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11052300000145

第145章 卓越管理,细处着手是关键(6)

量才而用,就是要给人才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铁匠不能让他砌墙,木匠不能让他补锅,画匠不能让他锯木头。倘若非要让一位文弱书生去当拳击手,让一位奥运冠军去上手术台,让一位艺术家做生意,后果肯定令人遗憾。有时候,领导者虽然有责任把每个人都安排在最适宜其施展才能的岗位上,但由于工作需要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能使每个人的兴趣都得到满足,有时甚至完全相悖。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如果采取强硬措施,简单生硬地强调“个人服从组织”,这样的强迫命令显然是下策,下属一般并不愿意接受。但如果是对下属说明情况,晓之以理,使下属心情舒畅,自觉以大局为重,服从事业发展的需要,这理当是上策。除此之外,领导者还应当想些办法,培养他对新岗位的感情,为使其胜任新的工作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因为,人是可以锻炼、学习的,是可以进步的。同样,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人们学习某一学科,或者从事某一工作,开始并不一定都有兴趣。但只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坚持在这一行干下去,天长日久,兴趣自然就产生了,就会不知不觉地爱上这一行,并干出成绩来。对企业来说,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所以领导者也需要为人才设计出成长的阶梯,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这里还要注意两件事:一是当发现此人确实难以适应此种工作,或属于埋没人才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改变这种状况,让人才能更好发展,不能用“要干一行爱一行”来卡人家、压人家,限制别人的上升。二是当发现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有其他兴趣爱好时,不要说人家“不务正业”、“身在曹营心在汉”。一个人可以有多种兴趣爱好,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不影响工作,领导者都应当允许,有的还要给予支持,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其做出更多的贡献。

领导者在量才而用,资源优化的同时还要善于在客观需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根据下属的各方面条件,满腔热情地帮助下属把兴趣调整到更合适、更能发挥能力的方面去,并为其新的兴趣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领导者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物色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作为领导,只有充分了解属下的具体性格和各种能力,并据此为他们分配相应的工作,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就把人力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如此一来,工作效率肯定会大大增加。

增强感召力

感召力亦称“领袖气质”。具有这种魅力与气质的人对别人具有吸引力并受到拥护。具有此人格特质的领导者,称为魅力型领导。一个人如果想要让周围的人追随你,主动为你做事,形成一个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核心,仅仅依靠体制和职务赋予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影响力不是建立在传统的职位权威上,而是建立在下属对领导者具有非凡才能的感知上。

在过去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加强君权,经常采取的一个手段便是极力美化君主的人格。让君主成为鼓舞人心的力量,成为自上而下的典范。事实上,古代君主不仅不可能具备那些美德,而且也不需要在实际上去追求这些美德。因为他们知道人们之所以服从他,并不是考虑到他的个人才能,而仅仅是由于他所把持的职位。所以他们所要做的,仅仅是一番虚伪的表演,只要在臣民心目中造成君主人格神圣完美的假象,就算达到了目的。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没有必要具备全部的美德,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美德。要显得慈悲为怀、恪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它还应该建立在由博大的胸怀完美的领导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等方面构成的个人权威之上。

尽管君主在政治实践中“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还应当注意,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口中露出一言半语违背上述美德的话,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形象,因为自己就是美德的代表和典范。除此之外,君主还要注意使那些看见君主和听到君主谈话的人都觉得君主是位慈悲为怀、恪守信义、讲究人道的人。这样让百姓安心,才能达到“顺应民心”的目的,统治者这样做是为自己创造一大批忠心追随的信徒。

西汉末年,每逢遇到水旱,就为野心家王莽提供了表现“美德”的机会。“每有水旱,(王)莽辄素食”,表演也非常逼真而且卖力。皇太后大为感动,特下诏褒饧慰劝。王莽是否真的为“灾民”而不食荤腥,这一点人们不得而知,但这番沽名钓誉的表演,确实收到了效果,大大增加了王莽的政治资本,王莽也因此平步青云。

从积极的角度看,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精神感召力和影响力,让人们心甘情愿地追随自己。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感召力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领导者必须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的精神感召力,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为企业打拼。

感召力在当今媒体发达的社会更容易被发酵,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领导者可借此推动自己的事业向前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因此,增强感召力是事业前进的又一动力。

让别人从心底里佩服你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仅仅要的是威信,更需要亲和力,用权力或是欺诈手段让人们服从是最愚蠢的做法。一个好的领导者全凭人格和信仰的力量去领导和鼓舞别人,因为他们明白想让人们成为自己最忠实的追随者,就要从内心征服他们,自己光有气势是不够的。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力量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最能为自己赢得人心的。

范文程的曾祖父曾任明朝的兵部尚书,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时,范文程去拜见努尔哈赤,表达了投靠之意。努尔哈赤故意问范文程:“你身为大明名臣之后,本该为大明效忠,为何叛明投我呢?你这样做不怕后人耻笑吗?”

范文程回答道:“明君无道,百姓苦难,我不是腐儒,自不肯愚忠一世了。”接着,范文程恳切地请求努尔哈赤不要滥杀无辜,屠戮百姓,以免生灵涂炭。

努尔哈赤和他谈话之后,见他见识过人,机智多才,十分爱惜,他对各位贝勒说:“我等征服中原,也不能视明人都是逆贼了,绝不能滥用武力,这样才能争取民心。这个道理,是范文程教我的,你们都要善待他。”

皇太极即位后,对范文程更为器重,让他随侍左右。公元1631年,清军招降了守城的明军官兵,其中已投降的蒙古兵又起叛心,想要杀害他们的将领,事情未果。皇太极震怒之下,想要把那些蒙古兵一律诛杀,范文程在旁边提醒说:“陛下以武力让他们暂时屈服,他们不真心归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再次叛乱,早将生死置之度外,陛下杀他们泄了私愤,而对收取人心却害处太多,此事不可以做啊!请陛下三思。”

皇太极余气未消,说:“征战沙场,杀人不可避免,若只施仁义,人不畏惩,岂不叛者逾多,士不奋战?”

范文程争辩说:“明人不知我大清仁慈,反抗是当然的。陛下若能广施恩德,少杀多惠,人心渐渐就会归附于我大清。宽恕他们只能让敌军阵营分化,而传陛下之美名,以此征伐天下,有百万大军之功效,陛下不可小视。”

皇太极听了连连点头,赦免了那些蒙古兵的死罪。消息传出,坚守西山的明军斗志瓦解,范文程单枪匹马去劝他们投降,结果他们全都放下了武器,归顺了大清。

清世祖即位之后,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大军讨伐明朝。范文程担心多尔衮残忍好杀,于是连忙上书说:“中原百姓以为我大清为叛逆,势必拼死反抗。大王如果能够以暴制暴,以杀为能,中原就难以平定。从前,我们放弃遵化城,屠杀永平的百姓,已让中原百姓对我们深有疑虑。如果今后不加约束,统一天下的大业就难以完成。大王应该严明纪律,秋毫无犯,让明朝官吏担任原职,恢复百姓的家业,录用有才能的人,抚恤那些处境艰难的人。用大公传达我朝的仁爱,用行动解除世人的疑惑,这样安定了百姓,叛乱的人才有心归顺,我们遇到的抵抗才会减少,如此才可成就千秋伟业。”

这一番肺腑之言,使皇太极的南下攻城拔寨之计划更加头脑清楚,不受一时一事的干扰。

明朝都城被清军攻克后,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为崇祯帝办丧事,安抚战乱中的百姓,起用明朝的官吏,搜求隐藏和逃逸的名士,重新制定法令。这些措施和举动在收取民心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为清朝最后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础。

“让人心服,而非征服”是历来统治者秘而不宣的治国之道。同样,在一个团队中,即使有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也不要用高压手段去强迫他们服从你。要知道领导者的职权不能滥用,领导者要说服下属必要靠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来征服他。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能让别人从心底里佩服的人,而不是滥用职权的人。只有让下属的心归顺于你,保证他们的相关利益,他们才会在感激你的同时,放弃抵触情绪,与你一道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