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是粒种子
11087200000002

第2章 童年期的情感倾诉

给所有的少年儿童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是父母希望做到的。

§§§第一节童年期的情感诉求与分类

一、童年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童年期的概念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6、7岁~12、13岁,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一个重要阶段。

2.童年期的基本特征

①科学知识方面。这个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注意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不宜使用一种直接的传教方式,而应该更多的是一种诱导和启发的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去总结。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儿童的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②想象力方面。儿童处于一个各方面急需开发的时期,没有受到社会各种知识和思想的束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能够更好地通过一种诱导尽可能地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对儿童智力和身心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家长自己讲故事或者通过一些益智的游戏让孩子参与进来,进行互动,也能提升儿童的智力。

③儿童自身兴趣的培养。儿童时期的孩子都处于不定型时期,所以家长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兴趣给孩子设定方向,甚至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而是应该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发现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并加以诱导和支持,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

3.童年期的道德情感

童年期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新的集体生活下发展起来的。班集体和少先队集体在童年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主要的作用。儿童在集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和达到共同的目标,逐渐意识到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并在学习等日常生活中产生了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正义感等。

二、童年期的情感诉求

1.亲社会情感诉求

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情感诉求很早就表现出一定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即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的行动,如助人、合作、分享等。当儿童自愿帮助他人而不考虑任何外在奖励或没有个人动机时,则是一种利他主义,这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一项研究中,让一些男孩有机会与同伴分享糖果、志愿帮助穷苦儿童的工作。结果发现,儿童的分享与助人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5-6岁的儿童的分享行为占60%,7-8岁时占92%,9岁以上占100%。5-6岁的儿童助人行为占48%,7-8岁时占76%,9岁以上占100%。

2.攻击性情感诉求

攻击性情感诉求也是童年期情感诉求的一种重要形式。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企图伤害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儿童进入小学以后明显减少。儿童进入小学后,由于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越来越善于区分偶然的和有目的的激怒行为,并常常宽容他人无意识的伤害行为,对有意识的攻击行为,也常还以言语攻击而非身体攻击。

3.道德意志情感诉求

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童年期的道德意志控制力和自觉性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这种控制力和自觉性还不能完全离开外部的检查和督促。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和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4.道德行为习惯情感诉求

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童年期道德行为习惯情感诉求呈现出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的发展水平。低年级的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处于一种依附行为很强的“家长和教师的权威”阶段,其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中年级儿童可能因破坏了原有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导致习惯水平下降,而高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第二节童年期的情感教育案例

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里根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钱还给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母亲对爱迪生的期望效应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根椐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运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期望应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麦克斯韦的数学敏感区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点评:发育正常的儿童在六七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