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柯岩文集第三卷(CA俱乐部)
11067400000030

第30章

松娇没想到,第二天的傍晚,Dr·布朗就打来了电话,问黄女士和先生是否有空?假如可以的话,能不能接着把昨天没看完的录像接着看下去:“当然,如果还有第二盘、第三盘,最好也请一并带来……本来是不该这样打扰你们的,但可惜我现在马上学中文也来不及了呀!”他开玩笑地说。

尽管笑话并不怎么好笑,但他这样感兴趣却让松娇感动,先生有事去不了,松娇连晚饭也来不及吃,匆匆忙忙喝了一杯咖啡,就开车上路了。更没想到的是,一见面 Dr·布朗说的第一句话竟是:“今天在医院,我已托了所有我能托的朋友帮你找小安东,因此,你尽可以安下心来对我进行教学。”

“哦,教学不敢当。但我实在不知该怎样感谢你才好,你的时间这样宝贵,为了一个你并不认识的人……”

“不客气,你也不认识。所以我们一样。Do what we must do!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了?因为我的问题很多,也许比昨天更多。希望你不会烦。”

松娇怎么会烦呢?让这么一个专家提问,而且和昨天惊讶下的即兴发问不同,今天他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思考,问题越问越具体、越系统、难度越大,恰恰对松娇而言是绝好的学习机会。

带子接着往下放,上台的是一个纤细苗条的女性,但她的声音却粗粝低哑,她还没说几句,Dr·布朗就皱起了眉头。但专家就是专家,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对不起,虽然我不懂中国话,但这位女士是不是咽喉有病?”

阿娇忍不住叫起来:“Great!你怎么知道?”

“我不是专家么?”Dr·布朗扬扬得意地说道。

“她患的是咽喉癌,癌龄七年,手术时连同声带全切……”

还没等阿娇往下说,Dr·布朗就急急地打断了她:“No,No,wait a moment,你说的是全切,通通的?All?声带?完全的?我没有听错?一点也不剩的……?

阿娇先是笑着点头,后来见他急,忙敛住笑,很严肃,很郑重地一句一点头地回答说:“是的,是全切。是通通的,All,是,是整个声带。是全部。完全的。是,你没有听错。一点儿也不剩的。”

Dr·布朗站了起来,手指不礼貌地直指到松娇脸上,厉声说道:“这是几年前的录像带?”

“两年前。”

“整整两年?”

阿娇赶紧翻文字材料:“差不到一个月。呃,有了。差二十三天两年。”

“她现在还活着吗?”

“是的,她还活着。”

“你怎么知道?”

“我和我们俱乐部经常有联系的。”阿娇想想又加上说,“我不是在旧金山也有病人吗?为了增强他们的信心,我经常要给他们举许多例子,所以对这些典型的病例,我不但必须掌握,而且要不断地、经常地了解。”

“如果我到中国去,能见到她吗?”

“当然,”阿娇笑起来,“正好她就住在北京。不过你去的时候,最好先通知我,我好和她预约,以免她外出旅游或者走亲戚去了。你打算什么时间去?”

“她在说什么?”Dr·布朗却没接这个茬儿,转题问道。

“她在朗诵一首诗。”

“一首诗?”

“是的,她自己写的一首诗。大意是命运对她很无情,但终日哀叹只能沉沦,她要像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她要发声。这声音也许并不动听,但它可以昭告世人:人,是顶天立地的;人,可以改变命运。”

Dr·布朗仍然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道:“可她没有声带,怎么可能……”

“在有的人那里,一切都是可能的。”阿娇原来还想说,怎么不可能?她不就在这里,活生生地在你眼前吗?可这不怎么礼貌,就咽了回去。阿娇心里,一下子涌上来保尔·柯察金、无脚飞将军、柴禾、于总、袁总……许许多多英雄人物的形象,心里好自豪啊!可怎么给他说呢?他一时接受不了的,忽然想起了海伦,就说:“比如海伦·凯勒……”

布朗这才点了头:“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她练习了好几年,找医生,找声乐专家,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一分一秒……”阿娇说着,心忽然怦的一跳:如果他能去北京,那将不仅对我们俱乐部,而是对我们整个综合治癌事业都会有很大帮助。因为他不仅是西医,而且是大专家,美国的大专家哩!其实,对于我们这些老癌,九死一生又活过来的、懂得了综合治疗的老癌来说,任何一个有偏见的西医,即使是再大的西医,其权威性都不会令我们五体投地了。但是,对那些有偏见的西医呢,他们只相信大西医,当然,更迷信美国的大西医啦!所以,如果他能去……哎,怎样才能促他成行呢?阿娇想,于是就又试探道,“如果你真去北京,我一定让她详详细细和你谈,你也可以仔仔细细地问她了。”

“Let"s go on!”布朗说。

人家还是不搭这个茬儿,只好再往下走了。

下一个节目是男声二重唱。走上台的是两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风度翩翩,一唱起来,更是声震屋瓦,哪有一点病人的样子,更不要说是癌症病人了。Dr·布朗扬起眉毛,疑惑地看着松娇,阿娇忙道:“高个的那个是前列腺癌,癌龄十二年。瘦一点的那位是胃癌,刚刚五年。”

“他们唱的什么?”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这首歌在大陆很著名。”

“他们都是演员?唱得很不错。”

“不,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经济师。”

“哦?看来很专业嘛!”

“是,大家都这样说。很有趣的,不知为什么,在大陆有些业余的往往唱得很好。特别是一些学理工的大学生和科学家。而有些专业的,特别是流行歌手,有时连音都唱不准,一两年就淘汰了……”

“美国不也一样么?世界潮流如此,我们也只好如此。”布朗耸耸肩,马上回归主题道,“他们都已过了五年大关,又还这么年轻,现在怎么样?都活得很好吧?”

“不,那个患胃癌的已经不在了。”阿娇叹息道。

“去世了?什么时候?”布朗立即严肃起来,皱起了眉头问。

“今年夏天,还不到半年。”

“为什么?”

“他本来一直生活很正规,按时检查,按时服中、西药,按时‘话疗’、体育锻炼。可一过五年大关,就认为没问题了,自己放松不说,还下海做起生意来……”

“什么,什么?下海?你的意思是远洋航运?”

“哦,对不起,我忘了你是……竟说起了我们华裔也习惯了的大陆俚语。因为生意场上原本风险就很大,大陆开放又不是很久,许多事还不是那么规范,所以许多人就把做生意叫做下海。意思是……”

“经常会遇到台风、暗流和悬崖巨浪等等。”

“就是这个意思。你想,一个健康的人改变生活方式,有时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呢,何况一个病人,还是晚期癌症病人!很快他就觉得力不从心了,但款是贷来的,生意是不能停顿的。做生意本来是靠信誉,当然也要讲究人际关系,但咱们不懂的是现在在中国做生意还要‘拉’关系,怎么‘拉’?就是请客啦,吃饭啦,跳舞啦,唱卡拉 OK 啦,还有什么‘三陪’啦,洗桑拿浴啦……花样多得简直数不清。这哪一样是一个癌症病人能够承受得了的?所以……”

“我懂了,不过他好好地怎么会想起来去做生意的呢?”

“金钱的诱惑嘛!生病本来用钱的地方就多,加上父母老了,孩子大了,中国人又特别讲究亲情,照顾父母要钱,孩子上学要钱,亲友往来要钱,现在风气又兴起了比富、夸富、攀富……加上媒体上不负责任地宣传,一切都是钱,钱,钱!就禁不起诱惑了呗!”

“也许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Dr·布朗沉思地说,“不然为什么在五年前他会非常规范的生活?并不受金钱的诱惑呢?因为那时他明白生命是第一位的。”

“对,当命如悬丝时,这时不但病人,连同家属、亲友、医护人员,全力关注着的都是病。此外其他的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对一切诱惑就自然视而不见了。”

“五年存活之后,转移的可能性要少得多,原本是医学界从千万个病例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但这并不是说,就绝对平安无事了,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因为癌症的成因至今还没有十分科学的界定,因此,凡是患过癌症的病人,还是应该比没患过癌症的人十倍百倍地小心谨慎。特别我们作为医生,对此更要从心理上认定,否则从我们的言谈笑语中,都容易给病人带来错觉,甚至误导。”

松娇钦佩地望着他,毕竟是大专家!何等敏锐、冷静、客观和科学,一下就说到了要害上。他不仅说的是病人,着重点甚至是为了提醒医生。她不禁回想起在俱乐部里见过的许多惨痛的教训:一位很有名的理论家,一个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还有一名教练……都是迷信所谓的五年大关,一过五年,就忘乎所以,又重新过起了夜以继日的、紧张而不规律的生活,著述的著述,演出的演出,当教练的又照旧在体育场内外厮杀拼搏……结果都是不久就癌症复发,终于不治,败在了死神脚下。至于那些在认为手术和放疗、化疗就是最佳治癌良方的医生指导下的病人,往往出了医院没休养几天,就依然故我,结果自然是连五年大关都没等到,就稀里糊涂地拉着死神的衣襟走了。真难得西医如布朗者肯把问题说得这样透彻,如果综合治疗真能引起他的兴趣和研究,那对治癌事业和癌症患者都将是福音呢。于是她说:

“您说得太对了。我们俱乐部的大部分成员,特别是柴部长等几位负责人,根据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闻所见,都认为五年虽然是一个坎儿,但不能绝对划分。另外,在当前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下,西医检查和手术是治疗癌症的首选,但是否一定放疗、化疗,则应该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强求一律。因为它们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实在太大。就是必须进行的也应配合上中药和太极拳、太极剑、郭林气功等体育锻炼综合治疗,因为这些往往能帮助提高免疫功能……不知您以为他们这种看法是否有一定的道理?”

“让我们继续看下去,可以吗?”布朗教授彬彬有礼地说道。他又一次地不置可否,使阿娇明白自己还是有点太急了,一个人观念的转变不是容易的事,何况一个美国人,还是一个当了多半辈子的大西医!于是她笑笑,爽朗地说:

“OK,Let"s g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