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是粒种子
11087200000030

第30章 从倔强到顺从

孩子在家里是宝贝,家长或多或少会迁就孩子,这就容易形成了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倔强的性格,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不高兴的时候,就会用哭闹等方式来宣泄情绪。另外因为孩子年龄还很小,自控能力也很弱,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很快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此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性格倔强。其实,倔强、反抗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倔强的孩子较容易有反抗行为。为了让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家长不妨用启发的方式,慢慢引导孩子把倔强变成顺从,变成一种正能量。

§§§第一节如何做到让孩子从倔强转变到顺从

正确理解孩子倔强的脾气

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孩子特别倔强,为达到某种目的甚至会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竭仍不罢休。人们往往把这种倔强归咎于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这种结论过于简单、武断。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倔强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幼儿随着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待周围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一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孩子,一切事物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孩子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面对爱哭、爱闹脾气的倔强的孩子,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毫无意义,父母应该把力气放在分析孩子的倔强原因上,再想出帮助他的办法。否则,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倔强,这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多是因为家长初始没有理解和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所致。所以,家长们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的要求不可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

从倔强到顺从的转变方法

孩子的性格是各种各样的,有开朗外向的,有内向安静的,还有的孩子很倔强,倔强的孩子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不少问题。如何做到让孩子从倔强向顺从的转变?以下介绍一些方法,提供父母和老师作为参考:

1.避免使用强硬的态度

当孩子出现倔强、反抗的行为时,父母应避免使用权威的口语或方式来教训孩子,而应拿出一点“办法”来。首先深呼吸,不要让自己跟随着孩子的不满情绪而生气,然后试着和他讲道理,教他学会尊重别人,并使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父母感觉到孩子开始浮躁不安时,可以用他感兴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来转移他即将爆发的情绪。譬如:“爸爸今天给你买了个漂亮的生日礼物,你猜猜是什么?”或“你猜猜你妈今天会给你做什么好吃的?”

3.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父母的干预越多,孩子的脾气可能越强烈。当孩子在闹脾气时,有时是带点试探的性质,父母表现得越在乎,他可能越过分、越吵闹。所以,就试试让他哭个够,等他安静下来后,再去处理。

4.使用适当的引导工具

无论是在学习或行为矫正上,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善用孩子的语言或喜欢的卡通人物来作适当的引导工具,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更具趣味化与游戏性,以化解孩子的反抗情绪。

5.提前通知

如果父母要终止孩子的游戏,而不想让孩子产生反感、抗拒时,要提前告知,让孩子心理有所准备。这样就能以理性、和平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作用下的反抗。

6.适当使用隔离法

孩子因为一件事情未得到满足,变得不可理喻时,可以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告诉他等他不再闹脾气的时候,再来跟爸爸妈妈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但必须注意隔离处的安全性,且不能是会让孩子感到恐惧的地方。

7.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当孩子正努力组合一张拼图或搭积木时,家长却要他尽快去洗澡,孩子通常会不愿意。其实对于孩子的这种态度,是值得表扬的,若父母硬要孩子放弃,孩子反而容易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

8.尊重孩子的意见

对于倔强的孩子,家长应换位思考要站在他的立场看问题,不管做什么事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过分干涉。有时明知道可能做不好,也应让他体验一下。此外,在他做不好的时候,偶尔可以正确示范一遍给他看。

9.双向沟通法

父母有时会主观认为,孩子应该听话、顺从,而不应该反抗父母的意志。其实,不妨把命令的语言沟通形式改为双向的沟通,让孩子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并试着去了解不合理的原因和探讨合理的条件,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

§§§第二节孩子从倔强转变到顺从的案例

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下一根钉子

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后来,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让围篱留下了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都将永远存在。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的坚持发生争执,并给对方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是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位聪明的父亲就是用这个道理教育自己倔强的儿子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倔强任性的童童

所谓以自我为中心是指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动作上的现象。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不仅表现在孩子的言语中、表示中、逻辑中,更重要的在孩子的外部行为中。

童童的妈妈是幼儿园的一位老师,所以很多老师都经常逗童童,跟他开玩笑,童童对幼儿园的老师也都非常熟悉。

一天下午,徐老师计划带班上的孩子到楼下操场去上语言课,让孩子们到门口排队。童童很快跑到徐老师的面前,同时跑到徐老师面前的还有其他几个男生,于是就挤了起来,一个男同学把童童挤到旁边去了,正当他又要挤回去时,徐老师就跟他说:“随便站哪儿都一样嘛,不一定要站第一个。”说完徐老师便带着孩子们下楼了,不过没走多远,童童还在原地,根本没走,还一脸的不高兴。任凭徐老师怎么叫他都不过来。下一节课开始时,童童一直把嘴嘟着。上完课后,徐老师问他:“童童,你怎么啦?为什么不开心啊?”他不说话。徐老师又问:“是不是刚刚小朋友排队的时候把你挤着了?”他点了点头。徐老师说:“小朋友在一起排队难免会挤,而且排队不一定就要排第一个啊,都往前挤,那又怎么能把队排好呢?”刚一说完,童童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徐老师后来跟童童妈妈做了交流,并一起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首先,童童属于很倔的那种,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你想要改变他的想法,如果不把他的思想打通,他是绝对不会屈服的。

其次,童童的妈妈是幼儿园的老师,因此他对幼儿园里的老师很熟悉,他感受到的都是老师们对他的爱,接受不了不被爱的感觉。所以面对老师这样一些稍带批评语气的话语,他会有更敏感的反应。

最后,他是个情感比较细腻和敏感的孩子,他需要老师的关注和爱护。之所以越来越大的哭声,是在提醒老师注意他,关注他。

通过和童童妈妈的交流分析之后,徐老师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冷处理方法、隔离法、双向沟通法等各种让孩子从倔强转变到顺从的有效方法,最终童童不再倔强。

如果倔强的行为在成人之前形成,要想纠正则是非常困难,甚至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在幼儿时期,将德育置于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塑造孩子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是幼儿教师及家长共同的职责。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细节方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恰当合理的处理措施,将孩子的任性、自私、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等倔强行为消除在摇篮状态。

纽约州州长罗尔斯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稚嫩的心灵有时难免会受到不良因素的侵扰,难免会让错误的观念左右他们的行为,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拂去蒙盖他们心灵的浮尘,要像保护荷叶上晶莹的露珠一样,精心呵护每一颗幼苗健康地成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这儿的穷孩子都很顽劣,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但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轮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从那天起,“纽约州的州长”成了罗尔斯的一面旗帜,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就职演说中,他说:“孩提时,大人一句赞扬的话或者一个好的评价,有时哪怕是一句善意的谎话,就能成就那个孩子的一生,因为它激发了人身上最大的潜能。”

赞扬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黑夜的蜡烛、是神奇的魔术。有时候,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引导、表扬,而对存在的问题则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应对,相信他们会改正的,并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促进孩子个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陶行知的第四块糖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要“软硬兼施”,该严厉时就严厉,该“软”时就软,但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度,千万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严要严到骨子里,软要软到心头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这个男生,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该男生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的手上说:“这第二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男生更惊疑了,他眼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该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说:“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说话也就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改变孩子的倔强应像大禹治水一样,只能疏导而不能堵截。因势利导既能巧妙地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放弃自己不正确的主张,又能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