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上没有难教的小孩
11082500000021

第21章 能自律就不要他律(1)

蒙着学生的眼睛牵引他们走,只是阶段性的手法。事实上,这个阶段越短越好。因为任何孩子的生命光辉都能在恰当的引导下自行点亮。内心的强大足以抗衡许多外在因素,假如想培养出强者,当然首要任务是强大其心魄,因为强者必须能够降低对外在条件的依赖。

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我”才是感受世界的主体

在曾老师身边的头一年里,我发生了巨大转变。我养成了学习的自觉性,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加强了动手能力,对生活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过了这个转变阶段,曾老师对我的教育方法也开始改变了。

有一天,和往常那样,晚饭后曾老师叫我一起去海边散步。海风徐徐,轻涛拍岸。我俩各拿一瓶可乐,坐在沙滩上。

曾老师说:“小松,你来我身边快一年了。回想这一年里,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大进步,相信你自己也看得到自己的改变。”

“是的,我现在开始对自己有信心了。有时想起以前的样子,觉得很可惜!”我说。

他赞许地对我点点头。“小松,今天是你的一个分水岭。以前我有许多引导你的方法不能告诉你,现在是时候让你知道这些方法了。如今的在校学生,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大部分都是盲人,总是等待被牵引。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扇心灵的窗户,但是多数孩子却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知道如何打开它。非常可惜。每个少年人都是一匹骏马,可是鼻子被穿上了绳子,无法自由驰骋在草原上。其实这个鼻绳是可以拆下来的。

“就像电影《霸王别姬》里的台词:人啊!要想成为角儿,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我在13岁左右就自行解开了鼻绳,从此开始自在追求自我实现,成为一匹不吃人工饲料的野马,逐丰美水草而居。我们上个月不是在街边买过一对魔术金属圈吗?街边艺人拿起两只看似无缝的钢圈,当着大家的面将它们扣在一起,旁观者觉得很神秘。当我们把它买下来之后,出售者就告诉我们窍门--原来钢圈上有一道小缺口,通过某个特定的角度是可以开合的。一旦知道这个窍门,两环相扣或瞬间分离就都没有问题了。骏马被鼻绳拴着,其实鼻绳也同样有自行解开的窍门。一旦马儿意识到它,将会立即获得‘去’和‘留’的选择权,等于获得了另一层面的自由。”

我抑制不了强烈的好奇心,急忙问道:“这个窍门在哪里呢?我现在还无法理解这一点。”

曾老师微笑着说:“这个窍门就叫‘观自在’。就是观察、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思考各种行动和念头的意义。认识何谓‘本我’?思考‘我’与世界的关系。目前这些概念对你而言有点生疏。当你听我说完之后,再找几本书来看你就能明白了。你想想‘二战’时的坦克,里面的驾驶员透过一个小方格子来察看外界。其实我们的身躯就像一辆坦克,存在于头脑意识中的那个‘我’就是身体这辆坦克的驾驶员。你决定要用右手拿水喝,你决定要跨过一个水沟,都是那个‘我’对手或脚发出了指令。

就像坦克驾驶员操纵方向杆,调整炮管的方向和行进路线。

“每个人看世界都通过眼睛这个小窗口。外部的景象由眼睛进入心灵,被我们的意念去想、去分析。‘看’和‘想’,都是从‘我’这个第一人称出发的。看,就是‘我’透过眼睛这扇窗户进行观察。眼睛就像一扇窗户的玻璃,令内部的‘我’在获得外部信息时隔了一道介质。你的眼睛是不是近视、是不是色盲、有没有白内障等毛病呢?只要有偏差,就说明我们看到的事物未必反映真实。所以眼睛不一定客观公正,并非所有情况下都‘眼见为实’。

“1889年,年轻的画家梵高被诊断为癫痫患者。他画作里的色彩和线条都是大胆而奇特的,后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梵高的癫痫症对他的艺术成就产生的影响。因为许多现代的医学研究表明,癫痫和脑部的认知是有关联的,人们好奇梵高的眼睛和大脑到底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他的早期作品颜色鲜艳明亮,而后期画作变得朦胧模糊,多呈深棕色和红色。原因是他晚年患上了白内障,导致其晚年画作风格模糊以及出现色彩失真。这两个例子提醒我们,眼睛这个窗口未必‘如实’反映真实的世界。

“那么‘想’又是什么呢?‘想’是对进入心灵的信息进行解读的过程,就像分解和吸收的过程那样,理解也必须依赖相关工具。生活经验很浅的儿童,因为经验和能力的贫乏而无法理解许多社会现象。成年人的理解力是通过大量沉淀的经验素材和恰当的思维训练积累起来的。因此,经验素材和思维方式都可以影响理解。对儿童和少年而言,何时学、如何学、如何认识、如何应用,这一系列问题将影响成长的进程。”

我一时还听不大懂曾老师这番话,于是问道:“怎样理解‘我’是什么?”

曾老师突然一拳猛击我的大腿,疼得我龇牙咧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马上问我:“有多痛?”我说很痛。

“‘很痛’到底是多痛?你讲清楚些。”我脑筋转了几圈之后,突然发现很难将痛楚详细量化,只能无言应对。

过了一会儿,曾老师又说:“你身上感觉到的痛,无论如何努力描述都无法让旁人代替你感受。感受只能是个人的事情,旁人最多在你身体之外用语言或姿态表示同情。如果你不小心断了手臂,或者身患绝症,在病床上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楚和精神压力,愁白了头发,整日以泪洗面,这时候一堆好朋友来医院看望你,大家带来水果,坐在病榻前握着你的手,并且说了一通安慰你的话,还为你的不幸伤心落泪。可是,再多的安慰和同情,能够将你从痛楚或行将独自承受的灭顶之灾中置换出来吗?不能。因此全世界的安慰都无法减轻你的痛苦。刚刚你被我打了一拳,正在感到剧痛的就是‘我’了。所谓‘世界’,就是‘我’的感官以及脑部神经知觉到的信息总和。当‘我’永远睡着了,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

人死之后的世界是否仍然继续?这对死人而言是个伪命题,因为死人已不能也不必再操心了。”我听了这番话有种被电击的感觉,这些话我以前闻所未闻,甚至从来没有朝这个方向去思考过。曾老师继续说:“那现在换一个位置看,假如我重病了,你带着礼物到医院看望我、安慰我,难道你心里不会因为躺在病床上的不是自己而感到一丝庆幸吗?即使你真的为我伤心,也永远无法分担病人的切身感受。痛感是我的,害怕坠入深渊的恐惧也是我的。这个‘我’就是感受世界的主体。

“小松,你是你,我是我。无论爸妈将你抱得多紧,都无法替代你。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孤独的,在本质上,每个人都独立于世界、独立于他人生存着。所谓人生,就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经历的总和。当你学会用抽离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容易发现自己的灵魂,并且以旁人的视角开始反省自我。

“那种抽离感是怎样的呢?类似于照镜子。从另一角度观察心理世界的‘我’。又像电影《人鬼情未了》里的画面,男主角死后,魂魄离开肉体,蹲在他死去的躯壳旁,无限爱怜地看着他伤心欲绝的女友,却阴阳相隔。那就是抽离感。

“反省,就是审视自己的内心念头,尽量依据理性的标准来旁观另一个‘我’的行为和想法。当你渐渐习惯用抽离的角度来反省自我,必然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人的改变,其实常常只需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些呢?因为只有当一个少年意识到‘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深切认识到‘我’是孤独的,是无可替代的唯一,才能将自己的身体和身外一切真正区别开来看待,形成抽离感,促使自己反省生命的意义,而不是一味盲从他人的牵引。少年人,越早思考这类问题,越早能帮助自己建立起独特视角。越早质疑‘我’和世界的关系,越早醒觉,对未来发展越好。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佛家说:观照内心。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这些先哲们都在用‘他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打开这道门以通往智慧之路。可见学会用抽离和反省的角度来思考自身,是一种自我启智、行之有效的办法。无数智者曾经从这道门走过。

“当我12岁时,就是通过思考‘我思故我在’和‘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这些西方哲学命题获得了思维的灵感,慢慢学会了用抽离的角度来审查自己的言行。将自身当成‘他者’来对待,后来就逐渐形成了理性和客观的思维方式。

“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对人很重要。如果少年时期像盲人,那么好的思维方式就是最佳的导盲犬,它能把你引向人间琼楼,获取‘高级快乐’,让你更容易找到‘黄金屋’和‘颜如玉’。

“理性和逻辑结合起来,能把思辨引向深化。我来说说当年‘导盲犬’是如何带我慢慢走向海阔天空的。

“那几年里我这样思辨--”如果身体的疼痛和对死亡的恐惧是我个人的事情,别人铁定帮不上忙,那么世上唯一能对自己负责的人就只能是‘我’了。在人生问题上,别人都不可靠。连最爱我的父母也帮不上忙。

“就算他们的爱是最真诚的,但‘爱’本身只是一种态度,‘态度’不是‘正确的方法’。‘爱’可能是无助煎熬的泪涌,‘爱’可能是隔岸观火的距离,‘爱’也可能是一种过失杀人的悔恨,‘爱’还可能是‘好心办坏事’的托词。

“我小时候目睹过一个车祸现场,一个青年被车撞倒了,躺在街道上奄奄一息。他父亲蹲在身旁紧握着他的手,失声痛哭。那哭声很无助!纵使这哭号和泪水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无尽的爱意,也是毫无办法,孩子就在他眼前痛苦地死去了。那个画面很残忍,让我对‘爱莫能助’这个词的感触特别深。

“从此我深切地明白了父母是帮不了我的,因为每个人都很平凡,父母在性格、知识和能力上也有其缺陷。即便他们对孩子有爱,一样免不了会力不从心,爱莫能助。”

不要把宝全部压在考试成绩上

“那什么是‘学习成绩好’呢?”成绩好就是应试科目的分数高嘛!那么除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这些课本之外,课本范围之外的知识难道就不是知识了吗?一个人在学生阶段的人生价值就是由教材编纂人员和试题设计人员决定的吗?考试成绩就决定了我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影响了我的性情发展,我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难道甘心被这群人操纵吗?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生死成败?是谁来审判我们的人生价值?

“求学阶段在整个人生中只是一小部分时间,如果把宝贵的光阴全部压宝在考试成绩上,这些人会为我们以后的人生负责吗?更何况,人生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游戏规则差异很大,在校考试的内容和走上社会以后的实际需要相差悬殊,几乎到了牛头不对马嘴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