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壶是别具一格的宜兴壶艺,虽然同属宜兴系列,但不论在型制上、泥胎的组成上、茶艺文化的内容上还是壶艺出现的文化背景上,都与宜兴其他紫砂材料不同,别具特殊的艺术风格。它的红润娟秀是玩家们眼中的娇宠,它的精细是茶客们掌中的名门闺秀,是可轻轻把玩却不可亵玩的灵性之物。从古至今,宜兴陶制品泥料中的几种天然颜色,以朱泥这个色调极品最多。朱者,红也,所以朱泥泛指红泥一类,玩壶界又以高品质红泥称谓朱砂泥。普通红泥一般不称朱砂泥,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朱砂泥从矿源上看比较稀少,在配方、炼泥和制作工艺上与普通红泥相差很多。朱砂泥的含铁量极高,可达到14%~18%,大大超过普通红泥。此外还含有铅、硅、钙等元素,含石英与普通红泥相差不多,但朱砂泥必须含有颗粒,其颗粒的大小、多少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配制。它的炼泥方法有水洗法和沉淀法,并用140~160目的筛子,通过水洗筛选成细腻如腊的泥料,再经过不断地锤炼而制成手感细如滑脂,外观犹如橘皮,颗粒分布均匀,色泽鲜艳红润,表面透明度很好的美壶。在40倍放大镜下观看,它的结晶体犹如玻璃体,临界于普通红泥与瓷器之间,故烧成收缩也比普通红泥高出60%。朱砂泥壶敲击声音犹如钢声,优美动听,传音远。朱砂泥其可塑性比紫砂优良很多,加工拍制时延展性强,薄片弯曲时也不易撕破。所以自古以来朱砂泥壶都能表现出精巧细薄,加工成的器皿壁厚仅为1.5~2毫米,而未见紫砂壶能有如此表现者。
一、朱泥壶的鉴别要诀
朱泥壶艺在传说的评论中有这么一句话“一无名、二恩亭、三逸公、四孟臣”,陆思亭、惠逸公、孟臣虽然留芳百世,其作品被神化于传说中,而不知真品去向,存世稀少。所以,后人只能从后代的仿作中追踪其精神和创意。然而,更有甚多的精品都未经署名,那些未曾出现名字的陶艺家在历史上曾经制作出更多精于名家们的作品。所以才会有这么一句传说:最好的壶往往都是没有署名的,或是没出名的陶艺家所做。由此可知,当时(清中末期)欣赏和把玩朱砂泥壶的风气曾盛极一时。
朱泥壶对烧结火候非常敏感,窑火气焰会影响色泽的红润程度,所以古时大多用匣钵盒子将壶坯装在里面,以免出现火痴,或是色泽变黑。烧到最高温时,泥坯的成熟温度与结实的玻璃化之间的火候非常狭窄,约只有10℃的范围,而朱泥壶艺的精髓也在这个小小的区域里方显瑰丽本色。不论坯身的技艺施展多么完美,火候烧炼如果没有控制在玻璃化的密致结晶区域里,虽然壶坯已经烧结成熟,壶胎和皮质也有朱泥壶的面貌,但壶身色泽枯燥,皮面干松,不论藏家今后多么辛勤拭养,也养不出饱满甜红的上佳色泽。如果烧炼的火候一不小心或求好心切,超过了玻璃化的临界点,则坯身皮质即行恶化,轻微的情形是壶身内部和底部些微冒泡,壶身略微熔融倾斜,茶壶仅可供使用而无艺术可言;严重者通体冒泡,壶身下跌,胎体结构变成海绵状而全体报废。若是窑温控制正确,烧炼到密致结晶的区域即行停窑,则朱泥壶那红润甜美的色泽和清脆如金石之音的结实身坯,便具有了朱泥壶中甜润得令人爱不释手的传世之美。
大部分的朱泥壶都在表面铺有一层薄薄的泥浆釉,这是非常非常古老的一种釉泥,世界各地的原始陶作都留有这种釉泥可以考证。
泥浆釉可视作是陶瓷涂料,既不是釉,也不是泥,却有丝绸感觉的光泽,与壶身的坯层互相紧密地融合,使之在未来的拭养时半透明地呈现出朱泥壶润泽的深厚感觉,而不会有釉彩那种轻浮的夸张光泽,这是玩壶者经常有的成就感。
朱泥壶炼泥方法特殊,泥料经160目筛子筛选,成品在40倍显微镜下胎体结构为玻璃体,故其密度高,使用不当易爆裂;敲击时有金属声,有别于其他紫砂壶;因加工工艺特殊而太费时,已无人肯做,所以现在真正的朱泥壶已极少。
二、朱泥壶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朱泥壶的使用艺术在美学上与紫砂壶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也是玩壶界尚没有注意到的层面。大部分壶友认为朱泥壶的使用方法与紫砂壶一样,在操作上、美学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鲜有客观的文章可读,只有商业报道和促销广告,以及真壶假壶、高价低价等炒作评论,忘却了文化器物的把玩修养,实在可惜。
把玩朱泥壶不似把玩紫砂壶。在器形方面,紫砂壶粗朴厚壮,造型上大致是厚坯粗耳,憨重笨拙,器物的边缘和口唇部圆实厚重,使用时手法须较为拙重,而且若是中型以上的紫砂大壶,则必须双手操动,一手全力把持,另一手稳定壶身和壶盖,以协助斟酌,方能落落大方,际会风云于茶座上,让宾客欣赏壶艺里的一项泡茶功能。
朱泥壶则像秀雅甜娇的玉女,壶形大多纤秀轻巧、娇嫩薄细,器物的造型大多是坯薄、身小、耳细、口秀等灵巧清秀之造型,执拿的姿态必须轻巧柔美,如莲指轻弹似的拿捏斟注,举动的范围必须缩小和圆滑,不能让人感觉到娇小的朱泥壶像受到粗鲁大汉的戏弄。
如能更加的讲究,则朱泥壶的壶承宜平宜薄,坯配宜小宜秀,为了让朱泥壶的清秀独立于桌台、茶巾、茶托、水方等周边器具,宜以清淡色彩作为这些周边器具的主要色调。
紫砂壶与朱泥壶的发茶效应亦不同。紫砂壶的壶身较厚,泥坯组成中既含砂也含熟料颗粒,比重虽然较大,结构组织却因含砂而气孔率较大。朱泥则由于是水洗法炼泥,泥质成分也含砂,但壶身较薄,烧结结果密致结晶成玻璃相,故含气孔率非常的小。综合以上原因可得到下列结果:若不计较壶量大小话,则紫砂壶的蓄热能力较长,热气的气势内闭,热周波弹性较笨,发茶功效属于长波,壶身与外界的温度状况由于厚坯与含砂的关系,能较独立封闭而不受影响,故控制茶气和喉韵的手法须因茶种而采取适当的手法。朱泥壶则因壶小坯薄的关系,蓄热能力较短,热气的气势活泼外开,热周波弹性较轻快,发茶功效属于短波,壶身与外界的温度状况很容易互相传达反应,茶气会较清香,喉韵会较圆滑,所以是闺秀淑女最能得心应手的茶艺工具。
此外,朱泥壶在使用时有许多注意事项。朱泥壶的质料已烧至最密致结晶的玻璃相,含铁量也高,所以膨胀系数很大,常温下遇热如超过120℃以上,有极大的热裂可能性,常久未经使用,壶身已经完全干燥的情况下,温壶的第一泡热水不可直接开盖而冲入壶底,否则会迅速在壶底出现撕裂的声音(这是很多壶友有过的惨痛教训)。
正确的方法应该含蓄冲水,即先用温水由壶盖上方缓缓浇下,使热水流至壶身四周,让壶身暖身起温;第二泡时才以热水用同一手法冲下,使壶身开始均匀发热,下一次的入茶热冲就可以备不虞,从而避免冲破茶壶了。最好的方法是以温水入壶,浸泡2个小时以上,然后可直接用热水泡茶饮用。
朱泥壶的做工大多精致细薄,盖子的边缘、盖墙的底沿、盖口的唇边、流口的尖端、耳根的末稍、壶底的脚等小区域都非常尖薄细致,把持操作时都应该手轻心细,避免碰撞缺裂,以使把玩的珍品传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