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大国路
11593300000013

第13章 不朽的传奇3

当‘夷潞马氏’氏族的人告诉‘石啦翔氏’氏族太子:‘求援的使命已经取消,齐、鲁、楚等多国联军要求处死首领的一个儿子和两位偏将、是和平唯一的条件。’,他立刻对他的左右偏将说:“我们不可能抵御联军的进攻,既然没有逃亡的准备,那就只能是族灭人亡;如果想要保全我们的种族,最有可能的就是处死所有参与进攻东周的将领!你们二位应该也在其中吧?。”,两位偏将低头不语,太子随即下令军队结束任务返回部族。回家的路上,太子多次含沙射影的点化两位偏将。两位偏将最终心有灵犀而茅塞顿开,他俩一致恳求太子大义出手挽救部族、挽救诸将领的生命,并表示誓死相随。太子在众将领一再的请愿拥簇下,勉强答应舍身相救;他们随即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彻底控制了部族军队。当得知齐、鲁联军已经踏入‘石啦翔氏’氏族领地的消息时,行动计划立刻开始实施;太子为了挽救整个氏族的命运,对所有目标同时进行了清除:首领第一个被杀死,左右最高长老被先后灭族,部族的祭祀和忠于首领的最高将领也被彻底剿灭,太子顺风顺水的被拥立为部族新的首领。为了避免遭到联军的打击,立刻砍下五人的头颅派使者献给联军。管子下令联军暂时停止前进并收下了这五颗头颅,管子对使者说:“不知你们新首领出于何种目的请求实现和平,但我们还是会信以为真,因为我们的心愿至真至诚。既然你们已经惩办了邪恶,我们也就不再向前进发。积极配合即将的和谈,永远不再与华夏为敌!你务必如实传达我的命令!”。使者应声离去,紧接着又送来大量的牛羊肉犒劳联军。第二天,联军宣布结束在北狄的战斗任务,大军南向东周洛阳返回华夏中国。

联军渡过黄河后便踏上了东周的土地。管子宣布联军胜利完成使命,为了表达对所有盟国的尊重,各盟国保留少许人马参加即将的军事演习与和谈,各国大队人马得以胜利凯旋归国。管子率领万人多国联军开进王城洛阳,周襄王举行盛大仪式欢迎管子率领联军的到来,管子向周襄王奉上了北狄罪犯的头颅,并详细汇报了征伐北狄的经过与和谈的构想,周襄王明确表示支持并感谢管子的一切努力,但两人对今后的和平都只是谨慎看好。当天,周襄王亲自为管子举行接风宴会,管子被周襄王特意安排在天子身边上卿的座位,但管子怎么也不肯就座、坚持坐在下位,周襄王一再的勉让;管子不得已而说:“我的身份低贱不可以上座,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超越自己的身份,这是周礼的规定也是华夏文明的体现;齐国只有高氏、国氏两家为周天子册封的上卿爵位,他们两家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来到洛阳完成礼节;如果我要是坐在上卿的座位,他们来时还怎么入座呢?不能因为我个人破坏了礼节、折损了天子的风教!”,周襄王很是感动:“舅氏,现今天下都在称赞您的美德,您的功勋更是广为传颂!我作为天子更应该嘉表天下!今天宴席座位的排定只遵循职位的高低,齐国只有您可以坐在这里!请您不要违背我的命令:请您上座。!”。管子依旧没有上座,始终坚守君臣礼节。如此的美好风范与高尚节操、感动了在场各国所有的来宾!管子操守礼节的事迹很快风晓了王城洛阳、风晓了整片华夏大地。周襄王以天子令诏示中国:‘齐国丞相管夷吾、可谓功德俱满,楷模中国!’。周太史这样写道:‘管子美好的风范应该被华夏中国世世代代传颂,他身居要职、功名显赫,却时刻恭谦谨敕、拘礼秉义,足以师表天下。管子实在应该被后世永远顶礼膜拜!’。

由于离约定时间还早,管子得以在王城洛阳悠闲小住。仲秋的洛阳,气候、风景两相宜人;一个伟大的圣贤从这里走过、就像一轮皎洁的圆月浩然升起,让每一个思想的心灵驻足瞻望、倾听,满怀的敬仰、暇思无限!

管子每天早上向周襄王见过君臣之礼后便走进了东周太史府,太史府是他心中多年不变的向往。他向周太史请教周史与周礼,他仰慕周太史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历史的严谨精神;周太史总是向他问询从政的理念与逻辑,常为管子深奥的智慧而折服;两人都热衷教育、心系华夏文明,话题永远也说不完,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上灯的时分。两人相互敬仰、相交愉悦,相见恨晚!宾胥无时刻留意管子的安全,每天总是陪伴在管子左右。宾胥无充满好奇:“仲父啊,您已经这把年纪了,您的学识已是这样的渊博,难道还需要再学习吗?如果您还需要学习,我们该怎么办呢?恐怕如何努力都难以跟上您的步伐了吧!”。管子微笑:“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提高,人一生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但更重要的在于领会和感悟,获得知识的途径可以很多,你大可不必效仿。但前贤对待知识与历史的精神和责任,必须世代传承并永远铭记!这是我们后人学习的依据,这也是我向往周太史府的缘由!”,宾胥无:“您的言传身教是我受益最多的途径!但我不明白您为何如此看重周太史的精神?”,管子说:“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全部来源于前代人的总结积累,前代人有伟大圣贤、也有遗臭万年,他们的事迹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为何被尊为圣贤、什么事迹?因何遗臭万年、那些劣迹?错在哪里、为什么正确?这就是我们当代人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由此可以分辨是非、区别善恶,从而选择正确的方向、避免失误。假如我们这代史官不再尊重历史史实:只收录当代权势可以赞赏的一面、正确的一面或者他们愿意看到的一面,更甚者随意改编或扭曲历史史实;那么我们的下代的人将学习什么?怎样获得正确的认知?!这岂不是贻害子孙、扼杀文化!结扎了华夏文明!!”。宾胥无:“我终于知道您为何那样的看重齐国的太史,以至于他曾经无情的直面君上齐桓公!其意义实在深远、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