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花影
10827500000021

第21章 桂花情疏迹远只留香(1)

桂花,又名“月桂”“木樨”,俗称“桂花树”,木樨科木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

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桂花是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谓“招摇之山多桂”。屈原《楚辞·九歌》也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已成为名贵花木与上等贡品。在汉初引种于帝王宫苑,获得成功。唐、宋以来,桂花栽培开始盛行。桂花在庭院栽培观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唐代文人植桂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宋之问《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元代倪瓒的《桂花》诗中有“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的诗句,描写了窗前植桂的情况。桂花的民间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初。我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均在此间形成。

在中国文化中,没有谁会对桂花陌生,桂花以其淡然贞定的品格为世期许。《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中有《桂花》诗:“瑶树静当严序来,千花杀后有花开。清贞更造清芬境,大地萧条赖挽回。”桂花树经过长时间的自然生长和人工培育的干扰,现在已经演化出很多的桂花品种,经过我国植物学家的广泛调查与研究,大致将桂花树分为四个品种,即丹桂,金桂,银桂和四季桂。其中丹桂,金桂和银桂都是秋季开花,又统称为八月桂。

丹桂分为满条红,堰红桂,状元红,朱砂桂,败育丹桂和硬叶丹桂。丹桂花朵颜色橙黄,气味浓郁,叶片厚,色深。一般秋季开花且花色很深,主要以橙黄、橙红和朱红色为主。

金桂又分为球桂,金球桂,狭叶金桂,柳叶苏桂和金秋早桂等众多品种。金桂花朵为金黄色,且气味较丹桂要淡一些,叶片较厚。金桂秋季开花,花色主要以黄色为主(柠檬黄与金黄色)。

银桂分为玉玲珑,柳叶银桂,长叶早银桂,籽银桂,白洁,早银桂,晚银桂和九龙桂等等。银桂花朵颜色较白,稍带微黄,叶片比其他桂树较薄,花香与金桂差不多,不是很浓郁。银桂开花于秋季,花色以白色为主,呈纯白,乳白和黄白色,极个别特殊的会呈淡黄色。

四季桂分为月月桂,四季桂,佛顶珠,日香桂和天香台桂。四季桂,也称为月月桂,花朵颜色稍白,或淡黄,香气较淡,且叶片比较薄。与其他品种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四季都会开花,但是花香也是众多桂花中最淡的,几乎闻不到香味。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就种植着很多桂花,第七十五回“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贾母和全家赏月,“贾母便命折一技桂花来,叫个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可见桂花随处可见。

桂树的果实入药有化痰、生津、暖胃、平肝的功效。枝叶及根煎汁敷患处,可活筋骨止疼痛,治风湿麻木等症。桂树的木材材质致密,纹理美观,不易炸裂,刨面光洁,是良好的雕刻用材。桂花芳香,味辛,可入药,可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妆品,可制糕点、糖果,并可酿酒。

桂花的实用在《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里就提到,“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是进上的贡品,盛在一个三寸大小的玻璃小瓶里,连心疼儿子的王夫人也不大舍得给宝玉吃,怕他糟踏了好东西。“袭人笑道:‘好金贵东西!这么个小瓶儿,能有多少?’王夫人道:‘那是进上的,你没看见鹅黄笺子?你好生替他收着,别糟踏了。’”

除了实用,《红楼梦》中的桂花还有着作者的隐喻。《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前一首判词,“空云似桂如兰”是写袭人的,袭人原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深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第二十八回宝玉、蒋玉菡、薛蟠、云儿、冯紫英以悲愁喜乐四字行酒令,蒋玉菡“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木樨即桂花的别称。

后一首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这一句中的“两地生孤木”暗含一个“桂”字,意指“夏金桂”,自从夏金桂嫁给薜蟠,香菱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终于被折磨致死。

在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叫做“蟾宫折桂”。相传蟾宫中有桂树,隋唐科举考试以来牵合两事,遂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及第。《红楼梦》第九回就写到黛玉揶揄宝玉:“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但哪知宝玉根本就无意于科举功名。

第三十七回,宝玉因送桂花博得了贾母的称赞,“秋纹笑道:‘提起瓶来,我又想起笑话。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可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你们知道,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的。那日竟叫人拿几百钱给我,说我可怜见的,生的单柔。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及至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找太太当日年轻的颜色衣裳,不知给那一个。一见了,连衣裳也不找了,且看花儿。又有二奶奶在旁边凑趣儿,夸宝玉又是怎么孝敬,又是怎样知好歹,有的没的说了两车话。当着众人,太太自为又增了光,堵了众人的嘴。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象这个彩头。’”

赏桂花在古代是一件非常有雅趣的事情,《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宝钗提议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随后便行动了起来:“宝钗听说,便叫一个婆子来:‘出去和大爷说,依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你说大爷好歹别忘了,我今儿已请下人了。’”

因为赏桂花,还引出了大观园里的雅事,充分展示了园子里姑娘们的艺文才华。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话说宝钗湘云二人计议已妥,一宿无话。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贾母因问‘那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

待贾母等散去后,宝钗、湘云“二人忙应着送出园外,仍旧回来,令将残席收拾了另摆。宝玉道:‘也不用摆,咱们且作诗。把那大团圆桌就放在当中,酒菜都放着。也不必拘定坐位,有爱吃的大家去吃,散坐岂不便宜。’宝钗道:‘这话极是。’湘云道:‘虽如此说,还有别人。’因又命另摆一桌,拣了热螃蟹来,请袭人、紫鹃、司棋、侍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一处共坐。山坡桂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毡,命答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