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日军海外征战记
10722800000107

第107章

尽管被大火包围,最初的时候,居民们还试图发挥他们在消防演习中所练习的技术,往每个炸弹上猛倒水或沙子,并且向警察、消防队员和少数训练有素的救援工作者们请示指令。政府权力部门曾经说过,如果每个家庭都尽自己的一份力,每个社区都进行自保的话,那么整个城市就可以安然无恙。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敌机不仅投下了凝固汽油弹,还在每平方英里的范围内投下了多达25吨的充满原油的炸弹,而且大风也飞速地席卷了全城。

面对这一切,市政的专业以及业余消防队员全都无能为力。火变得极热,烟也极浓,有的人肺部被熏坏了。人们跌倒在路上,在痛苦中不断衰弱下去。不久之后,大街小巷都摆满了一排排焦黑的尸体,这些人在试图从大火的吸氧洞里逃走的时候,窒息并被烧死。在猛烈的大风里,即使那些已经逃出大火范围的人,也会因为被风刮来的火星而点着,那些把婴儿绑在背上的母亲们发现孩子身上也着了火。

皇宫的主要建筑被烧成了白地。燃烧弹在东京闹市区引起的大火,越过护城壕,烧到了皇宫。天皇在他的地堡里躲过了空袭之后,出面感谢数以千计力图抢救皇宫的灭火者。

警报解除的笛声在凌晨5点钟响起。那些在大火中侥幸逃得一命的人们筋疲力尽地瘫倒在地。杉浦由子后来在一首诗中回忆着:“黎明时分,从空袭的火海中逃出,我和孩子就在大街上沉沉入睡。”在一些地方,大火整整烧了4天才熄灭。

在3月10日以及其后的好几天里,尸体随处可见:有一家人堆在一起的,有相邻的住户们堆在一起的,还有成叠、成堆甚至像一座小山似的堆在学校和医院周围的。丈夫和妻子紧紧拥抱着被烧得熔为一体,烧成焦炭的婴儿还紧紧地攀附在母亲、姐姐或者祖母的怀里。还有一些尸体保持着直立的姿势,双腿紧绷,胳膊伸开,仿佛要奋力逃离火场的样子。一位陆军军医在黎明时分沿着隅田川河岸走时,发现“河中漂浮着数不清的尸体,有穿着衣服的,也有赤身裸体的,所有的都黑得像木炭一样,这情景真的让人难以置信。这些都是死去的人,但你根本无法分辨他们是男是女。你甚至无法分辨那些漂浮物究竟是胳膊是腿,或者只是烧焦的木头。”

在3月10日,有数十万的幸存者们开始外逃,他们的家园已经化为灰烬。粗略估计有25万座房屋被烧毁,致使180万人无家可归,煤气、供电、供水以及公共交通全都断绝了。一些难民们失去了所有的东西,还有一些人抢救出了铺盖和用品,找到车辆将它们装上,艰难地向城外走去,他们要去的是农村的亲戚家或者任何愿意收留他们的人家。铁道在短时间内奇迹般地得以修复,将成千上万的人运了出去。

后来,日本政府试图确定16平方英里火区范围内的死亡人数,但从没有人能够得到确切的数字。据官方的保守估计,死者在8到10万人之间。在更早的报告中,人数超过了12万,但这些报告并没有公开。法国记者罗伯特·格依雷恩看到了日本的档案,里面报告说,共有19.7万人死亡、失踪或者被推测死亡。一位内务省官员在解释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时说:“我们受到的指令是要报告真实的情况,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那情形可怕得超乎想象。”

在空袭后不久,裕仁天皇从宫里出发进行了一次罕见的外出,他亲自对东京进行了视察。不顾宫内省官员们的反对,天皇执意要到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去。令市民们目瞪口呆的是,在每一个地方,天皇都徒步在瓦砾堆中艰难地穿行着。在结束了两个小时的行程之后,裕仁神色惨然地回到他那辆带着金色菊花徽记的黑色轿车里。他转向一位侍从,和他一起将这次的破坏和1923年那次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进行比较。“这次看起来要可怕得多,”天皇用低沉的声音说道,“东京已经变成一片焦土。”

在美军轰炸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时,上述主要城市中,有100多万平方英里的面积被炸成废墟,200多万座建筑物,约占全部建筑物的1/3被削成平地,至少有1300万人无家可归。

面对美军的持续轰炸和日益恶化的战局,日本当局的主和派发出了企和的声音。

5月12日,“六巨头”举行会议。海相米内光政提议请苏联出面调停,结束战争。首相铃木素以喜怒不形于色、玩“腹功”著称。他看到陆、海军都主张请苏联调停,也就支持军人。5月14日,东乡把草案提交给“六巨头”,内称:“应该向苏联讲清楚,它是靠了日本才战胜德国的,因为我们保持了中立;帮助日本保持其国际地位将对苏联有利。因为在将来,美国可能变成苏联的敌人。”接着,备忘录警告说,战胜了德国的苏联提出的价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高得多”,日本要准备放弃旅顺、大连、南满铁路和千岛群岛北半部。

奉东乡之命,广田决定去箱根地区的疗养胜地强罗,拜访苏联驻日大使雅可夫·马立克。广田曾任首相、外相,政治地位很高,又当过驻苏大使,与苏联外交界人士有过许多交往。6月3日至4日,广田两次会晤马立克,向他保证,日本人民真诚希望与苏联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希望找到与苏联长期合作的途径。广田还说,他所说的话“不但反映了帝国政府的态度,也反映了国民的态度”。马立克表示,他要考虑几天,然后才能答复。

广田深受鼓舞,他报告东乡说:“会谈气氛友好,俄国方面的反应令人满意。这次交谈看来有希望。”然而,这种希望很快就变成失望。因为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明显地分为和、战两派。此时主战派的意见又占了上风。

天皇裕仁、内大臣木户幸一、外相东乡、首相铃木、海相米内等从客观实际出发,能现实地看到日本山穷水尽的处境,认为继续进行战争只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因而主张议和停战。在这方面,上述四大臣的秘书们起了不小的作用。这些年轻人组成一个特别小组,经常一起会商,把秘密情报送给他们的长官,使其逐渐成为主和派。

而海、陆军中的死硬分子则主张战斗到底。在他们的影响下,6月6日,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又通过了“今后应实行的战争指导基本大纲”,其主要方针是:“以誓死尽忠的信念为动力,借助地利和人和,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以维护国体,保卫皇土,确保民族将来发展的根基。”军阀们竭泽而渔,动员17至60岁的男子参军,准备本土决战,“一亿玉碎”。

受东乡之托,6月底广田又两次去拜访马立克,并抛开外交辞令,开门见山要缔结新的互不侵犯条约,还答应给予苏联一些好处。马立克仍不置可否,只说他要得到莫斯科的回电后再答复广田。但一星期过去了,苏联政府仍未对广田的建议做出答复。

天皇心急如焚,决定派曾任首相的近卫公爵带着他的亲笔信去莫斯科。按照天皇的意旨,东乡外相急电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说天皇渴望早日结束战争,进行谈判,以恢复和平。为此,近卫公爵将携陛下亲笔信前往莫斯科,请苏联政府为此提供方便。

佐藤想约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但得到的答复是,莫洛托夫将去柏林参加盟国会议,此时特别繁忙。佐藤想见副外长,试图让他同意近卫访苏。但这位副外长也是彬彬有礼地避而不答,或说至少要几天后才能答复。

5天之后,苏联副外长致函佐藤说:由于天皇的建议含糊不清,近卫公爵的使命又不明确,他的政府无法做出肯定的答复。

日本统治者还在摆大国的架子,希望通过谈判缔结和约,以结束战争。殊不知苏联这时已经签署了《波茨坦公告》,准备对日本开战。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西南30公里处的波茨坦,举行了代号为“终点”的秘密会议。

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国首脑的最后一次会晤。美国助理国务卿格鲁早在5月5日就将敦促日本投降的公告初稿起草完毕。

7月24日,杜鲁门同丘吉尔就草案的内容进行磋商,双方同意邀请中国参加。随后,杜鲁门将公告的文本发给蒋介石,征求他的意见并在公告上签字。7月26日晚9时20分,美、中、英三国向日本发出由杜鲁门、蒋介石和丘吉尔签署的《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苏联当时没有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事先美国也没有征求苏联的意见。直到8月8日,苏联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况时,才要求参加《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称敦促日本投降,并提出战后对战犯处理等方面问题。

《波茨坦公告》实际上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对日本法西斯发出的一份敦促投降书,对于日暮途穷的日本法西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告发表之后,美国的宣传机构立即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对日本广播,并散发了几百万份传单,使日本人民知道公告的内容。

7月27日,日本首相铃木主持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政府对《公告》的立场。以阿南惟畿、丰田等为代表的军方态度十分强硬,提出为了不影响日本军队决战的士气,不要公布《波茨坦公告》;如果真要公布,也应附上一项声明,表示坚决反对。铃木迫于压力接受了军方的意见。

日本主战派头面人物的这种顽固态度,实际上是拿日本国民的身家性命在赌博,是在玩火自焚。此举给日本带来了惨痛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