,成为你的实相。
情绪的牵动也有强烈轻微的分别。一开始的时候往往只是产生轻微的共振,那个时候你会感觉到轻微的情绪,以至于很可能你没有察觉它。假如你保持聚焦下去,你与它的共振就会升级,反映到你的心里就是你开始感受到更加强烈的情绪。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是没有转移注意力,那么很快,这个情绪的强度又再进一步升级。所以,创造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全程都有情绪在反馈给你。有时候你的某个想法是无意识的,但是它所牵动的情绪不会是无意识的。换句话说,只要你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你一定会感受到情绪的高低起伏。一般人对于自己的情绪都没有留意到,或者说他们把情绪看成是一个需要管理的东西、形成干扰的东西,所以他们去报名上课,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其实你的情绪根本不需要管理,因为情绪只是一个反馈系统,反馈的是你思绪与思绪之间的频率差距。你真正需要管理的不是你的情绪,而是你的思绪!就好像油针只是反馈给你油箱里的汽油还剩多少的讯息,如果你的油针显示油箱见底了,你不会愚蠢到拿一张微笑贴纸粘上去,当作不知道而继续行驶。如果因没有汽油而无法继续行驶,不是因为油针本身出了问题,是你没有听从油针的建议,马上打油,所以才出问题!因此当你没有听从你的情绪的时候,你也无从引导你的思绪。
我们的情绪潜藏着无限的能量,但是要产生共振则需要互相保持在一个能量指标。过大的情绪落差会让别人觉得你处于过度兴奋状态。
那么什么是一个合理的情绪差距?我个人觉得大概是20%,就是说比对方的情绪状态稍微高出20%,而不是更多。这个概念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该做一个散发过多负面能量的人,因为别人会害怕被这种负面情绪蚕食,所以在潜意识层面上拒绝和我们共振。这也就衍生出一个关于情绪共振的特殊例外。
人们会对极端的情绪拒绝共振,不管这是一种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一方面是因为巨大的情绪落差难以被接轨,二是因为具有强大而又不稳定的情绪难以被别人理解,我们难以把这种事情合理化。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一个乞丐从几米外的地方向你走过来,在他张嘴之前,你就已经在潜意识里关闭了和他沟通的门。因为你的经验可以让你合理地判断,他是来问你索取价值的。虽然偶尔我们会大发慈悲,给他们一元几角钱打发他们走,但整体来讲,我们拒绝这种没有潜在回报价值的索取行为。其实搭讪也是一样,很多搭讪的人在张嘴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搭讪的结果,因为他们都是价值的索取者。和那些乞丐唯一的不同是,乞丐要的是一元几角,而搭讪者要的是和这个女生亲近。
再给你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你中了一张彩票,这张彩票将会兑现一亿。你走到街上看到美女就很兴奋地对她说,我中了一亿元彩票,你要是做我女朋友的话,就有机会跟我一起享用这笔钱。可以合理地推断,大部分女生是会被你这种无条件的价值提供而吓到的。虽然不排除极少数的女生会连怀疑都不怀疑,在你疯狂的时候比你更疯狂,立刻接受你的提议。但这些都是脑子有毛病的人,你最好远离。
被你搭讪的女孩其实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她的情绪会或多或少受到你所带来的情绪的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你应该以一个正面、冷静、好奇的态度去和她交流,而不是一个负面、惊动、兴奋的状态。人都害怕过于极端的情绪状态,因为那是不稳定的。人的本能排挤不稳定的东西,往往是因为我们掌控不了状态。
搭讪到了后期,靠的都是冷静的情绪和心态,以及一种强大的自控能力。在搭讪开始后,要是你感到焦虑和不安的话,目标女孩会比你更加焦虑和不安,因为她是你的一面镜子。只有你能够反射出冷静的特质,她才能够冷静;只有你真心地对她产生好奇,她才会对你产生出好奇;只有你心态开放,她才能够放下保护,对你开放。
所以,这种搭讪到了最后,就是一种通过情绪进行共振的游戏了,也是心灵异能对别人进行情绪操控的一种体现。你的振动频率影响你所渴望吸引的事物,所以尽可能地保持积极的情绪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尽可能地做到将自己的情绪保持在积极的范围内--感觉开心,感受爱,感到幸福、兴奋、满意、宽慰、骄傲、感激、轻松和宁静。这些情绪会提高你的振动幅度,并且会创造一种与你期望拥有的经历相契合的振动,那么当你梦想时,就能梦想成真。记住,相似的吸引相似的。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一种我们的目标和愿望达成时的情绪状态,一旦我们创设了这种情绪状态,我们也就创设了一种吸引我们想要事物的能量。将你的注意力倾注在你想要的事情上,而不是相反,这就显得非常重要。
用一种积极的方式陈述你的愿望。你的头脑是根据情景来工作的,因此如果你说:“我可不想失败啊!”你就创造了失败的影像以及走向失败的振动频率。宇宙接受到了失败的频率,然后做出相应的回馈,最后你就真的失败了。
你的关注点应该放在你想要什么,而不是不想要什么。在刚才的这个例子中,你最好这样来说:“我想自己能够接受和更喜爱事物的本来面目”。一旦你用积极思想替代了消极思想,你就开始拥有积极的结果了。
从根本上来说,你必须避免向宇宙发送混乱的信号。这些混乱的信息会阻碍你用清晰有力的方式吸引和显现事物的能力。
也就是说,当你正在抵抗某些事情时,你其实是在真正地复制它。你就会创造更多的、你想从生活中清除掉的事物。如果你“反对战争”,想一想,这里发生效用的单词是“战争”,而这个恰恰是你将要得到更多的东西。恐怖主义战争带来了更多的恐怖,暴力吸引暴力。更好的选择是“主张和平”,宇宙会接收到和平的振动频率,然后做出相应的回馈。
本质上而言,只有爱才能吸引更多的爱,这是唤醒我们内心的心灵正能量的一种技巧。
◎保持最佳状态
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你可能不止一次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打哈欠以后,接下来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哈欠。
这种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会使你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这种偏差有时会影响到认知的正确度。
有位心理学家,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与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这两份结果中,一份是参与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与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一些星座、属相等方面的测验,其结果都是一些一般性的模糊的话,符合每个人的平均心理,让你认为很像自己。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对他自己的表演作出的评价一样,他说他的表演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就是因为他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从而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情绪体验:在极度沮丧、抑郁的时候,一根稻草就能把我们压垮。
其实,那一刻压垮我们的不是外在的稻草,而是积压在我们内心的负面情绪。
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情绪”?
为什么有时这些“情绪”让我们感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文化会让我们把情绪分为正面和负面,其实,情绪只是一种能量(我们已通过多个角度对这一个观点进行了证明)。了解这一点可以让我们变得平静和坦然:我们活着就会有情绪,情绪即能量,情绪是生命的活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