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11842000000037

第37章 神经系统病证(6)

方药:甘麦大枣汤一甘草、怀小麦、大枣。本方可酌加党参、黄芪益气,枣仁、茯神、合欢皮、夜交藤、龙齿以安神。

5.心脾两虚

主症:忧愁善虑,少寐健忘,心悸,头晕神疲,面色不华,食纳不馨,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安神。

方药:归脾汤一人参、白术、黄芪、远志、枣仁、茯神、龙眼肉、当归、木香、甘草。本方可酌加柴胡、郁金、合欢花、佛手片等理气解郁之品。

6.肝郁肾虚

主症: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腰膝酸软,或梦遗,或月经失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肾清热,调肝安神。

方药:滋水清肝饮一熟地、丹皮、山茱萸、怀山药、泽泻、茯苓、当归、白芍、柴胡、山栀子、枣仁。本方可酌去怀山药、茯苓、当归。失眠重可酌加珍珠母、生龙骨、牡蛎以重镇安神;肾虚甚,可酌加制首乌、女贞子、枸杞子、阿胶等滋肾之品。

五、其他疗法

针灸:

(1)取穴。太冲、膻中、丰隆、鱼际、神门。治梅核气。

(2)取穴。膈俞、肾俞、心俞、内关、三阴交。治脏躁。

(3)耳针。心,皮质下、枕、肝、内分泌,神门,每次选用3—4次。

六、病案选录

张xx,男,38岁。技术员,1973年4月11日初诊。

病史:恐惧感两个多月。患者因精神刺激,心情不畅,加之工作劳累,休息不足而逐渐罹病。近一二月终日寡言少语,闷闷不乐,常自忧郁。多疑善感,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精神不振,心烦不宁,自觉恐惧,对于声音稍响,光线稍强,也害怕不已,更不敢坐汽车,今日来院时经二位陪侍人强迫坐车。患者以衣蒙头方休。脉沉细数,苔薄滑。

辨证施治:七情不舒,肝气郁结,抑郁过度,心气亏虚,即《金匮要略》之脏躁,治以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之法。

处方:柴胡6g,茯苓12g,甘草15g,小麦60g,大枣10枚,夜交藤15g,生龙牡各30g。水煎服。

二诊:服药两剂,夜间已能安睡,做梦亦少,恐惧感亦轻,心不悸,今日由其爱人陪侍来诊,坐汽车已不恐惧,脉沉弦细。苔薄。照原方加当归9g,白芍9g。

三诊:上方服六剂,患者今日独自一人来诊,自诉精神好转,思想已能控制,对答自如,恐惧感已大为减轻,但仍厌烦人多声杂,口稍干,脉沉弦,苔薄白。上方加麦冬12g。

四诊:病情显著好转,睡眠好,恐惧感已不明显,已能作些轻微家务劳动,唯感身体较弱,全身疲乏。鉴于脾虚证候较为突出,故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剂。改方为:黄芪9g,当归9g,白芍9g,柴胡6g,茯苓9g,白术9g,甘草9g,小麦30g,大枣10枚,夜交藤15g,生龙牡各30g。

嘱其多服上方,并注意生活规律,劳逸适度。三个月后随访,患者已恢复正常工作。

(郝立鹏张永雷)

(第九节)癫狂

一、概述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癫证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证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因二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互相转化,故癫狂并称。

本病多见于青年,但任何年龄均可以发生。

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性精神病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皆可参考本篇内容辨证治疗。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患者思维、情感、行为三方面失常。常见有躁狂、抑郁、幻觉、妄想等四种类型的症状。一般癫证多见抑郁症状,呆滞好静;狂证多见躁狂症状,多怒好动。至于幻觉和妄想症状,既可见于癫证,也可见于狂证。

三、辨证论治

癫狂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扰,气血凝滞所致。其病变在肝胆心脾。

临床首应区分癫证与狂证之不同,但又不能截然分开。癫证可以转化为狂证,狂证日久往往又多转为癫证。故癫狂证在初发病时多属实证,宜以清热涤痰,疏肝理气;如久病不愈,正气渐衰,治应以补益为主。如有瘀血内阻,又当活血化瘀。

(一)辩证要点

1.辨癫证应注意抑郁、呆滞症状的轻重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寡言呆滞是癫证的一般症状,初发病时常兼喜怒无常,喃喃自语,语无伦次,舌苔白腻,此为痰结不深,症情尚轻。若病程迁延日久,则见呆若木鸡,目瞪如愚,灵机混乱,舌苔渐变为白厚而腻乃痰结日深,病情转重。久则正气日耗,脉由弦滑变为滑缓,终至沉细无力。倘使病情演变为气血两虚,而证见神思恍惚,思维贫乏,意志减退者,则病深难复。

2.辨狂证应区分痰火、阴虚的主次先后狂证韧起是以狂暴无知,情感高涨为主要表现,慨由痰火实邪扰乱神明而成。病久则火灼阴液,渐变为阴虚火旺之证,可见焦躁,多言不眠,形痩面赤舌红等症状。这一时期,分辨其主次先后,对于确定治法处方是很重要的。一般说,亢奋症状突出,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者,是痰火为主,而焦虑、烦躁、不眠、精神疲惫,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者,是阴虚为主。至于痰火、阴虚证候出现的先后,则需对上述证候、舌苔、脉象的变化作动态的观察。

(二)分证论治

【癫证】

1.痰气郁结型

主症: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1)主方。涤痰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味。处方,法半夏12g,陈皮6g,胆南星12g,茯苓10g,香附9g,木香6g,远志6g,石菖蒲10g,郁金12g,白矾10g。水煎服。(2)中成药。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2—3次。(3)单方验方。郁矾散(何春水《精选千家妙方》)。处方,郁金20g,白矾10g,共研为细末。每次3g,以石菖蒲10g煎汤冲服,每日2一3次。

2.心脾两虚型

主症: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食少。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益心脾,镇心安神。

方药:(1)主方。养心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加减。处方,黄芪20g,茯神15g,当归12g,法半夏10g,柏子仁15g,熟枣仁20g,远志9g,五味子6g,党参18g,龙齿30g(先煎),炙甘草10g。水煎服。(2)中成药。归脾丸,每次10g,每日3次。(3)单方验方。酸枣仁合剂(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酸枣仁20g,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木香、茯苓、龙眼肉、甘草各10g。水煎服。

【狂证】

1.痰火上扰型

主症:病起急骤,面红目赤,两目怒视,打人毁物,不避亲疏,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1)主方。生铁落饮(程钟龄《医学心悟》)加减。处方,生铁落60g(先煎),天冬、麦冬各15g,川贝母12g,胆南星12g,橘红6g,石菖蒲10g,远志6g,玄参15g,黄芩12g,茯神12g,连翘12g,甘草6g。水煎服。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5g(后下)、芒硝12/(烊化)。(2)中成药。礞石滚痰丸,每次6—10g,每日1—2次。(3)单方验方。桃黄汤(何春水等《精选千家妙方》)。处方,大黄、赤芍各40g,桃仁20g。水煎服。

2.火盛伤阴型

主症:狂病日久其势渐减,且有疲惫之象,多言善惊,时而烦躁,形痩面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方药:(1)主方。二阴煎(《景岳全书》)加味。处方,生地黄20g,麦冬、玄参、茯苓各15g,黄连、淡竹叶、木通各10g,天竺黄12g,熟枣仁、珍珠母(先煎)各30g,甘草梢6g。水煎服。癫狂见有瘀血阻滞者,治宜以活血化瘀法,可选用癫狂梦醒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2)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次10g,每日3次;天王补心丹,每次10g,每日3次。(3)单方验方。百合地黄合剂(安徽中医学院验方)。处方,百合30g,生地黄15g,白蒺藜、知母、麦冬、柏子仁、郁金、合欢皮、朱茯神各10g,远志、甘草各5g。水煎服。

四、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1)癫证。穴位:(1)中脘,神门,三阴交。(2)心俞,肝俞,脾俞,丰隆。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用平补平泻手法。

(2)狂证。穴位:(1)人中,少商,隐白,大陵,丰隆。(2)风府,大椎,身柱。(3)鸠尾,上脘,中脘,丰隆。(4)人中,风府,劳宫,大陵。四组穴位可轮换使用,用泻法。

狂证发作时,可独取两侧环跳穴,用10cm(4inch)粗针进行强刺激,可起安神定志作用。

五、预防与调摄

癫狂之病多由内伤七情而引起,故应注意精神调摄。首先应正确对待患者的各种病态表现,不应讥笑、讽刺,要关心患者。对于尚有一些适应环境能力的轻症患者,应注意调节情志活动,如以喜胜忧,以优胜怒等。对其不合理的要求应耐心解释,对其合理的要求应尽量满足。对重症患者的打人、骂人、自伤、毁物等症状,要采取防护措施,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对于拒食患者应找出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劝导、督促、喂食或鼻饲,以保证营养。对有自杀、杀人企图或行为的患者,必须严密注意,专人照顾,并将危险品如刀、剪、绳、药品等严加收藏,注意投河、跳楼、触电等意外行为。

六、病案选录

段xx,女,24岁,1975年3月5日初诊。

病史:患者心胸狭隘,性情孤僻,近半个多月精神恍惚,少言寡语,有时言语错乱,哭笑无常,心中烦躁,间或骂人毁物,失眠多梦,服西药镇静剂仍难以入睡,脉沉细而弦,舌尖红,苔薄白。

辨证施治:情志不舒,忧郁伤肝,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气上逆,心神被蒙。治以疏肝解郁,化痰安神之法。

处方:柴胡8g,香附9g,木香6g,茯苓9g,陈皮9g,半夏9g,远志6g,黄连6g,麦冬15g,山栀9g,丹参15g,生龙牡各30/四剂。

二诊:药后心烦减轻,睡眠好转,但仍不实,多梦。

上方去半夏,加生地12g,生白芍9g。六剂。

三诊:病情稳定,精神好转,睡眠稍差,能独自一人来院就诊。但说话稍多,仍缺乏条理。

原方去木香、半夏,力姓地12g,白芍9g,酸枣仁12g。然后,以原方加减,病情得以好转。

(蔡新章李成君)

(第十节)痫病

一、概述

痫病又名“癫痫”是指脏腑受伤,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所致,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

本文所述痫病,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癫痫;主要包括癫痫大发作,癫痫小发作以及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等。

二、诊鉴要点

痫病的诊断,特别是癫痫大发作的诊断,临床并不困难。根据现代医学的方法,癫痫的诊断,一般要具备间歇性、短时性、反复性和刻板性等发作形式上的特征;至于癫病大发作的诊断,更须具备由前驱期(先兆期)、强直期、阵挛期,直至发作后反应期等发作症状上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早在中医《黄帝内经》中已得到基本完整的认识,并以“间歇而作”以及“生作极已”等特征作了高度概括。此外,在现代医学的癫痫病中,更有着点头凝神或肌肉抖动的小发作症,局部抽搐或感觉异常的局限性发作症,以及表现有精神症状的精神运动性发作症等,亦应逐一详知,必要时可辅以脑电图检查等。

痫病与中风、厥病均可具有猝然跌仆、不省人事之症,但中风昏迷可见口角歪斜,半身不遂,厥病昏迷每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而痫病昏迷则见项脊强直,肢体抽搐,以此为别。

三、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病情轻重判断本病之轻重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病发持续时间之长短,一般持续时间长则病重,短则病轻;二是发作间隔时间之久暂,即间隔时间久则病轻,短暂则病重。

(二)分证论治

【发作期证治】

1.风痰闭阻

主症:痫病时作,胸痞痰多,食少纳呆,头晕呕恶;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豁痰宣窍,息风定搐。

轻症:古方三痫丸(《丹溪心法》)。白矾、荆芥为丸、朱砂为衣。

中症:定痫丸(《医学心悟》)。天麻、川贝、胆星、半夏、陈皮、茯苓、茯神、麦冬、菖蒲、远志、全蝎、僵蚕、琥珀、辰砂、竹沥、姜汁、甘草熬膏,和药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

重症:定痫丸合涤痰汤(《济生方》)。姜半夏、胆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加姜枣,水煎服。

若风痰壅盛者,亦可选用三圣散涌去风痰。三圣散(《儒门事亲》):防风、瓜蒂、藜芦。(按本方为涌吐之剂,药性猛悍,非体壮脉实者不可轻用)。

2.风痰挟火

主症:痫病时作,胸膈痞烦,口干口苦,便秘失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化痰泻火,息风定痫。

轻症: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

中症:黄连温胆汤合礞石滚痰丸。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礞石(煅)、黄芩、大黄、沉香。为细末,水泛丸桐子大。

重症:黄连温胆汤合礞石滚痰丸、痫证镇心丹。痫证镇心丹(《验方》)。牛黄、犀角、珍珠、辰砂、远志、胆星、麦冬、川连、茯神、菖蒲、枣仁、甘草。蜜丸,金箔为衣。

【发作后证治】

1.心脾亏虚

主症:痫病作后,头晕心悸,神疲健忘,食少无力。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或虚细。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充神。

轻症:六君子汤(《医学正传》。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姜枣煎服。

中症:归脾汤(《济生方》)。黄芪、人参、白术、酸枣仁、茯神、远志、当归、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姜枣煎服。

重症:养心汤(《证治准绳》)。合定魄丸(《东医宝鉴》)养心汤。黄芪、人参、肉桂、茯神、茯苓、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当归、川芎、半夏曲、炙甘草。水煎服。定魄丸:人参、茯神、远志、菖蒲、酸枣仁、天冬、琥珀、朱砂、天麻、甘草,为末,蜜丸皂子大,朱砂为衣,灯芯薄荷煎汤化下。

2.心肾虚耗

主症:痫病作后、头晕心悸、神疲健忘,腰酸无力。舌淡或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或弦细。

治法:补肾填精,养心益智。

轻症:河车丸(《医学心悟》)。紫河车、茯苓、茯神、远志、人参、丹参。蜜丸。

中症:大补元煎(《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人参、当归、炙甘草。

重症:大补元煎(《景岳全书》方,参上),合河车丸(《医学心悟》方,参上),或随证加入补心丹(《摄生秘剖》):生地、麦冬、天冬、玄参、人参、丹参、当归、白茯苓、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桔梗。蜜丸,辰砂衣。

四、其他疗法

1.简验方

(1)愈痫丸。煅磁石30g,朱砂24g,清半夏45g,水煎服,每日一剂,用于风痰闭阻之痫证。

(2)五味子6/麦冬15g,山萸肉12g,炙甘草6/水煎服,每日一剂,用于心肾亏损之痫证。

2.针灸疗法

百会、人中、印堂、内关、神门、三阴交。

五、摄护措施

1.发作期摄护

(1)痫病大发作。在其将发之时,首应使患者侧卧于床,以防跌伤碰伤及唾液内吸入肺;并可以手帕折叠塞其上下臼齿之间,以防痉挛咬伤舌尖。既发之后,切勿用手按压患者肢体,以免抽搐之中造成骨折;并可解其衣带,以保持呼吸通畅。

(2)痫病精神运动性发作。应严格管理、防止其毁约、伤人和自伤。

(3)痫病持续状态。必须设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中止发作,并保持在24—48h内不再复发。除中药治疗外,应积极配合西医疗法及结合吸氧。

2.间歇期摄护应劝导患者不到危险场所游玩或工作,以免猝然发病而溺水或烧烫伤;节饮食,薄滋味,以防食滞湿生而致痰浊内盛;悦情志,戒郁怒,以免气郁化火而助风邪内动等。

六、病案选录

唐xx,男,9岁,1975年3月19日初诊。

病史:近半个多月,时时夜间抽风。三年前患者因抽风被诊为癫痫,服西药治疗,一度好转。半个多月前,因贪于玩耍,被家长打骂,心情不舒,旋即旧病复发,夜间突然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小便失禁,醒后一无所知,唯感困乏,白天精神委靡,服西药至今仍发作频繁,每周三四次,有时两夜连续发作。脉弦滑,苔薄腻。

辨证施治:情志不舒,肝郁风功,风痰上扰而致发病。治以熄风涤痰,安神定痫之法。

处方:白芍9g,当归6g,丹参9g,柴胡3g,钩藤9g,半夏6g,茯苓9g,麦冬6g,远志6g,地龙6g,全蝎6g,夜交藤9g。

二诊:服药四剂,未再发作,仍宗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