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人体虚先变丑
10719500000010

第10章 美丽一打折,身体就生病(3)

“黄脸婆”是疾病的前兆

白皮肤比黑皮肤进化得好,也更健康,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也可以得到证实。中国人形容一个女人变老,变得不美丽,有个“黄脸婆”的说法。面色变黄是不美和不健康的开始。事实上,不独“黄脸婆”,中国文字中形容病态的成语,很多都离不开“黄”字,“人老珠黄”“面如土(黄)色”“面黄肌瘦”……都带有黄字。为什么?因为黄色是从白色往黑色发展的中间状态,或者可以说,是身体进入亚健康的开始。

我们看张艺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窦骁扮演的那个男主角,在最后的时刻躺在病床上,面色是黧黑的,除了黑,还显得很暗,这就是中医讲的“肾虚”到极致时的面色。中医的肾主的颜色是黑色,任何疾病发展到晚期,都会损及肾,出现黑色这个肾的病色。有这种面色的人,一般已经面临死期。但是,这种致命的黑色肯定不是一天内形成的,肯定有个转化过程,这个中间过程就是黄色。

在中医里,黄色是脾所主的颜色,脾虚的人肤色都会偏黄,但这个黄不是有光泽的黄,不是正常的黄皮肤的颜色,而是黄得很灰暗。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遏制,脾虚就要进一步发展,接下来就是肾虚。遵循中医所说的“久病及肾”的原理,由黄色渐渐变为更为严重的黑色。如果窦骁演的这个人确有其人的话,在他的发病过程中,一定经历了年轻健康的白里透红状态,到开始发病的面色发黄状态,再到病入膏肓的面色黧黑状态。在这里,黄色或者说脾气虚是个转折点,这也是为什么中医特别重视脾气,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经验,就是强调,如果不在这个转折点上遏制住脾虚的发展,再发展下去就可能难以回天了。

前面我们说了,黑皮肤变白皮肤是进化的结果。那么,反过来,皮肤颜色逐渐变深的过程就是“衰退”的过程。所谓衰退,就是由衰老或疾病逐渐走回生命的原点——死亡。而且不独面色,任何器官因为疾病或衰老,颜色都会逐渐变黑。一个健康的老年人,他的皮肤颜色也肯定比年轻时要黑得多。

所以,改变黄脸婆的状态,其实不是美容的价值,而是健康的价值,因为给皮肤“扫黄”就是逆转虚损状态,遏制住从脾虚向肾虚的发展,这就要依靠补脾药。

最经典的补脾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莲子、山药、大枣。它们都有“扫黄”的效果,但是,中医一般不建议仅仅依靠人参。

前面我们讲了,补肾阳的药物是“助燃”,补肾阴的药物是“添柴”,很显然,如果从根本上补益,“添柴”的效果比“助燃”要好,而单独吃人参,效果就类似“助燃”,首先要有个前提,这个人不能阴虚,就是他自己的柴草要足够,否则助燃之后就很快烧完了。这也说明,单独长期服用人参,有伤阴的问题。

所以最平和的“扫黄”办法是补脾药物配合使用,比如,中成药里面的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人参归脾丸。这些药物都具备了补脾药药性平和的特性,特别是前两种,可以作为“扫黄”的常备药。而单味补脾中药中,黄芪、白术、茯苓等,都没有人参久服后的伤阴问题。

黄褐斑颜色发黑的人需要补肾

女性开始不健康、开始衰老的另一标志是脸上开始长斑,这种斑主要是“黄褐斑”,一般从三十几岁甚至更早就开始出现了。虽然叫“黄褐斑”,但是从颜色上细分的话,有三种,斑点的颜色分别偏黄、偏青、偏黑。

黄是脾所主的颜色,青是肝主的颜色,黑是肾主的颜色。偏黄的黄褐斑,一般属于脾虚的较多;偏青的属于肝郁;偏黑的则属于肾虚。

我见过一个偏黑的“黄褐斑”患者,她告诉我她有“黄褐斑”的时候,我并没有看出来,因为是在室内,看不出明显的斑点,站在阳光下才发现。她的斑点布满了两颊,而且明显地发黑,虽然斑点不明显,但整个脸蛋看上去都是黑的,人也很瘦。她的这种“黄褐斑”就是典型的肾虚导致的。她也有经验,因为知道自己是肾虚,所以很长时间一直吃山药、枸杞、六味地黄丸之类的药物,坚持吃的时候,斑点会明显变淡,这个疗效也反证了她确实属于肾虚。

和颜色偏黄的黄褐斑相比,这种偏黑色斑预示着虚损比较严重,从虚的程度上看,肾虚比脾虚重,从颜色上看,黑色比黄色更远离健康的白色。

很多人吃减肥药,减肥药里的大黄如果长期吃,会造成“黑肠病”,就是肠黏膜的颜色变黑了。已经有学者发现,“黑肠病”与癌症确实有一些联系。肠子为什么会变黑?变黑了为什么就和癌症纠缠上了?这是因为长期腹泻导致肠道使用过度,正常人1天1次大便,但如果一个30岁的人,每天为了减肥要腹泻两次,他的肠子的使用就相当于一个60岁的人。这就是一种对局部肠道的能量消耗,消耗大了,局部就出现“虚”的问题,自然显现出肾所主的黑色。而一个肾虚的人,肯定比不肾虚的人发生癌症的可能要大得多,肠道就是他的薄弱环节。

事实上也是如此,常年慢性肠炎的人,十几年后,他们罹患肠癌的概率就增加,同样是局部黏膜能量耗尽的原因,细胞因为不能正常成熟,回到了原始、幼稚状态,这就产生了癌症。而吃泻药造成的腹泻,事实上就是在人为制造一种肠炎的状态、一种肾虚的状态,也是癌症的易患状态。

所以,现在有些医生就建议,人到了40岁之后,只要不是明显的白胖阳虚体质,只要不是在上火状态,可以经常吃一些六味地黄丸,因为身体中有些部位可能提前衰老了、变黑了、肾虚了,表现在肠道是“黑肠病”,表现在脸上就是颜色发黑的黄褐斑。

黑眼圈最能暴露妇科问题

黑眼圈是美容大敌,同时,更是健康报警。有一位妇科临床医生发现,在她接诊的妇科患者中,眼圈黧黑与月经、带下疾病并存的,占全部黑眼圈患者的89.7%。也就是说,黑眼圈暴露的是妇科问题,一般情况下,难逃肾虚和血瘀。

先说肾虚,因为眼圈周围,其实是脾所主,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脾所主的黄色。但是,在五行的制约关系中,是木、土、水、火、金的顺序,土应该是能管束水的,但是当脾土太虚了,肾水就会泛滥,就会形成水反克土的现象,水对应的是肾,肾所主的黑色就显露出来了。所谓肾水泛滥,就是肾虚严重,阳气不足了。所以,黑眼圈的人,大多是肾虚的。因为肾虚,火力不足,所以推动无力,在中医讲,就会形成血瘀;而现代医学则称为“微循环障碍”。眼睛周围的皮肤是非常薄的,这个部位之下的血液循环如果不畅通了,血管的颜色就要变青、变深,透过薄薄的皮肤看,就成了黑眼圈。其实,有黑眼圈的人,瘀血不仅在眼圈周围,而是全身,只不过黑眼圈容易被看出来而已。所以,有黑眼圈的人,肯定和肾虚、血瘀纠缠在一起,而这也恰恰是月经不调的基础。她们的月经不调一般表现为痛经、血色深、有血块,而且手脚总是冰凉的,肾虚和血瘀交互影响着。

这种情况,还多见于子宫做过手术的人。如果一个人频繁地做流产,子宫不断受伤,她的眼圈也会是黑的,因为每次流产都是在人为制造血瘀。即便没有流产,没有子宫手术史,每个女性自己观察都会发现,月经期间的眼圈总是发黑的,至少比平时要黑,就是因为月经本身也是一次生理性创伤,也有一定的血瘀,所以都可以通过眼圈的颜色表现出来。

既然是这个原因,黑眼圈的治疗肯定不能做表面功夫,只有改善肾虚和血瘀,黑眼圈才可能消除。你也可以发现,在眼圈颜色变淡的同时,月经不调的问题也解决了。

除了补肾化瘀的药物之外,有个办法可以帮助你改善黑眼圈的问题。用两只手对搓,搓到发热之后,先用手温敷双眼,待温度下来后再搓热,之后将双手分别贴在后背的肾俞穴。肾俞穴就在距后背脊柱两边,两横指宽,与肚脐平齐的水平上。这样双眼和肾俞穴交替温敷,每天做10分钟,对有黑眼圈的人很适用。

掌心是心包经的井穴,就是心包经发源的地方,心包经是阳经,性质很热。搓热了掌心等于鼓舞了阳气,用它来温敷双眼和肾俞穴,等于用火穴补水,可以达到温暖肾阳、助推血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