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产品
11322400000026

第26章 大产品的破坏力(8)

五、移动互联消费电子时代需要体验。联想加快了开店速度,而且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旗舰店。联想将打造多维度多层次的渠道体系。联想拥有28家大型连锁卖场、260家ThinkPad金牌店、7大网络新通路、100家联想3C体验店、600家手机专卖店、7000家手机专业零售店。联想在北京东方新天地7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官方旗舰店正式营业后,联想开始采取了与苹果零售商店类似的做法——在黄金商圈采用公司直营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全品类产品的展示、体验和销售。

2013年,联想各类设备的总销量达到了1.15亿,几乎每一秒钟就有5台联想产品销售出去。所以杨元庆才敢于提出这样的新战略:重点保卫个人电脑业务,同时大力进攻移动业务、企业级业务和云服务业务,向互联网转型。

而正是有了这样的提前布局,杨元庆才敢于宣称,联想必须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和利润支柱,向互联网转型,像一只“会跳舞的大象”一样应对新挑战。

联想曾有一句广告词是“LenovoThinkBig”,确实,在收购IBMX86服务器业务及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后,联想的“大”有目共睹。如今,三十而立的大联想更希望“ThinkSmart”,真正在互联网转型中逆生长。

2014年,7月24日“联想NBD”发布会前,联想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进行了一轮传播,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终于等到这一天,媒体们似乎有着赶往某著名互联网手机企业发布会的感觉——下午2点半的发布会,很多媒体们提前一个小时前来“揭秘”,有的耐不住性子的小伙伴甚至前一天下午就去会场“探班”,看看这“NBD”(这三个字母的确让人浮想联翩)到底是什么。

当看到发布的三款新产品——智能眼镜、空气净化器以及智能路由器时,很多人都直呼——这些产品怎么会出自联想呢!

的确,这三款产品真的不是联想的Style,一般人理解的联想发布的就应该是PC、手机、服务器?智能眼镜、路由器应该是像小米这样的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硬件企业的产品;空气净化器则应该是海尔、TCL等家电企业所关心的。

但真真切切,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及亚太新兴市场总裁陈旭东就站在大屏幕前,这三款产品也将打着“Lenovo”的Logo。但是,这些产品都有着同样的性质,即都是来自联想一个新的业务部门——“新板凳”NBD。

NBD是“NewBusinessDevelopment”首字母缩写,昵称为“新板凳”(NewBanDeng),是联想集团于2014年3月正式建立的新部门,目标就是要做成中国最靠谱的创业平台。

新发布的三款创新产品就孵化自这个平台。其中,M100智能眼镜是联想与美国智能眼镜企业Vuzix合作推出的商用产品,NewGlass智能眼镜则是联想与云视智通联合开发的智能眼镜产品,路由器的合作方为谛听科技,空气净化器则是联想与德国Luftmed合作的结晶。

3D打印、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等产品的出现带动了一大批创业者对硬件创新的激情,也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公司,但往往因为资金、品牌、供应链支持、售后服务等最终使得一些项目或想法夭折,而这正是联想的机会。

陈旭东认为,对创业者来说,提出一个设计理念或者做出一个产品原型不是最困难的,难的是一旦产品批量生产后,所有的开发者都会很头疼,比如说起订量太小,没有人做,即使有人做,每一件生产成本很高。同样由于采购规模小,买到零部件,比如说CPU芯片或者显示屏,成本要很高。开始生产以后,如果来料部件质量有问题,生产过程中质量管控有问题,最终产品都会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创业者血本无归。而这些正是联想的优势和可以为创业公司解决的。

“仅售后服务,联想只需要1%的成本就能搞定。”陈旭东强调。

NBD新业务部门在2014年年初成立,仅由13个人组成,联想更多是将NBD平台化、开放化,与创新公司一起合作,在物联网各个领域拓展联想的新业务。NBD希望能搭建中国最牛互联网创业品牌。

联想NBD采取参股、协作等灵活方式,向全球范围内最顶尖、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创业团队,开放联想优势资源,比如硬件设计制造、软件开发、云服务、质量管控、服务体系、供应链管理、市场推广、销售和渠道等方面,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团队赋能,为用户提供领先市场的智能化产品。

姑且不谈这三款产品的前景,仅从联想成立的新业务部门“NBD”、突破自我的决心以及拥抱互联网的态度来看,联想还是值得得到一个“赞”的。在大产品时代,联想改变的太多,PC企业的烙印已经越来越浅。

一直以来,联想就是中国制造业,特别是IT产业的代表,这家企业更是在2013年坐上了全球PC老大的宝座。PC市场江河日下,坐着老大的位置,包袱也就背得越大,联想必须在PC之外扩展其他业务,移动互联是其重要的一块,而未来热门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怎能不去布局?

只不过,这一次,联想并不是单枪匹马自己去做,而是找更会“念经”的“外来和尚”,这样一来可以节约开发资源、减少开发周期,避免自己的研发短板;二来可以多方考察互联网创业团队,认识不同于联想文化和气质的互联网文化,并将其融入联想。

在解释“新板凳”这一名称的由来时,陈旭东说是“自带板凳抢占互联网一席之地”,即由联想提供场地,创业者包括硬件创业者、应用提供商自带板凳来这儿圈地盘。而其简写“NBD”更可以解释联想对互联网的美好愿望。

杨元庆认为,联想的创新设备就是人体的一个延伸,从联想的产品可以看到人和设备之间更加自然,更能顺畅沟通交互,可以看到人和人之间更加和谐分享。

2014年春天,爱迪生奖[1]委员会将这个奖项授予了两位成功的中美创新企业家——杨元庆以及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颁奖现场,爱迪生奖委员会主席哈里·奈尔表示:“杨元庆成功地将联想转变为全球PC+行业核心,标志着业务模式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就。联想不仅发布了一波又一波的创新产品,并且重新确定了全球化企业的真正内涵。我们对元庆的视野及领导力敬佩之至。”

颁奖结束后,马斯克收到一份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送给他的礼物——一台专门为游戏玩家量身定做的平板电脑。这份礼物也是杨元庆对此前自己承诺的兑现。

4月21日,杨元庆曾和马斯克在北京有过一场对话,作为游戏玩家,马斯克充分表达了他的希望:“市面上尚没有一台能玩游戏的移动智能终端,我希望有这么一款产品。”马斯克的愿望恰好给联想提供了一个广告时段,因为联想恰好有这么一款平板电脑,而杨元庆也“慷慨”地表示要送马斯克一台。

事实上,杨元庆不光送给了马斯克一台平板电脑,他还向马斯克展示了中国新生代企业家的魅力,让马斯克了解中国企业家的创新思想以及在移动互联时代转型的使命感。

“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联想集团工作;1994年,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1995年,出任联想集团助理总裁;1996年,晋升为集团副总裁;1998年,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2000年,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裁;2001年,成为联想集团总裁兼CEO;2011年11月2日,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翻开杨元庆的简历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第二代企业家:有远大的抱负,带领联想完成并购IBMPC、摩托罗拉手机以及IBMX86服务器业务等,正是因为不断地设计更高的目标,才有联想今天的成果。除了抱负,第二代企业家普遍对企业有着更强的责任感,行动果断,渴望创新,更为自由、独立,信奉科技可以改变世界。

联想集团中国区CMO魏江雷回忆,2011年开始,杨元庆在联想创新协会这个代表联想最核心的领导会议上谈得最多的是技术的发展以及内部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当时联想已经在探讨互联网转型。

此外,联想每年都有一个有关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储备及未来人才补充方面的计划,2013年夏天,杨元庆给中国区定的目标是尝试互联网转型。最终,互联网转型的第一个举措就是2013年11月份联想宣布成立的数字营销团队。

于是,联想创意产品逐渐推向市场,吸引用户眼球:标错价的小千、小小千、小新一代、6·18大醋,小新二代、双黄蛋、红烧茄子等。这些产品,既有联想的PC等产品,也有完全和联想靠不上关系的陈醋、咸鸭蛋等食品。

而除了营销上,杨元庆更强调,要转变联想是硬件企业的思维。做硬件相对很简单,联想现在不只是在做硬件,不是像过去PC的那个时代考虑怎么样用英特尔、AMD[2]最先进的芯片,配置是什么,只要把这个硬件做出来就行。联想现在要想用户用什么,怎么用,所以一定要想着这些硬件的平台是不是最方便地搭载这些应用的,是不是易于这些开发者基于联想这个平台来开发。

未来客户会越来越少地关心终端使用的芯片是什么,操作系统用的是什么,越来越多地关心用户体验,那就是应用的丰富性以及使用这些应用时候操作的便捷性、舒服性。这些都不是联想能包办的,联想将向外界开放软件开发工具包以丰富应用商店。

大产品时代,移动互联,无论在生产制造、营销传播还是运营等方面,都给像杨元庆这样的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杨元庆如今更多地出现在互联网大佬们的聚会上,驾驶一把特斯拉,或是去美国硅谷体验轻松的互联网文化。

正如陈旭东在数字营销团队成立后给中国区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所说:“(互联网转型是)革自己的命,不要让别人来革你的命。”

·注释·

[1]爱迪生奖:设立于1987年,每年表彰最佳革新与创新者。任何走在新产品、服务开发、营销和人性化研究最前沿且革新行业规则的创新者都是爱迪生奖的表彰对象。高通董事长保罗·雅各布、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宝洁公司创始人兼CEO阿兰·乔治·雷夫利等人都曾获得过该奖项。

[2]AMD公司:一家专门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CPU、GPU、APU、主板芯片组、电视卡芯片等)、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的公司,AMD致力为技术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到个人消费者——提供基于标准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