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花影
10827500000024

第24章 菱花吹散芰荷红玉影

菱,柳叶菜科,菱属植物的泛称,一年生水生草本,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菱花在古时也叫芰荷,三角、四角的叫“芰”,二角的叫“菱”。

菱花,让人不得不想起江南。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菱花是代表着江南的花朵。最早读到菱花是在南朝民歌里,南朝是一个绮靡的时代,后来的文学史讲到南朝总是少不了脂粉气息,仿佛南朝时的人都只会划着画船采菱和采莲。南朝梁的皇帝简文帝就写过《采菱曲》:“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

菱花在水中生长的姿势有点像草莓,抛一枝菱蔓,展开,层层叠叠状若莲花,每个莲瓣细看来都是菱叶,近似蝶翼的形状,边缘嵌着柔嫩的锯齿,远远望去一片茫茫,掠着浮光,像一群蝴蝶栖息在水上。菱角花就掩映在菱叶间,极小,六个花瓣攒出一片清白。

菱花是最适宜江南抒情的,菱花的影子恍惚间就让你的思绪摇进了六朝。郁达夫在诗里说,“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偶尔几个采菱的女子,菱荇随桨,笑歌相闻,明媚飞扬,袅娜清冶,依稀的身影仿佛是宋词的身段,你还不及辨认那些前世的情人,转眼之间她们已人去歌杳。

菱花是烟雨一般的清梦,柳如是所藏的唐镜镌着这样的诗铭:“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妆成。”菱花总有那么点镜花水月的迷离。“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落菱花前”,“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把菱花自笑人憔悴,强把菱花照病容”,“对菱花与月,看谁憔悴损”。而大多数时候,菱花总是联结着那么些惆怅与忧伤,总是辗转,总是辜负,总是凄楚,就像朝朝代代梧桐秋苑羁锁着的深闺女子,寂寞伤愁,相似的落寞凄清的香气,相似的迷离哀艳的笑容,等在更变的流景里,年年月月,湮没了最初明若浮空的红颜。

《红楼梦》里的菱花也总是这样,虽然曹雪芹没有专门去刻意描写菱花,但是菱花的出现却一样的忧伤,一样的凄凉。最著名的当然是第七十九回里宝玉的那首《紫菱洲歌》:“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贾赦将迎春许嫁与孙家,“宝玉却从未会过这孙绍祖一面的,次日只得过去聊以塞责。只听见说娶亲的日子甚急,不过今年就要过门的,又见邢夫人等回了贾母将迎春接出大观园去等事,越发扫去了兴头,每日痴痴呆呆的,不知作何消遣。又听得说陪四个丫头过去,更又跌足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脂砚斋批语说:“先为‘对景悼颦儿’作引。”可惜的是我们已经看不到曹雪芹八十回后的原著了。既然这是为后面宝玉哀悼黛玉作铺垫,很可能后来贾宝玉悼林黛玉所见潇湘馆景象与眼前凋败的紫菱洲相似,人去楼空,草木摇落,景象凄惨,而且也是秋天。

大观园里的女儿一个一个地散了,死的死,嫁的嫁,昔日的繁盛热烈转瞬间变得物是人非,这是否预示着一场暴风雨随之而到来?宝玉悼晴雯有一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既然给“对景悼颦儿作引”,很有可能后来还会有宝玉的一大篇奇文。这些我也不再去猜测了。

其实,大观园里的很多女孩子都像这菱花一样,“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了。晴雯走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先后离去,香菱死去,不都如菱花凋落吗?

前面已经写过晴雯了,这里我想说说香菱。从名字看,香菱不就是一朵菱花吗?菱花长于污浊的泥水之中,不正象征着香菱相似的身世?《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是大观园中最苦命的人,是大观园里不幸女子中最不幸的,她本出身小康之家,家道殷实,眉清目秀,又是父母掌上明珠,可是却被拐子拐走,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不知道,长大后还以为遇到冯渊,终身有靠,可谁知又遇上粗暴淫虐的薛蟠和妒悍毒辣的夏金桂,最终香消玉殒。其身世之惨,人生际遇变换之大,大观园中恐无人能及。脂砚斋对香菱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

判词“莲枯藕败”隐指英莲及其结局;“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香菱虽是一个苦命人,但那被折磨得麻木的心中始终保持着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沉溺于王维、陆游、杜甫的诗中,苦吟培养了她对生活的美感,诗人的气质赋予了香菱超脱现实污浊的意义。就像宝玉说的,“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红楼梦》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夏金桂与香菱闲谈,问香菱家乡父母,特别是香菱二字是谁起的名字,香菱回答是宝钗,“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了两声,拍着掌冷笑道:‘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者,忙指着香菱的脸儿说道:‘要死,要死!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赔罪说:‘一时顺了嘴,奶奶别计较。’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香菱忙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个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金桂冷笑道:‘你虽说的是,只怕姑娘多心。说我起的名字,反不如你?你能来了几日,就驳我的回了。’香菱笑道:‘奶奶有所不知,当日买了我时,原是老奶奶使唤的,故此姑娘起得名字。后来我自伏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益发不与姑娘相干。况且姑娘又是极明白的人,如何恼得这些呢?’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香菱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

在倍受折磨之后,薛姨妈准备将香菱卖了,“后来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自断绝。虽然如此,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虽然在薛蟠房中几年,皆因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肝,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饮食懒进,请医服药不效。”香菱就这样玉殒香消。

“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就是这样一朵轻灵的菱花,身处底层散发着淡淡的诗意幽香,香菱的悲惨命运更加重了《红楼梦》的悲剧意味。就像鲁迅说的,把最美好的毁灭给人看,就是悲剧。

2011年3月19日写于澡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