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脾气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有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坏脾气,所以父母们应该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中改变坏脾气。父母们需要做到:不树立坏榜样、学会冷处理、与孩子一起努力克制坏脾气、让孩子了解发怒前征兆及教给孩子克制愤怒的技巧。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中改变坏脾气。
§§§第一节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发脾气的含义
发脾气是指儿童在受到挫折后哭叫吵闹的现象,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出现,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更为常见。该行为的发生与儿童的素质及所受的教育有关。父母的溺爱和有求必应下所培养成习惯。
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普遍现象。发脾气也意味着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但是,爱发脾气,对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很不利。
发脾气的原因
家长要想帮助孩子改掉爱发脾气的毛病,就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才好对症下药。那么,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哪些呢?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1.自尊心太强
有的孩子自尊心太强,事事都想争第一。但孩子认知能力有限,不可能事事如愿。这样,一旦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孩子就会感到沮丧,就会感到愤怒,就会通过发脾气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2.要求得不到满足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如果哪一次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或不能及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大发脾气,有的甚至在地上乱滚乱爬。
3.身体不舒服
孩子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比如生病、疲劳的时候,也会同大人一样,会觉得事事不顺心,事事看不顺眼,这时候也常常会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调节自己情绪。
4.模仿
有的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发脾气的“榜样”,导致孩子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也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
家长在对待孩子发脾气这个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从而正确地引导孩子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付坏脾气孩子的几个妙招
1.转移或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出现发脾气的征兆时,把孩子转移到更容易接受的活动中去。
2.慎重采取应对策略,父母要保持处理问题的一致性和坚定性。当一个学龄前儿童发脾气的时候,你呆在孩子能看到你的地方继续正常的活动但不搭理他;对于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规定在他平静下来之前必须回到自己的房间,当他发脾气时,告诉他到自己房间去,但不是以教训、威胁或者争吵的口气。
3.注意你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对发脾气孩子的有效管理,父母需要做自控的典范,做到心平气和。可以安慰孩子,但不满足任何不合理的要求。
4.千万不能让孩子伤害自己或者他人,当一个孩子有自伤的危险时(例如在坚硬的地板上乱撞),应该及时把他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5.用“你失控了”来代替“坏孩子”这样描述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另外,父母还要养成随时表扬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
6.告诉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你没有发脾气,真是好样的!”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评价。
§§§第二节对付坏脾气孩子的案例
对付坏脾气的孩子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挨打和威胁这种逼迫的方式会让他感觉到自尊心受挫,会影响孩子的判断能力。家长和孩子之间应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用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讨论孩子所做的事情,先从孩子思维角度分析,看孩子如何理解,从中发现合适的解决方式。
田田的妈妈是小学的语文教师,她常说,在学校里教育几十个孩子也没有家里这一个费劲。别看田田才5岁,什么都和大人“对着干”,坏脾气经常一触即发。通过多种方法实验,妈妈发现,对田田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于是,她就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多用幽默的故事和语句跟田田沟通,效果好极了。
一次妈妈批评了田田几句,他就不吃饭以示反抗,还将碗摔得粉碎。晚上,妈妈编了个《爱生气的癞蛤蟆》的故事讲给他听:“有个小蛤蟆,每当妈妈批评他时,他就大喊大叫,肚子鼓鼓的,吵闹得脸红脖子粗,时间一长,就成了满身疙瘩的癞蛤蟆,难看死了。”田田听了很快表示说:“我不要学癞蛤蟆!”以后他倔脾气发作时,妈妈就提醒他,别学癞蛤蟆,田田便会逐渐平静下来。
有一次,田田得了感冒,医生嘱咐要打三次点滴。因为怕疼,他在打完两天后,说什么也不肯上医院。父母劝他,他就哭闹个不停,还说:“第一次打了,第二次也打了,第一加第二等于第三!第三次就不用打了。”中午,妈妈特地烧了两条田田最爱吃的糖醋鱼,开饭时对他说:“我吃第一条,爸爸吃第二条,你就吃第三条吧!”田田疑惑不解地问:“总共只有两条,哪来的第三条呢?”妈妈一本正经地说:“喏,这是第一条,这是第二条,第一加第二等于第三!”聪明的田田马上明白过来,下午乖乖地跟妈妈上医院打第三次点滴去了。
生活中,像田田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想事情,做事情的思维方法,往往出乎大人的意料,有时即便是错的,也觉得是理所当然,作为家长,不可武断地将其说得一无是处,以免伤及孩子的自信心。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寓教于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故事、游戏、歌曲等说明道理,让孩子以快乐的心情去改正错误。
输棋后大发脾气
坏脾气的儿童一般较任性,常有不合理要求,当要求未满足或受到挫折时就大发脾气,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不止、就地打滚、撕扯衣服头发等。
明明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很喜欢下围棋。遇到会下棋的人,总是会邀请对方跟他来一局。这天,晚饭后,明明又拉住了爸爸,要爸爸跟他对局。父子俩你一步,我一步,在棋盘上较量着。眼看着明明手执的黑子领先了一些,可没想到,爸爸的一步棋让明明的黑子死了一大片。眼看马上到手的胜利就这样就被拿下了,明明着急了,一下了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不行,耍赖!重来,重来!”说着打乱了棋盘。就这样,因为输了棋,明明的脾气就上来了。
对明明这种行为从小就要防止其出现,家长不要过分娇宠孩子,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知道什么要求是合理的,什么要求是不合理的。矫正方法主要是教育,父母之间态度要一致,发脾气时与发脾气后进行耐心说服解释,正确引导。
班级里的不定时炸弹
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
马东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上课受批评,跟老师怄气,在学校同学们有谁不小心碰到他的时候就对谁发脾气;总而言之,就是喜欢发脾气。而且,他发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上课玩东西被没收了,跟老师发脾气说“小心你家玻璃窗,哪天我就砸烂去”,同学扫地时,扫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脚,就骂同学,别人回骂,他就动手,人人都把他当成班里的不定时炸弹,谁惹他谁倒霉。
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针对马东这种坏脾气的同学,以下几种控制方法可以供老师、同学、家长和马东自己参考,帮助马东戒除掉自己的坏脾气。
1.情境转移法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他发怒。可以采取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2.理智制怒法
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这几个问题: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
可以在即将动怒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3.评价推迟法
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要生气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4.情感宣泄法
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儿。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