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语》中的员工准则
1209600000002

第2章 代序二:润泽员工成功与幸福人生的智慧鸡汤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把儒家思想形象地比喻成民族的粮食店,不论男女老幼每天都需要从中汲取养分。我们不应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店,虽然有西方的面包和牛奶,但很快我们的胃就吃不消了,因为它从小就是吃粮食店的粮食长大的。把自己的心灵全部掏空,去接受他人的思想,渐渐地我们失去了特色。

追溯起来,中国企业员工生存智慧的汲取和职业道德的孕育,源头在传统文化的根上。尽管西方的管理理念和职业思想也给我们带来许多优秀的文化元素,但真正符合中国员工心理诉求与成长需要的,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构筑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在新的时代竞争面前,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企业加强中国本土色彩,在传统优秀文化导向下重塑企业内部文化,“建立以国家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当前的首要任务。当然,我们并非强调狭隘的民族自尊心,而是为了企业文化意识的成熟化。毕竟,民族的才是国际的,只有找到企业的文化之根,我们才会像大地之子安泰一样,从大地之心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惟其如此,中国的企业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2002年初,华为集团就曾对所有总监级以上的高层进行了为期数天的封闭式培训,授课老师是从北大哲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的8位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他们的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传统的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如“周易与思维方式”、“老庄的智慧”等传统思想精华。除了华为,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已成为中外无数企业的共识。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2007年,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156所,它们分布在5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各国人士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这156所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其中亚洲52所,非洲11所,欧洲55所,美洲34所,大洋洲34所。此外,世界各地还有205个机构提出了举办孔子学院的申请。

《论语》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独特的价值能够穿越岁月而不被湮没。孔子之所以历尽沧桑而岿然不动,自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恒久的思想光辉。圣人的胸怀是博大而宽广的,一如蓝天碧海。或许把圣人比做太阳更加合适,他普照世间万物,“利万物而不争”,从不要求众人的回报。《论语》带给我们福祉却不在意他人的评价,真所谓“古今哀愁一肩挑”。孔子从来奉行的是这样的做事准则:“你用我、信我、赞美我,我不会得意忘形;你弃我、忘我、诋毁我,我也不会失意忘形。”这就是君子的坦荡与圣人的胸怀。

《论语》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如同对《哈姆雷特》的解读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论语》,管理者从中可以看见管理思想;研究者能从中窥见文化的光辉;员工们亦可从中看见修身做人、赢得成功的道理。一本书的生命力或者说一种哲学思想的传承,系于它在时空流传中的永恒性。如果失去对人立身处世的观照,失去抚慰心灵的作用,那么我们也就无缘与之相见!

由此,我们要返回内心的修炼,从纷繁复杂的“西学”中回归到我们自己扎根的土壤,从《论语》中获得人生成长的营养素。阅读《论语》可以荡涤我们的灵魂,完善我们的人格,铸就职业素养,赢得工作的智慧,让心灵归于宁静,达到成功的境界和幸福的彼岸。这就是我们阅读《论语》的现实意义。

当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抱怨生活很累、工作很乏味和疲惫的时候,当财富已经不再能直接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成功究竟离幸福有多远?为什么物质财富大大丰富时,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极速下降?一个成功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还是心灵的自我认同?

我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幸福”,但幸福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概念。幸福在我们看来更多的是内心的情感体验。一个人内心的富足与快乐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但两者之间却不是绝对正比的关系。

我们也许能从孔子生前最得意的大弟子颜回身上找到答案:没有不能快乐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孔子在《论语》中曾如此赞扬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可以问自己一句,如果换作你,还能不能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乐在其中?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安贫乐道是不思进取的另一种注解,这实在是对孔子思想的误读。孔子在这里肯定的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能够做到在贫困中毫无怨言的绝非一般人,只有心灵的修养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才能生活得如此豁达从容。贫而无怨,富而无骄,将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内化为心灵的颜色。拥有这样的哲学思想便拥有了整个世界——将整个宇宙收藏于心。

倘若能做到内心与外在的和谐统一,那么就不会抱怨生活的不公正、人情的淡漠,就能及时梳理心灵的花园,使它不致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荒芜。而《论语》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指引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抚慰我们寂寞又躁动不安的灵魂。

之所以说《论语》的精神内核对现代职场有重大影响和人文关怀作用,就在于它是一种现实主义哲学体系。现实并不等同于务实,有不少人将现实主义庸俗化。孔子的思想、学说立足于社会现实,积极入世,以尊重人的本性和个体尊严为出发点,旨在为我们纷乱的心灵与人生找到一个归宿。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阳光、空气和水。找不到的时候,觉得真理那么神秘、那么奥妙、那么高不可攀。一旦找到,就会觉得它是那么亲切、那么平凡,时时刻刻就在你的身旁。”用这句话形容《论语》对我们的影响再合适不过了。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品味滋养成功与幸福人生的智慧鸡汤,是莫大精神愉悦。今天,无论我们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员工,只要我们能静心地聆听智者的声音,就一定能够沐浴到《论语》的阳光,感受到非凡的智慧。而我们所追求的共同事业也会在阳光、雨露的润泽下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拔高,最终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企业对我们的关爱,对我们能力的培养;感谢我们的工作,让我们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让我们能感受到阳光雨露;我们应该感谢优秀的文化,激发我们的自豪感,感谢《论语》的滋养,饱食“孔家店”的粮食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幸福,三生有幸。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论语》离我们有多远?2500多年的历史宝藏其实一直近在咫尺。千年时光并没有改变人生的本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命的绚烂最终将归于平淡,充实而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让我们抛却偏见与局限,用心去阅读,在工作中印证,让这本充满浓厚人情味和人性关怀的宝典,永远散发智慧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