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李锋在学校是个相当普通的学生。老师过了一年多才知道李锋就是那个不爱理发洗头、身材矮小、站起来回答问题始终脱不了方言的老实巴交的农村孩子。师范学校是非常注重仪态和表达的,如果说老师们对李锋有所关注的话,那就是替他感到担心,担心他这副尊容和这口方言很难胜任未来的教师岗位。所以,老师们经常会在李锋话音刚落的当口,替他矫正前鼻音后鼻音什么的,即便前者是一位行将退休教化学的老太婆。在一次班级活动上,辅导员曾拍拍李锋的肩膀,建议李锋应该活泼一点。比如?比如我们班男生本来就少,你为什么不参加班级足球队呢?李锋就实话实说道,老师,我跑不动,怕被人家撞飞啦。辅导员就说,就是你不爱运动才这么瘦,生命在于运动嘛。李锋想反驳,他想,妈的,老子从小就跟弟弟一人一头挑水,虽然不爱下地干活,农忙的时候也没少在地里吃苦受罪,老子如果有在操场上疯的劲,还不如回家帮我妈妈挑两担大粪呢。
当然,李锋也不可能没有一点长处。比如他的字写得不错,负责跟随班级文艺委员抄黑板报稿件。文艺委员是个城市姑娘,又白又丰满,就坐在李锋旁边,李锋经常上课走神都会看她。看着看着,他的老毛病就犯了,迫不得已把两腿并紧。有一次就在这当口老师突然叫他名字,他被一惊,当堂射精。好在天冷,穿得厚,没有渗出来。从那以后,看到她,李锋就不敢正视,好像自己曾经趁她睡着了干过她,而她醒来发现被人干了却不知道谁干的,又很自然地就怀疑起李锋一样。文艺委员问李锋,你的字写得真不错?小时候就练柳公权吗?李锋当然没练过,但他不敢多说什么,只好羞愧地点了点头。
春天到来的时候,劳动技术课的作业是每个同学制作一个风筝。在下午的自由活动课上,不爱运动的李锋留在教室里继续制作他的风筝。他很喜欢风筝,正如他在被文学老师表扬的那篇作文中所写的那样,风筝是个矛盾体,看起来是自由的,而且其形态越飞越高越飞越欢,起码很向往自由的样子;但实质上是极不自由的,攥在人类手中的绳线正是它的枷锁,而令人悲哀的是,如果它一旦脱离枷锁就会堕落死亡,“这到底该如何是好呢?”作文的结尾有这么一句提问。老师的回答是:“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人类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才能健康成长,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李锋看了,觉得老师不愧是老师,讲得很有道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老师等于什么也没说。
回到李锋扎风筝的那个春天的下午,天依然阴沉沉的,但云不低。校园的喇叭上一会儿播放孟庭苇的歌,一会儿播放刘德华,还有一会儿有别的班的同学从走廊里经过哼唱张学友。李锋很专注地制作着他的风筝,对这些充耳不闻,也听得格外真切。不知道为什么,此时此刻他感到很快乐,这可能是专注造成的,以至于他根本没发现到了后来教室里仅自己一个人,没发现再后来那个文艺委员进来了。当他终于发现她,再环顾四周没看见第三个人的时候,不免紧张起来。文艺委员冲他很真诚地笑了笑,然后有点欲语还休最终还是说出了的说,李锋,你将来会成为一个好老师的。
这句话让李锋琢磨了很长时间,他自己很清楚,他不想也不可能成为好老师,这是一。二,她为什么突然说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三,她这话里到底有何深层含义?四,我会不会因为这句话而喜欢上她?
前三个问题暂且不论,第四个问题才是核心所在。李锋始终没有确定自己是否喜欢文艺委员。虽然理论上来说的话,他还为她射过精;虽然他很想真的跟她射一回,但他也知道,所有看上去漂亮的女同学,自己何尝不都想射呢?问题是究竟什么是喜欢或爱?这个问题太陌生了,李锋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文艺委员的这句没有第三者在场的话,还是让李锋体会到了男女之间那点小秘密引起的甜蜜幸福感。可惜的是,不久之后的一天,李锋突然发现文艺委员跟别的班一位英俊挺拔的男生好上了。他虽然多少有点失落,但也不觉得怎么难过。他站在校园一棵树的背后冒充刻苦学习的人,看着二人走过,很郎才女貌的样子,由衷地觉得他们确实很般配。他只有羡慕,连嫉妒都没有。
下面是李锋和初中同学的一些来往书信。
张亮:
你好。每个星期天回家都能见到,还写信,白白浪费邮票钱,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但还是写个吧,因为我发现我现在这个班很多同学都喜欢写信,有的天天写,天天巴望着能收到信,我还没写过信呢。你写过吗?收到信后,你也不用回信,说不定你没收到我就到回去了并且跑到你家找你玩了呢。
我们学校的情况差不多都跟你讲过了,总之我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可能是没有朋友吧,跟我考在同一个学校的张德贵你也知道,他跟我谈不来。所以每次回去都找你玩,跟你谈谈,所以才给你写信。
我也不知道该跟你讲些什么。你现在在复习班是不是很苦啊,肯定苦了。我现在想想还是觉得苦,现在再叫我吃那样的苦肯定是不行了。你熬熬吧,很快的,马上就是寒假了,然后过了年就开春,春天一完,你又得参加中考啦。
我说我吃不了你现在的苦,这是真的。在师范的同学差不多都跟我一样,上课爱听不听,下课就是玩,考试前搞搞就差不多了。我不会玩,你晓得的。他们也不带我玩。我也懒得跟他们玩。反正我就是觉得没的劲。但不知道怎么搞的,比较起来,好像读初中时候比现在有劲一点。这个想法有点奇怪,也许你还羡慕我快活呢。
我现在这个班五十二个人,绝大多数是农村上来的,城里的都是女生,九个男生清一色农村的。而且我们这个班大多数人考进来的成绩都很高。只有那些城里的女同学分数低一点,据说她们录取的分数线就比我们农村人要低不少,像你要是城镇户口的话,你那分数也足够上我们学校了。这真不公平。只能怪我们命不好,投胎投到农民家去了。
对了,王奎是不是不读书了?上次我回家听李浩讲过。另外,也不知道高敏考到哪个学校去了。
不知道还说什么了,就不写了,食堂开饭了,不趁早排队的话就只能吃冷饭啦。
李锋
1994.1.6
李锋:
今天下午放学从我们队桥头小店走的时候,小店的光子问我是不是叫张亮?妈的,也难怪,光子只晓得我小名。他说有我的信,我真的吓了一大跳。一看信封上的字,就知道是你写的。非常高兴,你的信也是我短短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信。不过,我比你好点,你忘了吗,我在初二上半学期的时候给蔡勤写过信,那个信我还给你看过呢,后来她没回,直接跑来骂我,你都是知道的。
讲到蔡勤,正像你讲的那样,她爸爸给她买了城镇户口,所以虽然中考只考那么点分,还是去读技校了,命确实好,妈的。高敏我也不知道,哪天帮你打听打听。不过,你怎么这么关心她的呢?嘿嘿。
王奎确实不上学了,被学校开除了。但他也没走,天天在学校门口转,真不知道他家里人是怎么想的,也不替他找找路子。天天在学校门口转,二五浪荡的。现在他反正不是学生了,他就看他狂吧,当着老师的面就叼着烟,看到比他小的,就问人家要钱。他有次问我借钱,在他看来可能没直接要算是给面子了,但我才不借呢,所以差点跟他打了起来,不是你毛弟阿钢拉的话,估计肯定打。你家阿钢也真是,我真担心他被王奎带坏了,你回家的话跟你毛弟提醒提醒。但你别讲是我讲的。
我觉得你说在师范一点劲都没有,在我看来完全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唉,我们现在苦死了,主要是枯燥,天天去补习班,除了做试卷还是做试卷,真不晓得那些屌老师在哪儿搞到那么多试卷。我只是希望时间过快一点,我也不是那么很想考出去了。如果这次没考上,我打算去广州打工。跟你说过的,我表哥在广州,我姨妈说他一个月能赚八百多块钱。妈的,屌书真没的读头,主要老是窝在这里,太憋气。毛主席之所以成为伟人,十几岁的时候就给他爸爸留下一首诗出去闯世界了,里面有两句写得好: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不讲了,很快就放寒假了,回来再说。
张亮
1994.1.9
李锋:
你好。收到我的信你一定很吃惊吧。
过年的我回家看到过你的,是三十晚那天,我在光子家小店买东西,你骑车一滑就过去了,没看到我。刚开始我都没认得出来,你怎么戴眼镜了呢?你的眼睛真的非要戴眼镜吗?我还问光子那个人是不是你,他讲是的,我才敢信是你。你的变化真大啊,眼镜一戴还真像老师呢。我一直是很佩服你和高敏的,只是我太笨,学习不好,我也想念书啊。在师范念书一定很快乐吧,我做梦有时还梦见自己在学校的样子,都是老同学,连王奎都在。真是奇怪,也好玩死了。醒了就没有了,蛮难过的。
我现在芜湖舅舅家,去年给你送信时跟你讲过的。但我没跟舅舅学裁缝,我舅妈的弟弟开了家饭馆,叫我去端盘子,我妈说这样比学裁缝好,学裁缝还要学几年才能苦到钱,现在直接苦到钱,我也舍不得用,都攒着带回家。过年回家的时候身上揣着钱,心里还怪怕的,生怕路上给坏人偷了抢了。算了,不说我了,说我你肯定觉得我很烦是不是?
你可能奇怪我怎么晓得你的地址的,我本来不想告诉你的,但还是告诉你吧。是我问张德贵的。另外,过年的时候我有一天碰到张亮,他帮你向我打听高敏。我就在码头碰到高敏妈妈的时候,问她了,她告诉我了。所以我才给你写这封信。她的地址我抄在下面了。
祝你万事如意!
孙晓华
1994.3.4
孙晓华的信确实让李锋大吃一惊,继而是难堪。张亮也真是,怎么能将自己对于高敏的随口一问到处说呢,居然连孙晓华都知道了。所以张亮抑制不住气愤,给张亮去了一信表示责备。张亮这次没回信,直到李锋回家找他当面责备时,结果张亮比他更为气愤,但后者没有反唇相讥,而是一个劲自我挖苦,说自己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说自己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意思也就是说,我好心帮你,你他妈的倒反过来怪我。李锋也自觉理屈,就挥手表示算了,二人握手言欢吧。但这件事情还是影响了李锋的情绪,他确实已不怪张亮,而是不停地教训自己,他觉得自己做了两件傻事,一是向张亮问高敏的情况,二是指责张亮。当天他没和张亮呆多长时间,就借口回了家。也正因此,他决定不给高敏写信打听什么了,免得坐实了什么。而是给孙晓华去了一信,信很短,除了辩解就是感谢。孙晓华接到信后又来了一信,啰里啰嗦了一大通小学和初中的往事,而且高敏来高敏去的,这让李锋觉得有点好笑,孙晓华作为高敏丫鬟的印象越发深刻了。他真想问问,孙晓华啊孙晓华,你虽然学习笨,人也有点傻,凭什么要做高敏的丫鬟呢,真是不可救药。所以他没给她回信。问题还在于,在李锋的印象里,高敏从来就不把孙晓华当回事,和所有人一样对后者抱有歧视之心。这么一来,李锋不禁觉得高敏过于残酷,而孙晓华呢,既可怜又活该。
孙晓华也再没来信。
至于高敏的妈妈,李锋每次来往码头,当然都能看到。短短几年时间,这个阿姨已经老了许多。背略略有些驼,头发虽然没白,但脸因为长年站那儿检票,黑多了,也粗糙多了。李锋每次看到她都会想起1991年元旦那天在她家的情形,当时她们全家即将搬离红旗村,她不断前来续水的微笑以及院里那些枯枝败叶。从村里大人口中,李锋略有耳闻,那就是高敏那个暴发户爸爸搬走之后就亏了一大笔钱,高敏妈妈出来找份工做当然也是再正常不过了。高敏初三毕业后考上学校没有?考上了什么学校?这些情况只要问问他妈妈即可,李锋每次在高敏妈妈将他手中的船票撕掉时,都有借机问一问的冲动,那样也免得按孙晓华提供的地址正而八经地写信了,来的方便、随意而又毫无某种人为的痕迹。一念至此,李锋就打消了它,自己觉得可笑,并在心里大摇其头,说道:关我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