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随万物转
11255500000014

第14章 人物相宛转(3)

河岸边,树林旁,—户人家,一位老人坐在窗下饮酒,他的酒杯里好像斟满了雨,他频频望着窗外。这样的天气喝酒才开心,才有滋味,他说。为什么呢?我很不理解。阳光照着大地,不去地里干活,我感到自己在偷懒,这雨天喝酒才心安哩!老人喜欢酒,尤其喜欢雨天饮酒,他在雨天也就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在,李白、苏轼邀月对饮,这位老人伴雨而饮,他饮的是酒吗,他饮的是浓如酒的雨,他跟李白、苏轼一样豪情万丈,月光如水雨如浆,畅饮的老人营造出一种令人心醉的意境。来喝几杯吧,他招呼着我。好的,我答应之后立马跑过去跟他痛饮了三大杯,我的身子摇晃起来,不行了不行了,我不让他再给我斟酒。老人笑我酒量不如他,这雨天不喝酒干什么呢?

我带着几分醉意走到雨中,伞却忘记拿。这世上偏偏有一种人不是忘记而是讨厌出门带伞,他们或行走,或奔跑,随雨的节奏而定,雨下得大,就跑得快,雨下得小,就走得慢,好像跟雨有着约定。天总是在不打雨伞的人行走或奔跑中晴了,于是他为自己少了一份伞的负累而高兴。可也常常淋了个落汤鸡。下回还带不带伞?不带!……你瞧,迎面来了一个光头让雨淋的人,我一点也不觉得他傻,反而感到他是个真正钟情于雨的人。哟,他认识我,主动开口说,湖里鱼可能进河了,我到坝嘴上去看看,能不能下萎子装鱼。他的兴致非常高,捕鱼成为他雨天一桩挺来劲的活儿,银色的雨像鱼鱗一样闪光,我觉得在这位汉子眼里,天空是明亮的……

连天雨,河水上涨了,沉寂的河床终于有了流水的声音。几个孩子在几块露出水面的过河石上跳跃,像是在弹奏钢琴,河床里充满了春韵,水花在脚下飞溅,打湿了鞋和裤管,他们没当回事,过河之后,接着掉过头来,又往岸这边跳,跳来跳去,像一群袋鼠,突然,“扑通”一声,一个小男孩踩翻石头,跌进了水里,他灵巧的身子敏捷地一跃,跳上了岸,衣服湿透了,别的孩子哈哈呵呵地笑,他不恼,接着又在过河石上跳起来。他们玩得那么的开心。而天上正下着小雨,他们不是不知道.他们是雨中的精灵,没有忧愁,没有烦恼。连雨天,他们的世界也并不阴暗,而是充满着多彩的亮色。

亮色无处不在,我看见青草一群群、一班班,手牵着手,肩挨着肩,走在堤坝上,或绕着一棵棵树旋转,像是一种图腾。我回头看见刚才走过的路上,全是跳动的青草,它们是与我同一时间走出来的吗?是的,这之前我没有发现它们的威武的队伍。

鸟和种子雨

一阵雨走过的时候,恰好一只鸟飞过。是鸟把雨引到山那边的村庄和农田去了吗?还是雨领着鸟给一个需要滋润的心灵带去歌声?

一个异常干燥闷热的下午,我的眼睛总是读着头顶上的云团。我发现屋前河岸的树也在仰望天空。没有鸟鸣,鸟们同样在沉默地凝视着同一个方向吗?

雨突然啪啪下起来,这一回它不走了。雨空时而掠过鸟影。雨中飞翔的鸟仍然没有鸣叫,它飞翔得很匆忙,很急迫。我突然被这些鸟感动了。我像树一样伸出手掌,雨落在手掌的感觉,令人震颤。

意象派诗人劳伦斯有这样的诗句:

在落下的种子雨中

天国的种子

在我脸上

落下——我又听到

像回声一样

那温柔地踩在

天国无声的地板上的声响。

不知什么时候,一只鸟落到了我家晾晒衣服的铜管上。它与我离得很近,近得我几乎能听见它梳理羽毛的声音,我甚至能感受到它的心情非常愉快,它轻轻地鸣叫了两声,然后静静地望着雨空——又有一只鸟从雨中飞过。我惊奇地发现,铜管上的鸟竟侧着身子目送飞鸟从雨中消失。生命的确神秘,意识,并非人类独有?

目光跟随鸟在雨中飞过之后,眼睛不再干涩。我最终也走进了雨中。天空,不时还有鸟精彩地掠过,播种着雨。

天空凝滞的光线

不同的季节,第一缕光泻进房间,走近我,时间是不同的。光线叩击或者触摸我的皮肤、神经,它在我的睫毛上跳动,像弹琴。眼睫毛,多好的琴键啊。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光线的弹奏中开始的。

睡在老家的床上,柔和的月光和星光,在我熄灯而尚未入睡时,向我多情地摇曳倩影,让我感到不同质地的自然光线,在白天与夜晚反复交替重叠而十分和谐。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光线。这样的光线,生活在城市里的我越来越难以拥有了。很多回,我在大街上或者在某种娱乐场所,不堪忍受人为制造的混乱的灯光,而设法逃避,哪怕逃到没有光线的黑暗中也情愿。

现在,一个人走在屋外,很难见到纯粹的黑夜,不眠的灯光把夜缝制成一件粗劣的“百衲衣”,行走在这样的夜里,我总会固执地想起过去,并且立刻有几个好看的夜的“版本”出现。多年前的一天夜里,我和两个少年步行30多公里,竟安全地从城里返回了家。野外一片寂静,我们在黑暗中努力寻找细微的光线,光线从自然物缝隙中泻出,大山、村舍、树林、农田和河流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让我们每走一步都有了分寸,有了轻重。

夜晚行走的自如,莫不是源于行走过程感官不断获得经验,拥有了一种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沟通的心智的力量,点亮了自己。我父亲当年目测不同的自然光线,能准确预知天气的变化。记得一次我跟父亲同行,他叫我走快一些,说是要下雪了。那天夜里果然印证了父亲的预告,下起了雪。第二天强烈的亮光早早地照进屋子,我兴奋不已,跑到屋檐下看雪花飞扬的天空。父亲也在望天空,并观察雪地反光强度,然后告诉我,这雪中午就会停。那场雪果然不到中午就停了……直到现在,尽管电视上天气预报准确率较高,但我仍非常佩服上辈人包括我父亲察看天色、辨认光线预测天气变化和来年或旱或涝的能力。

自然的光线连接诗人的目光,构成诸多具有生命形态的意象。海子有句诗——“阳光打在土地上”。一个“打”字,打动了很多写诗的人与不写诗而喜欢诗的人,麦地里成长的诗人,感受阳光的力量是真切的。静夜独坐,我突然想,明天去拜谒海子好吗?我拿起海子的诗读起来,“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暗从你的内部上升……”这是光线对光线的覆盖,抑或一种光线诞生另一种光线。而我,夜里看到的是一种赤光,从海子朦胧的诗句中升起,照亮了大地。我接受干干净净的光线沐浴,好爽快!“秋水共长天一色”,无不是清明无私、纯正逸远的心灵与一种单纯的光线之间的契合与感召。海子,还有王勃,许许多多热爱大自然的人,他们穿越历史的时光同时感召人们审美的心灵,让我在这里也积极地与光线契合,拥抱它,亲吻它。有人说海子眼中的光线,朦胧而沉重,指向死寂。我看不是的,黑暗中的荒凉不再是荒凉,而是天、地、人共同被一种混沌的光线温暧地包裹着,进入严寒,等待“春暖花开”……

就像一种惯性—一样,接着,墨西哥杰出诗人奥克塔给奥?帕斯的诗句,从我面前的光线中飘然而至,“空气,光线,天空/一片寂静/在透明的寂静中,白昼停止了运行/空间的透明就是寂静的透明/天空凝滞的光线/使青草的生长稳定/岩石中,大地的昆虫/在相同的光线下,与岩石相同/时间在第一分钟里自得其乐。”(《鸟儿》)

现实世界人事纷繁,事物或物象一闪即逝的瞬间,光线却凝滞了永恒。

突然,我又决定明天不去海子的故乡高河查湾。明天,我要去我的家乡洪家铺,那里有大把大把童年的光线,往日的光线,和在岁月里凝结成一种乡情的光线。

另类的向日葵

可以有各种奇妙的复杂或简单的假设,种子最初是如何流落到这一块逼仄的土地上的,潮湿的泥土把种子收藏,温存亲昵,一个生命得以放大,展示其成长过程不同阶段的风姿,渲染一种氛围,一种境界,同时倾诉着大地的心思和阳光的爱情。

这另类的向日葵,孤孤单单地在河岸的杂草丛中,却生长得特别高大,花盘如镜,折射着阳光,还有我的目光。另类的向日葵,离庄稼地很远,离农民也很远,离天空却很近,它在静静地热切地编织着阳光的梦想。我从任何一个角度望去,它都那么充满天真、激情。有时,我在注视中突然感觉一种悲剧的意味,反省自身,我不能不认为是我的心情所致,我比向日葵活得沉重。

于是,我明白了——另类,是一种观念的产物,感悟自然,为什么要给予一个生命以人类的价值符号?一日,我喊一位朋友一道来看这棵向日葵,朋友驻足凝神,然后感动起来,说这是一棵走出群体展示个性标榜清高追求自由,却被人轻视和遗忘的向日葵,伟大的梵高的向日葵。他虔诚地敬了一个礼,仿佛是在拜谒梵高和梵高的《向日葵》。

明年,这地方会长出更多的向日葵吗?朋友问。

我的回答是未知。记得有一年,老家屋后长出了三棵向日葵,我兴奋了整整一个夏季,为了实现葵花园的梦想,我呵护着三棵向日葵,任其花落籽熟,种子回返自然,落入土地,可是第二年没有长出一棵向日葵。曾经的茫然,带给我多年的思考。事物的本质包含着悖论?种子的品质、情操如何融入大地?那些无人播种的另类的向日葵注定是一种生命的偶然?

受朋友感染,我的思想超越时空,竟然从2000年夏天的向日葵读到了梵局人格与自然的合一,情感与理智的纠缠。梵高不是一粒被遗弃的葵花籽,却长在被人冷落的角落里,我们知道梵高因贫困、失意、愤怒而精神失常自杀,他是那个时代的异类,但他的艺术生命却经受了时间的洗礼,震撼着人类的灵魂,他的《向日葵》获得了永久的价值。

一天天过去,这个炎热的容易让人浮躁的季节,向日葵成了我精神的观照物。

雨聚老天井

雨下得不大,屋檐只有小小的滴水,我进屋之后却见天井瓦楞淌下的雨水,砸在石板上,噼噼啪显得雨下得欢畅的样子。这是古镇山口留存的唯一一个老天井,我八十岁的小舅在天井旁说,十多代人围着这天井生活了几百年。

几个外甥来看望小舅,小舅很高兴,特意燃放了一挂爆竹迎接。我以为爆竹同时迎来了特别难得的大雨,走到天井沿,举头望天,分明还是稀疏小雨,可雨一到天井就有了刚猛生机。我不禁伸出双手接水洗了洗,感喟雨温润柔和,沾了人气。有一股风随雨而下,旋转着发出嘹亮的声音,我立时想起“风水”二字,这一方天井采光、聚雨、迎风,使整个老房子于深幽之中透出生生不息的景象。

屋子是前后两进,两进之间,幵了一个天井,把两进房子连接了起来。前进以前住着我大舅家,大舅大舅娘去世后,表兄住了几年然后盖新房搬了出去,现在房子空着。后进是我小舅家,表兄表弟们也都搬出去了,而小舅和小舅娘一直迷着这个天井,十分简单而宁静地生活。夏季涨水,老房子一如漂浮的船,泊在山冈下,1998年水在屋子里攀了几米高,天井坑淹没,而屋中那一方天却仍在舅舅的头顶亮着,宛若灯塔。于是他搭条台生活,继而爬到木板楼上生活。这房子本就是皖河边一艘船,怕什么?他经历的风浪太多了。后来,再不搬出去,大水要封门了,而入天井的雨就像天河的水倒下,遮蔽了光线。在当地干部和老表们的劝说下,舅舅才不得不搬了出去。但水刚退出房子,舅舅又立即搬了回来。移民建镇有他一栋小楼房,可他却锁了新居,仍旧生活在天井边成长、天井边阅世、天井边举行过一次次婚礼与葬礼、浸染着人伦亲情的老房子里。

除了房子本身,里面没有什么古董,墙壁斑驳,岁月对主墙青砖的凿痕深深浅浅,厢房木板壁上布满大水光临的水渍印迹,有的像神秘的象形文字,抑或深奥的密码,只是我读不懂其玄机而已。一些闲置的早年的渔具,梱扎一起悬挂在屋梁上,证明舅舅曾是渔民身份。天井边的物件,依旧是我孩提时来这里看见的那模样摆放着,几口高矮不一的缸并排立在西侧,两米远的地方是个煤炉,我小时候拜年喝的是煤炉烧的水,现在还是,煤炉一定更换了不少,但因其位置没变,我觉得现在还是喝着当年那壶热气腾腾的水。

雨声突然小了,我又去看天井上的那一方天空。谁说此处天小?毕竟屋内有天,人也就日夜于“天视”中存一分敬畏,察一分天机,守一分良知,晓一分天理,护一分神明。即使我是从新式住宅而来,见了这天井,也不由得心中肃然,时光表现出另一种品质,有了喻意,生命好像被具有深度的人文环境烘托,井下望天,那天也有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天井聚集的雨,以及光线,在特定的建筑格局中营造一种特别的气氛,使人极易获得宁静,也极易让我揣想起先祖们在此生活的情景。我的目光在天井与舅舅身上来回移动,突然发现自己长得有点像舅舅,并因此倍感激动,天井旁他的思想,也好像变成了我的思想。有一种力量在天井边让两代人的生命精神贯通了,天井仿佛成了一只善于聆听的耳朵,听着我们叙述有关它的过去。

井坑铺着四块石板,一块长的,一块短的,另两块大小相同。我不知道石板的摆放是随意的还是有讲究的,也不知道一开始就是这四块石板,还是后来替换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夜里从阁楼下来,站在装了一坑白雪的天井旁,准备小解,表兄立即制止了我,说不能在这里撒尿。为什么?天井不是粪坑!

天井是干净的,人再怎么内急都不可污秽它。污秽它的只有日本鬼子。母亲生前复述过很多次,日本鬼子抓走、杀害了她两个秀才叔叔,日本鬼还肆意在天井排泄,我说不会吧,日本人爱干净,不是说鬼子发动每家大扫除,须于规定吋间上缴多少只苍蝇和臭虫吗?母激说,H本鬼子返却吋糟蹋了老房子,甚至还在天井里拉屎。他们因战败而不能继续侵占他们喜欢的老房子,就用粪便污秽神圣的天井,这恰恰反映了他们心胸的狭隘和人格的渺小!

天、地、人为“三才”,这种东方哲学的大境界,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以充分体现。无论南方的天井:还是北方的院,聚光、聚雨,聚人,乃至融洽和谐。南方民居以进为单元,弟兄分居而不分家,进与进由天井相联系,天地感应,人脉连绵。北方房子东西南北组成四合院,实际上,院又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天井”,而承接雨雪的是那些院中的“天缸”。北方的四合院,阳光倾泻而下,随时辰而迁移,可以直射也可以折射于不同方位的房子,而南方天井漫下的阳光精致地在屋子里画着一个同心圆,厢房里没有阳光,但在厢房门前干活或者静坐,可以目睹光影变幻的舒缓步态,人也自我推崇起聪明内秀,而不是张扬放纵。

雨声又大了起来。一会儿,夹杂起阵阵麻将声,几个外甥开始陪小舅玩牌,而我仍在天井旁默想,思绪随着溅起的水沫跳动。“屋中有活水,井底不积留”,到了吃饭的时候,我已有了这十个字的总结,心情舒畅,开怀豪饮起来。

思想

关在屋里,一个人独处,我便是纯粹的思想者?谁知道我的思想?我的思想依附于自己的生命,还是依附于我活动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