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1086900000007

第7章 《第二性》波伏娃

一句经典

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的。

——波伏娃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波伏娃具有作家、哲学家、散文家、戏剧家等多重身份,主要作品有《西蒙·波伏娃的美国纪行》、《满大人》、《老年》、《第二性》等。

成书背景

波伏娃曾经回顾自己与萨特相伴多年的感情历程,思考自己作为女人为什么总处在被动地位。萨特启发她说:“如果你是男的,你的成长经历就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你应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这句话成了她写作《第二性》的一个动机。她开始投入大量精力,查阅了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生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书籍。那时的波伏娃已经是出版过《女宾客》等小说的知名作家,但总被人看做是萨特的跟班,写作《第二性》是她体内所蕴涵的巨大能量的爆发。

波伏娃曾在《第二性》序言中谈及她写此书的缘由——

“我犹豫很久,一直不能决定要不要写一本关于女人的书……人类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人不就女人的本身来解释女人,而是以他自己为主相对而论女人的,女人不是天然进化发展形成的一种人类。对男人来说,女人所表现在他们眼中的只是一个性感的动物,她就是‘性’,其他什么也不是……男人是主要的,女人只是附属品而已……我们在目前女人的处境中如何才能获得成就?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哪一条路是不通的?如何能从处处依赖男人的环境下变成独立?什么样的环境限制了女人的自由?她们如何能去克服那些困难?这些都是我不得不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些只代表着我对女人命运问题的关心。”

思想品读

《第二性》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它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

在这部最全面的展示波伏娃才华的巨著中,她以百科全书式的广博学识、严肃的态度、大胆的笔触,在上卷中俯瞰了从原始社会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西方妇女处境、地位和权利的演变和有关女性的种种神话,说明了女性并非是天生比男人低劣的第二性,以及女人如何变成了永恒的弱者。下卷中,波伏娃更以敏锐和深刻的洞察力,提示了女性从童年到老年的整个个体发展史的性格差异,现代女性所面临的艰难的人生抉择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指出她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观、爱情观和家庭观。

本书分上下两卷,第一卷主要是从女性群体的角度去讨论妇女问题,是全书的理论框架。

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一直到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有趣现象,认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

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的“恋父情结”,是根据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的,实际上女性是否存在“恋父情结”值得商榷,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

作者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的论述,对妇女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的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经济一无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作者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立的一种制度,而妇女因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作者指出,与此相反,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恰恰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过路人或神殿的僧侣。交给前者是因为,过路人对处女的“魔力”可能满不在乎,交给后者是因为,僧侣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战胜处女的“魔力”。

在本书的第二卷,作者沿着从童年到老年这条生命发展轨迹,以各类妇女(女同性恋者、妓女、恋爱中的女人或情妇、神秘主义的女人或修女、独立的女人或职业妇女)为对象,广泛探讨了女性的个体发展史,尤其是探讨了各个年龄阶段、各种类型女性的生理、心理及处境的变化,并得出结论说,妇女要得到解放,就必须正视她们同男性的自然差异,同男人建立手足关系。

全书以马克思的这样一段话为结束语:“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并把自己理解为类存在物;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行为,或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了自然。”

这是意味深长的,它在暗示着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妇女研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这部论著中,波伏娃提出了两个最具有权威性的和启发性的著名观点。

一是“女人并非生来就是,而是后天形成的”。

在《第二性》发表之前,在西方社会,人们认为男女的差异是天然的,人们以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为依据认为男女两性的差异是天生的、生物性的、器质性的,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因而在很多人看来,男性对女性的控制、支配与奴役、压迫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和社会选择、分工的法则体现。

而在《第二性》中,波伏娃则否定了这种本质论的理论,她用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探讨说明是男权社会的文化沉淀、后天习俗的流弊、道德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化的教育把女性逐步禁锢在个人的圈子中,使之处于次要、附庸的他者地位,揭示了妇女是后天才变成次于男人的第二性的原因。波伏娃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第二性问题同制度、法律、宗教、习俗、基督教道德传统对妇女的压迫与限制联系起来,从社会学的层面上去挖掘第二性形成的根源问题。

另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有关妇女解放问题:“当女人受到的漫无边际的束缚被消除的时候,当她能为自己并通过自己去生活,并且当男人(他们至今仍是可恶的)把她松开的时候……她只有获得和他们一样的处境,才会得到解放。”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尤其强调妇女必须从主观上对传统的爱情观、道德观、价值观进行重新评估,从而确立一种新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而正是这一视点准确地戳中了传统的社会道德伪君子们的痛处,才导致了《第二性》遭受到他们的诋毁。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开启了妇女解放的大门。

影响与评价

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在法国出版时,在社会上引起两种极端的反应。梵蒂冈把它列为禁书,而女性主义者则奉为至宝。该书在法国上架第一周就卖出2万本,完全超出了一本哲学著作的预期销量。迄今为止,它的法文版累计销量已超过300万册,英文版、俄文版、日文版与德文版的销量也已数百万计。

《第二性》出版时曾受到多方指责,被视为丑闻,堪称惊世骇俗之作。它真正为人们所接受并引起世界性反响还是在1970年以后。这本书在发表30年后被公认为是妇女思想史中独一无二的著作,在20世纪西方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波伏娃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波伏娃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第二性》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改变人类思想和生活的10本书之一,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圣经”,迄今为止对女性问题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一本书。

1986年,波伏娃的逝世在全世界引起了反响。各种美誉纷纷而至。而当时的法国共产党总书记马歇的话尤其深刻:“波伏娃远不同意共产党人的所有观点,她同我们的争论是毫不动摇的,但我代表法国全体共产党员向她致意,因为她始终代表着我们社会进步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