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凤凰山传奇
133300000013

第13章

燕王朱棣的“攻心战”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鉄铉、盛庸率五、六万败军进驻济南防守,济南的军民并没有任何信心。全是在鉄铉、盛庸、王省的“忠君”、“报国”的思想感召下投入抵抗“靖难军”的斗争中去的。

燕王的“宣传材料”一散发,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同情!再加上燕王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济南军民还没有做好守城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严峻的现实搞的济南城内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的官员、大户就私下里与城外的燕王联系,准备献城。还有的军兵就联络着想杀鉄铉、盛庸,投燕王“靖难”。一时之间,济南城内官不能统兵;兵不能辖民!人心混乱,万事无头。鉄铉、盛庸眼见这种混乱局面,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稳定形势。多亏了王省的众多学生,在王喆的带领下找到鉄铉、盛庸二人,提出了“以政治战对政治战”的办法!他们分头各地对济南军民进行“演讲”,揭露燕王朱棣的假蒙难,假受害、假靖难的假面具;暴露燕王朱棣真造反,想夺位、真害民的真阴谋。只有三五天的时间,就使全城的军民众志成城,团结在了鉄铉、盛庸周围。

鉄铉、盛庸见识到了“政治”的力量,信心大增!就派王喆等众人分散到各地去发动民众,支援济南的抗战。就这样,王喆来到了东阿县。

鉄铉、盛庸见人心大定,民心可用。二人就针对朱棣的心理制定了一个“假投降”的计划,想一战将朱棣擒获,永除大患。鉄铉、盛庸以二人的名誉写了一封投降书,书中内容大体是:我们组织抵抗是因为认为你造反!没想到你是遭受奸臣的陷害。现在我们知道了,你起兵是为了清君侧,除奸臣、救皇上、保江山。在大义面前,我们决定举城归顺,投奔“靖难”大业!跟随你同诛逆臣,捍卫皇权。济南城内现在的情况是人心不稳,尚有很多军民、官兵不理解你为国为民的义举,希望你能亲自进城来安抚军心、民心。我们将于明日辰时末(上午九点)打开北门,率军民提壶担浆、夹道欢迎你的到来!......。一封词情并茂、入情入理的书信,真不亏了鉄铉的十年寒窗之读!

朱棣几天来好消息不断!先是济南城内很多官员、富商、财主、军官接二连三地送来投诚书信。同时把城内的军事部署、关防情况也说了个详详细细、明明白白。现在鉄铉、盛庸也顺应潮流主动投降,真是不出他之所料!他从开始就没有将鉄铉、盛庸放在眼里,他不相信这两个无名小子能有多大能耐,敢阻止他十几万能征善战的精兵!再加上鉄铉写的投诚信是那样的诚恳、小心,投诚之事更让他确信无疑。

第二天辰时末,鉄铉、盛庸骑马带领军民来到北门迎接朱棣进城。城门上、城墙上,插满了靖难军的旗帜。军兵列队两旁,老百姓提水、担饭侯在两边。城门慢慢地打开,从城里的门洞中就看见朱棣的骑兵缓缓而进。前边是朱棣的二百骑兵护卫,分四队纵队前行。朱棣骑一匹白色高头大马跟在马队后边,再往后就是望不到头的四纵队马队和步兵。盛庸早就安排了六名亲信在城门楼上操作“千斤闸”(用铁板制成的,由上至下封闭城门的闸门,重几千斤,故称千斤闸!)只等朱棣进入城门放闸擒人。眼看着朱棣骑马一步步走进了城门洞,就要跨过了千斤闸的位置。盛庸慢慢的举起了左臂,只等他用力一挥,千斤闸就会瞬间落下!那时燕王朱棣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逃脱不了束手就擒的下场!

城门楼上的军兵是看不到朱棣是否跨过“千斤闸”位置的!他们只能按约定的“挥臂”信号听从盛庸的指挥同时放下千斤闸。盛庸一抬左臂,六名亲兵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没等盛庸挥臂,六人就将千斤闸放了下去!只听“轰隆”、“咔嚓”千斤闸由上落下,截断了朱棣进城的军队!这时盛庸的左臂也猛力挥了下来。朱棣的骑兵护卫被这突然的情况吓蒙了!纷纷调转马头涌向城门洞子。当时的场面乱成一团,鉄铉、盛庸齐声高喊:“活捉朱棣!杀啊!”迎接朱棣的士兵和化装成百姓的士兵立时手拿武器冲了上去......。

经过一番困兽般的搏斗,朱棣的骑兵护卫被一个个杀下马来!战斗的场面也慢慢宁静下来!城门洞里缀满了死伤的马匹和军兵。鉄铉、盛庸下令将马匹和军兵拖出城门洞,查找朱棣的下落。忙碌了半天,只发现了朱棣坐乘的白马的马头......。

原来,因为盛庸与亲兵的配合不当,千斤闸落得早了那么一点,只把朱棣骑的战马的马头“切”了下来!却把朱棣隔在了城外。史书家对这件事情的评论都认为是军兵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而我认为盛庸应负失败的最大责任!试想,盛庸应等朱棣完全进入城内后,再发信号不是更有把握吗?看来紧张的是盛庸!

朱棣被突然贴身而下的千斤闸吓的立时晕了过去,多亏手下七手八脚把他抱起,慌忙撤离了险境。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朱棣才从昏迷状态中清醒过来!感觉浑身上下都被冷汗湿透。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让他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朱棣被激怒了,他主动撕去了蒙在脸上的“仁义”、“爱民”、“正义”的面具,下达了“武力”攻取济南的战斗命令!开始了第二攻势----武力攻城。

采取武力攻城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切断被攻击城池与外界的联系;避免被攻击城池的“粮草”、“物资”、“兵员”的增加。否则,守城方的粮草、物资、兵员的补给源源不断,攻城将变成旷日持久的“相持”。这一任务,朱棣交给了“朵颜三卫”的蒙古骑兵。他在济南的东、南、西三个方向各派一万骑兵,专门对付各方前来的小股运粮和援助的军兵。朱棣的安排是非常合理的!在当时,朝庭没有能力派大军前来支援济南!只能叫各地府衙派少量军兵,押运粮草前来支援。蒙古骑兵以一敌三,机动性强,最适合这项任务。再者,蒙古兵为利而来!朱棣不能满足他们“欲海难填”的要求,只能放纵他们四处抢夺!以缓解日益不满的压力。朱棣想,为了将来的胜利就先委屈一下百姓吧!