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说:“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场所和赖以生存的地方,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最起码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温暖快乐的家庭里健康成长。因此,夫妻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经营好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
§§§第一节给孩子们开拓一片天地
戴尔父亲的教子之道
如今的人类社会是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孩子适应将来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应从老戴尔教子之道中获得启示,转变教子观念,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成长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迈克尔·戴尔是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500强企业总裁中最年轻的一位。迈克尔·戴尔的成功,与他父亲让他从小就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
迈克尔·戴尔还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摆弄各种玩具。父亲为他买回的小汽车、小飞机等玩具,他玩不了多久就拆得七零八落。对此,父亲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鼓励他拆散玩具后要弄清玩具的构造与机械原理。迈克尔·戴尔稍大一些后,父亲就常把他带到电脑操作室或修理处让他观看和动手维修电脑,培养他对电脑的浓厚兴趣。到迈克尔·戴尔14岁时,父亲就为他买了一台电脑。迈克尔·戴尔为了全面了解电脑组装和运行原理,将新买的电脑全部解体,反复仔细琢磨后再组装好。
后来,在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下,迈克尔·戴尔不断地购买电脑零部件,改装成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在初中毕业时,迈克尔·戴尔已能十分熟练地改装电脑了,并且以低价购进零件,再把升级后的电脑卖出去。如此不断地动手实践,到18岁高中毕业时,迈克尔·戴尔就创办了自己的“戴尔电脑公司”。
不仅如此,迈克尔·戴尔的父亲还要求他经常参加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迈克尔·戴尔13岁时,父亲就鼓励他参加集邮活动。为了购买邮票,父亲就鼓励他利用假期与同伴去餐馆打工,让他亲身体验赚钱的不易;还让他参加集邮拍卖会,使他亲眼看到拍卖人赚到大笔钱。这样到了15岁,迈克尔·戴尔就进行了他的第一次生意冒险:通过刊登“戴尔集邮社”广告,拍卖邮票,结果获得成功。同时父亲还要迈克尔·戴尔利用暑假推销《休斯顿邮报》,并要求他从推销过程中寻找窍门。经过一段时间后,迈克尔·戴尔发现,刚结婚和刚搬进新房的人几乎都订阅邮报。于是,迈克尔·戴尔就通过“结婚登记处”和“银行贷款处”找到这两种人的名单和地址,并向他们推销邮报,结果订户大增,他也因此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较早地深入社会、注重实践,是迈克尔·戴尔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并且使他成功的时间比同龄人整整提前了十年。而这关键是得益于他父亲正确、温馨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
孙大勇的“无为而治”
澳大利亚籍华人孙大勇,教育孩子采用的是颠覆华人传统的方法:经常找老师“求情”,希望对儿子“放鸭子”;为让女儿参加歌唱比赛,宁愿她半年都不上课。在这种“无为而治”思想的教育下,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
孙大勇本是武汉人,后移民澳大利亚。不过,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汉语,他每年都让孩子在武汉上学,寒暑假时再到澳大利亚学习英语。
儿子孙叮叮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孙大勇就多次找班主任,希望能对叮叮“网开一面”:上午上课,下午走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有充裕的时间,孩子从小就学习网球、爵士鼓等多种自己喜欢的课目。叮叮的初中是在武汉外校上的,孙大勇还是延续他一贯的做法,找老师“求情”:我不希望用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老师能尽量对他“放鸭子”。
孙大勇对老师说:“让孩子在中国上学,一是让他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老祖宗;二是让他有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经历;三是让他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晚自习不要上,平时考试也不要对他有要求。”
当时,叮叮的班主任也觉得这种方式值得一试,破例让这个孩子做“试验品”。
初中毕业后,叮叮到澳大利亚上高中。因为在国内学习了很多技能,他在澳大利亚高中如鱼得水:有的学习科目经常考全校第一;打篮球进入了校队,还被评为“最佳球员”;在校期间一直是学生干部,深得老师器重。不久前,叮叮申请了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利亚大学,三所学校都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孙大勇的女儿孙当当8岁时,在武汉一家小学上学。孙大勇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一个原则:自己喜欢就好。上幼儿园时候,老师告诉家长让孩子们学习一门特长。孙大勇带着女儿看了跳舞、国际象棋等培训班,最后因为女儿提不起兴趣统统放弃。
有一次,孙大勇带孩子参加了一个画画培训班,小女孩一下子看中了。她所在班有5个孩子一起学,有时候老师讲一个新知识点,其他4个都没有明白,就小当当一个人能听懂。
孙大勇有个朋友是市音乐协会的,有时候孙大勇也带着女儿去那里学。当当有个同学要参加2010年“琴台之声”艺术大赛,邀请当当一起去比赛。得知女儿要参加比赛,孙大勇开始还有些犹豫,毕竟孩子没有学习很多。不过,看孩子很想参加,他还是答应了。比赛中,当当和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合,一下取得湖北省赛区“出线奖”。
2010年12月26日,两个孩子又到香港参加“第十四届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金花奖’”比赛,获得声乐类“金紫金花最高奖”。
几乎在同时,当当被所在画室负责人推荐到北京参加“书画特长生——亚洲青少年优秀作品展示活动”,最后取得小学组“十佳奖”。
孙大勇说,这些奖励都是他没有想到的。2012年8月,当当将受邀到韩国参加一项国际书画比赛,肯定要耽误上课时间,不过孙大勇说:无所谓,只要孩子高兴,耽误一两个月的课都可以。
反观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会影响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全部家庭教育工作就是配合学校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让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记忆现成的知识,训练孩子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致使孩子对于动手制作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失去兴趣,结果使很多孩子高分低能,模仿能力强,创造能力差。
中国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孩子获得所谓的“成功”,逼着他们起早贪黑,四处培训。父母以为这样就是爱孩子,只有这样教育,孩子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这种“爱”,其实是父母自私的表现,因为孩子在这些“努力”里得不到基本的自由和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完全被父母世俗的观念所取代。
对女儿不加施教的蔡志忠
蔡志忠相信,规矩都是由兔子定出来的,但打破规矩的永远是豺狼,而豺狼的微笑,就是成功者的微笑。他是这样告诉自己的,也是这样告诉女儿的。
蔡志忠,台湾彰化人,著名漫画家。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庄子说》、《老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
蔡志忠喜欢狼,“是狼启发了我”,他始终这样认定。蔡志忠相信,狼在大自然那极度恶劣的生态圈中一代又一代所形成的顽强竞争力,正是得益于“不加施教”。所以,他决定对独生女儿也“不加施教”。
女儿小,还不识字,每当带她上餐馆点菜,蔡志忠不是擅作主张,而是拿起菜单,一一念给小家伙听,让她自己选择想吃的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