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说说这些丫鬟吧,她们的出身比太监要高级一些。他们全都是八旗子弟的女儿,必须在宫里待满10年,然后才可以嫁人。我到了宫里一个月后,有一个丫鬟结婚了。太后还赏给了她500两银子。这个女孩非常讨太后的喜欢,所以离开宫时她十分难过。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名字叫做秋云,这个名字是太后赐给她的,因为太后觉得她机灵纤巧,就像一朵云一样。和她相处的日子虽然很短,但是我也非常喜欢她。她告诉我,在宫里,不要去听任何人说的闲话,而且太后还跟她讲过非常喜欢我。3月22日那天,她出了宫。没有了她,我们都很难过。
她走后,太后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想念她。有好几天,我们处处受到刁难,似乎干什么都不对。没有秋云,太后怎么都不高兴。其他的丫鬟都被吓坏了,竭尽全力想要讨太后开心,但是却没有那个能力,我们全都得给丫鬟们帮忙,来让太后息怒。不幸的是,她却制止了我们,说:你们自己的事情已经够多了,我不想让你们去给那些丫鬟们帮忙。你们这样不会让我开心的。”她的语气非常严厉,她看得出来我对此并不习惯,于是又笑着对我说:我知道你是好心,想要给她们帮忙,让我息怒,可是那些丫鬟们都非常鬼,她们并不是做不好自己的事情。她们很清楚我总是挑选最聪明的人来我的卧室里面伺候我,但是都不想来,所以就装得笨手笨脚的,想让我生气,让她们去做普通的差事。太监们更坏,他们全都害怕接替秋云的位子。现在我算是看透了她们的心思,从今儿起我就专挑那些笨人来伺候我。”我注意周围的丫鬟们全都愁眉苦脸了起来,我几乎笑出了声。我以为这些人是真的很笨,而不是懒,不过随着日复一日和他们打交道,我渐渐发现了他们的本来面目。那些太监似乎从来都不会动脑子,他们非常怪异,没有感情,每天都保持着同样的情绪,我得说,他们始终都处于残酷的情绪之中。不管太后有什么吩咐,他们都是回答一声“”,而一走到我们的候命室时,他们就会相互打听:刚才太后吩咐什么来着?我已经全忘了。”如果太后传旨的时候我们有人在场,他们就习惯性的来跟我们打听:求求你们告诉我们是什么旨意吧,太后说话的时候我没听清楚。”我们总是拿他们开玩笑。不过我们也知道他们是不敢去问太后的,所以也会告诉他们。
有一个太监会把太后的吩咐用笔记录下来,因为太后要求她的一切事情都要有所记录。有20个太监负责此事,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学问非常不错。太后提出关于中国文学方面的任何问题,他们都得回答,而且太后自己这方面的学识也非常渊博。我发现,如果有人回答不出她的问题,或是知识没有她渊博,她总是非常高兴。她会笑着看着他们。太后对戏弄人也非常有兴趣。她知道女官们对文学了解不多,所以经常以此来戏弄我们。即使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我们也必须给她一个回答,而这样总是能令她开怀大笑。
我得知,太后不喜欢任何表现得过于聪明的人,而同时,她也无法忍受愚蠢的人,所以刚入宫的三个星期,我非常紧张,不知道该怎么表现。但是没过多久我就摸清了太后的脾气。她对聪明的女孩非常赏识,但是却不喜欢那些炫耀的人。我就是如此赢得她的心的。只要和她在一起,我都会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仔细地观察她(不是盯着,她很讨厌别人盯着她看),而且总能正确无误地执行她的命令。
我还注意到一件事情,就是当她想让人把一件东西拿过来的时候,比方说鼻烟、手绢之类的,她总是先看着那个东西(房间里面有一张桌子,上面几乎放着她所需要的一切),然后再看着任何一个当时在场的人。我很快就弄清了她的习惯,总是依靠观察她的眼神就能知道她的需要,很少会犯错。这让她非常高兴。
太后的意志非常刚烈,总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行事,自信十足。偶尔,我发现她也有心事满腹的时候。她有着强烈的情感,不过意志却更为坚定。她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过她依然希望别人能够同情她——但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不是言语,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的想法。我想我的读者肯定都会认为,做太后的女官该是多么困难,但是我却能自得其乐,因为太后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而且我认为要想取悦她并不难。
求雨
阴历的三月底开始,久旱无雨,这令太后非常忧心。每天下朝之后,她都会去祈雨,而且持续了十多天,从不间断。四月初一那天,太后没有下达任何指令,也没有对任何人说话。我注意到太监们全都非常惶恐,而我们也全都没有吃午饭。那一天,我一直忙忙碌碌,又累又饿,实际上,所有的女官也都是如此。我很替太后担心。最后她告诉我说,我可以退下了,她想要休息一会儿,于是我们都回到了各自的住处。我问我们的太监王公公,现在这种天气多好啊,太后为什么要为不下雨的事儿发愁呢?他对我说,老佛爷是在为了农民忧心,这么长时间不下雨,他们的庄稼全都要旱死了。王公公还提醒我,自从我进宫,就没有下过雨。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进宫已经有两个月零七天了。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自己在这里待的时间远不止这么短,这里的生活非常愉快,太后对我又很好,仿佛我们已相知多年了。
那天晚上,太后的晚饭基本没有动,四处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敢说话。皇后告诉我们快点吃东西,这让我有些困惑。等我们走到候命室时,皇后说,太后为那些农民忧心,决定要斋戒祈雨,宫中可能要有两三天不能吃肉。当天晚上,太后在就寝前下令,北京城内不许杀猪,希望借此来感动上天而普降甘霖。太后还下令每个人都沐浴漱口,洗去所有的荤腥,准备斋戒祈祷。同时皇帝也要返回紫禁城中的庙里,准备祭天仪式。而且他也不能吃肉,不能和任何人说话,必须虔诚地向神明祈祷,希望神明能够怜悯世人,降下甘露。皇上戴上了一块3英寸见方的玉牌,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刻着“斋戒”二字。所有伺候皇上的太监也都佩戴同样的小牌。这个玉牌的意义就是要时刻提醒人们要认真地完成仪式。
第二天,太后很早就起来了,并且吩咐我不用给她拿任何首饰。她匆匆忙忙地自己穿好了衣服。那天她的早饭非常简单,只有牛奶和馒头。我们的早饭是只加了一点盐的白菜煮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味道。除发布口谕,那天太后没和我们任何一个人说话。当然,我们也都保持沉默。
太后那天穿着一件淡灰色的袍子,非常的朴素,没有任何的镶边或是绣花。鞋子也同样如此,手绢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跟着她来到大殿,一个太监举着一根大柳枝跪在那里。太后从上面折了一枝柳条别在头上。皇后也这么做了,并吩咐我们依样而行。皇上也折下一个枝别在帽子上。按照太后的命令,太监和丫鬟的头上也都插上了柳枝。这一幕实在有些滑稽,每个人头上都别着一枝柳条,样子非常奇怪。
这时,李莲英走了进来,跪在太后面前,说太后寝宫前的小阁子中的祈雨仪式已经准备就绪了。太后说,她想要自己走过去,因为她是要去祈祷。
我们花了几分钟穿过庭院,到达阁子后,我看到房间正中放了一张大桌子,上面有几大张黄纸和一块玉版,少许丹朱和两个小刷子,是用来写字的。桌子两边各有一对巨大的瓷瓶,里面插满了柳枝。当然,没有人可以讲话,但是我非常好奇,想要搞清楚为什么大家都把柳枝戴在头上。
太后的黄缎子垫子放在桌子前面,她站在那里,取过一块檀香木,放到盛满火炭的香炉里。皇后悄声让我上去帮助太后点燃檀香。我取过几块檀香在香炉里一一点燃,直到太后说够了。然后,太后就跪倒在她的垫子上,皇后跪在了她身后,而我们在皇后身后跪成了一排,开始祈祷。那天早晨,皇后教给了我们祈祷文:我等敬祷于上天及诸佛,幸乞垂怜百姓,护佑万民,降甘霖于焦土,救生灵于涂炭,凡有罪责,我等身以受之,虽死不辞。”我们重复了三遍,每遍都叩头三次,总计九次。之后,太后开始了早朝。这天的早朝要比平时提早很多,因为在这天的正午前,皇上要赶到紫禁城主持祈雨仪式,而太后呢,不管皇上去哪儿,她总是要和他在一起的。当然,我们所有人也都要跟着返回紫禁城。
早朝结束的时候,是早上9点钟。太后吩咐我,这次返回紫禁城不要替她携带任何首饰珠宝,因为她根本用不着。我到首饰房中,把东西都锁了起来,然后把钥匙放在了一个黄色的信封中封了起来,再把信封和其他的东西交给了一个负责照管东西的太监。我们把太后喜欢的东西都打包,她的衣服是其中最重要的东西。衣服实在太多了,根本不可能都带上。我发现负责照管太后服装的女官是我们当中最忙碌的,她得为这四五天的行程选择足够的衣服。她告诉我说她大约选了50件。我对她说,老祖宗只在紫禁城里待四五天而已,不需要带着这么多。她说多带一些比较安心,谁都猜不出太后的心思来。宫里打包非常简单。太监们拿来了几个漆成黄色的木头箱子,每个大约5英尺长,4英尺宽,1英尺高。我们先在底下垫一条很大的黄丝巾,然后放衣服,最后再在上面盖一块厚黄布。每件东西都是这样打包的。我们花了大约两个钟头,整理出56个箱子来。按照惯例,这些东西由太监负责押运,先行出发。太后的轿子出宫门时,皇上、皇后和所有的女官都必须跪地相送,然后才登上各自的轿子,随后而行。队伍一如往常,格外壮观。太后的轿子前面是御林军开道,四位年轻的贝勒骑马护卫在太后轿子的两旁,后面则跟着四五十个盛装骑马的太监。皇上和皇后的轿子,颜色与太后的一样,都是明黄色,嫔妃的轿子则是暗黄色的。我们御前女官的轿子是红色的四抬小轿,而太后等人的都是八抬大轿。我们的太监也骑在马上,跟在轿子的后面。
我们走了很长时间(至少我觉得如此),我发现我们都跟随皇上的轿子下了青石路,而太后的轿子则依然向前直行。原来我们走的是近路,为的是提前赶到万寿寺为太后接驾,因为太后每次从颐和园返回紫禁城时,总会中途在这里歇息一下。我们在万寿寺下轿后,立刻忙着准备太后的茶点。太后的轿子来到后,我连忙上前扶她下轿,并搀着她的右臂走上台阶。太后在她的御座上落座后,我们把一张桌子摆在她的面前,我妹妹给她端来了茶点。凡是太后出行,或是赶上节庆的日子,就由我们这些女官来负责本应是由太监们去做的事情,这是宫里的规矩。我们将茶点都摆放在她面前,然后便出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