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在路上
12105000000006

第6章 新闻作品(4)

往年的平罗,一进入11月份,便不再安排施工建设项目,在建项目也要停下来过冬防护。但今年入冬以来,县行政办公大楼、平原水库、三二支沟、县医院内科住院部大楼等重点工程仍在加紧施工,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工地上看不到一点点停工的迹象,依然是焊花闪闪,热闹非凡。冬季不施工的思想禁锢已被工人们的建设豪情冲破。

为了保证西区水厂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县供水公司的员工不畏严寒,现场监督施工,完成了一期土建工程建设。唐徕渠裁弯集土工程自12月2日开工以来,县水务局施工人员克服天气寒冷等不利因素,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新修施工道路700米,加快了施工集土。

在三二支沟改造工地上,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施工,落实冬季施工保温措施,采取搭建保温棚、苫盖塑料膜和草帘等防冻措施,提高施工工作面温度,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四水产业基地建设是我县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工程。为确保四水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县农牧、林业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展开冬季施工,为工程按期完工争取了时间。

唐徕渠带状景观工程分5个景区,占地约4.2万平方米。进入冬季,县建设局的技术人员克服天气恶劣等不利因素,仅用20多天的时间,就清理废土、垃圾4.1万方,回填良土4.7万方,为春季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线建设者的冬忙深深牵动着市县领导的关切之心。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作理与县长俞爱山多次前往冬忙着的工地,亲切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施工人员,让他们备受鼓舞,干劲更足。

平罗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工业,但农业人口占80%,“三农”问题同样被予以极大关注。全区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启动以后,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向农民进行农业政策、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内容的培训,深受群众欢迎。培训活动到2006年6月结束时,预计将培训农民9万人次。

利用冬闲时节,我县在各乡镇全面展开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活动,将12月份定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月。为了切实改变我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师生、广大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对城乡结合部,国道、省道及县、乡、村道路两侧的村庄和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庄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基本实现了硬化、净化和美化。

在110国道综合整治施工现场,树池整治、苗木灌水等工作也在加紧进行。

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良土回填,树池整治,煤炭市场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崇岗镇和林业、水务部门加强造林绿化和树木管护工作,对国道两侧栽植的6000多棵树木进行了灌水。

一年工作早谋划,任务明确看落实。在一片繁忙的建设中,全面改革、全面提速、抢抓机遇、强势发展已成为平罗干部群众的共识。加快发展速度,一切为发展让路,平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跻身百强县的目标迈进。

7月13日至15日,我市暴雨连降。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降水突袭平罗,五十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暴发,市、县人民奋起抗洪。一场新的抢险救灾、保卫家园之战紧急打响。然而,在这场与洪水的搏击中,人们惊奇地发现,平罗县去年年底开挖的平原型水库虽未全部建成,但发挥了极为重要的调洪、泄洪和蓄洪作用,使洪灾损失降到了历年最低。

——题记

长缨在手缚苍龙

镇朔湖暴雨险情除平原库蓄洪功效显

王鹏李耀威

连续两天的暴雨,使突发的山洪直扑平罗防洪软肋——镇朔湖。镇朔湖水位严重超出警戒线,难以承载的洪水随时都将成灾。

镇朔湖告急!崇岗工业园区告急!太沙工业园区告急!

险情就是命令。自7月14日晚11时接到险情报告到冒雨组织抢险,平罗县委、政府只用了3个小时,7个抢险分队、1500人的抢险队伍用了不到6个小时就出现在暴雨里。与洪水的搏击展开了,长时间的暴雨令所有人紧张、焦虑。

但是这一次,山洪失去了往日的暴烈。镇朔湖奔涌的洪水通过平罗县新开挖的金色河,迅速泄入西大滩平原水库一期工程面积约900亩的库区内。到7月15日暴雨结束时,金水河畔细雨迷蒙,波澜不惊的平罗县西大滩平原水库欢快地吸纳着难以成灾的洪水,“苍龙”俯首北去。镇朔湖安然无恙,包兰铁路安然无恙,万亩农田安然无恙,太沙、崇岗两个工业园区安然无恙!洪水灾难损失为历年最低。

但是历史依然清晰地记得:1955年8月21日,贺兰山山洪冲毁良田数万亩;1975年8月14日,贺兰山山洪让石大、太平公路,平汝铁路线多处决毁,交通断绝。包兰铁路浸入洪水中,淹田万亩,损粮15万公斤;1982年8月3日晚,贺兰山山洪死26人,损失800多万元;1998年5月20日,贺兰山局部山洪,平罗死2人,淹田15800亩,冲毁鱼池、房屋、防洪堤、建筑物等,损失1500万元。

经历无数次洪灾之后,“何时缚住苍龙”成了平罗人的共同期盼。在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的几年里,镇朔湖滞洪区扩整建设步伐加快,滞洪区面积扩大到7平方公里,但仍不能从根本上防控洪灾。2005年,市委常委、平罗县委书记张作理在详查镇朔湖一带洪灾历史后,结合星海湖湿地保护工程的明显效应,高瞻远瞩地提出了防洪、蓄洪的深远构想:在西大滩建设平原型水库,用3~5年时间,把平罗县防洪、抗洪的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这一想法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的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指示,要“因地制宜,利用银北湖泊湿地多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以丰水期补缺水期,缓解平罗、惠农用水紧张局面”。防洪蓄洪、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共同眼光增添了平罗人防洪减灾、建设家园的信心,区、市领导的支持让这一构想迅速化成了行动。

2005年年底,总体规划占地2.6万亩,规划投资3.4万元,蓄水库容达到2600万立方米的西大滩平原水库开工建设。平罗的建设者们战严寒、斗冰雪,夜以继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一个占地900多亩的平原水库雏形已跃然舒展于城市西部。

为了拉近平罗与沙湖的距离,激活西大滩,平罗还于今年5月修建了金色河与沙湖通道。金色河与沙湖通道工程的实施,既可充分利用三二支沟的水资源为平原水库补水,又可借助沙湖发展平罗县的旅游产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06年5月3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再次视察平罗时,在西大滩平原水库的施工现场看到了这样一幅气势磅礴的场景:大大小小的湖泊湿地各成体系,全面建设的号角响彻大地。得知平罗自去年冬天以来即着手进行平原型水库建设、已开挖湖面750亩的情况后,陈建国感慨地说:过去的西大滩到处盐碱、荒无人烟,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苏联专家认为是身患癌症的土地,毫无利用价值,如今经过平罗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不仅模样大变,生态、防洪等综合效益也必将显现。

五十年不遇的洪水不仅对平罗平原水库的建设是一种考验,对平罗的防洪能力是一种考验,对于平罗的决策者们来说,同样是一种考验。陈建国书记关于平原水库的预言在40多天后变成了现实。新建设的平原水库在山洪突发时显现出的蓄洪功用充分印证了平罗县委、政府的英明决策。

7月17日,石嘴山市市委书记杨春光在灾后视察时对平原水库建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平原水库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如果不是平原水库积蓄了超过100万立方米的洪水,此次山洪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灾情将非常严重。随着平原水库建设工程的推进,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平罗县正在建设的水库、湖泊、湿地将与星海湖共同成为银北地区的城市之眼,璀璨在明珠般的塞上。

新世纪恢宏的历史画卷中,平罗的决策者们因势利导,用决策之手,缚住了桀骜的苍龙。平原水库的建设是平罗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是苍茫大地间平罗人写下的雄浑诗篇,绘就出的壮丽山水画卷。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平罗县双拥工作纪实

王鹏

滔滔黄河水,巍巍贺兰山,山水相连的平罗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银川平原北部。225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30万勤劳质朴的平罗人民。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着无数的希望和梦想,始终弘扬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

十年间,平罗县连续四次被自治区评为双拥模范县,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并获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的殊荣。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平罗县扎下了根,受到了平罗历届领导的重视,被作为传家宝,一任一任地传了下来。

正确的思路,来源于成功的实践。平罗县委、政府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双拥工作的指导地位,每年都及时召开全县双拥工作会议,对全县的双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级领导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力求突破。县上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唱主角,重大部署党政军一把手亲自审定,重大活动亲自组织,重大问题亲自解决的双拥工作责任制,将其纳入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工作的职责范畴,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的双拥工作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拥组织机构共有230个。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作理十分重视双拥工作,以军人精神指导全县各项工作。2004年,他到任参加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县人武工作会议,并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议军会。县长马文娟上任后督办的第一件人事工作,便是解决原宁夏军区一位复转军人的安置问题。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走访部队,了解部队训练、执勤、生产建设等情况,对存在的困难问题,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平罗县委、政府还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平罗县拥军优属若干规定》《驻平部队拥政爱民若干规定》,建立了定期走访、慰问、联席会议等制度,使双拥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正常化和规范化。

2004年以来,平罗县按照“巩固发展,务实创新、整体推进”的方针,不断加大双拥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庆祝活动、组织文艺演出,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扬双拥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宣传政策法规,全县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双拥氛围,在汽车站、火车站、粮库、医院等服务窗口设置军人优先等标志牌,先后在国道、繁华地段悬挂永久性双拥巨幅标语8幅,制作展板32块,出双拥简报36期,军民共建单位组织报告会、演讲会、文艺晚会、国防知识竞赛等28场次,各基层武装部结合民兵训练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使全县受教育面达90%以上,有力地促进我县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

为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全县143所中小学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每年有61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军训,并把国防知识普及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之中。

通过广泛扎实的宣传,全县适龄青年应征入伍、报效祖国的热情空前高涨,2004年到2006年,全县共有294名优秀青年光荣入伍。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普遍增强,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人人关心、群众积极参与的双拥工作良好社会氛围。

平罗县现有在乡复员军人411人,伤残军人95人,“三属”18人,各类优抚对象4059人。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抚恤优待政策,让这些优抚对象沐浴到党的阳光雨露,平罗县结合县情,扎扎实实为优抚对象办好事,解难题。

县政府克服困难连续三次为在乡复员军人提高定补标准,同时提高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使其及时足额发放,实现了优待资金和经济增长同步。

一些享受国家抚恤补助,但生活仍达不到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重点优抚对象,一律被列为农村最低生活救助对象,对优抚对象家庭有困难的及时研究加以解决。烈士周波的母亲长年有病,家里生活困难,县民政局将周波的父亲安排到平罗老年服务中心工作,并通过大病救助的渠道解决了周波母亲看病的费用。

县卫生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为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了《就医优待证》,结合县情建立了医疗补助、医疗减免、大病救助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每年为全县411名在乡复员军人交纳新型合作医疗参合费4110元,有效地解决了在乡复员军人“三难”问题。三年全县共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540余万元,医疗救助达20多万元,临时救助困难优抚对象100多户。

一些曾立过功且又丧失劳动能力的老战士,仍住在年久失修的旧房里,这一幕幕都牵动着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心。在他们的关注下,平罗县下发了《关于特困老复员军人建房的实施意见》,结合农村特困户和残疾人“安居工程”,采取乡村帮工、帮物,县财政补助拨款的形式,先后为57户老复员军人建起新房170间,使全县90%的在乡复员军人住进了新居。

同期声:

认真落实退伍军人安置政策,积极探索退伍安置新路子,扎实稳妥地做好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2004年以来,平罗县共接收退伍军人245人,符合安置条件的全部得到妥善安排,安置率达100%。县上还筹措资金出台政策,积极鼓励退役军人自谋职业,使退伍士兵自谋职业率逐年上升。

县委、政府还十分注重发挥退伍军人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积极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目前,全县有22名退伍军人担任村支部书记,13名担任村委会主任,还有29名退伍军人担任乡镇领导职务。

风好扬帆,借力发展。近年来,县上把双拥工作同新农村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全县各乡镇建立各类帮扶小组890个,13个乡镇的290户复员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成为帮扶对象。通过“一帮一联农促富”责任制的开展,227户优抚对象有了增收项目,实现了增收目标。

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