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法总比困难多(修订版)
1293400000005

第5章 末流员工怕困难,一流员工找方法(4)

相反,如果员工能够善于总结与思考,寻找一切改进工作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客户的服务中,那么企业将一往无前。每个人都热爱并优化自己的工作,和客户相处得十分融洽,用聪明才智呵护每一位顾客……一家企业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景象、这样的氛围,那企业的竞争对手就只好自愧不如了。

对企业来说,拥有优秀的员工,企业的发展就能蒸蒸日上。相反,拥有末流员工而不及时剔除,他们就会像一个烂苹果一样,迅速让箱子里的其他苹果烂掉,进而腐蚀掉盛苹果的箱子——企业!而不懂得寻找工作之道,找不到方法的人往往最容易堕入末流员工当中。对烂苹果——末流员工,企业只能有一个态度:毫不留情地剔除!

让我们看一下通用电气的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是怎样对待末流员工的:

每年,我们都要求每一家GE分公司为他们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分类排序,其基本构想就是强迫我们每个公司的领导对他们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

他们必须区分出:在他们的组织中,他们认为哪些人是属于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大头的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

如果他们的管理团队有20人,那么我们就想知道,最好的四个和最差的两个都是谁,包括姓名、职位和薪金待遇。表现最差的员工通常都必须走人。

韦尔奇把员工分为A、B、C三类。

A类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满怀激情、积极主动、勇于创新、思路开阔、富有远见。他们不仅自身充满活力,而且有能力帮助和带动自己周围的人。他们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使企业经营充满活力。

B类员工是公司的主体,也是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B类员工的水平。我们希望他们每天都能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A类,经理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进入A类。

C类员工是指那些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惧怕困难,更多的是打击别人,而不是激励;使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实现。你不能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尽管我们要花费资源把他们安置到其他地方去。

对A、B、C三类员工,韦尔奇是怎样做的呢?

A类员工得到的奖励应当是B类的2~3倍。对B类员工,每年要确认他们的贡献,并提高工资。至于C类,则是什么奖励也得不到。

每一次评比之后,我们会给予A类员工大量的股票期权。60%到70%的B类员工也会得到股票期权,尽管并不是每一个B类员工都能得到这种奖励。

失去A类员工是一种损失。一定要热爱他们,拥抱他们,亲吻他们,而不要失去他们。每一次失去A类员工之后,我们都要做事后检讨,并一定要追究造成损失的管理层的责任。

有些人认为,把我们员工中底部的10%清除出去是残酷或者野蛮的行径。事情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让一个人待在一个他不能成长和进步的环境里才是真正的野蛮行径或者“假慈悲”。

对待“烂苹果”员工,韦尔奇说得很明白——毫不“慈悲”,立即剔除!

对韦尔奇的做法,戴尔公司董事长兼CEO迈克尔·戴尔也深有同感。当问到迈克尔解雇一名“烂苹果”员工时,他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迈克尔回答说:“动作要快,越快越好。如果有人持续表现欠佳,你可能以为等待会对他有利,那你就全错了。实际上,他会把事情搞得更糟。”为了企业的发展,也为了自己的生存,员工绝不能得过且过,机械工作,而应勤于思考与总结,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改善工作的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流员工而非末流员工,从而避免被淘汰的悲惨下场。

方法对了,一切都对了

一天清晨,一个牧师正在家中准备第二天的布道词,他的小儿子约翰无所事事,烦躁不安,哭闹不停。牧师随手抓起一本旧杂志,翻了翻,看见一张色彩鲜丽的世界地图。于是他把这一页撕下来,然后把它撕成小片,丢在客厅的地板上说:

“约翰,你把它拼起来,我就给你一块巧克力。”

牧师心想,他至少会忙上半天,自己也能安静地思考明天的布道词。谁知不到10分钟,儿子敲响了他书房的门,他已经拼好了。牧师十分惊讶,约翰居然这么快就拼好了。每一片纸头都拼在了它应在的位置上,整张地图又恢复了原状。

“约翰,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啦?”牧师问。

“噢,”约翰说,“很简单呀!这张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图画。我先把一张纸放在下面,把人的图画放在上面拼起来,再放一张纸在拼好的图画上,然后翻过来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拼得对,地图肯定拼得不错。”

拿破仑·希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你对了,整个世界就对了。”当你的工作或生活中出现僵局的时候,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事情就会豁然开朗,因为,方法对了,一切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普通员工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工作中成为主动、高效、尽一切办法接近完美的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以获得不断的进步。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工作准则。

有一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便十分随意。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的企业做一个广告宣传方案。

这个年轻人自以为才华横溢,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个方案做完了交给上司。他的上司一看不行,又让他重新起草一份。结果,他又用了两天时间,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给上司,上司看了之后,虽然觉得不是特别完美,但也还能用,就把它呈报给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年轻人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问他:“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了他,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然后,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又修改了一遍,重新交给了老板。老板还是那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还是忐忑不安,不敢给予一个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让他还是拿回去重新斟酌,认真修改。

这一次,他回到了办公室,费尽心思,冥思苦想了一个星期,彻底地修改完后交了上去。老板看着他的眼睛,依然问的是那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信心百倍地回答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一次的工作经历之后,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尽一切办法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够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以后,在工作中,他便经常叮咛自己,方法总比困难多,一定要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结果,他变得越来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

职场上就是这样,有些员工本来具有出色的能力,却因为不对工作精益求精,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结果,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还有一些人,刚开始在工作中表现得并不出色,他们也明白自己的情况,为了改变自身的境况,他们全身心地、尽职尽责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自然,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你不妨多问一下自己:我真的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寻找到最简捷有效的方法,从而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了吗?

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

一首歌唱得好:云不转哪风在转,风不转哪心在转……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

生活中,困境、问题并不可怕,只要心在转,头脑在转,则遍地都是金子,处处皆有出路。

汉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原是汉景帝妃子的奴婢,因为母亲地位低下,刘发得不到景帝宠爱,他的封国不仅偏僻狭小,而且都是些贫瘠不毛之地。

公元前142年,宗室藩王齐集长安为景帝祝寿。景帝大摆宴席,酒过三巡,皇子们奉召前来为景帝歌舞助兴。但见众王衣奢华丽,光彩耀人。是时,宫中钟鼓齐鸣,皇子们或引颈高歌,或舒袖曼舞,好不热闹。

轮到刘发祝寿了,只见他肥胖的身躯上罩了件小小的绸衫,窄窄的袖口,两只肥手却缩在袖里。刘发应乐起舞,胳膊拢在袖子里一扭一摆,活像鸭子走路。他的笨拙样子惹得众人笑弯了腰。景帝也笑眯了眼,又很奇怪,就喝问道:“刘发!为朕贺寿为何如此不敬?”

刘发叩头回答:“父皇息怒,儿臣非愿如此,只因儿臣封国地陋狭小,实无回旋余地,不得不这样舞蹈啊。”景帝听罢,似有所悟,便下诏书道:“增封长沙王刘发武陵、零陵、桂阳三郡。”

可见,换一种表达方式,效果便截然不同。

美国著名人物詹姆斯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你可以超越任何障碍。如果它太高,你可以从底下穿过;如果它很矮,你可以从上面跨过去。总会有办法的。”詹姆斯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变通,他能根据不同的困难,采取不同的方法,最终克服困难。

有的人死守书本和教条,不懂得根据情况变化来改变战略,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比如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

生活中,顽固陈旧的观念、思想像是沉重的铁链,人生在负重中早已失去了生气。只有让思维的枷锁如种子的死皮一样蜕去,才能焕发新的光彩。聪明的人就善于跳出思维的框架,另辟蹊径,为问题找到独特的解决方式。

一次,一家贮藏水果的冷冻厂起火,等到人们把大火扑灭,发现有18箱香蕉被火烤得有点发黄,果皮上还沾满了小黑点。水果店老板便把香蕉交到鲍洛奇的手中,让他降价出售。那时,鲍洛奇的水果摊设在杜鲁茨城最繁华的街道上。

一开始,无论鲍洛奇怎样解释,都没人理会这些“丑陋的家伙”。无奈之下,鲍洛奇认真仔细地检查那些变色香蕉,发现它们不但一点没有变质,而且由于烟熏火烤,吃起来反而别有风味。

第二天,鲍洛奇一大早便开始叫卖:“最新进口的阿根廷香蕉,南美风味,全城独此一家,大家快来买呀!”当摊前围拢的一大堆人都举棋不定时,鲍洛奇注意到一位年轻的小姐有点心动了。他立刻殷勤地将一只剥了皮的香蕉送到她手上,说:“小姐,请你尝尝,我敢保证,你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美味的香蕉。”年轻的小姐一尝,香蕉的风味果然独特,价钱也不贵,而且鲍洛奇还一边卖一边不停地说:“只有这几箱了。”于是,人们纷纷购买,18箱香蕉很快销售一空。

成功的人,不是因循守旧、没有任何压力的观光客,而是积极投入、努力创新的参与者。善于突破自我,以创造性思维抓住机遇的员工、企业,最有希望与成功为伍。

想要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冲破这种“自我设限”。激活自己的方式很多,比如说,换种方式,换个环境……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世界、社会在不停地变化。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也需不停地变化。“山不转水转”,冲破生命的自我设限,你的面前必会云散日出。

没有办法,是因为你想得还不够

无论是世界500强企业,还是一般的民营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员工缺乏创新意识,不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员工只知道一味地苦干,而不知道怎样提高工作效能;员工只知道完成任务,不懂得做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事……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方法上的缺失。员工在思想上只重视行动而忽略方法,只注重苦干不注重效能。方法是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很多人工作业绩不理想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优秀,而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一天,日本有名的琴师铃木,被邀到一个琴厂去讲演。厂长说:“我的员工并不是不忠诚,但是厂里有30人左右手指尖反应太慢,工作效率极低,您能帮助想想办法吗?”铃木略加思考后,建议工人们每天提前l小时下班去练习乒乓球。半年以后,厂长给铃木送来了感谢信,说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真是太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