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是粒种子
11087200000039

第39章 爱孩子,但别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潜在能力的发展,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有时让孩子在生活中有些“不满足”,对孩子成长是有益处的。父母不必自责心太强,恰恰相反,这种做法对培养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第一节家长纵容孩子的严重后果

家长为什么会纵容孩子

在许多父母眼里,孩子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自己的希望。因此,他们努力为孩子塑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一旦孩子不满意了,她们就想尽各种方法,帮孩子把快乐的世界修补好。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是父母在用心呵护孩子,但事实上,这是在纵容自己的孩子。这类父母是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家长没有真正弄清楚宽容孩子和纵容孩子的区别,所以造成孩子不良品质的发展。

宽容是指家长对孩子各种幼稚的表现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承认孩子有权具有各种感情和愿望的人。孩子的一切感情和想象,一切思想和愿望,一切梦想和追求,无论内容如何,都应该给予承认,得到尊重,这就是宽容。宽容可以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典型例子:孩子穿一双新买的运动鞋,在玩耍时不小心弄破了,家长此时就应该宽容孩子,不应该对孩子大发脾气。否则,孩子以后穿上新鞋就不敢去外面玩耍了。

纵容一般是指家长对孩子过分地放任不管。纵容会造成孩子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纵容会养成孩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孩子将来步入社会,遇到挫折时会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心理承受能力低;不会珍惜亲人和朋友感情,认为朋友、亲人对自己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当然,因为从小就是在纵容环境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典型例子:一个小男孩,非要父母给他买耳环和项链,不买就大哭大闹,父母就给他买了。小男孩本不该戴项链和耳环,这种要求本来就非常不合理,父母就不应该给他买。最终还是买了,这就是纵容孩子。

纵容孩子,后果很严重

现在中国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便很容易过度宠爱孩子、纵容孩子。纵容孩子有可能会导致以下结果,广大家长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

1.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

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被纵容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别人都必须听他的,他不肯为别人着想,自私自利,目中无人,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久而久之,那些被纵容的孩子们必然成了孤家寡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未来的学业、事业甚至婚姻都可能变得比较困难。

2.孩子性格骄横

被纵容的孩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性格骄横乖张。由于家长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包括很多无理的想法,孩子从小就会目中无人,敢于骑在长辈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宽容,不懂让步,更受不了委屈。

3.孩子懒散唯我独尊

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无论做什么都由父母代办,什么都不去思考,什么也不想做,这样下去必然会变得懒散。而且在家谁也管不了他,唯我独尊,他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试想,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立足?

4.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由于长期被家长纵容、溺爱,这些孩子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想不到还需要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在社会上,也许自私能谋得一时之利,但是自私自利之人的事业迟早会遭遇失败,感情也是一样。

5.经受不了挫折

家长给予孩子的纵容,把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一直受到呵护和宠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挫折。一旦离开温室,遭受一点小小的困难便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成不了大器,无法行大事。

6.不知礼节为何物

家长纵容孩子,一般会对孩子做各种让步,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礼貌,没有做人最基本的礼节,坏习惯会慢慢发展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不能纵容孩子的几种行为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份爱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容,更应松紧有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学会忍受一时的不舒服、烦心事,甚至忍受必要的痛苦,因此,对孩子如下的几种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绝不能手软,更不能把宽容演变成纵容。

1.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经常会见到孩子抢夺他人玩具的情况,如果得不到,就会大打出手。

对于动手打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夺人玩具和出手伤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亲自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除了批评和讲道理,一定的惩罚必不可少,并将与惩罚相反的待遇呈现在他眼前:呵护和安抚被打的孩子。从而令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还会受到惩罚,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2.顺手牵羊

孩子小,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淡薄,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经常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对此,父母应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见了玩具就走不动

在超市或商场,孩子见到芭比娃娃、变形金刚等玩具,便紧抱着不放,任你怎么解释也不松手。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对孩子表明态度,今天不买玩具。如果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无理取闹,不妨置之不理,或者佯装离开。妥协是不明智的,否则孩子的任性将变本加厉。等孩子冷静之后,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欢,撒泼、哭闹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讨厌。

4.该睡不睡

孩子贪玩,他们永远没玩够,经常到睡觉的时候还不去睡觉。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睡,有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难以养成。所以,无论孩子找什么理由,父母都要想办法拒绝。

5.我要一次玩个够

家长不能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但一定要规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并严格督促其遵守,使之通过服从外在的约束力,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另外,在规定结束游戏时间的前5-10分钟,父母可提醒一次,让孩子有准时结束游戏的心理准备。

6.用谎言掩盖事实

孩子明知说谎不对,却为了逃避惩罚而为之。如果家长相信他的话,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长了这一恶习,以致他在谎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正确的做法是:打消孩子的顾虑,鼓励他说出真相,并在第一时间“拥抱”他、表扬他。

除了以上六种情形,生活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父母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应该立即给予警告并加以劝阻,千万不要纵容孩子,以免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何防止孩子被纵容

一、了解孩子被纵容的原因

孩子被纵容,大多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的无理要求不断被满足,滋长了他们的自满自大、唯我独尊的情绪。家长在了解孩子被纵容的原因之后,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瓦解孩子的这种情绪,从而把孩子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

二、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体性活动

预防因被纵容而导致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一个很好的办法是让他和同伴一起玩耍,参加群体性活动。在群体中,逐渐培养孩子少数服从多数、不固执、不闹情绪的性格。孩子在与别人的沟通中,会体会到不合理的要求在群体中根本无用武之地。

三、在行为上约束孩子

孩子出现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发现餐桌上没有他爱吃的菜,拒绝吃饭。这时父母不应该迁就他而给他重新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

四、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如孩子在宠物店前耍赖不走,非要买宠物时,大人指着开过来的高层公共汽车说:“噢,这辆汽车真棒,咱们还没坐过呢。”然后抱着孩子去赶这辆车,买宠物的事就会很快被忘记。

五、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

有些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父母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停止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我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六、进行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父母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但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如孩子不吃饭,父母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另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而造成的后果。让孩子知道任性是没有好处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从而让孩子渐渐改变任性的行为。

§§§第二节不要纵容孩子的案例

被警方扣留的孩子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放任自流,良田也会成为荒地。现实环境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孩子有好奇心,再加上一些人居心叵测,将目标盯在孩子身上,因而家长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那样会让孩子误入歧途。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不但要关心孩子现在的思想状态,还应了解孩子周围的人,注意孩子经常活动的场所,时刻把握孩子的动向。多与孩子谈谈心,主动进入孩子的世界,从与孩子的谈话中去了解孩子,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引导多于管教。

有一个学生平时晚上都是六点回家,有一段时间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上课时常常心不在焉,其他同学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打电话给家长想了解一下情况,起初家长开口就说孩子在学校,是你们学校的事,反正他每天都回家。后来警察局到学校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家长才着急,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因涉嫌抢劫被扣留。详细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很晚才回家,回家后就躲到自己的屋里。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老师提醒后也没有在意。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结果使孩子被坏人拉拢。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的态度会让孩子失去正常的成长心理,由于孩子的自制力差,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监督的情况下是很难正常成长的。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等原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

石油大王的慷慨与吝啬

“爱子之情,人皆有之。”爱孩子是普天之下的父母心。父母爱孩子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父母应该给孩子爱,但这种爱一定要有分寸,一定要有理智的调节,否则就会沦为溺爱,沦为纵容。对孩子的种种物质需求,在一定情况下,不但不能给予满足,反而要予以限制。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富有,1945年他就捐870万美金给联合国买地皮盖大楼。出手如此大方的商人,却对自己孩子的零花钱十分苛刻:一个星期花销不超过五个美金,而且要求他的孩子记账,钱是怎么花的,周末要进行报账。如果花得合理,下一个星期奖励一个美金,如果花的不合理就少一个美金。零花钱不够用时,洛克菲勒还鼓励孩子们自己挣。一个石油大亨,给孩子一个星期100美金、200美金也不算多,但是他一周只给孩子5美金,还鼓励孩子挣零花钱。其实洛克菲勒是有远见的,他要让孩子们学会节制,这样表面上限制了孩子的需求,实质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从教育的智慧来说,好父母需要藏起一份爱心,要让孩子适当地节制,而不是纵容孩子,这就是教育的艺术,也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一种方法。

李嘉诚的教子之道

李嘉诚虽然富贾一方,但他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非常重视,绝不存丝毫纵容。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

李泽钜和李泽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沉思了片刻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都愣住了,说:“爸爸,您那么多公司不能安排我们工作?”李嘉诚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拼,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原来父亲是把他们推向社会,去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材。

兄弟俩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在香港常常打电话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的关心。困难是有的,我们自己可以解决。”

其实李嘉诚并不真的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当然兄弟俩对父亲的为人也很清楚,就是真的遇到困难,父亲也不一定会给予帮助。父亲“冷酷”得似乎不近人情,但兄弟俩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兄弟俩在加拿大克服了许多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两年后,李嘉诚把兄弟俩召回香港,非常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你们干的很好,可以到我公司任职了。”李嘉诚还面授他们一些经验说:“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信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李嘉诚不纵容儿子,甚至说他对儿子“冷酷无情”,然而正是李嘉诚的这种“冷酷无情”把两个儿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养成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