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制,高112毫米,口径42毫米,底印“茶熟香温”篆书方印,把下有“申锡”小印。造型似钟乳,材质为纯正紫泥,色凝重,包浆过渡自然,壶肩一面为竹枝图,一面为铭文,整壶书卷气十足。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紫砂器制作到了繁荣期,茗壶的式样比明代更加丰富,品种繁多。而且紫砂器的装饰风格也发展到了顶峰,集其他艺术品工艺之大成,有泥绘、加彩、珐琅、浮雕、堆泥、贴花、宜钧、搅泥、镂空、浅雕、包漆、描金等层出不穷。
除了以上大家之外,其他艺人作品也可以收藏,如陈隐龙、陈汉文、元茂、杨友兰、邵基祖、邵德謦、邵玉亭、惠逸么、范章思、潘大和、葛子厚、邵友兰、潘虔荣、邵友廷、陈绶馥、华贞祥、华君德、杨宝年、杨凤年、吴月亭、陈滋伟、邵二泉、冯彩霞、邵赦大、树生、周永福、符生、潘至茂、吴阿根、金士恒、邵茂林、邵茂森、邵元麟、邵元发、邵元茂、邵元林、邵柏原、邵福官、邵应周、邵应观、邵仲文、王吉庆、牟迦、安吉等。
3.中华民国与近代主要名家名作陈光明:清末至民国年间人,字匡卢,小名顺宝,南京人,着名壶艺家。所制作品以提梁壶居多,有竹段提梁、圆腹提梁、瓜果摆件等,形制正足,做工精致,有陈鸣远第二之称,传世作品仿品较少。
名作鉴赏
圆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86毫米,口径58毫米,底印“陈”、“光明”一圆一方隶书双印。此壶为拼紫泥,材质极佳,色呈黯肝色,色泽统一、细腻、滋润、光滑,珠钮、嵌入式盖、无肩。盖边刻“有茶则佛,有酒则仙”,道家气十足,制作精湛、典雅,不愧为名家之作。
与清三代其他艺术品相比,紫砂器存世量更少,但价格却仍然偏低,因此有很大的升值潜力。按材料质量、作者知名度、工艺精湛程度等综合考虑,价格在10万~100万元间。
荣卿:清末至中华民国年间人,工治壶,作品外销泰国,用印为方形,图案为老鼠和泰文,盖印为“荣卿”。
名作鉴赏
仿古紫砂
清光绪年制,高132毫米,口径78毫米,底印是泰文和老鼠带花形边框。材质为紫泥,仿古铜器,造型用竹段、竹节制成器身与双耳,嵌入式拱方盖,竹节钮。身刻金石碑文,南林刻,器内施白釉。
南京博物馆藏有同一款式器,但材料不同,制作者和刻字也仿古紫砂荣卿制不同。
范大生:清末至中华民国年间人,其父范生大,其子范承甫、范锦甫,范氏家族三代艺人在紫砂壶上将同一个“大生”印款用了数十年,留下为数较多的紫砂壶名作。其作品曾参加1915年的巴黎博览会,并获金奖。他同时还为吴德盛陶器公司和铁画轩陶器公司造壶,其作品在当时被藏家争相收藏。范大生制壶工艺、材质、气度、神韵都极佳,为其壶刻镌的也均是当时的名家,如潜陶、企陶、陈少亭等。
白釉蓝绘山水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84毫米,口径60毫米,底印“铁画轩制”,盖“大生”。此壶紫砂泥胎,外施白釉,开片自然,造型大气。壶身一面书“瓦壶天水菊花茶利用公司”,另一面为山水图,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陈少亭,清光绪至民国人,为陈伯亭(1860年以后镌刻字画名家)之子,民国镌刻书画名家,传世作品极少。
名作鉴赏
梨形壶
中华民国初期制,高92毫米,口径62毫米,底印“铁画轩制”,盖“大生”。此壶材料紫泥,洒金砂,虽截盖,但整壶仍合为一体如梨形,壶身由陈少亭刻“金波初泛彩,玉宇乍生凉”。整壶浑朴有致,二位名家联手,实乃佳品。
冯桂林:1907~1945年,自号卷翁,是江苏省立陶器工厂蜀山陶工传习所首批艺徒中的高材生,后成为紫砂工艺一代名家。他在吴德盛陶器公司(金鼎商标)、利永陶器公司制坯,声望尤高;还在汪裕泰公司制壶,用印“卷翁”为他得意之作。他喜欢竹,故用竹子作为题材制作了不少好壶,还喜做梅花题材的壶,是个高产的制壶艺人,可惜英年早逝,享年仅39岁。
名作鉴赏
五竹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100毫米,口径61毫米,盖印“桂林”,现藏宜兴紫砂工艺厂。此壶材质为优质紫砂泥,细腻、滋润,构思奇特。作者用娴熟的技巧,将四方竹活脱脱地塑造出来,仅用半段竹筒制成方中带圆的壶身,壶把在竹段中出枝,左右两边竹节间又生出小枝及竹叶,配以四方嵌入盖上安一小竹节,四周以回旋式装饰竹叶,此壶造型简洁,巧夺天工。
桥钮直通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162毫米,口径52毫米,盖“桂林”,刻镌潜陶。此壶采用大红袍泥,色质俱佳,桥钮纤巧挺括,长直筒身,用手围之,毫不变形,小耳把虽细但力度强并与壶配比合理,可见作者的精湛工艺。壶身刻诗文极见功力,另一面用啄地法刻诗,大气非凡,溜肩弧度优美、柔和,实乃难得一见的珍稀之作。
松鼠树段帽筒(一对)
中华民国年制,高250毫米,口径125毫米,印款“桂林”。此帽筒造型为老树段,苍劲之感表露无遗,堆泥技术高超,小松鼠在树段之上活泼可爱。此筒壁厚仅2.5毫米,但筒身高却有250毫米,围筒身后毫不变形,实在难得。
朱可心:1904~1986年,名恺长,字以行,“可心”是自取之名,寓“虚心者可师也。壶中杯水,可清他心”之意,近代制壶大师,14岁时拜名师汪芳荣,擅长塑器,尤以龙、云、松、竹、梅等题材的茶具为最,古中有新,别具一格,形成了他独特的工艺流派。他创作的云龙壶、松鼠葡萄壶、鱼化龙壶、报春壶等珍品先后参加过莱比锡、斯里兰卡、芝加哥等世界博览会,并获得大奖,是近代的塑器、花器大师。
名作鉴赏
松鼠葡萄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128毫米,口径80毫米,底印“恺长”,盖“恺长”。此壶为紫砂泥,色如紫葡萄,在壶身上贴塑松鼠、葡萄和松果、叶子等,使整壶充满了生气和艺术生命力。壶嘴和壶把为葡萄的枝藤,苍劲有力,使壶具有相当的气势,艺术形象更丰富。
三竹段提梁壶
1943年制,高150毫米,口径70毫米,底印“朱恺长制”,盖“可心”。此壶材质细腻、温润,手感极佳,全壶用竹节、枝、段融合在一起,自然、优美、生动,壶身刻铭文,为私人定制之物。
云龙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95毫米,口径65毫米,底印“朱可心”,盖“可心”。材质为老团泥,白砂星星,色质纯正、细腻,此设计据说乃朱可心观看天上云彩变化而构思创作的。一条巨龙在云中穿梭,忽隐忽现,气势雄伟,雕刻生动而飘逸,布局合理,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精湛工艺。此壶于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上获优秀奖。
高浮雕鱼化龙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134毫米,口径82毫米,盖印“可心”。材料为段绿泥,以云片、水纹组成圆形壶身,云水间显苍龙和鱼的形象,全壶用高浮雕手法刻划栩栩如生,动感极强,刀法细腻,但入刀较深,把为龙尾,龙鳞片片相叠,龙首在云中升缩自如。整壶气势磅礴,又细腻又高雅。
三色劲松壶
文革期间制,高130毫米,口径70毫米,底印“中国宜兴”篆体方印,盖印“可心”。
此壶由三种材质构成,拼紫红泥为壶身,浅紫为流、钮、把,松竹为绿泥,松果为紫泥。壶身为“文革”时朱可心创作的鸡心形,壶贴塑松针,动感十足,好像在风中摇摆,流与把由松枝塑成,力度强,圈足为任淦庭:1889~1968年,号石溪、聋人、石、缶石、左民等,近代陶刻第一人,能双手用刀,他的作品陶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为主,尤以梅、兰、竹、菊为胜,书法有正、草、隶、篆,陶刻以多变的方法体现线条的趣味与美感,仿品不多见。
名作鉴赏
兽面双耳三足熏香炉
1941年制,高310毫米,口径144毫米,底印“紫泥轩制”,镌铭“石”。材料紫砂泥,钟顶盖,上塑三兽面含绳纹环,顶心中一珠球可滚动,面压如意纹,并刻隶书“福禄寿康”四字,盖沿压回纹一周,短颈,颈口压回纹一周,肩下压回纹一周,炉身两边贴塑瑞兽吐舌挂住圆环,瑞兽吐舌为三足,炉身刻篆体和拓本象形文字。整器古朴、典雅、大气,有楚汉之神韵。
蓝白釉蓝绘碗形壶(一对)
20世纪50年代制,高80毫米,口径58毫米,底印“任淦庭制”篆体方印,盖“淦庭”小方印。此壶紫砂胎,色深沉,外施白釉,二壶均有蓝釉在盖面与壶身画“祖国山河图”,一壶肩书“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另一壶肩也书有文字。此二壶造型端庄、规整,任淦庭擅陶刻,未有资料记载制壶,但此壶乃其制壶实证,据判定为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后响应号召而作,实乃珍贵文物。
腰鼓茶筒
1958年制,高228毫米,口径110毫米。茶筒胎为红泥,外用团泥,造型如腰鼓,筒身刻绘山茶花和铭文,盖口沿、筒口沿和筒底沿均压刻回纹一周,盖面刻“茶”字,旁边有八只桃子,均为缶硕刻画,有祝寿之意。
蓝白釉蓝绘碗形壶(一对)任淦庭制六方壶
1951年制作,高98毫米,口径64毫米,底款“人民团结共乐一九五一年唐文南”四排方印。此壶材质为团灰泥,造型为六边方壶,口为圆形,壶身边压刻回纹一周,钮为柱形金钱,壶身两面刻山水画,另两面分别刻小篆和行草“秋水共长天一色”,均为缶硕刻画,整壶稳重、规矩、大气。
顾景舟:原名景洲,1948年改名为景舟,1915~1996年出生在紫砂陶世家,18岁中学毕业就随祖母邵氏制坯,立志于紫砂壶艺。
在20世纪30年代,顾景舟应上海古董商郎玉书之聘到上海专事仿古制作,博采众长,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明清两代的名家名作,后在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充实和提高。20世纪40年代,他结识了很多书画高手,并与他们切磋艺术,探讨壶艺,视野大为开阔。1954年宜兴紫砂工艺厂建立,顾景舟即担负起紫砂工艺班的育才重任。顾老从壶艺50多个春秋,基本功全面,风格广泛,造型严谨周正,气度浑厚而挺秀,特别是处理线条和比例方面尤有独到之处,是紫砂历史上划时代的大师,1993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生用印40多方,在不同时期用不同印款,以休闲、堂名印章为主,一生茗壶佳作极多,但每件作品数量较少,现仿品极多。
名作鉴赏
矮僧帽壶
现代作品,高105毫米,口径63毫米,盖印“顾景舟”,把下印“壶叟”,底印“景舟制壶”。造型仿元代景德镇青白釉瓷器,移作紫砂壶,六方体壶身,曲把、平嘴,线条弯曲有致,风格严谨。
材质配制巧妙,深紫中含白砂星星,使整壶古朴、典雅、大气。
四方侧角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90毫米,宽175毫米,底印“自怡轩”,盖印“瘦萍”。造型八方,从钮上分布而下的八根线条将壶身分为八个块面,四个弯脚与壶身盖面协调,又显稳重,壶身有铭文“饮之大和癸未春月石生代刻”。
提壁壶
1988年制作,高145毫米,口径78毫米,底印“景舟七十后作”,盖“顾景舟”。材料为优质紫砂泥,细腻、滋润、凝重,造型轮廓端庄周正,结构严谨,线面简洁明快,刚中带柔,气韵素洁,深沉朴茂,是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的统一。
束腰础柱壶
1941年制作,高100毫米,口径72毫米,底印“自怡轩”,盖“瘦萍”,刻“石生”。材料为优质紫砂泥,色呈黯肝色,造型为束腰础柱,轮廓端庄周正,线条柔和流畅,手法纯熟、精湛,一丝不苟。
壶身一面刻行草书一句,一面刻菊花图,石生刻镌。
高竹段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108毫米,口径72毫米,底印“是吾所好既而老焉”,盖印“顾景洲”。此壶绿砂,泥质滋润,温和似碧玉,壶颈肩过渡圆润、流畅,嵌线挺括,以竹节为流、把和桥钮,整壶典雅、深沉。
紫砂壶艺“七老人”指任淦庭、顾景舟、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蒋蓉七位近代创壶名家。
吴云根:字芝莱,1892~1976年,近代制壶名家,是近代“七老人”之一。以擅制瓜形壶、竹器、筋纹造型着名。作品强调既要形似,又要有神韵的原则,用印不多,但印款刚劲、清晰。
名作鉴赏
大柿子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108毫米,口径84毫米,盖印“芝莱”。材质为老团泥,细腻、滋润、凝重,壶盖为柿子叶,身为柿子,嘴和把为枝干捏塑而成,壶身刻行草词一首,笔力遒劲,铁画银钩,精彩绝伦,另一面刻花卉,寥寥数笔却相当传神,实乃名师扛鼎之作。
诗画直通壶
近代作品,高135毫米,口径62毫米,底印“吴云根制”篆体方印,刻画任淦庭。造型牛盖直通形,壶嘴贴身胥出自然,线条挺括,身刻行草一首,另刻仿金石索拓本上云并刻,另刻双金鸡图缶生作。整壶文人气十足,两位大师鼎力合作,弥足珍贵。
传炉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95毫米,口径60毫米,底印“阳羡吴制”篆体方印,盖“云根”。造型为传炉,线条柔和,形体优美,壶身刻“一壶香雪两腋生风”石如刻,另一面刻风景图。
裴石民:1892~1979年,近代“七老人”之一,制壶名家。作品敦雅周整,施艺精妙规范,造型简洁明快,名冠一时,在紫砂界有陈鸣远第二的雅称,有段时间被上海着名魔术师莫奇悟请到家中专门为其制壶,此阶段盖印为“吾奇冶陶”,并为“供春壶”配盖,为“圣思杯”配杯托。他用纯天然矿自配泥色,色泽沉稳含蓄,壶出晕光。
名作鉴赏
串顶秦钟壶
近代作品,高119毫米,口径68毫米,底印“裴石民”,盖印“石民”,现藏宜兴陶瓷陈列馆。此壶以超凡入圣的构思,借秦钟之形于紫砂壶上,严峻肃稳的钟化为清秀不俗的壶,作者克服难状之情,把两者凝重浑厚的共通点作为基础,按功能的需要加以添饰,遂成就一件珍品。
牛盖扁圆壶
近代作品,高70毫米,口径64毫米,底印“裴石民”,盖印“石民”。色呈黯肝色,深沉凝重,盖口与颈口严丝合缝,盖为牛眼形,流、把配合协调,整壶沉稳、劲气、内敛。
抛光腰线壶
中华民国年制,高80毫米,口径79毫米,底印“裴石民”篆体圆印,盖印“石民”小方印。全壶色呈紫中带红,温润、细腻,线条柔和优美,腰线挺括,全壶采用抛光工艺,为中华民国后期作品。
王寅春:1897~1977年,近代制壶名家,年青时就名扬沪上。
早期作品底印用“湖东汾阳后人制”,后用印“王寅春”,一生制壶较多,是有名的多产高手。作品气度雄厚,敦厚朴实,工艺精湛,尤喜制筋纹器、光器。
名作鉴赏
高瓜形壶
近代作品,高202毫米,口径61毫米,底印“王寅春”,现藏宜兴紫砂工艺厂。此壶是文人与艺人合作的产物,由着名画家亚明设计,王寅春制作,两位名家“仙想妙得”,真可谓“点土成金,别有会心”。
半菊壶
近代作品,高86毫米,口径62毫米,底印“王寅春”,盖印“寅春”。壶似展开的菊花,花瓣一气呵成,线条流畅,做工精湛。整壶稳重大气,色质润厚、光滑,滋润如玉。
诗画合盘壶
1921年制作,高70毫米,口径74毫米,底印“王寅春”
篆体方印,盖印“寅春”双框椭圆印。整壶色呈深紫色,滋润、细腻,包浆极佳,过渡自然,线条优美,一条腰线装饰使壶典雅、柔美。身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辛酉春月鼓陶镌”,另一面寥寥数笔山水图,远近分明,层次感强,有吴昌硕山水画之风格。
蒋蓉:别号林风,1919年生于一个紫砂工艺世家,是位杰出的女艺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造壶艺术成就可与清代杨凤年媲美,擅制花器、自然仿生器,她的作品形象、色泽及表面纹理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是近代仿生器第一人,作品驰名中华。
名作鉴赏
莲花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