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各部族看到秦国、晋国的军队陆续赶到,破城已是无望;如果双方此时在城下会战,北狄也不再处于优势,只是由于秦、晋两国的军队没有默契,加之晋国的军队意志消极,所以没能组织大规模的反击。北狄各部族开始向洛阳东、西方向的村庄进行扫荡,他们所到达的村落都被彻底毁灭,东周人民遭到了人世间最残忍的报复。宾胥无率领的齐国、鲁国、燕国、卫国联军接近洛阳东郊的时候,一个刚刚被血洗的村庄呈现在眼前,四国联军都历经过惨烈的战斗,但这样令人震恐、发指的非人类手段、还是第一次看到;宾胥无立刻下令改变行军方向,以战斗队形向洛阳西北前进,他的脑海此时一片空白,只希望迅速接近北狄军队为东周的村庄报仇!这支联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是迄今中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铿锵有力的鼓点、超级紧密、整齐的阵容,还有无坚不摧的高昂意志,足以让所有遭遇的敌人胆怯心寒。受到鼓舞的秦军也大开城门配合联军迎击敌人,北狄各部族早已做好了撤退的准备,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来得快、跑的也快,当他们看到四国联军军旗高高飘扬的时候,还是有些意外,来时一腔的怒火、此刻却是惊心的恐惧,他们迅速向北方撤退,只是撤退的非常狼狈。齐国领导的四国联军虽然没有什么斩获,但让北狄各部族从心底深深领略到:中国不可战胜!
宾胥无率领联军进驻洛阳接管了卫戍城防,秦、晋两国军队完成救急使命相继离开,周襄王携洛阳人民热情相迎、热泪欢送。敌人走了、朋友也去了,洛阳重回往昔冬日寂寞,又是一年大雪纷飞弥漫,白茫茫、白茫茫,把所有昨天的伤痕掩盖埋藏,万籁寂寥、天际浑然一线,让人难以相信曾经的惨烈、激昂。宾胥无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向管子作了详细的汇报,并建议取消联军后续的戍守任务。齐桓公在临淄见到了逃亡的王子叔带,桓公尽可能的给予安慰并把他暂时安置在身边,桓公不仅要确保王室的安全、还要尽可能的维护王室尊严;让桓公烦恼的还有近来沸沸扬扬的晋国局势,他为晋国太子申生的命运倍感担忧。此前,齐国已经派使节前往晋国施加影响,齐国特使在拜见晋献公时转达了齐桓公的意思,:‘太子申生质仁慈孝,是晋国社稷的福祉、人民的期望。’晋献公苦笑不得,齐国特使刚刚离开他就破口大骂:“我的国家、我的儿子,凭什么要听别人说三道四?!”但他还是不得不暂时搁置废黜太子的决定。管子完全赞同宾胥无取消后续戍守洛阳的想法,这样长期、远途的戍守,将耗费各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不会有任何效果。对于北狄这次进犯王城洛阳,如果这样不了了之,北狄以及所有外夷的气焰将会更加嚣张,更让所有中国的国家蒙羞受辱;如果要还以颜色,仅齐、鲁联盟的力量还略有不足,必须得到秦、晋两国的充分协助才成为可能;所以这需要召开一次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多国协调大会。管子向各盟国发使通报了取消戍守的决定,并提议尽快在洛阳召开一次关于王室安全的专题会议;他命令宾胥无坚守洛阳直至会议的召开。正逢鲁僖公按传统礼节来访齐国,齐桓公在临淄盛情接待并与鲁僖公再次统一了两国的意见:‘两国高度关注晋国政局的走向,不支持除太子申生以外其他任何的改变;共同号召所有国家对北狄进犯洛阳还以必要的惩罚!’。
在齐、鲁两国的鼎力推助下,在周襄王的天子号令下,泛中国范围多国会盟得以在春暖花开时节、在王城洛阳召开;周王朝各藩国几乎无一缺席,此会最大的的亮点就是:齐桓公、秦穆公、晋献公、楚成王、四大巨头全部到场。王室的安全是会议的主要议题,也是所有国家不能缺席的原因;虽然此时的周王朝只是孤城一座,其实际势力范围还不比一个小国,但洛阳城对于所有国家的意义却不可盛喻:‘王室的后院圣殿里矗立着九个大鼎,这九鼎相传为夏禹当年所铸,九鼎代表九州,九州涵盖了中央集权范围内所有中国领土、所有的民族;九鼎历经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大陆最高中央集权的象征、传国之重器。洛阳城内的太史府有一个巨大的藏书殿,藏书殿收录了自中国有文字以来众多的古代宝贵文献,其所内容包罗万象,历任周太史将其整理分类、拾遗补缺、汇集成百科全书;历任周太史对于当代史实、人文的收录更是客观真实、详尽、不苟一丝,“上不避讳当政天子威严、下不隐匿民间讥讽抱怨!”,其所精神成就了人类文明最伟大的经典文献,其具后世的参考学习价值无可估限!纵使中国汪洋涂炭、也不能流失伟大文献!藏书殿就是华夏文明的根系脉搏!’。
齐桓公义愤填膺:“洛阳一旦为夷、狄所破,九鼎一旦有所遗失,三代的王权将不再延续,中国大陆也将无限期分割;太史藏书殿万一有所损毁,华夏的根系将无所寄托,中国的文明也将从此衰落!纵然倾尽中国之所有,也当保洛阳万全无一失。!”。所有国家对齐桓公的这个观点没有任何一丁点异议,竭尽各国所能保卫王城洛阳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共识;怎样保卫洛阳城的安全、各国众说纷纭;如何还击北狄的这次进犯更是存在严重的分歧。晋献公认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或者源于何种理由,对于北狄只有一个选择且唯一的选择,那就是整合中国所有的兵力,从三个方向发起攻击,彻彻底底的把北狄消灭干净、或者把他们赶出我们耳目所能企及的范围。”。楚成王认为:“对北狄发动如此规模的战争将耗费各国巨量的财富,中国兵多将广、彼此实力悬殊,北狄只会向北逃窜,他们的土地予中国无益;我们来了、他们跑了,我们走了、他们再回来,实属耗费巨大且无所成功,不如小规模的惩戒更为合适。”。秦穆公则认为:“中国三代从未间断对北狄用兵,但北狄依旧存在而且仍旧冲突不断,由此可见武力并没有让一方消失、或者双方平息,现时应该多以中国的文明和物质加以引诱、教导,****他们中的右翼温和势力,武力为辅、打击他们左翼的顽固势力,从而彻底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难题,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晋献公的观点出于晋国对北狄多年的认知,也是中国前代的历史总结;楚成王的观点切合实际、利弊清晰;秦穆公的观点代表了时代进步思想,总结前代的是非成败、更富于积极进取。齐、晋、秦、楚四国就对北狄用兵的观点难以苟同,经过数番商讨,齐桓公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得以勉强通过,:‘在本年秋末,四国在洛阳举行一次紧急救援并迅速反击的联合军事演习,齐、鲁联盟出动兵力两万人,秦、晋、楚、三国各出动一万人,演习期间将会对北狄氏族‘石啦翔氏’进行一次报复攻击,攻击的目的是为了以示中国的惩戒,也将力争尝试一次彼此和谈的努力。委托管子全权负责指挥四国联军军演的一切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