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放学后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即使有一点余暇也在孤独中度过,这是孩子的悲哀。做父母的应该走进孩子的心里,倾听孩子的渴望,即便确实有理由对孩子说“不”,也要好好地向孩子解释,给孩子一个能够接受的说法,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真诚和爱心,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第一节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家长不要以忙为借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决定作用。父母在生活中每个瞬间都在影响着自己。”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采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也会脱颖而出,终成大器。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以为自己扮演的是监工的角色而不是陪孩子玩的角色。有些家长虽然每天都陪着孩子,但是孩子并未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将孩子送给了“题海”和培训班。家长总是在喊忙,就是无法抽时间陪孩子。在繁忙的都市,父母为了生计,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缺少心灵和感情交流的陪伴,孩子难以感受到爱。
家长要明白自己整天忙活为了什么,不还是孩子么?所以家长再忙也应该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多关爱孩子,弥补平时工作忙与孩子沟通少的遗憾,因为“物质再丰富也满足不了孩子心灵的需求”。
竞争压力的加剧导致很多家长整天疲于应付生计,但是这些不应成为疏于陪伴孩子的理由。当你赚了大把的金钱后,却发现孩子和你的距离已经拉大到你让你难以置信,那时,你的金钱还有意义么?
家长一定要陪伴孩子们成长,不要逃避责任。更不要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开脱,别忘了孩子是你未来的所有希望。因为家长很多时候不光光是教育孩子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才是我们育人的目的,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善良,要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家长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教育着家长。家长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父母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
父母白天去上班,抽不了空打电话;晚上有时候为了应酬,回家的时候,孩子已在睡梦中,一天下来也不能跟孩子说句话。其实,即使父母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跟孩子做一些事情来增进亲子感情。
1.陪孩子运动
运动不仅能让孩子拥有很棒的身体,还能为发掘孩子潜力打下基础。经常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能,促进身体发育,还能让孩子保持积极、阳光、开朗的心态。除运动外,平时要提供条件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孩子天性就喜欢随着音乐舞动,拿着画笔涂鸦,学着电视节目扭动身体,他们在抒发情绪的时候,也会对父母感觉到满意。这并不会花父母多少时间。
2.给孩子随性玩耍时间
孩子们需要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就像蹲在路边看蚂蚁爬行,观察蜘蛛结网,或者给星星取名字……这是孩子们对世界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要尽量避免给孩子塞满各种活动、课程,要提倡家长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其实,家长可以每天划出一个小时作为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只要孩子的行为是安全的,家长就不要干涉。
3.与孩子一起玩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每周至少要有一天陪孩子尽兴地玩耍,孩子会与父母更加亲近。在亲子感情的培养中,父母陪孩子做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除一些常规的亲子游戏外,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们玩家长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比如折纸、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等。
4.耐心聆听孩子倾诉
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感到父母对自己说的话不在意,渐渐地就会不再向父母倾诉。当孩子对你说话时,你最好能专心听并及时作出回应。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幸福的家庭需要“交流时间”,父母再忙,每天也应留一段时间,聆听孩子的倾诉。
§§§第二节不要找理由拒绝孩子的案例
揭开眼睛疼痛的幌子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合格的爸爸妈妈很重要。对于一个民族的未来,合格的父亲、母亲更为重要,正如德国大教育家福禄倍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父母们即使在百忙之中,也要尽量挤出一些专属孩子的时间。
几天前,小磊的妈妈带他到省立医院眼科中心求医。妈妈说,这段时间孩子有些反常,前天喊眼睛疼,隔天又说眼睛看不见,哭着闹着不去上学。为此,爸妈都很担心,特意请了一个礼拜假陪小磊,跑了几个医院,小磊仅能看到视力表的第一行。
妈妈觉得奇怪,第二天又到厦门医院眼科中心,检查视力时,小磊双眼同样仅有0.1。眼科专家谢主任翻看了小磊之前的病历,并对孩子的视神经发育及眼底情况进行了检查,确认他眼部情况正常。看着低头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谢主任避开家长,单独与孩子进行了沟通。
“父母很担心你,陪你跑了那么多地方,眼睛却还是没好,他们着急得饭都吃不下去。”小磊望着谢主任有些不知所措,几秒钟后,他眼里噙着泪水,怯怯地说:“我的眼睛并没有看不见,只是希望父母能够多点时间陪我。”结束谈话后,谢主任又为他重新检查了视力,这一次,小磊很顺利地看到了1.0。
由于父母亲工作繁忙,小磊一上小学就被送往寄宿学校就读。一两个月才能见父母一面。小磊母亲说:“我们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拼命工作,他爸爸经常出差,我从事销售,节假日是最忙的,连六一儿童节都没陪他过。”
据了解,像小磊这样情况的不在少数,通常是小孩子使出各种“奇招”,比如说肚子痛、视力模糊等,由于这些症状看不着又摸不清,所以家长只能干着急。
父母不能只顾工作,忽视亲情,要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毕竟亲情和温暖是孩子最渴望、最需要的,家长不可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
寻找走失的女儿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家长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时刻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针对不同时期的儿童成长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老陈在和平新村租了个房子,平时两口子在市场上卖海鲜,起早贪黑,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他们的女儿玲玲今年7岁,在和平新村小学上一年级。一天下午,平平放学回家后向姥姥要了一块钱,说是出去买零食吃。因为商店就在家门口,姥姥就让她去了。到了晚上8点多,老陈和妻子回家后发现孩子不在家,问老人才知道她出去买东西一直没有回来。夫妻俩赶紧出门找,年迈的姥姥围着小区到处喊孩子的名字,老人一边喊一边埋怨自己没有把孩子看好,邻居们听说后也出门帮忙寻找。老陈妻子哭着说,孩子穿的是粉红色外套,穿一双红色的小靴子,黑色的舞蹈裤。她问过商店老板,老板说孩子确实在这儿买过东西,但是买完后就往回家的方向走了。
都这么晚了,孩子能上哪儿去呢?老陈两口子疯了一样到处寻找,亲戚朋友都问遍了,可还是没有孩子的消息。
“都这么晚了,孩子肯定是出事了!”老陈妻子哭得很伤心。整个小区转了两个圈儿也没有发现孩子的踪影,于是老陈两口子准备报警。刚拿出手机准备拨号,“玲玲回来啦!”一老邻居大声喊。
“玲玲,你上哪儿了?”老陈抱起女儿嚎啕大哭。玲玲说自己一个人感到孤单,就到同学家玩了,晚饭也是在同学家吃的。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老陈事后说:“以后一定多找时间陪陪孩子。”
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但不懂家庭教育的父母却耐心地将孩子一个个地变成庸才才善罢甘休。”这句话对做父母的来说真的很可怕。父母不能因为各种理由或借口,把孩子丢给长辈及保姆,毕竟父母的爱和引导,是任何人也没办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